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检测操作规程》_第1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检测操作规程》_第2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检测操作规程》_第3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检测操作规程》_第4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检测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

号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X—2019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性能检测

操作规程

Codefortestingofspecificationforlithiumionbetteriesofelectrochemicalenergy

storagestation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9.06.04)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CECXXXXX—201X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检测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条件、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项目、标志、包装、

运输和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的技术条件

GB/T16935.1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17478低压直流电源设备的性能特性

GB/T19826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

GB/T21966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

GB/T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NB/T42091-2016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标准NB/T42091-2016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中列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试验条件

4.1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温度15℃~35℃、相对湿度25%~85%,大气压力为85kPa~106kPa的

环境中进行;

b)试验场地应具备完善的消防和应急措施;

c)试验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具。

4.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压表测量装置: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其内阻至少为1kΩ/V;

b)电流测量装置: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

c)温度测量装置:具有适当量程,其分度值应不大于1℃,标定准确度不低于0.5℃;

d)计时器:按时、分、秒分度,准确度不大于±0.1%;

e)测量尺寸的量具:分度值应不大于1mm;

f)称量质量的衡器:准确度应为±0.05%以上。

1

T/CECXXXXX—201X

4.3试验准备

4.3.1单体电池初始化充电

电池初始化充电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在23℃±2℃条件下,静置1h;

b)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静置1h;

c)以1I3(A)电流恒流充电至单体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时转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降至0.1I3(A)

时停止充电,静置1h。

4.3.2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

电池模块初始化充电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在23℃±2℃条件下,静置1h;

b)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任一单体或模块的放电终止电压,静置1h;

c)以1I3(A)电流恒流充电,至电池模块电压不小于充电截止电压时转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降

至0.1I3(A)时停止充电,若充电过程中有单体电池电压达到单体充电电压上限时则停止充电。充电后

静置1h。

4.3.3电压和温度限值设定

电池的电压和温度限值设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过程中单体电池、电池模块的充电终止电压、放电终止电压、充电告警电压、

放电告警电压、充电保护电压、放电保护电压及单体电池的告警温度、保护温度的设定值应唯一,且应

与电池正常使用时的设定值一致。

4.3.4试验样品准备

试验样品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池模块在进行基本性能或循环寿命试验时,应将试验装置与电池的高压、低压装置

连接,开启电池的被动保护功能,电、热管理装置可根据需要工作;

b)电池模块在进行安全性能试验时,附加的主动保护线路或装置应在试验前断开或除去;

c)试验装置应检测和控制电池的工作状态和电压、电流、温度等工作参数。

4.3.5试验数据记录

试验数据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试验开始前,应参见附录B的电池技术规格数据记录表记录试验样品信息;

b)试验过程中,除另有规定外,试验装置设定的数据采样周期不应大于预估的每个试验步骤的充

电或放电时间的1%;

c)结束时,应参见附录B的试验数据记录表记录试验的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

5技术要求

5.1单体电池性能

5.1.1外观

2

T/CECXXXXX—201X

单体电池按6.1.1方法检验。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干燥、无外伤、无污渍等,且标志

清晰、正确。

5.1.2极性

单体电池按6.1.2方法检验。端子极性应正确,并应有正负极的清晰标识。

5.1.3常温放电容量

单体电池按6.1.3要求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100%,同时不宜高于额定容量的

110%。

5.1.4高温放电容量

单体电池按6.1.4要求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95%。

5.1.5常温倍率放电容量

单体电池倍率放电性能应按6.1.5要求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90%。

5.1.6常温荷电保持及容量恢复能力

单体电池按6.1.6要求进行试验,其常温荷电保持率应不低于额定值的80%,常温容量恢复能力应不

低于额定容量的90%。

5.1.7高温荷电保持及容量恢复能力

单体电池按6.1.7要求进行试验,其高温荷电保持率应不低于额定值的80%,容量恢复能力应不低于

额定容量的90%。

5.1.8储存

单体电池按6.1.8要求进行试验,其容量恢复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95%。

5.1.9循环寿命

单体电池按6.1.9要求进行试验,其循环寿命应不少于4000次。

5.1.10一致性

单体电池按6.1.10要求进行试验,同一串联电路内各单体电池在开路电压、容量等影响电池安全与

使用寿命的技术参数,一致性指数应达到4D级以上。

5.2单体电池安全性能

5.2.1过放电

单体电池按6.2.1进行过放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2过充电

单体电池按6.2.2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3短路

3

T/CECXXXXX—201X

单体电池按6.2.3进行短路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4跌落

单体电池按6.2.4进行跌落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5挤压

单体电池按6.2.5进行挤压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3电池模块性能

5.3.1外观

电池模块按6.3.1方法检验。

a)电池模块外壳不得有变形及裂纹,无污物,干燥且标识清晰;

