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课件_第1页
输血反应课件_第2页
输血反应课件_第3页
输血反应课件_第4页
输血反应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血反应

[临床医学]输血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一、概念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原因:主要是免疫反应,因血型抗原系统复杂。其次是一些非免疫因素引起,如细菌污染,空气栓塞等[临床医学]输血反应二、分类按时间即发反应: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4小时内迟发反应:输血24小时后,甚至十几天

按免疫学免疫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非免疫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无关三、发生率无确切资料,各家报告发生率相差较大,且数字偏低[临床医学]输血反应免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疫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性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反输血相关的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应急性肺损伤同种异体免疫细菌污染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非循环超负荷血栓性静脉炎免空气栓塞疫出血倾向输血相关性疾病性枸橼酸中毒反非免疫性溶血反应应电解质紊乱肺微血管栓塞表1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即发反应迟发反应[临床医学]输血反应

表2403次输血反应分析*

——————————————————————

反应类型反应率(%)

——————————————————————

发热反应52.1(210/403)过敏反应42.6(172/403)溶血反应4.5(18/403)心负荷过重0.7(3/403)

——————————————————————*美国芝加哥医疗中心报告[临床医学]输血反应

表3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率*

———————————————————————

成分反应率(%)

———————————————————————

全血1.06

白细胞6.49

浓缩红细胞0.88

洗涤或冰冻红细胞0.47

血小板0.40

血浆0.44———————————————————————*加拿大多伦多三所医院综合报告[临床医学]输血反应急性溶血反应:主要有A、B、O或Rh血型。患者接受不相容的红细胞或其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体供者的血浆,使红细胞或自身红细胞在体内发生异常破坏原因

a、标准血清质量差

b、被检红细胞发生变化:如大肠埃希菌产生类B抗原,当细菌感染时,类B抗原吸附在红细胞上,可误定为B型或AB型,又如血液病或肿瘤病人,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或消失

c、受血者血浆异常,出现假凝集,如某些肝病、传染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输血反应的诊治及预防[临床医学]输血反应A、B、AB血型患者不能把O型作为万能输血者,有的O型供者,抗A、抗B凝集素效价高,可引起A、B、AB红细胞破坏溶解患者与献血者A、B、O以外的血型不合,短时间内一次输入多个供者的血而发生溶血A2亚型不合

A2亚型患者因输过A1型血液或怀着A1型胎儿并已产生抗体,再输A1型时,可引起急性或迟发性溶血反应Rh血型不合

[临床医学]输血反应A、B、O血型不合的发病机制输入不相容的血液或血浆时,红细胞与之相应的抗体结合,直接激活补体,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凝集破坏,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与血浆中的珠蛋白结合,结合的血红蛋白由单核巨噬系统清除并降解,造成血浆中珠蛋白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降低或消失,过多的血红蛋白经肾小球滤出,形成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量大引起单核巨噬系统能力下降,易合并感染[临床医学]输血反应溶血过程中释放出的红细胞基质,它具有凝血活酶样作用,可激活机体凝血系统,使体内形成高凝状态,出现静脉血栓,微小血管血栓,激发DIC[临床医学]输血反应Rh血型不合的发病机制血清中很少有Rh天然抗体,但多次妊娠或输血在异型血型抗原的刺激下,可产生特异性的免疫抗体(IgG)当再次输血时,即发生血管外溶血为主的溶血反应,一般有Rh—D—E—C—c抗体,特别是育龄女性[临床医学]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nonhemolytictransfusion,FNHTR)临床表现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小时内,受血者体温升高1度以上,除发热外,可伴有寒战、恶心、呕吐、出汗、皮肤潮红等症状,一般血压不降低[临床医学]输血反应1.致热原:极其少见2.细菌污染:极其少见3.免疫反应:国内比较多见

白细胞抗体为主,其次为血小板抗体多次输入HLA不相合的白细胞血小板病因[临床医学]输血反应机制细胞成分:白细胞抗体与血小板抗体。由于以前的输血或妊娠患者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时此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反应,刺激内源性热源质的产生和释放导致FNHTR发生。非细胞成分: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在保存中含量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引起FNHTR。如白细胞介素、补体、TNF、与中性粒细胞有关的脂质等[临床医学]输血反应(1)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测白细胞、血小板抗体区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2)患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区分溶血性和非溶血性发热。(3)将输注的血液制品做细菌检查以排除细菌污染。鉴别诊断[临床医学]输血反应4、处理:(1)暂停或停止输注。(根据反应的严重度)(2)选用退热药物进行退热治疗。5、预防:1.采、输血器具和制剂应无致热原;2.采血和输血应无菌操作;3.反复出现发热反应者应选用:

(1)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2)洗涤红细胞;

(3)床边白细胞过滤器[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血小板输血的免疫学问题血小板输注无效症输血后紫癜症 原因:

1.血小板血型不配合

2.抗原-抗体同种免疫反应[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病因:1.异体免疫:HLA异体免疫占70~80%。

