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1000字(论文)】_第1页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1000字(论文)】_第2页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1000字(论文)】_第3页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1000字(论文)】_第4页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含问卷)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问卷调研分析报告目录摘要1第一章绪论3第一节研究背景3第二节研究意义3第三节文献综述3第二章研究设计6第一节研究目的6第二节研究对象6第三节研究方法6第三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8第一节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8第二节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形成原因13第四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15第一节树立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15第二节创造良好的周边饮食环境16第五章结语17参考文献18附录一20附录二24摘要幼儿时期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理想时期。研究以济源市A幼儿园为例,采用自编幼儿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对189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编制访谈提纲,对4名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索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及原因。结果显示:13.2%的幼儿进餐时还需要经常喂饭,进餐主动性比较差;2.6%的幼儿进餐不主动,总是不能按时吃饭,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改善,父母也会有所指导;21.2%的幼儿进餐专注度不高;16.9%%的幼儿进餐速度过快,12.7%的幼儿进餐速度过慢,64.6%的幼儿进餐速度处于平均水平;38.1%的幼儿挑食现象明显,24.9%的幼儿偏食现象明显;16.4%的幼儿吃零食行为偏多。分析原因主要与家庭饮食观念、父母饮食习惯、家长教养方式和周边环境有关,可通过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改变教养方式、创造适宜的饮食氛围来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关键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解决策略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的重点时培养其形成更健康的行为模式。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幼儿园健康领域目标中指出“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以及进餐时的举止文明”,由此得知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在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幼儿饮食行为问题的关注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父母和老师要面对孩子在就餐方面的问题,比如挑食、厌食等。“吃饭难”问题让家长大伤脑筋。研究者对此方面的探索,大多集中在研究幼儿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性质,以及相应改善建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家庭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而食品加工业飞速发展,使得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日常生活,这也给幼儿的饮食行为带来了新的冲击。家长和长辈们可能会娇惯和迁就幼儿,放任幼儿吃太多零食,进而正餐摄入量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研究人员发现,童年时期某些疾病跟儿童的饮食行为有关,为更好地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教师、全社会都要提高对幼儿饮食行为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本研究通过面向家长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3-6岁幼儿在家进餐时的行为表现,通过访谈法补充了解幼儿形成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面向家长提出改善幼儿饮食行为的教育策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第二节研究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幼儿饮食行为的现状,探索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形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幼儿生活行为研究,从实践意义上讲,可以帮助家长掌握有利于幼儿饮食行为的食育知识和教育方式,有利于家长自身的食育理念的更新,改变家长错误的饮食教育理念,并进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对于饮食行为的含义,国内外研究者尚未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饮食是一种生理活动,是滋养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儿童饮食是满足儿童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需要的一项基本的生理活动。