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_第1页
二轮专题:《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_第2页
二轮专题:《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_第3页
二轮专题:《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_第4页
二轮专题:《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1931年——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投降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抗美援朝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进程(1)开始: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虎门炮台,关天培战死;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陈化成牺牲。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影响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败的原因(1)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抵抗先进资本主义制度;(2)战争领导者——清政府作战组织指挥不力;(3)清朝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启示落后就要挨打。①鸦片战争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①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界碑依据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灾难: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明: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全面客观、辩证分析鸦片战争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而客观上也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原因(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本原因)(2)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直接原因)侵略者英、法(主凶);美、俄(帮凶)经过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圆明园遗址总理衙门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③甲午中日战争时间侵略者原因爆发主要战役

结果1894—1895日本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丰岛海战①平壤战役左宝贵②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迎敌;日本罪行:旅顺大屠杀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①甲午中日战争②主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③罪行:旅顺大屠杀左宝贵邓世昌民族英雄;邓世昌;左宝贵精神: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原因(1)帝国主义为扩大在华权益(根本原因)(2)镇压义和团运动概况(1)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使其被迫撤回天津;(2)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3)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的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殉国。7月中旬,天津陷落暴行(1)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2)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攻占北京的两次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礼物——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影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根本-保护和扩大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利益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条约——《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影响——清政府受西方列强控制,沦为洋人的朝廷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1.(2023·山东东营)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D.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2023·云南)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A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3.(2023·山东滨州)在“强国追梦”演讲活动中,有同学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材料所说的“西方列强一巴掌”指的是()A.沙俄入侵东北 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2023·四川眉山)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BC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2:重要条约内容及影响①《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8月条款主要内容危害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人民负担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最能体现侵华本质)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后续签订的其他条约(1)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2)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2:重要条约内容及影响②《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时间·双方主要内容《北京条约》时间·双方主要内容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2:重要条约内容及影响③《马关条约》时间地点签约双方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危害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影响1895年中:李鸿章—日:伊藤博文日本马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白银2亿两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经济侵略方式转变: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2:重要条约内容及影响④《辛丑条约》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1.(2023·重庆)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C.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2.(2023·湖南岳阳)“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AA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3.(2023·青海)晚清时期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变迁,是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DD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虎门销烟虎门销烟原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概况(1)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2)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

当众销毁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134567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和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经过三年多的征战,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颁布《资政新篇》天京陷落:太平军遭到湘军国、淮军和洋枪队的围攻。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京事变: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队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8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名称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进步性: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2)局限性: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该方案未能付诸实践。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起义原因新一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起义时代新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担负任务新一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治国方案新一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所属范畴新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原因新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国际背景新一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曾国藩“洋枪队”头目华尔①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外国侵略者认识到只有清政府才能满足其侵略要求、确保其侵略权益的实现,所以扶持清政府。②清政府在人民的反抗斗争下摇摇欲坠,也感到只有依靠列强的支持才能确保其统治地位。所以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义和团运动背景口号结果性质影响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扶清灭洋”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之气”。义和团运动扶清: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但又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失败原因:主观:农民阶级运动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知识拓展: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背景国内(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得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3)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国际(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曙光;(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五四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概况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扩大(1)1919年5月4日—6月5日,以北京为斗争中心,学生为主力;(2)1919年6月5日后,以上海为中心,工人为主力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性质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五四运动意义(1)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3)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知识拓展: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鸦片战争<1840>——五四运动<1919>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方向:资本主义革命性质:不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新指导思想:新领导阶级:新革命方向:革命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五四运动<1919>——新中国成立<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正面战场的抗战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正面战场的抗战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①关键词:徐州、台儿庄、第五战区②人物:李宗仁③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①关键词:宝山、上海、四行仓库②意义: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敌后战场的抗战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

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彭德怀自述》战役:百团大战。人物:彭德怀目标:彻底断绝其交通。意义:有力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关键词:平型关、八路军、林彪意义: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1942年5月,日军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激战到16日拂晓,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之后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国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1940年5月,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八路军参谋长左权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中华民族的抗争抗美援朝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开始英雄事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邱少云,这些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结果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意义(1)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2)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爱国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