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晋中地区民俗与民歌关系7500字(论文)】_第1页
【浅析晋中地区民俗与民歌关系7500字(论文)】_第2页
【浅析晋中地区民俗与民歌关系7500字(论文)】_第3页
【浅析晋中地区民俗与民歌关系7500字(论文)】_第4页
【浅析晋中地区民俗与民歌关系75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浅析晋中地区民俗与民歌关系摘要:晋中地区的民歌在音调、体裁、风格、演唱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以及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其民歌也反映了当地的物质生产、物质生活、岁时节日等民俗。本文旨在研究晋中地区民俗与民歌,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晋中地区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晋中地区的艺术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晋中地区;民歌;民俗;关系目录一、晋中地区的民俗是产生民歌的土壤………(4)(一)晋中地区民俗发展概述………………(4)(二)晋中地区民歌发展概述………………(4)(三)民俗为民歌提供了丰厚的养分………(5)二、晋中地区的民歌是反映民俗的镜子………(5)(一)物质民俗在民歌中的反映……………(6)(二)精神民俗在民歌中的反映……………(7)(三)生活民俗在民歌中的反映……………(9)三、晋中地区民歌与民俗艺术价值解析………(10)(一)民俗与民歌的现状……………………(10)(二)民俗与民歌的价值……………………(11)结语………………(11)参考文献…………(13)晋中地区位于我国山西中部,太原市东南方位,包括榆次区、左权县、平遥县等多个县区,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的地理区划。在漫长的岁月中,晋中地区的群众依靠农耕生活,在数千年中面临战乱、天灾、民族矛盾、多民族商贸契机等本地独有的地区社会现状。因此,晋中逐渐显现出了与其他地区明显差异的民俗文化。从音乐角度看,早在周代,晋中的汉族先民就在生活实践中推动了各种民歌体裁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流转中,晋中的民俗和本地的民歌持续相互影响,并改变着彼此的面貌。本文将首先解读晋中民俗与民歌发展及二者的交汇特征,然后从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生活民俗三方面分别解读晋中民俗与民歌的关系,进而解析晋中民歌的传承。通过本文的分析工作,能更加了解晋中地区民歌的特征,对其与晋中独特民俗的关系产生更多了解与思考。晋中地区的民俗是产生民歌的土壤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贴近群众生活,有着深厚的社会来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歌曲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民俗作为极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在不同方面为民歌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养分。(一)晋中地区民俗发展概述所谓民俗,即为依附于人民行为、习惯、情感、信仰的地区民间文化,凝结着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着民族利益的各种事象。我们通常将民俗划分为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等层面周柳华,李中建.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TOW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9(09):1-3.。从物质生活民俗方面看,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晋中人民基本依靠农耕获得日常生活物资。而自明代开始直到民国,部分晋中人民开始前往内蒙古、河北、北京等地经商,经商带来的物质资源使得晋中部分城镇的经济大幅发展。总体上看,小农经济和商旅经济,可以被看作是晋中物质民俗中的主要部分。从社会生活民俗上看,晋中人民对于汉族日常生活中的重大节日如正月十五、八月十五、上元节,及小型活动如庙会、市集、春日看花、荡秋千、绣花、打枣,乃至游历烟花场所等活动都比较热衷赵富平.晋中民歌中的民俗文化[J].黄河之声,2013(18):105.。从精神生活民俗方面,晋中地区自明代开始就出现了“走西口”的习俗,因此晋中人民通常比较务实,且不乐意用过于严谨的社会道德标准约束随时可能在经商中丧命或者失去恋人的自己。因此追求爱情是一种最为高级也十分重要的晋中人民精神需求内容。周柳华,李中建.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TOW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9(09):1-3.赵富平.晋中民歌中的民俗文化[J].黄河之声,2013(18):105.(二)晋中地区民歌发展概述晋中民歌多以农耕、婚恋、生活民俗活动及节日民俗活动为题材。从曲调种类上看,开花调(情歌)、秧歌曲、劳动歌,可以看作晋中民歌的最主要类别。除此以外,晋中民歌体系中也保存有部分民歌小调,即杂曲曲牌作品。