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马原绪论d_第1页
第一讲马原绪论d_第2页
第一讲马原绪论d_第3页
第一讲马原绪论d_第4页
第一讲马原绪论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大家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讲:盖伯琳教授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门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将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以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内容,以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为目标,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为基本理念和方法。这门课程同以往学习的大部分课程有明显区别。请同学们想一想区别在何处?思考的角度:知识与智慧,真理与价值,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如何做事与如何做人,记识与理解,理解与感悟,意识形态问题等。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专题讲座的特点和要求。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准备讲五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及创始人的生平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五、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及创始人的生平十年间,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潮起潮落请听!“我为什么回来了?我回来澄清我的荣誉.我一直在读你们的报纸.你们都说我的思想已经死了!”“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地宣布我的思想已经死了吗?”这是历史剧《马克思在SOHO》中马克思的自白。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资产阶级的理论家总是不厌其烦地宣布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呢?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起,反对之声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断言“马克思主义死了”、“社会主义终结了”的观点更是甚嚣尘上。但是不到十年,马克思就被西方一些媒体先后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请看!(一)历史事实: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马克思位列榜首。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一分之差名列第二。2003年9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的为期三个月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中马克思位居第三。2005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展开调查。一个月后,马克思位居第一。过去的千年,思想大师灿若繁星,为何马克思能独占鳌头?西方思想界如此敬重马克思的深层原因何在?(斯人已去,思想却能长存,何以?)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不是靠恐吓、许诺和说教来征服人,而是靠历史的演化、客观的事实让人信服。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剖析的据实性、深刻性和科学性以及对理想目标阐述的实质性、概括性和他预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使人惊叹。任何一个领略了马克思的理想实质内涵的人、任何一个尊重客观事实,又遵循科学理性的人,都会发现,这些发达国家、社会,在他们各自的主流方面,的确是大大趋近了马克思的理想目标;社会主义在经历风雨后初见彩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就辉煌。无论现实如何变化,他所揭示的历史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总之: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原因:1、正确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垄断、贫富分化的历史罪恶。2、科学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3、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4、重视实践、重视改造世界的正确理念。5、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还来自马克思本人的高尚的人格魅力。过去的千年属于马克思,新的千年仍将属于马克思。(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见视频)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既是理论家,又是革命家;既是渊博的学者,又是勇敢的战士。他把自己的一切全部献给了无产阶级好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1818—1883年)

马克思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24岁)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开始终身流浪的艰辛生活。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1820—1895)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莱茵省巴门一个名门望族。父亲(也叫弗里德里希)是棉纺厂主,母亲爱莉莎出生于语言学家家庭。

1834年进入爱北斐特中学。

1837年离开中学到商行作实习生。

1839年发表首篇政论文章《乌培河谷来信》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同时在大学旁听。

1842年赴英国“欧门—恩格斯”纺织工厂经商,和马克思第一次见面。1844年去巴黎拜访马克思,开始了长期的友谊与合作。

他17岁时,由于父亲的坚持而辍学习商,这使恩格斯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穷苦的工人群众。1842年他写作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群众的残酷剥削。1873年开始系统地研究自然科学.1873年5月底,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1883年,马克思逝世,主要精力投入到整理马克思经济学遗稿.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通过了解马克思我们想到了什么?1、成才的条件:主观的:崇高的理想(立场)、文化、认识水平(知识和经历)、顽强的意志、刻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客观的:社会发展的程度和历史的需要。2、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在哪里?立场:被压迫、被奴役的劳动者(高尚的人格)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阶级的观点、资本主义一定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理想的观点等。(真理)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定义)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我们讲的内容。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回答一个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应站在什么立场上、从几个方面去思考?唯物、辩证需要并能创造满足需要的条件。(一)时代的产物(历史唯物的立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1、经济条件(生产力的作用暴露出来。血缘—专制、专制—资本、资本—能力。原始血缘为标志,生产力低下;专制建立在人对土地的依赖上;资本以技术为依托;能力创造、掌握和控制技术)2、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弊端、无产阶级的独立和反抗)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尖锐化表现在:

