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磁疗法课件_第1页
耳穴磁疗法课件_第2页
耳穴磁疗法课件_第3页
耳穴磁疗法课件_第4页
耳穴磁疗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穴磁疗法czz[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日常保健[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养生疗法[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国际交流[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临床应用[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什么是耳穴磁疗法[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学习内容概述了解耳穴耳穴磁疗方法常见病选穴耳穴归类[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记忆方法:一卷二平三突四凹。一卷:耳轮;二平:耳垂、耳屏;三凸: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四凹:耳舟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

小小的耳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耳穴点,乍看起来耳穴是杂乱无章的,很难学习和记忆,而实际上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是有其规律的,它在耳前外侧面的排列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1、耳轮2、耳舟3、对耳轮上脚下肢4、对耳轮下脚臀部5、对耳轮躯干6、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上肢7、耳屏咽喉、内鼻、肾上腺8、对耳屏头和脑部9、耳甲艇腹腔10、耳甲腔胸腔11、耳垂头面部[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耳穴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在耳廓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结节、电阻低等。这些反应点称为刺激点,又称“耳穴”。1987年,中国针灸学会审定的标准耳穴共90个。我国民间临床应用经验穴的耳穴名共1630多个。中国常用的耳穴共119个。[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耳穴磁疗法作用一、耳全息穴二、“十二经通于耳”

“耳为宗脉之聚”三、磁场通过经络穴位调节机体功能,从而改善脑部功能;通过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疏通经络,推动、驱散病灶中郁滞的气血和病气,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耳穴疗法

在耳廓上有关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毫针、埋针、艾灸、放血、按摩、压籽、耳穴注射、贴膏、磁疗等。[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治疗目的

通过其疏通经络,推动、驱散病灶中郁滞的气血和病气,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中医机理之耳与脏腑的关系

《灵枢·

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千金方》:“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中医机理之耳与经络的关系

“《灵枢•

口问篇》:耳为宗脉之所聚”。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之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于耳,其中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现代医学机理

1、神经、体液学说:耳穴良性刺激使全身组织器官通过神经和体液综合调节实现,特点是双向调节作用。•2、全息生物学说:脑内神经元作为反射中枢,形成全息反应路,阐述人体病灶与耳穴之间有直接联系。[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手足全息穴[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选穴的原则

1、按疾病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取“胃”。2、按循经辩证选穴: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选“胆”。3、按脏腑辩证选穴:脱发、遗精选“肾”。4、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月经不调选“内分泌”。5、按临床经验选穴:如“神门”有镇静、镇痛作用,可治疗失眠、痛经等病。[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适应症

临床内、外、妇、儿、五官、伤科及内分泌代谢等疾病:失眠、老年便秘、预防感冒、晕车、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等。[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禁忌症

1、耳廓上有湿疹、溃疡、冻疮。2、习惯性流产、妇女妊娠期,尤其是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禁用。3、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慎用。[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影响耳穴磁疗效果的因素

1、诊断明确:症状明显、辩证施法。2、取穴恰当:熟练运用取穴原则,对证取穴。3、取穴准确:4、手法正确:压籽的方向、刺激量等。[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操作

(一)素质要求(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有无感觉迟钝/障碍(2)体质、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态、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2、告知

(1)核对(2)解释操作目的、操作过程。(3)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患者配合。[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3、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2)环境:光线充足,温度适合。(3)患者:取合理体位(4)物品:菜籽、皮肤消毒液、棉签、探棒、胶布、镊子、抹手消毒液等[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三)操作流程

1、定穴(1)观察法:拇、食指往后上方拉住耳轮由上至下、从内到外,分区观察,在相应病变区有无变形、变色、结节、充血、丘疹、凹陷、脱屑、水泡等阳性反应。[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2)按压法

耳廓相应部位,用探针轻轻按压,寻找压痛点,询问患者感觉,选压痛最明显点为治疗点。[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3)电阻测定法:用耳穴探测仪测定反应点。[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2、消毒

再次核对范围及顺序:自耳廓由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3、压籽

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压贴,用王不留行籽小方块胶布固定在耳穴部位,每次贴一侧或双侧耳廓。[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4、观察

(1)观察有无晕厥,疼痛等不适。(2)选择按压手法。泻法:强刺激;常用于体质强壮的急性病、实证、瘀证、疼痛等,补法:轻刺激;用于体质较差的慢性病、虚证等。平补平泻法:中等刺激;常用的刺激法。[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5、健康指导

(1)留籽时间:留籽3-5天。留置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以刺激局部穴位,1-2min/次,2-3次/天。(2)定期刺激:拇、食二指在耳廓前后捏住贴敷的压籽,一松一紧按压。