在晋中民歌体系中,左权民歌是一种具备代表性的艺术类型,是晋中地区有记载的出现最早的艺术形式。从明代开始直到清代,左权民歌艺术在发展中一直带动着晋中民歌体系的完善。在明清时期,左权民歌进入发展鼎盛期,《闹五更》、《走西口》、《小黑老鼠上灯台》等一大批左权民歌出现。五四运动后,一批具备新文化意识的左权民歌《刘梅躲婚》、《查脚》等作品开始广泛传播。1937年到1949年期间,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情绪高涨,左权民歌继续发展,200多首新时代左权民歌被当时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来韩敏虎.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2011,10:1-3.,出现了一大批包括《拥护子弟兵》在内的新民歌。1949年后,我国政府对左权民歌艺术十分重视。迄今为止,左权民歌仍然是晋中民歌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韩敏虎.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2011,10:1-3.(三)民俗为民歌提供了丰厚的养分在人类社会文化中,任何地区的民歌与民俗所表达的题材、所蕴含的精神通常具备共性,以上情况可以被看作是各地民歌与民俗的交汇特征。从起源上来讲,民歌产生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民俗是在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活动方式,由此看来,民俗即为民歌社会根源的一部分。从发展上来讲,民歌在民俗活动的展开中充分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民歌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民俗活动更加的完善,有些民歌的内容也充分反映了民俗的内容,使得我们对民俗的考察有迹可循。从特征上来讲,民俗与民歌共同的社会来源体现了它们的社会性;民歌的创作、演唱、传承都体现出群众性,民俗作为群体生活约定俗成的一部分,同样体现出群众性特点。而晋中民歌与晋中民俗同样展现出以上交汇特征。在晋中本土,民歌所选取的题材和晋中民俗中经常出现的部分通常是融合的。晋中民歌所展现出的务实、热衷实际生活、踏实肯干、豁达直接的精神品质,恰恰也正是晋中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中秉承的精神与世界观。此外,晋中人民在民俗生活中是细致的,并且表现出重视实际而不过度关注“家国情怀”等高雅问题的特点,晋中民歌通常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因此,晋中民俗是民歌的土壤,为民歌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养分。晋中地区的民歌是反映民俗的镜子民歌的群众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极具包容性的艺术体裁,能够充分反映晋中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特征、审美情趣等等。晋中地区民俗作为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民歌社会来源的一部分。因此民俗在为民歌提供丰厚养分的同时,民歌也同样充分反映了民俗的内容,成为民俗真实而又生动的记录。晋中民歌在题材、旋律特征、演唱风格等方面都对晋中物质民俗、精神民俗以及生活民俗等有着不同的反映。(一)物质民俗在民歌中的反映物质民俗,是指劳动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赵富平.晋中民歌中的民俗文化[J].黄河之声,2013(18):105.。晋中民俗所包含的方方面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晋中民歌产生了影响,决定了晋中民歌的旋律和唱法特点,还构成了晋中民歌的主要表现内容。赵富平.晋中民歌中的民俗文化[J].黄河之声,2013(18):105.晋中地区的物质民俗,首先决定了晋中民歌的旋律特征。晋中地区人民,在数千年中以农耕为最重要的生产方式。对于晋中的农民来说,耕作的辛苦程度、乏味程度相比其他地区要更高。这是因为晋中地区大多数的土地处在山岭、山坡上,农民不但需要长时间劳动,还需要靠人力爬上爬下山坡,且本地的农耕收成还较平原地区有限,这样的情况很容易打击耕作者的积极性。因此晋中人民在劳动中创作和传唱了极具号召力,能充分调动情绪、情感阳刚热情的歌曲,以此排解无聊,缓解自己的心情,并激励自己坚持完成工作。这就决定了晋中地区的秧歌曲和劳动歌曲具有旋律繁复而音域跨度大,装饰音多而且情绪积极的特点。比如晋中地区太谷县的劳动号子《打硪歌》,乐句不断从高音2上行到高音3,最后下落到中音5,并且出现了高音1到中音3的六度大跳,乐句旋律波动起伏,情绪高亢、激情、激动。谱例一:晋中地区的物质民俗构成了晋中民歌的主要表现内容。晋中民歌体现了晋中地区人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内容。“白布衫衫白圪生白,高粱红裤子绿西瓜鞋”“油浸皮裤打补丁”“烂大皮袄捆铺盖”等都是从衣物方面对物质民俗的体现。例如平遥民歌《夸土产》,用平直而朴素的语言,将“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北路的靠烙烙”“介休的陈醋”介绍给人们,成为了山西特产的真实记录。谱例二:另外,左权地处三省交界处,临近中原,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农本思想盛行,农耕文化也就自然成为了晋中民歌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因此,和顺、左权一带就出现了《桃花红杏花白》、《亲疙瘩下河洗衣裳》等轻快、活泼、热情奔放的“开花调”牛强.