b)电池模块铭牌应有制造厂名及商标、型号及规格、极性符号、生产日期等信息,符合标准NB/T

42091-2016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7.1的要求。

5.3.2极性

电池模块按6.3.2方法检验。电池模块的极性应与标志的极性一致。正极标志为红色“⊕”负极标志

为黑色“○—”。

5.3.3常温放电性能

电池模块按6.3.3要求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100%。电池模块能量转换效率应

不小于97%。

5.3.4高温放电性能

电池模块应按6.3.4要求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95%。

5.3.5常温倍率放电性能

电池模块按6.3.5要求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不应低于额定容量的80%。

电池模块的倍率充放电性能要求可以由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功能定位和电池的裕度配置决定。

5.3.6循环寿命

电池模块按6.3.6要求进行试验,其循环寿命应不少于3000次。

5.3.7一致性

电池模块按6.3.7要求进行试验,同一串联电路内各电池模块在开路电压、容量等影响电池安全与使

用寿命的技术参数,一致性指数应达到5E级以上。

5.4电池模块安全性能

5.4.1电气间隔和爬电距离

电池模块按6.4.1要求进行电气间隔和爬电距离试验时,电池模块各部分的电气间隔和爬电距应符合

表1规定。

4

T/CECXXXXX—201X

表1电气间隔和爬电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Ui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Vmmmm

Ui≤633.03.0

63≤Ui≤3005.06.0

300≤Ui≤6008.010.0

注1: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不一致时,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分别按其额定值选取;

注2:有不同额定值主电路或控制电路异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按最高额定绝缘电压选取;

注3:同极的裸露带电导体之间,以及裸露的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12mm,爬电

距离不小于20mm。

5.4.2绝缘电阻

电池模块按6.4.2要求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时,电池模块的正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电池模块

的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

5.4.3耐压测试

电池模块按6.4.3要求进行耐压测试试验时,电池外壳对地之间施加相应的电压,试验过程中应无击

穿或闪络等破坏性放电现象。

5.4.4过放电

电池模块按6.4.4进行过放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4.5过充电

电池模块按6.4.5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4.6短路

电池模块按6.4.6进行短路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6试验方法

6.1单体电池试验

6.1.1外观

单体电池外观检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用目测法检查单体电池的外观;

b)记录检验结果。

6.1.2极性

单体电池极性检测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用电压表检测单体电池极性;

5

T/CECXXXXX—201X

b)记录检测结果。

6.1.3常温放电容量

单体电池常温放电容量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单体电池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

c)参见附录B表B.2记录步骤a)、步骤b)充电/放电结束后电池单体开路电压,充电/放电容量

(以Ah计),并计算将常温放电容量表达为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6.1.4高温放电容量

单体电池高温放电容量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单体电池在55℃±2℃下储存5h;

c)单体电池在55℃±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

d)参见附录B表B.3记录步骤c)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将高温放电容量表达为放电

容量对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6.1.5常温倍率放电容量

单体电池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单体电池在23℃±2℃下以4.5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

c)参见附录B表B.4记录步骤b)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将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表达为

放电容量对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6.1.6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单体电池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单体电池在23℃±2℃下储存28天;

c)单体电池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

d)参见附录B表B.5记录步骤c)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将常温荷电保持率表达为放

电容量对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e)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f)单体电池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

g)参见附录B表B.5记录步骤f)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将常温容量恢复率表达为放

电容量对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6.1.7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单体电池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单体电池在55℃±2℃下储存7天;

c)单体电池在23℃±2℃下恢复5h后,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

d)参见附录B表B.6记录步骤c)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将高温荷电保持率表达为放

电容量对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6

T/CECXXXXX—201X

e)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f)单体电池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

g)参见附录B表B.6记录步骤f)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将高温容量恢复率表达为放