6、起籽:消毒皮肤、检查起籽数量。[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四)操作后

1、整理患者:整理床单位,协助衣着,合理安排体位。物品:清理所用过的物品,归还原处,洗手,针具处理符合要求。2、评价:操作熟练、选穴准确、手法正确。3、记录:按要求记录及签名。[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操作注意事项

1、耳穴压贴期间,患者总感觉到局部热、胀、麻、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2、嘱患者局部皮肤不湿水,每日自行按压数次,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每次1~2分钟。有部分患者不碰穴位就疼痛可以不按揉,因为刺激量已经达到。[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3、每侧耳廓每次贴籽穴位10个以下,耳穴不是埋得越多越好,适当即可。留籽3~5天,两耳轮流,天气炎热、汗多可缩短时间。4、孕妇做耳穴压豆宜用轻刺激手法,习惯性流产史孕妇慎用。5、如胶布过敏,局部出现丘疹、瘙痒感,停3-5天再贴。[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头痛额枕皮质下神门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在对耳屏内侧面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枕额主穴取神门、脑干、皮质下。配穴取枕、颞、额、肝、肾、心、脾。加减:肝阳头痛加颞、肝;肾虚头痛加肝;气血不足头痛加心、脾。[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心肾神门皮质下不寐垂前在对耳屏内侧面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的耳甲艇部耳甲腔的中央眼穴的前方[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皮质下大肠便秘点三焦在耳甲腔底部的内分泌穴上方便秘腹三角窝中下方在腰骶椎穴前侧耳甲缘在耳轮脚上方前部在对耳屏内侧面[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心肾膀胱三焦在耳甲腔底部的内分泌穴上方尿潴留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的耳甲艇部。在对耳轮下脚前下方在耳甲腔中央肺“心穴”周围近外耳道口的一侧为肺上部(肺尖)近对耳轮一侧的为肺下部(肺底)尿道在耳轮上平膀胱穴[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新增耳穴的特定功能升压点:屏间切迹的下方,主治低血压。心痛点:在耳轮脚疼痛敏感处。主治心绞痛。牙痛点:在对屏尖下方疼痛敏感点。主治牙痛。饥点:外鼻与肾上腺连线中点。有止饥功能,可配合减肥。渴点:外鼻与屏尖连线的中点,有止渴的功能,可配合治疗糖尿病。心律点:在渴点与外耳连线的中点,主治心动过速。便秘点:三角窝中下方,主治便秘。眩晕点:在耳轮脚外缘,与阑尾穴同一水平线,主治眩晕。甲状腺点:在脑干穴稍上方,主治甲状腺病。[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耳穴功能的归类止痛:神门(止痛要穴)、交感(止内脏痛)、肝(关节)、脾(肌肉)、肾(骨)、肺(皮肤)止晕:枕、内耳、眩晕、耳尖止咳:对屏尖、神门、脑干止喘:对屏尖、耳窝中、肾上腺、凤溪止痒:耳尖、风溪、肺、神门、内分泌止血:肾上腺、耳中、脾降压:耳背沟、角窝上、耳尖和心降心率:神门、枕、交感、心活血:肝、肺、心利尿:三焦、内分泌、艇中、艇角、肾通便:三焦、直肠、大肠、便秘点退热:耳尖、屏尖、肾上腺调节内分泌:内分泌、缘中解毒、排毒:肝、肾上、内分泌、肾上腺抗过敏、抗感染、抗风湿:耳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可学习的书籍[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小结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解决病人临床护理问题。学习除了教科书的基本知识外,多查阅资料深入研究。可先部分骨干掌握后在全科开展。积累经验,学会评估总结,充分结合其他方法,如情志护理、穴位贴敷、艾灸等,提高疗效。[临床医学]耳穴磁疗法[参考文献]

[1]LewHL,LinPH,FuhJL,etal.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ofheadacheaftertraumaticbraininjury:afocusedreview[J].AmJPhysMedehabil,2006,85(7):619—627.[2]顾国柱.氦-氖激光针治疗脑外伤后头痛疗效及实验观察[J].中国针灸,1991,11(5):5[3]冯桂贞,吕崇山.缺血性中风治疗性血管新生与活血化瘀[J].中国中医急症,

2006,15(4):395-396.[4]张巍,赵芳,黄盛华,等.推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1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208-1209.[5]单秋华,韩晶,杨佃会.耳穴疗法治疗发作期与缓解期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13-15.[6]吴美玉,苏心镜,邝淑敏.耳针预防输血反应90例[J].中国针灸,2010,30(2):96.[7]刘智艳,姚小红.耳针疗法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62–

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