从地域文化谈山西民歌的发展[J].音乐创作,2016(11):123-124.。牛强.从地域文化谈山西民歌的发展[J].音乐创作,2016(11):123-124.(二)精神民俗在民歌中的反映精神民俗一般包括宗教、礼仪、巫术、哲学、伦理等闫铮.民俗学视野中的山西民歌[J].黄河之声,2015(24):98-99.。民歌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与精神民俗有着相同的根源,这就决定了很多晋中民歌都体现了晋中地区的精神民俗,而精神民俗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稳固了民歌的发展。闫铮.民俗学视野中的山西民歌[J].黄河之声,2015(24):98-99.晋中民歌反映出来的精神民俗首先表现为多神崇拜和鬼魂崇拜赵富平.山西民歌中的民俗文化[J].艺术评论,2006(12):62-63.赵富平.山西民歌中的民俗文化[J].艺术评论,2006(12):62-63.晋中民歌反映出来的精神民俗主要体现爱情方面。晋中人民对于爱情态度执着、直白,敢于直接追求、表达爱情的务实、热情的精神民俗情怀,决定了晋中民歌区别于其他地区民歌的特征。情歌是人类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在我国各个情歌传唱区,男女歌手通常会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融入到情歌中。但是,在解放前我国汉族群众以“恪守妇德”、“含蓄沉默”作为女性道德评价准则,因此在我国很多农耕地区如山东、河南等地,群众虽然喜欢歌唱民歌,但却很少歌唱情歌。而河北、黑龙江等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汉族地区的汉族情歌,多表现出幽默、喜悦、快乐的积极情绪。但由于晋中地区的很多年轻人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独身“走西口”,因此晋中地区的青年男女在爱情中不能含蓄,为了在短暂的相聚中交流并促进感情,通常会用比较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好感。例如《死活也要跟着你》,用最直接的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的不离不弃的追求。从旋律上看,由于晋中青年人的爱情中常遭遇离别,因此晋中地区逐渐滋生了青年男女自主歌唱委婉、悲伤开花调情歌的习惯。举例而言,在晋中左权县开花调《想情哥》中,曲目第一乐句从音域比较高的高音5开始,后下行到高音2,高开下行的旋律使得曲目表现出了哀婉、伤感的情绪。而在歌曲第一乐句尾声中,“难”、“栽”两个字上的两处一字三音和第二乐句的“办”字的前倚音的运用,都表现出艺术角色柔肠百转、纠结悲伤的情怀。谱例三:从唱法上看,晋中地区奔放的婚恋民俗及在山地上耕种的民俗习惯决定了在演唱晋中民歌时,演唱者多采用尖锐、明亮的音色,强调衬词和高音。如在演唱晋中的《绣荷包》等开花调情歌时,演唱者会在低音部分用民族唱法的咬字方式咬出清脆的单字,而在高声部旋律如“黄瓜”的“高音3-中音2-中音3”处使用民族唱法的胸腹共振方式,使自己的声音清脆明亮,进而表现自己对于爱情的直率、奔放、执着、主动态度。除此以外,歌手在演唱时也会在衬词或者一句里音域较高的单字处忽然使音色非常尖锐,以此吸引爱人的注意力,并提高自己的魅力。如在《单相思》中,歌手会在第一乐句的“儿”处用明亮的类似尖叫的发声方式歌唱高音3。谱例四:(三)生活民俗在民歌中的反映在古老的文化和古老的信仰中,晋中人民也构建了多彩的生活民俗。晋中民歌中的生活民俗,大多反映人生礼仪、岁时节日、娱乐习俗等彭栓红.浅析山西民歌的民俗意蕴[J].沧桑,2010(2):245-246.。晋中民歌的题材内容同晋中人民热衷的民俗活动是完全吻合的,可以说晋中的生活民俗很大程度决定了晋中民歌的题材内容。具体来说,在我国的河北、山东民歌中,存在很多以生活化以外事件为题材的作品。比如河北省的民歌《八仙上寿》歌词内容,讲述了我国传说中的八仙来拜寿故事场景。而河北民歌《十个字》,则表述了古代刘备、张飞等名人的典故,其歌词内容旨在激励世人努力上进争取前程。但晋中民歌的题材,如《采棉花》、《拾麦穗》、《做小衫》、《算账》、《偷南瓜》、《打酸枣》,其内容基本都来源自日常生活,以上民歌题材反应了晋中地区重视生活、十分务实的生活民俗。彭栓红.浅析山西民歌的民俗意蕴[J].沧桑,2010(2):245-246.晋中地区语言民俗也是对晋中民歌影响较多的一项,决定了晋中民歌的文本、歌词内容措辞方式。正如上文所说,从南北朝开始晋中就开始大规模远离政治中心,以上情况导致晋中农民不会像河北、北京的平民一样经常受到士人文学化语言、歌词措辞方式的熏陶,而且也不会像曲艺之乡山东的农民一样一直被戏曲里的歌词措辞方式影响。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晋中人民培养起了对通俗、直白、质朴、文学性弱的歌词偏好。在创作民歌歌词时,晋中人民通常直接使用口语化的晋中方言。比如在晋中秧歌曲《西河院》中,歌词里形容“山”的用词是口语化的“山头”,而不是文学化的“山崖”,而且曲目第一遍第二句的唱词是生活化的“海里头栽花”,而不是文学化的“海里栽花”,以上情况都从艺术角度体现了晋中群众乡土化、生活化的语言民俗。谱例五:除此之外,晋中方言中多出现叠字和衬词的特点在晋中民歌中也有所体现。如“泪花花”、“羊羔羔”、“亲呀咯亲呀么呆呀咯呆”等等。朴实的歌词与音调特点相呼应,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晋中民歌。