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春秋战国思想变迁_第1页
第三讲春秋战国思想变迁_第2页
第三讲春秋战国思想变迁_第3页
第三讲春秋战国思想变迁_第4页
第三讲春秋战国思想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型11、春秋五霸政治局面的形成2、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3、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4、士阶层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型2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东周:以周幽王灭,平王继位东迁成周(今洛阳)BC770始,以BC249年秦灭东周结束。

3春秋时期释“春秋”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为鲁国史官编修,经孔子删定。记事始于BC722,止于BC481,史家称之为春秋时代。然时间则以周平王元年始,周敬王三十九年终。4春秋五霸“春秋五霸”的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5春秋五霸形成的社会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了社会阶层的变迁。原有贵族衰落,新兴平民阶层地位上升。6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周元王元年即BC476年以后,至秦统一中国BC221年,史称战国时代。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7七国变法的要点:其一,废弃氏族制的管理方式,转向区域制,郡县制的设置与推行。其二,打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做法,制定公开而严明的各种法律,贫民也由之而获得了与贵族平等的权利;其三,推行耕战政策,耕多,战勇则奖以爵位。8《诗经》的“道德忧患意识”人格神的宗教之天没落,怨天思潮兴起。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执着与追求。9士阶层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士阶层的特点:贵族与平民气质的结合。孔子讲学教育,使士成为有着鲜明特点独立阶层,成为知识分子的代名词。战国时期,处士横议,稷下学宫成立,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形成。1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经历着由宗教信仰走向理性,由价值理性走向工具理性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想转型表现在“礼”的发展与演变中。“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11“礼”的本质内涵“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乐,德之则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国语·周语》)12礼在春秋时面临的危机一是礼乐不断丧失其真实意义而趋于形式化、工具化。二是当时的诸侯、大夫们无视礼作为天经地义的道德规范的内在意蕴而公然僭越礼乐规范。13“礼”沦为形式化

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羁,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陵虐小国……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左传·昭公五年》)14

“礼”沦为形式化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15诸侯对“礼”的僭越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