A、经济危机:1778—1825,50年间在英国出现经济危机7次。25年是全国性的,1836——184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其性质是对抗性的,它必将被一个更新的更合理的社会制度代替。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社会条件的具体表现)生产力发展—工业革命需要:A、一定数量的工业资本家,财富集中在他们手中并成为他们剥削工人的武器。B、无产阶级人数迅速增加。工人的劳动条件差、生活待遇未改善、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庸、剥削严重(时间长、强度大、工资低、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工人的反抗是必然的。反抗之初是经济斗争,是自发的、零散的。无产阶级斗争需要新理论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指出,从30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三次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需要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从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经过60年代中期创立和领导第一国际;一直到90年代前半期恩格斯晚年创立和领导第二国际的活动,关注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党的发展为止,在这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开创和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19世纪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最主要的是指:

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论黑格尔是著名的唯心辩证法大师

对黑格尔哲学着迷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苦闷中看到费尔巴哈哲学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提出了自然界和人脑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思维是人脑的产物这一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严酷的现实和立场的转变使得他们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经费尔巴哈哲学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并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清算费尔巴哈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的影响,在社会历史观中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创立唯物史观,为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23—17901772—1823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一方面,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法国(1760—1825)法国(1772—1837)英国(1771—1858)他们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有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问题,表达了对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热切愿望,并对这种社会的具体细节作了富有天才性的构思。但是,他们在对世界历史发展动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前途等重大问题的理解上,仍然裹足不前。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但却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这些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他们预见到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但却不能理解这一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关键是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社会主义理论论证的主题——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2006年1月21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上,人们高举列宁画像在列宁陵墓外聚集等候敬献鲜花,纪念列宁逝世82周年。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2、沙皇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4、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扎根开花结果,分别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改革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成果。实践不息,认识不止。

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特征)

思考一下揭示特征需要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特征是自身所独有的,是自己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理论,她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追求的社会理想。并通过这些特征体现出理论的整体性。(三部分间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同学们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实现二者统一的?当前发达国家、社会为何趋向、接近马克思的目标?(科学性的体现)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致命病根(生产的不断社会化,而资本却不断地高度私人垄断化)的剖析、和“治病”对策,震撼了人们的良知和心灵,使得他们不得不严肃地看待马克思的思想并活学活用之。

“高额累进所得税”、“高额累进遗产税”、“社会失业保障制”是马克思提出的“内科疗法”的药方。20世纪上半叶,美感爆发了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马克思的预言成了西方社会的现实。在一片惊恐绝望中,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主张,被罗斯福总统采纳。一时间罗斯福被称为“赤色总统”和“共产主义代理人”,受到大垄断家族财团的强烈反抗和攻击。事实上,在罗斯福的新政中,影响最深、最远、最有效的干预对策,就是把马克思的“三大良方”,变成可操作、可运行的法律法规。在美国,如今,2.75亿人口的60%,均为持股股民,也就是说,除非成年人外,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人人持股。“三大良方”的使用使得当今的资本主义不仅消除了垂死的迹象,甚至出现了社会主义实质因素的成长。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是他提出的“外科手术”。二战后诞生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之后,坚持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产党人并没有消沉而是迅速开展了恢复和重建共产党组织的斗争。当今:在日本,在法国,在葡萄牙,在印度,在尼伯尔,在以色列,在英国等等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活动。在俄罗斯进行的调查表明,对社会主义有好感的00年是59.5%;02年是70.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爱因斯坦晚年认识到,对付资本主义罪恶只有一个方法,“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实施旨在为社会福利的教育制度”。西方舆论认为:经济全球化,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理论—资本的集中越来越迅速,世界权利达到顶峰。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减速表明用高科技和巨资堆砌的新经济没有让美国不再有经济周期,美国式的民主和市场并非文明的极限和历史的终结。随着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回西方的全球化的推进弱肉强食、贫富悬殊吸毒、艾滋病和环境污染等也扩展到世界,并提供土壤,使恐怖主义国际化。(9、11;安然公司崩溃)西方的现实矛盾和斗争,使人“回归”马克思。(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想一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有这样的政治立场呢?P13—14理论的本性(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无产阶级的使命(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哲学的分水岭(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