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_第1页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_第2页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_第3页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_第4页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6部分:温拌剂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NB/SH/T0739沥青高温黏度测定法旋转黏添加到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降低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且性能满足热拌沥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通过掺加温拌剂或采用物理工艺等措施,使施工温度降低20℃以上,且性能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降黏型温拌剂viscosity-reducingbased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surfactant矿物发泡型温拌剂mineralfoamingbasedWMAtec4温拌剂类型2按温拌剂的作用原理,分为降黏型温拌剂、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和矿物发泡型温拌剂。其面活性剂型温拌剂按施工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5技术要求—%℃℃注:降黏型温拌剂的推荐用量一般为沥青质量的3%~6%5.2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干法”工艺“湿法”工艺——%pH值(25℃) 注: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推荐用量一般为沥青质量的0.3%~0.7%。5.3矿物发泡型温拌剂 pH值 %注:矿物发泡型温拌剂的推荐用量为一般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3%~0.6%。5.4掺加温拌剂的沥青结合料a)软化点不低于原沥青检测值;b)135℃布氏黏度比原沥青检测值降低30%以上。5.5温拌沥青混合料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试件制备,其成型温度的确定按附录B进行,相关技术要求除应满足原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3b)马歇尔试件空隙率不大于原热拌沥41++2++3+-4++5+-6++7+-8++9pH值+-+++-++pH值+-++++++++++b)正式生产后,工艺或原材料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降黏型温拌剂、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每正常生产500t时,矿物发泡型温拌剂每tf)国家或行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5a)产品名称、型号及产品执行标准;面活性剂型温拌剂应采用塑料桶或镀锌铁桶包装。包装的数量可根据添加工艺和运输方式确定。每批运输时应采取防潮、防雨、防晒、防污损等措施,应轻装轻卸、防止挤压,包装应完好无损。6A.1仪器A.2试验步骤A.2.1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沥青放于盛样器中,将其在烘箱中加热至140℃±5℃。A.2.2将加热好的沥青放入加热套中,开启搅拌器,转速控制在100r/min~200r/min。A.2.3按照确定的温拌剂掺量称取相应质量的温拌剂,缓慢加入沥青中,继续搅拌30min~40min,A.2.4关闭搅拌器和加热套,立即进行相关试验。7试验仪器应符合JT/T860.8—202B.2.1按JT/T860.8—2023中附录J的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为75次,确定其成型温度和空隙B.2.2按预设的温拌剂掺量进行温拌混合料试件成型,成型方法与B.2.1的方法一致;成型温度比70不能确定试件的温拌成型温度时,应将降低温度范围B.2.3计算掺温拌剂的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然后以空隙率为纵坐标、成型温度为横坐标8b)烧杯:250mL;a)异丙醇:分析纯;b)标准盐酸溶液:0.2mol/L;C.3.2向烧杯中加入(90±3)g异丙醇的水溶液C.3.7缓慢向烧杯中滴入标准盐酸溶液,同时观测pH计读数,当pH值接近7.5时,逐滴加入标准盐酸溶液,直到pH值达到7.5并保持稳定,记录此时滴定管的读数V1;继续加入盐酸,当pH值接近3.5时,逐滴加入标准盐酸溶液,直到pH值稳定在3.48~3.52之间,记录此时滴定管的终点读数V2。·························································NA——胺值,单位为毫克每克(mg/g);M——温拌剂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R——有效固含量,以百分比计(%)。9a)烘箱:常温~200℃,精度不大于1℃;D.2.1称量洁净的烧杯质量,记为m1,精确至0.01g。D.2.2将烧杯置于天平上,称取约20g试样D.2.3将盛有温拌剂样品的烧杯放在110℃烘箱中5h后取出,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其质量,记为m3,R=−×100%······················R——有效固含量,以百分比计(%m1——烧杯的质量,单位为克(gm2——烘干前烧杯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E.2.1将瓷坩埚置于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3g),并记录其质量为m0,精E.2.2将瓷坩埚置于电子天平上,称取试样(约1.0g记录瓷坩埚和试样的总质量为m1,精确至0.E.2.3将盛有试样的瓷坩埚置于高温炉中,待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