它是滋养儿童身体,维持儿童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马冠生对饮食行为的界定是:“饮食行为是指一个人在有关食物和健康观念影响下而进行的摄食活动,既包括对食物的选择和购买,食用某种食物的类别和频率,也包括食用的地点、时间、食用方法、和谁一起食用等”。马冠生.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05(05):18-21.金星明(2010)对饮食行为的界定为个体从依赖他人至独立进食这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的进化行为,包括被他人喂养、自主进食、选择进食环境等。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8-9姚利润(2016)认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应该是:定时定量用餐、进餐时应专注、吃食物要细嚼慢咽、同时关注饮食卫生问题马冠生.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05(05):18-2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8-9姚利润.幼儿饮食习惯的调查分析[J].《时代教育》,2016(8期):255-255.本研究所关注的饮食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在家庭中进餐时的外在行为表现,包括幼儿的进餐独立性、进餐主动性、进餐速度、进餐专注性、挑食偏食行为和吃零食行为六个维度。相关研究通过检索后发现,以“饮食行为”为主题的文献共有2505篇。表明国内有很多关于幼儿饮食习惯的研究。仔细查阅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相应结论:第一,进餐独立性。《辞海》中所说的独立性,是指小班孩子在吃饭时,没有成人的帮助,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顺利就餐。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256孙吉(2006)和周立清(2007)等人研究显示,有半数以上幼儿不能独立进餐,这表明,一些幼儿在饮食和生活方面还存在进餐独立性低的问题。第二,进餐主动性。幼儿的主动性是指幼儿对外在环境做出的积极的反应,不受他人影响去探索和发现。孙吉(2006)的研究显示,有27.1%的幼儿进餐时间不固定,而进餐主动且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的幼儿占72.9%。第三,进餐专注度。专注是一种状态,当一个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特定的东西上时,再排除其他刺激条件,就很难被打断。敖春美(2010)的调查显示,进餐时边吃边玩的幼儿人数有80人(29.4%),边看电视边进餐的幼儿人数有56人(20.6%)。第四,进餐速度。敖春美(2010)的随机抽样研究发现,有6.3%的幼儿进餐时间过长。还有的幼儿在吃饭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吃饭速度慢和吃饭速度过快、难以消化的问题,并且这种不良饮食行为的趋势逐渐上升。第五,挑食偏食行为。《辞海》中对偏食的界定为“偏爱吃某几种食物。偏食会引起某种营养的缺乏,影响身体健康。”挑食与偏食行为都是指幼儿只吃一种或几种食物,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幼儿对营养的正常吸收,是目前幼儿饮食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第六,吃零食行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经济水平逐步提高,饮食更加多元化。敖春美(2010)研究发现,在家庭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256综合来看,幼儿不良饮食行为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而这些不良饮食行为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成为当前幼儿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目的了解3-6岁幼儿在家进餐时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产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提出改善幼儿饮食行为的策略,引导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第二节研究对象研究选取3-6岁的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以济源市A幼儿园为例,通过问卷星平台面向200位幼儿家长发放线上调查问卷,回收193份,回收率高达96.5%,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94.5%。以电话和微信电话方式对四位幼儿家长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见表一、表二。表一问卷调查对象信息表人口学信息类别人数合计幼儿性别男9851.9%女9148.1%幼儿班级小班6232.8%中班6132.3%大班6634.9%表二访谈对象信息表年龄性别学历育儿数量家长A35男本科2家长B27女大专1家长C29女中专2家长D33女大专2第三节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本研究选取本人实习地济源市A幼儿园为例,随机抽取小中大班共189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因为调查的是对幼儿饮食行为状况最为熟悉的群体,加之幼儿在家中的饮食行为表现往往最为真实与自然,为使调查结果更加真实有效,本研究特对家长发放问卷进行调査。