电容量对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6.1.8储存

单体电池储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单体电池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2h;

c)单体电池在23℃±2℃下储存90天;

d)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e)单体电池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

f)参见附录B表B.7记录步骤e)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将储存性能表达为放电容量

对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6.1.9循环寿命

单体电池循环寿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单体电池在23℃±2℃下以1.5I3(A)电流恒流放电至放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

c)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d)单体电池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参见附录B表B.8

记录步骤d)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表达为放电容量对额定容量的百分数,若放电容量小于额

定容量的80%终止试验;

e)按照a)~d)步骤循环,参见附录B表B.8记录完成的循环次数记为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

6.1.10一致性

单体电池一致性检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根据附录B表B.2中记录的充电/放电结束后电池单体开路电压,充电/放电容量(以Ah计);

b)按附录A中一致性参数定义及计算方法检查单体电池的一致性;

c)记录检测结果。

6.2单体电池安全性能试验

6.2.1过放电

单体电池过放电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单体电池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单体电池电压为0V(如果有电子保护线路,

应暂时除去放电电子保护线路);

c)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现象。

6.2.2过充电

单体电池过充电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7

T/CECXXXXX—201X

b)单体电池在23℃±2℃下以3I3(A)电流恒流充电,至单体电池电压达到5V或充电时间达到90min

(如果有电子保护线路,应暂时除去放电电子保护线路);

c)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现象。

6.2.3短路

单体电池短路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将单体电池正极、负极经外部短路10min,外部线路电阻应小于5mΩ;

c)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现象。

6.2.4跌落

单体电池跌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单体电池在23℃±2℃下,从1.5m高度处自由跌落到厚度为20mm的硬木地板上,每个面1次;

c)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现象。

6.2.5挤压

单体电池挤压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单体电池按4.3.1方法初始化充电;

b)按下列条件进行试验:

1)挤压方向:垂直于电池极板方向施压;

2)挤压头面积:不小于20cm2;

3)挤压程度:直至电池壳体破裂或内部短路(电池电压变为0V);

c)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现象。

6.3电池模块试验

6.3.1外观

电池模块外观检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用目测法检查电池模块的外观;

b)记录检验结果。

6.3.2极性

电池模块极性检测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用电压表检测电池模块极性;

b)记录检测结果。

6.3.3常温放电容量

电池模块常温放电容量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b)电池模块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任一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放电终止电压;

c)参见附录B表B.10记录步骤a)、步骤b)充电/放电结束后电池模块开路电压,充电/放电容

量(以Ah计),并计算将常温放电容量表达为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8

T/CECXXXXX—201X

6.3.4高温放电容量

电池模块高温放电容量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b)电池模块在55℃±2℃下储存5h;

c)电池模块在55℃±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任一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放电终止电压;

d)参见附录B表B.11记录步骤b)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将高温放电容量表达为额定

容量的百分数。

6.3.5常温倍率放电容量

电池模块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b)电池模块在23℃±2℃下以4.5I3(A)电流恒流放电,至任一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放电终止电

压;

c)参见附录B表B.12记录步骤b)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将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表达为

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6.3.6循环寿命

电池模块循环寿命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b)电池模块在23℃±2℃下以1.5I3(A)电流恒流放电至放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

c)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d)电池模块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任一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放电终止电压;

参见附录B表B.13记录步骤e)的放电容量(以Ah计),并计算表达为放电容量对额定容量的百分

数,若放电容量小于额定容量的80%终止试验;

e)按照a)~d)步骤循环,参见附录B表B.13记录完成的循环次数计为电池模块的循环寿命。

6.3.7一致性

电池模块一致性检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根据附录B表B.10中记录的充电/放电结束后电池模块开路电压,充电/放电容量(以Ah计);

b)按附录A中一致性参数定义及计算方法检查电池模块的一致性;

c)记录检测结果。

6.4电池模块安全性能试验

6.4.1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电池模块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按照标准GB/T16935.1-2008/IEC60664-1:200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

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进行。

6.4.2绝缘电阻

电池模块绝缘电阻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9

T/CECXXXXX—201X

b)将电池模块的正、负极与外部装置断开,如电池模块内部有接触器应将其处于吸合状态;如电

池模块附带绝缘电阻监测系统,应将其关闭;对不能承受绝缘电压试验的元件,测量前应将其

短接或拆除;

c)按表2选择合适电压等级的绝缘电阻测量仪进行测试,试验电压施加部位应包括电池模块正极与

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和电池模块负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

d)记录试验结果。

6.4.3耐压测试

电池模块耐压测试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b)将电池模块的电源断开,主电路的开关和控制设备应闭合或旁路;对半导体器件和不能承受规

