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1页
二轮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2页
二轮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3页
二轮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4页
二轮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近代化——衣、食、住、行、习俗的变化教育文化近代化——废科举、办学堂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1: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背景时间目的口号代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入侵)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国富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自强求富①中央:奕䜣;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1: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结果破产,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作用(1)使得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2)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破产的原因(1)根本原因(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2)其他原因:洋务派内部的腐败;顽固派的阻挠、破坏;外国势力的挤压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兴起产生19世纪6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发展1894—1895年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辛亥革命热潮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1914年—1918年“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1931年—194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再度受挫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1946年—1949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受压迫受摧残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生纱厂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首个博物馆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一: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材料二:民族资本主义轻重工业比重图纺织业面粉业材料三: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分布①资金少、规模小、设备差。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近代民族工业特点: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比较项洋务企业近代民族工业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发展民族经济,实业救国形式官办、官督商办私人投资兴办性质带有封建色彩的近代企业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工业类型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以轻工业为主,棉纺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管理方式封建衙门式管理近代先进的资本主义管理方式代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大生纱厂、福新面粉公司等创办背景都创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方式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发展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但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知识拓展:

洋务企业与近代民族工业的比较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1.(2023•聊城)“佐圣主东戡闽越,西定回疆,天恩最重武乡侯,前后逾三十年,实同是鞠躬尽瘁;维贤臣生并湖湘,位兼将相,地下若逢曾太傅,纵横已万余里,庶无负以人事君。”这副挽联称颂的是()A.林则徐 B.左宗棠 C.曾国藩 D.邓世昌2.(2023•金昌)如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AB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3.(2023•福建)1869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了当时()A.自强求富初步实现 B.官督商办成效凸显C.海防建设十分紧迫 D.海军衙门指挥得当4.(2023•烟台)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动()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CB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2.1: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影响最大高潮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内容影响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加强国防建设公车上书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2.1: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敢于创新变革的精神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严复:《天演论》,变法图强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2.1: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变法失败性质一次爱国救亡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通过变法,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过分依赖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缺乏群众基础。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2.2:政治近代化——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间主要力量概况影响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占领武昌城→夺取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孙中山未参与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2.2:政治近代化——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性质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意义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经济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运动名称领导阶级学习层面思想主张目的性质特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陈独秀)器物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维护清朝统治建立君主立宪制追求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追求民主和科学改造国民性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知识拓展:

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1.(2023•宁夏)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2.(2023•河北)19世纪末,某女士在《女学报》上撰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前月明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凡我同辈亦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A.太平天国的建立 B.洋务运动的兴起C.戊戌变法的实行 D.中华民国的创建CB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背景(1)先进思想的传播: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产生重要影响(2)中华民国的混乱:袁世凯为维护专制和复辟帝制,掀起封建复古逆流(3)进步知识分子的反思:仅有政治改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开始时间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1879~1942)目标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学习层面思想文化层面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内容

思想革命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民主,就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独裁;提倡科学,就是要树立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反对封建迷信与愚昧;提倡新道德,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认为旧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是“吃人的礼教”,提出“打孔家店”的口号,主张建立“独立人格”“平等人权”的新道德文学革命文体上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化内容上提倡把封建旧文学改造为以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学,主张“文学革命”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3: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陈独秀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首倡“文学革命”,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以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胡适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的文学语言,强调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做无病之呻吟”鲁迅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借狂人之口,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光辉典范蔡元培蔡元培于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着力营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并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地位一次前所未有的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作用(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2)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3)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潮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局限性(1)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2)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读图学史陈独秀胡适新文化运动代表人《文学改良诌议》,倡导白话文鲁迅蔡元培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北大校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①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②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③发表《文学革命论》④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⑤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1.(2023•苏州)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中国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新青年》杂志出版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2.(2023•船山区)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DC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4: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特点①交通:19世纪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②其他: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①装束—剪辫、易服、劝禁缠足②礼节—改为简单的握手礼、鞠躬③称呼—改为“先生”的称呼不平衡性;新旧并呈、多元发展民国时期的上海街头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1.(2023•兰州)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A.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2.(2023•广东)​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BA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5:教育文化近代化时期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后百日维新期间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北洋西学堂(天津)南洋公学(上海)创办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京师大学堂旧址(北京大学的前身)教育近代化开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作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5:教育文化近代化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回顾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史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考点5:教育文化近代化报刊代表(1)《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2)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3)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影响这些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版机构代表(1)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新华书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成为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