问卷是在郭婧晰《4-6岁幼儿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由23个问题构成,主要为了解幼儿在家是否有不良饮食行为以及家长对这些行为的态度。二、访谈法访谈法是访员通过与受访人口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式。本研究中的受访人是幼儿家长。访谈提纲是在郭婧晰《4-6岁幼儿家长访谈提纲》的基础上形成,包括8道问题,是对问卷调查中存在的不清晰回答的补充。访谈以电话或微信电话的方式一对一进行,访谈时间大约15分钟。第三章幼儿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第一节幼儿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一、幼儿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一)幼儿进餐独立性通过收集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对幼儿进餐独立性进行统计得出幼儿进餐独立性分布如表三所示:表三幼儿需要喂饭行为情况班级经常会偶尔会从来不小班35.5%50%14.5%中班4.9%45.9%49.2%大班0.0%19.7%80.35%合计13.2%38.1%48.7%从表三数据可知,在被调查的189名幼儿中,有35.5%的小班幼儿和4.9%的中班幼儿还需要经常喂饭,大班幼儿无喂饭行为,从来不需要喂饭的幼儿占比48.7%,还不到一半。从数据结果来看,只有能做到自己独立吃完饭菜,不需要成人帮助的幼儿占比并不高,只有48.7%。有关研究证明,一岁的幼儿已经具有独立进餐的能力,然而,还有如此多3-6岁的幼儿不能做到自己独立进餐,其背后的原因可能与家庭因素有关,幼儿进餐独立性亟待加强。(二)幼儿进餐主动性幼儿的主动性是指幼儿对外在环境做出的积极的反应,不受他人影响去探索和发现。问卷调查结果,对幼儿进餐主动性进行统计,得出幼儿进餐主动性分布如表四所示:表四幼儿主动进餐行为情况班级能偶尔贪玩晚一点总是不能按时吃饭小班33.7%58.1%8.1%中班34.4%65.6%0.0%大班65.2%34.7%0.0%合计45.0%52.4%2.6%从表四数据可知,能按时吃饭的幼儿占45.0%,还不到一半,其中大班主动进餐行为占比最多,占65.2%,小班幼儿主动进餐行为占比最少,只占33.7%。52.4%的幼儿都是因为贪玩儿会晚一点,总是不能按时吃饭的只有2.6%。幼儿的自制力较弱,好奇心较强,在面对各种玩的东西时,幼儿总是经不起诱惑,容易沉迷其中。尤其是当幼儿面对心爱的玩具时,总是爱不释手,甚至放弃吃饭的时间陪心爱的东西,父母往往束手无策,只能等着孩子愿意去吃饭。如果幼儿总是因为外界的吸引而不能按时吃饭,不仅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影响幼儿的肠胃健康。(三)幼儿进餐专注度根据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幼儿进餐专注度情况如表五所示:表五幼儿进餐不专注行为情况班级经常会偶尔会从来不小班33.9%59.7%6.5%中班16.4%73.8%9.8%大班13.6%71.2%15.2%合计21.2%68.3%10.6%专注是一个人无比珍贵的行为品质,专注的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物达到最优的效果,在饮食活动中的专注同样非常重要,它能促进食物充分地消化吸收,使机身体获取丰富的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1.2%的幼儿用餐不专注,而只有10.6%的幼儿能专注进餐,大部分幼儿都不能完全的将所有精力放在吃饭上。可见,幼儿进餐的专注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幼儿在进餐专注性上还有待加强。(四)幼儿进餐速度进餐速度主要是指幼儿吃一顿饭所用去的时间,时间越长,速度越慢。通过调查幼儿进餐时间分布如表六所示:表六幼儿进餐速度行为情况班级15分钟以内15到30分钟30到60分钟超过一小时没注意过,吃完为止小班11.3%64.5%19.4%3.2%1.6%中班19.7%59.0%13.1%0.0%8.2%大班19.7%69.7%3.0%0.0%7.6%合计16.9%64.6%11.6%1.1%5.8%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6.9%的幼儿在15分钟以内就可以吃完一顿饭,有64.6%的幼儿吃饭时间在15-30分钟,11.6%的幼儿吃饭时间在30-60分钟,还有1.1%的幼儿吃饭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从有利于幼儿对食物消化吸收的科学角度来看,幼儿的用餐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每口食物应咀嚼12-30次左右再下咽,最适宜的进餐时间应在15到30分钟之间,进餐时间在15分钟之内,视为进餐快,超过30分钟,视为进餐过慢。从以上数据来看,有64.6%的幼儿进餐速度都保持在相对适中的时间,16.9%的幼儿进餐速度过快,12.7%的幼儿进餐速度过慢。(五)幼儿偏食挑食行为很多幼儿在进餐时都存在着挑食、偏食情况,但仅凭日常对少数幼儿的观察,很难得出科学有效的数据来描述幼儿的挑食、偏食情况,本研究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幼儿挑食、偏食情况如表七、表八所示:表七幼儿挑食行为情况班级没有,基本都吃有小班54.8%45.2%中班68.6%31.2%大班62.1%37.9%合计61.9%38.1%%表八幼儿偏食行为情况班级没有,基本都吃有小班62.9%37.1%中班83.6%16.4%大班78.8%21.2%合计75.1%24.9%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有38.1%的幼儿存在挑食行为,没有挑食行为的占61.9%,有24.9%的幼儿存在偏食行为,没有偏食行为的占75.1%,小班幼儿挑食、偏食行为分别占45.2%和37.1%,占比最多。这些数据提示我们,幼儿挑食偏食现象普遍,急需家长们认真对待,并通过多种方式加以改善。幼儿吃零食行为通过对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收集整理,统计出幼儿吃零食行为如表九所示:表九幼儿吃零食行为情况班级经常吃偶尔吃从来不小班19.4%75.8%4.8%中班16.4%83.6%0.0%大班13.6%80.3%6.0%合计16.4%79.9%3.7%从上表看出,有79.9%的幼儿偶尔吃零食,有16.4%的幼儿经常吃零食,而从来不吃零食的只占3.7%。