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与思想文化》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1页
《中国科技与思想文化》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2页
《中国科技与思想文化》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3页
《中国科技与思想文化》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4页
《中国科技与思想文化》二轮核心考点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828页,共=sectionpages2828页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青铜器到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再到明代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这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说明中华文明的灿烂,D项正确;明代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不能体现早期文明的产生、青铜文明的辉煌,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明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而编写出的医药学著作,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贾思勰在撰写《齐民要术》的过程中整理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由此可知,这些科技书籍都是对我国古代科技经验的总结,D项正确;《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与医学无关,排除A项;手工业技艺相关的只有《天工开物》一书,排除B项;《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属于医药学著名,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项正确;《本草纲目》与数学、农学、天文学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4.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纸,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纸原料易得、造价低廉,人称“蔡侯纸”,A项正确;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B项;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排除C项;隋朝时期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排除D项。故选A项。5.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前期,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A项正确;B、C、D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6.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东汉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被后世称为“医圣”;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东汉末年产生的道教。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7.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的祖冲之,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D项正确;张衡是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观点。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排除A项;徐光启是明朝著名科学家,代表作是《农政全书》,排除B项;宋应星是明朝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被称作“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排除C项。故选D项。8.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分立、战争不断、民族融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政权分立,从220年起-589年的369年的时间里,出现过魏、蜀、吴、西晋、十六国、北魏等北朝、南朝等割据政权,期间也有过短期的统一。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在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大量的人口逃离家乡到安定的南方生活,一方面带去了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也带去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发展。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加强。由于是分裂的时期,战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他们为躲避战乱,纷纷逃离家乡,到他处生存,逐渐走向融合,特别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这一时期,科技文化也有着显著的进步,在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所以概括全面的是①②③④,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全面,排除,故选C。9.A【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人物是祖冲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最突出的成绩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差50秒,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缀术》在唐朝时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来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①②③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④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祖冲之,结合①②③④的题型最好的解题方法是排除法来解答本题,①②③都是祖冲之的成就,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④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由此得出正确答案。10.B【详解】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是基于历史史实基础上的分析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ACD项都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11.A【详解】据所学可知,①《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农业科学著作;②《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科学著作;③《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可见,①②③都是“明代科学技术有突出成就”,A项正确;④清代《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高鹗所著的文学作品,B项、C项、D项均包含了④,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12.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17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B项正确;《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农业著作,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的医学著作,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写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D项。故选B项。13.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A项正确;综上所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参与研制了原子弹,没有参与研制人造卫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排除BCD项。故选A项。14.B【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讲诈下,于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B项正确;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排除A项,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排除C项;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排除D项。故选B项。1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邓稼先参与研究“两弹一星”,先后自主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打破了当时由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排除B项;屠呦呦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排除C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D项。故选A项。16.D【详解】根据“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也是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D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不属于航天方面的成就,排除A项;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有利于增强国防实力,但不属于航天方面的成就,排除B项;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属于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17.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B项正确;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排除A项;神舟七号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排除C项;神舟十号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排除D项。故选B项。18.C【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从而得出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9.C【详解】根据材料“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C项正确;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排除A项;屠呦呦发明了对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B项;“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20.C【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两位科学家分别是屠呦呦和袁隆平,屠呦呦发明青蒿素,提高疟疾治愈率,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增加粮食产量,有利于解决粮食问题,两人的共同影响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C正确;A只对应屠呦呦的贡献,B只对应袁隆平的贡献,排除;D夸大了这两位科学家的影响,排除。故选C。21.A【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农村巨大发展;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故“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别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A正确;B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2.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纷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其思想中蕴含着和平的理念,C项正确;道家学说主张无而治、道法自然等观点,无法体现“和平理念”,排除A项;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没有体现“和平理念”,排除B项;韩非子的法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没有体现“和平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2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题干中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的主张共同反映的主题是百家争鸣,C项正确;远古传说是关于黄帝战蚩尤的故事,排除A项;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其中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排除B项;商鞅变法,是指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24.C【详解】根据题干“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韩非则要求“以法治国”可得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治国理念,儒家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家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墨家主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因此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追求治国之道,C项正确;题干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因此人民渴望民丰与法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无法体现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排除B项;题干只强调诸子百家的思想,未涉及传统文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2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项“人物、时间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符合题意;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发明是西汉,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名医,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6.A【详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下关于秦朝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史书《史记》。《史记》是成书与西汉的史书,距离秦朝较近,史料价值最高。A项正确;《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排除B项;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有一定的虚构,排除C项;影视作品《大秦帝国》不能作为史料,排除D项;故选A项。