晋中地区民歌与民俗艺术价值解析晋中地区的民歌与民俗相辅相成又各有其特点,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财富,但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一)民俗与民歌的现状晋中地区音乐文化繁荣,出现了诸如左权民歌、祁太秧歌、平遥“弦子书”等众多的优秀的民间音乐。这些音乐皆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同晋中地区的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等息息相关。但随着这是音乐产业的不断扩大、音乐市场更加的繁荣、受众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分化,这些优秀的音乐仍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作品本身包含不符合当今时代价值取向的内容。在晋中民歌中,不乏反映旧社会的封建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制度的音乐,亦或是传播鬼魂论的民歌作品。这些作品与当代我们所弘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违背,自然也就不为这个时代所接受。其次,受众及传承者老龄化。随着国外优秀作品和音乐形式的“走进来”,音乐市场更加的繁荣,受众的音乐审美情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年轻的一代人更加热衷于变化丰富的流行音乐。这就造成了晋中民歌无后继之人的问题,对其传承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再次,作品的社会功能减弱,传媒市场的选择性淘汰。音乐的价值,与音乐的社会性功能有着必然的联系。民间音乐作为节日、婚礼、祭祀等艺术的主要音乐,这些活动的存在体现了晋中民歌的社会功能,推动了其发展王曦.晋中民间音乐的现状梳理[J].黄河之声,2016(1):118.。这正由于这些民歌与民俗的逐步脱离,使得众多民歌社会功能减弱,无用武之地,也就因此被传媒市场所排挤。王曦.晋中民间音乐的现状梳理[J].黄河之声,2016(1):118.(二)民俗与民歌的价值晋中民歌作为优秀的音乐文化,真实的再现了晋中人民的生活,体现了晋中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的文化财富。从物质民俗的角度而言,晋中民歌深刻体现出了本地群众“走西口”的物质民俗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展现晋中群众能吃苦、敢于冒险的性格与精神。很多晋中的情歌能以艺术的身份,无声地记录晋中的商旅物质民俗,而晋中商旅民俗,又能从一定程度反向提升晋中民歌的知名度。为了更好的传承晋中民歌,我们要抓住当前新兴的“音乐+”的音乐产业模式,重视影视剧对音乐传播的作用。例如可在以晋中、晋商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植入表现出晋中商旅物质民俗的传统民歌与创新民歌,以此推进本类艺术的传承发展。从精神民俗的角度而言,晋中民歌能够体现晋中风俗的特点,又赋予了这类民歌丰富的艺术魅力,并推动了本类艺术的发展传承。艺术工作者或艺术爱好者应从历时性的角度,深刻体味晋中精神民俗,在改编、歌唱晋中民俗时重视体现其深刻内涵,以此推动其传播,促进其继承和发展。从生活民俗与语言民俗的角度而言,晋中民歌体现出的生活及语言民俗晋中民俗,很大程度折射出晋中群众乡土化、幽默的民俗内容。而且本类歌曲对晋中语言民俗的体现,又能使得听众对晋中民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应重视保留和强调晋中民歌中的生活及方言民俗内容,大力推广传统文化,调动群众参与传统节日的积极性,并将歌词中的方言打造为晋中民歌的艺术名片,凸显其地域特征,增强晋中民歌的辨识度,以此促进其继承发展。结语晋中民歌是晋中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其音乐内容无一不是源于晋中人民的社会实践。而作为晋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同样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二者共同的社会基础,决定了二者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晋中民歌植根于物质民俗。晋中民歌贯穿了晋中地区人民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歌词内容、旋律特征、唱法特征上集中体现了物质生产、衣食住行的特点。其次,晋中民歌升华于精神民俗。精神民俗所内含的意识形态、信仰、哲学、伦理等,决定了人民的行为方式,因此,晋中民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晋中人民潜在的精神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的精神内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作用在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晋中民歌稳固于生活民俗。很多的晋中民歌致力于体现晋中人民过去的社会组织制度、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活动,同时也在这种相对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中的到传承和发展。晋中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