小班经常吃零食行为最多,占19.4%。可见,零食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零食的品种更是层出不穷,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怎样把握好幼儿吃零食的度,成为摆在广大家长面前的问题。综合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得出,13.2%的幼儿进餐时还需要经常喂饭,进餐主动性比较差;2.6%的幼儿进餐不主动,总是不能按时吃饭,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改善,父母也会有所指导;21.2%的幼儿进餐专注度不高;16.9%%的幼儿进餐速度过快,12.7%的幼儿进餐速度过慢,64.6%的幼儿进餐速度处于平均水平;38.1%的幼儿挑食现象明显,24.9%的幼儿偏食现象明显;16.4%的幼儿吃零食行为偏多。二、幼儿饮食行为访谈调查结果儿童的饮食行为主要发生在家庭中,家庭成员的饮食观念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不言而喻。在问到孩子需要喂饭原因上时,家长B说:“我们家里在孩子吃饭问题上有两种态度,我和孩子爸爸觉得孩子完全可以独立吃饭,但婆婆觉得孙子刚上小班还不适应,总是想给孩子喂饭,怕他把饭撒了、怕他把饭渣和油弄得衣服上到处都是。家里就一个孩子所以特别惯着他,孩子喜欢吃哪个菜就总是做,不喜欢吃青菜也由着他。我和孩子爸爸劝了也没用,又不好跟老人吵架,自己又没时间带,只能先这样。”家长B补充说,她的教育观念是,孩子的饮食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所以她平时很注重孩子吃饭时的习惯,所以平时在餐桌上都很注意自己的行为,怕孩子看到会模仿,她认为只有营造好的家庭饮食氛围,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所以,她正在跟婆婆好好沟通。家庭是幼儿饮食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自身的饮食习惯和教育理念很容易对幼儿造成影响,在问到孩子好的饮食习惯时家长C说:“我家孩子的饮食习惯绝对是孩子中最好的,因为我们家里人对这个都很重视,也很认同我的教育理念,每次吃饭必须在餐桌上,不能说话,安安静静吃饭,吃饭要准时,喊一次就必须到,不然没饭吃,还不能挑挑拣拣,家里人平时也都很注重自己的饮食行为,就怕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就是因为从小给孩子灌输这些好的饮食习惯,所以我家孩子现在吃饭习惯非常好,在幼儿园,老师都夸过好几次呢。”父母的言传身教与儿童的饮食行为有着密切关联,儿童模仿性特别强,要知道,没有不合适的饮食,只有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在问到是否在吃饭时教育过孩子时,家长A说:“我的工作是刑警,平时比较忙,可能是工作性质原因,脾气也比较火爆急躁。在家吃饭的时间少,对孩子了解也不多,但是只要在饭桌上看到他吃饭慢腾腾,玩这个玩那个,我就想跟他急,就会说他几句,语气也不好,孩子也愣愣的。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就会上手拍他两下,所以孩子现在很怕我,孩子妈妈跟我说了之后,我也尽量在改。”有的家长已经意识到自己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采取强硬的措施,强迫孩子吃饭快点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需要长期、持久的努力,用强迫、惩罚、哄骗等消极方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家长必须要有耐心,适时诱导,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在问到孩子良好饮食习惯如何培养时,家长D给出了这些建议:“我觉得首先父母肯定是要给孩子以身作则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那么强,说不定一个不好的行为就会让孩子看到然后孩子觉得妈妈都这样了我也这样,所以家长得规范好自己的饮食行为。第二个就是家里祖辈的意见吧,因为他们的饮食观念跟我们不太一样,而且现在父母都太忙了,都是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所以在这方面得和爷爷奶奶沟通好,不能太溺爱孩子。第三个就是幼儿园老师也要多加引导,因为孩子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对老师又特别信任,很听老师的话,所以如果幼儿园老师多加引导的话,孩子可能会更听老师的话。最后一个就是,我觉得那些零食制造商还要再规范一下,因为现在垃圾零食太多了,也分不清好坏,孩子看到包装好看就要买,谁知道孩子吃着有没有危害呢。”第二节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形成原因一、家庭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一)家庭成员饮食观念不一致每个家庭对幼儿饮食行为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想法,直接影响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幼儿父母工作越来越忙,祖辈成为家庭牛活的主要照料者,同时也成为家里幼儿的主要看护人,幼儿在家中的饮食几乎全部由祖辈照看。当父母想要教育孩子的时候,祖父母就会介入,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冲突阻碍了正确教育的发展。教育要求不一致,孩子们无法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不被允许这样做,大人的分歧会让孩子们迷失方向。有些孩子甚至学会利用父母和祖辈教育方式的差异,养成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幼儿时期饮食习惯的养成过程中,祖辈的影响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作用。