2.其它:包括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发热,败血症、脾肿大、DIC等。区别:1.异体免疫:输入的血小板很快破坏,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均不见计数增高。

2.其它:输注后1小时血小板计数增高,但24小时计数不增高或受影响。[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血小板抗体发生率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血次数成正比,输血次数在10次以上,抗体阳性率高于50%[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血小板输注规则ABO同型血小板抗体的筛选交叉配合试验:确保供受体的血小板型和HLA型的配合[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输全血、血浆或血液制品后可能发生轻重不等的过敏反应轻者单纯的荨麻疹中间型为过敏样反应严重的可以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临床医学]输血反应发病机制IgA同种免疫缺乏IgA,血浆内含有IgA抗体IgA含量正常,缺乏某一种IgA亚类其它免疫球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者IgE介导异性变应原[临床医学]输血反应临床表现荨麻疹反应风疹,局部红斑、瘙痒,不发热,无寒战过敏反应皮肤潮红、不安、血压降低、胸骨下痛、血管神经性水肿,输注后立刻发生或注射几毫升后发生[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诊断和治疗实验室诊断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治疗抗组胺药物输血治疗[临床医学]输血反应预防选择无过敏反应史,无服用药物或注射任何药物的献血者;经产妇或有输血史献血者,应检查血浆内有关抗体,凡抗IgA或HLA阳性献血者应除名储备一定的IgA阴性献血者血液使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或洗涤浓缩血小板,禁用血浆或含血浆的血液制品自体输血[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A—GVHD)一、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下列因素有关:(一)与受血者免疫状态有关

TA-GVHD发生于免疫系统严重缺陷或严重抑制的受血者(二)与输注淋巴细胞数量有关输入供者淋巴细胞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三)与供受者HLA单倍型基因有关一级亲属间(父母与子女)输血合并TA-GVHD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高11~21倍[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血液(淋巴细胞)7~14天AAABAB小鼠不能识别AA小鼠的淋巴细胞,AA小鼠的淋巴细胞在AB小鼠体内繁殖,并产生攻击。AB小鼠GVHD死亡。[临床医学]输血反应

症状极不典型,易与药物和放、化疗副作用相混淆。临床以发热和皮疹多见。输血后4~30天(平均21天),皮肤出现红斑和细小斑丘疹,逐渐向周身蔓延,伴有发热、腹泻、ALT升高,全血细胞减少,多死于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临床医学]输血反应TA—GVHD易患人群免疫功能低下

——先天性免疫缺乏

——早产儿、新生儿

——接受大剂量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近亲间输血(有亲缘关系)输注大量“热血”和新鲜血的患者[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诊断病史、输血史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找到异体淋巴细胞发病率:0.1%~1%死亡率:90%~100%[临床医学]输血反应预防尽可能不使用新鲜血不用、慎用亲缘关系的血液r射线照射,去除淋巴细胞活性高效白细胞滤器过滤(6log10)自身输血[临床医学]输血反应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抗-CD3抗体对早期有效免疫抑制剂+抗感染治疗[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输注白细胞的危害作用同种抗体(抗HLA)产生:非溶血性输血副作用(发热、肺症状)

血小板输血无效状态移植成功率的低下(骨髓移植)GVHD(Tcell)产生:白细胞病毒传播:

CMV、EBV、HTLV-1、HIV机制不明抗癌免疫功能的抑制[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1)症状及体征:____输血后1-4小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伴发热____胸片示肺部弥漫性阴影,心脏不扩大,血管无出血。发病机理:____输入血浆中含有抗白细胞抗体____受血者体内抗异体白细胞抗体____肺血管缺血后再灌注[临床医学]输血反应发病机理抗体(供者)+抗原(受者)、激活补体→中性粒细胞肺血管内→聚集释放→蛋白酶、酸性脂质和氧自由基→肺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肺水肿或ARDS预防___输注不含有抗白细胞抗体的血液___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___体外循环中加设白细胞滤器[临床医学]输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污染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少数为革兰阳性杆菌和球菌。多数细菌在2~6℃生长受到抑制,少数嗜冷菌可在2~6℃生长,特别危险嗜冷菌和非嗜冷菌在室温条件下能快速增殖[临床医学]输血反应病因保存液、采血和输血器具消毒不严,血袋有破损采血或成分制备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献血者有菌血症(有局部感染灶)血液贮存温度过高(要求4±2℃)血液在贮存前或输血前在室温中放置太久[临床医学]输血反应临床表现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入少量血后发生畏寒、寒战、高热、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和肾衰。全麻时只有血压下降和手术野渗血不止诊断取血袋剩余血直接涂片和找细菌(阴性不能排除)取血袋剩余血和病人血液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4℃、22℃和37℃),二者细菌一致可确诊[临床医学]输血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时的处理程序发生输血反应后(特别是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血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

2、采病人血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血库检测分析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临床医学]输血反应4、抢救;5、指导血库技术人员设计检测分析程序。临床上常常忽略的是1、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