27.D【详解】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共3000多年的历史,不可能记载东汉末年三顾茅庐,D项错误,符合题意;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私学,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汉汉武帝时期卫青北击匈奴,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点睛】28.A【详解】根据材料依据所学可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项正确;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有《女史藏图》和《洛神账图》,排除BC项;《颜氏家庙碑》是唐建中元年(780年)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刻立,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及其仕宦经历、后裔仕途、治学经世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29.C【详解】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被后人称为“书圣”,C项正确;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排除A项;祖冲之是南朝时期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与书法无关,排除B项;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30.B【详解】观察题干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体现了行书简练明快,势巧形密的特征,B项正确;字形方扁,严实厚重不符合行书简练明快的特点,排除A项;纵意奔放,张扬跳跃是草书的特点,排除C项;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骨力遒劲与题干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3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A项正确;《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排除B项;《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排除C项;《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排除D项。故选A项。32.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涌现出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意愿的作品。《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因此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壮大后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B项正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排除A项;《红楼梦》等小说的繁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不是商品经济的逐渐衰落,排除C项;清朝实行文化专制,大大遏制科技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3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D项正确;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朝时期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朝的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4.A【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内容可知,相比于1904年,1909年的新式学堂总数和学生总数都迅速增加,这是因为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了科举制,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A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于1956年,均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35.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说明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留学生接受的哪一思想,排除A项;“排满反清”与留学生缺对日本的正确认识无关,排除C项;甲午战后,中国已经历了戊戌变法的改良道路,光绪皇帝支持变法,清政府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36.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故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故A不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7.B【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B项正确;《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毕业歌》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三首歌都不是我国国歌,排除ACD项。故选B项。38.C【详解】根据题干“画作《田横五百士》”、“歌曲《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在全国传唱”和“国人爱国等广告语”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40年代,我国主要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抗日情绪空前高涨,画作、歌曲和广告词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所以,画作、歌曲和广告词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空前繁荣,排除A项;广告策划和营销没有新创意,广告上用群众的爱国情怀,在此之前已经存在,排除B项;清末实业家张謇已经开始实业救国,材料中实业也没有体现,所以,无法体现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排除D项。故选C项。39.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有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美术大师徐悲鸿的名言,他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等,故A符合题意;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创作的,而非抗日战争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等,这些人的作品未涉及提倡自由与民主,反对孔子的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仅仅只有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创作的,无情地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0.D【详解】根据材料“司马耕、孟懿子、贵族阶层、颜回、仲弓、子路、平民阶层、公孙龙、任不齐、楚国人(楚国当时被视为蛮夷之邦)”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践行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后人称他为“孔圣人”,D项正确;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实行不同的教育,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温故知新和不耻下问指的是学习方法,排除BC项。故选D项。41.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骨卜辞”,甲骨文相关;“利簋铭文”,与金文相关;“《颜氏家庙碑》(局部)”,与书法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字,传承创新,C项正确;书写载体,渐趋便捷,与“甲骨卜辞”、“利簋铭文”不符,排除A项;篆刻艺术,与“甲骨卜辞”没有联系,排除B项;学术思想,开放包容,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信息体现的是“甲骨卜辞”,“利簋铭文”,“《颜氏家庙碑》(局部)”,排除D项。故选C项。42.C【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所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①属于史学著作;《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③属于史学著作,所以①③属于相同类别,C项正确;《史记》属于史实著作,《黄帝内经》属于医学著作,①⑤不属于相同类别,排除A项;《论语》属于思想著作,《红楼梦》属于小说,②④不属于相同类别,排除B项;《资治通鉴》是史学著作,《黄帝内经》属于医学著作,③⑤不属于相同类别,排除D项。故选C项。43.D【详解】根据题意中的作品的时间20世纪30-40年代初期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除此之外,国人爱国,提倡国货也反映出了国内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D项正确;题意体现的是国人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而非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排除A项;题意无法得出,实业救国已成为主流,排除B项;题意无法得出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排除C项。故选D项。44.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两弹一星’与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双百方针’、通信方式。”可知,建国后,我国在“两弹一星”与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双百方针”、通信方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建国后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进步,A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说法不正确,部分成就属于改革开放前,排除B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科技成果说法不全面,其中还包括文化成就,排除C项;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说法不全面,其中还包括文化成就医学。农业发明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45.(1)百家争鸣、墨家。(2)《伤寒杂病论》、华佗、青蒿素。(3)①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②翟志刚。(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等。【详解】(1)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学派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2)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人尊称他为“医圣”。名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制了一套可以强身健体的医学体操“五禽戏”。药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3)内容:①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实现了一人一天飞行,杨利伟迈出了中国人遨游星汉第一步。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4)启迪:开放题,可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46.(1)特点:①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②都是经由阿拉伯人传播的。(2)①错误,②正确,③不涉及,④错误(3)秦汉成就:①③宋元成就:④⑥⑧明清成就:⑤⑦(4)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要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利更好的继承与创新。【详解】(1)特点:据材料一“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中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可知些发明传播的特点有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都是经由阿拉伯人传播的。(2)①:据材料二“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可知唐代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①错误;②:据材料二“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可知②正确;③:据材料二可知③不涉及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④:据材料二“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质量不如政府所印”可知④错误。(3)秦汉成就:据所学可知秦汉成就有①③,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宋元成就:据所学可知宋元成就有④⑥⑧,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明清成就:据所学可知明清成就有⑤⑦,明朝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4)看法:上述材料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有诸多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对待传统文化的看法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利更好的继承与创新。47.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①③④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与印刷术无关,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48.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法家学派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49.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东汉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D项正确;司马迁编写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排除A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排除B项;张仲景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提出了“治末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排除C项。故选D项。50.B【详解】据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后世尊称他为“医圣”,B项正确;扁鹊发明了“四诊法”,排除A项;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有神医之称,排除C项;李时珍是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D项。故选B项。51.A【详解】根据题干“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的思想,A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医学著作,排除C项;《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A项。52.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可知,明长城不仅是一个军事防御设施,还承担着保护屯田区,促进农牧贸易的功能,A项正确;长城的确是旨在抵御外来侵略,但材料主要表达的不是这一内容,排除B项;象征着皇权至上的是北京城和紫禁城的修建,排除C项;技术先进质量优异也是明长城的特点,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3.B【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西域骆驼商队出现在都城,反映了宋代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茶园演剧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平民文化的兴起,排除A项;人口数量的增长不是图片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海外贸易的兴盛不是图片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54.D【详解】据所学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D项正确;《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作品,排除A项;《渔光曲》是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王人美演唱的歌曲,排除B项;《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排除C项。故选D项。55.A【详解】据题干“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史实。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