(二)家长自身饮食习惯“人的复杂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形成的,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边玉芳.学习即模仿——班杜拉的榜样学习实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35当家长在幼儿身边毫不避讳地暴露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时,幼儿分辨能力差,觉得父母不吃的肯定不好吃,所以也会跟着挑食。还有的家里吃饭时会边看电视边吃或者一边聊天一边吃,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都会模仿并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行为表现和语言指导都会影响幼儿的饮食行为,边玉芳.学习即模仿——班杜拉的榜样学习实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35(三)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研究显示,幼儿年龄越小,父母对其饮食行为产生的影响就越大。许多家庭存在溺爱孩子而默认孩子的挑食行为,尤其是有些祖辈对孙辈的溺爱近乎过分,让幼儿没有一点自理能力。又或者在进餐时间训斥子女,一些父母在吃饭时缺乏耐心,孩子只要没吃好饭,就会马上大声训斥。这样不仅使吃饭的气氛僵硬,也影响了孩子的食欲。也有些父母和祖父母,当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会主动喂孩子或者强迫孩子吃东西,会经常询问想吃哪个。这些不适当的教育方法是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主要阻碍。二、周边饮食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一)垃圾食品众多,难以辨别好坏当今工业发展迅速,各种加工类食品层出不穷,电脑电视上到处都是广告尤其以吃食居多,各种好的坏的难以辨别,幼儿看电视时难免被好看的包装吸引,到超市后就会央求家长购买。同时,广告里的关于给孩子补脑补维生素的,夸大产品效果,欺骗家长购买,从而影响幼儿身心发展。(二)幼儿园门前小摊贩屡禁不止在幼儿园门前,每次放学后,都会有各种小摊贩把幼儿园门前堵得水泄不通,各种香味吸引幼儿前来,很多家长反馈,“孩子就站在人家摊前,不买就不走,不然就又哭又闹,那么多人在那看着,别人家孩子都买,怎么能不给他买,没办法。”幼儿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难以辨别食品好坏,家长禁不住哭闹,又不想委屈了孩子,所以只能妥协。

第四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第一节树立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一、家庭成员统一饮食观念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有助于家长采取科学的育儿方式,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行为。努力建立关于家庭归属的共识,每个家庭成员都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对于孩子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每个人的观念都不一样。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必须彼此合作,彼此谅解,彼此包容。例如,长辈经常瞒着父母给孙辈买很多零食;还有当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加以干涉,避开父母对幼儿的管教,长此以往,幼儿会因为有祖辈的庇护而越来越放肆,不利于良好饮食行为的养成。所以家长可以通过电视、书本、讲座、网络、咨询儿童保健医、与幼儿教师沟通等方式,丰富关于孩子的健康饮食知识,并告知祖辈。若是幼儿从祖辈和父母那里得到一样的教育理念,就会自然而然的认同这样的方式,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二、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自身存在挑食行为,挑挑拣拣,一方面会导致桌上的食物品种单一,孩子接触到的食物品种有限,更重要的是,孩子还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吃得太快和嘴里含着食物说话等行为对孩子的饮食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因此,在饮食方面,父母也需要以身作则,要知道,没有不合适的饮食,只有不适当的饮食行为,并告诉孩子挑食、偏食对身体的危害,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还要多给孩子讲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促进幼儿对更多食物的了解。还可以变换食物的做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在吃饭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多鼓励幼儿,让他们愿意去尝试更多的食物,促成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三、改变教养方式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饮食行为时大多是将各种教养行为和各种教育态度结合起来使用,而通常是专制型教养方式和民主型教养方式相结合。对比来看,很少有家长用溺爱型教养方式或者忽视型教养方式,反而是一些祖辈多用溺爱式或放任式,所以不科学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幼儿产生某些饮食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不良的饮食行为,但教育方法太简单粗暴,经常采取强硬措施强迫孩子吃饭、洗手等等,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及时诱导,运用良好的教养方式教导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第二节创造良好的周边饮食环境一、完善广告立法,规范电视广告幼儿对零食的了解除了生活中就是电视里无处不在的广告了,各种广告天花乱坠难以辨别好坏,甚至能欺骗过家长。完善广告立法,减少不良广告在电视上的输出,同时家长为孩子挑选适合幼儿看的电视节目,减少广告出现的次数,帮助幼儿远离垃圾广告。二、严格管制三无食品摊贩幼儿自制能力不佳难以抵制诱惑,所以城镇管理部门可以制定相关处理办法,禁止小摊贩摆到幼儿园门前,禁止向幼儿出售垃圾食品,违者重罚。为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章结语通过对189名3-6岁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调查和访谈结果可知:13.2%的幼儿进餐时还需要经常喂饭,进餐主动性比较差;2.6%的幼儿进餐不主动,总是不能按时吃饭,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改善,父母也会有所指导;21.2%的幼儿进餐专注度不高;16.9%%的幼儿进餐速度过快,12.7%的幼儿进餐速度过慢,64.6%的幼儿进餐速度处于平均水平;38.1%的幼儿挑食现象明显,24.9%的幼儿偏食现象明显;16.4%的幼儿吃零食行为偏多。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有:家庭饮食观念、家庭成员自身饮食习惯、父母的教养方式。针对这些问题,从家庭教育和周边饮食环境提出的相应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1]马冠生.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05(05):18-21.[2]姚利润.幼儿饮食习惯的调查分析[J].《时代教育》,2016(8期):255-255.[3]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志,2008(03):8-9

[4]高保盛.基于营养教育课程的中班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养成的实证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14.[5]刘迎晓.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6]肖莉莎.唐山市第三幼儿园幼儿饮食行为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7]郭婧晰.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调查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15.[8]马明月.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5(1):133-134.[9]高闰青.学前教育原理[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135-137.[10]江琳.成因与对策: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11]刘晶.小班午餐活动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饮食行为及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09.[13]李亚.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策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70-73.[14]李佳洁,罗浪.河北农村地区儿童零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消费经济,2014(4):44-47.[15]施燕,章丽.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599.[16]陶保平,钱琴珍.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62.[17]王志君.小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分析及改善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37+175.[18]王晓颖.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5):148-148.[19]许琳琳.幼儿家园进餐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15]徐露、怎样组织幼儿正确进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242.[20]黄土云.297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21]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22]魏梅,袁丽娟.2-6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蒋璐慧.幼儿不良饮食习惯个案研究[J].好家长,2018(14):6-7.[24]龚丹怡.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看初入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4):95.

附录一幼儿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家长)亲爱的家长:您好!为了了解幼儿的饮食行为,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设计这份问卷。本问卷不需要填写姓名,回答没有对错之分,结果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如实地回答。期待您的认真参与,谢谢您!1.幼儿的性别是?A.男B.女2.幼儿所在的班级是?A.大班B.中班C.小班3.您是幼儿的?爸爸妈妈爷爷(姥爷)奶奶(姥姥)其他()4.您的受教育程度是?A.初中及以下B.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