定电压的元件,应将其断开或旁路;安装在带电部件和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的抗扰性电容器不应

断开;试验开始时施加的电压不应大于规定值的50%,然后在几秒钟之内将试验电压平稳增加至

规定的最大值并保持5s;

c)试验电压施加部位应包括电池模块正极与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和电池模块负极与外部裸露

可导电部分之间;介质直流试验电压应符合表2规定,持续时间1min,直流试验电压有效值不

应大于规定值的5%;

d)记录是否有击穿或闪络现象。

表2绝缘电阻/耐压测试试验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UN介质直流试验电压冲击试验电压

VVV

UN≤637001000

63≤UN≤25028005000

250≤Ui≤50028005000

6.4.4过放电

电池模块过放电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b)电池模块在23℃±2℃下以1I3(A)电流恒流放电,至某一单体电池电压为0V(如果有电子保护

线路,应暂时除去放电电子保护线路);

c)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现象。

6.4.5过充电

电池模块过充电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b)电池模块在23℃±2℃下以3I3(A)电流恒流充电,至某一单体电池电压达到5V或充电时间达到

90min(如果有电子保护线路,应暂时除去放电电子保护线路);

c)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现象。

6.4.6短路

10

T/CECXXXXX—201X

电池模块短路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电池模块按4.3.2方法初始化充电;

b)将电池模块正极、负极经外部短路10min,外部线路电阻应小于5mΩ;

c)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膨胀、漏液、冒烟、起火、爆炸现象。

7检验和试验项目

7.1类型

7.1.1型式试验

7.1.1.1执行规则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鉴定时;

b)结构、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

c)停产后复产;

d)转厂;

e)批量生产的产品,每隔5年进行一次型式试验;

f)国家质景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时;

g)合同规定。

7.1.1.2判定规则

型式试验中,所有试验样品进行的试验项目全部满足要求,则判定为型式试验合格;若有1个试验

样品或1项试验项目不满足要求,则判定为型式试验不合格。

7.1.2出厂试验

每台产品都进行出厂试验。一台中有一项性能不符合要求,即为不合格,允许返修后重试,复试一

次仍不合格,则为试验不合格。

7.2试验项目

检验和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3和表4规定。

表3单体电池检验和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样品数量及

序号检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试验要求章条号方法章条号

编号

1外观—√5.1.16.1.1

2极性—√5.1.26.1.21#~18#

3常温放电容量√√5.1.36.1.3

4高温放电容量√—5.1.46.1.4

1#、2#

5常温倍率放电容量√—5.1.56.1.5

11

T/CECXXXXX—201X

表3(续)

样品数量及

序号检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试验要求章条号方法章条号

编号

6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5.1.66.1.6

3#、4#

7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5.1.76.1.7

8储存√—5.1.86.1.85#、6#

9循环寿命√—5.1.96.1.97#、8#

10一致性—√5.1.106.1.109#、10#

11过放电√—5.2.16.2.11#~20#

12过充电√—5.2.26.2.211#、12#

13短路√—5.2.36.2.313#、14#

14跌落√—5.2.46.2.415#、16#

15挤压√—5.2.56.2.517#、18#

注1:带“√”号为应做试验项目,带“一”号为有条件进行的试验项目;

注2:循环寿命试验允许采用等效的加速试验方法。

表4电池模块检验和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样品数量及

序号检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试验要求章条号方法章条号

编号

1外观—√5.3.16.3.1

2极性—√5.3.26.3.21#~8#

3常温放电容量√√5.3.36.3.3

4高温放电容量√—5.3.46.3.4

1#

5常温倍率放电容量√—5.3.56.3.5

6循环寿命√—5.3.66.3.62#

7一致性—√5.3.76.3.71#~8#

8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5.4.16.4.13#

9绝缘电阻√—5.4.26.4.24#

10耐压测试√—5.4.36.4.35#

11过放电√—5.4.46.4.46#

12过充电√—5.4.56.4.57#

13短路√—5.4.66.4.68#

注1:带“√”号为应做试验项目,带“一”号为有条件进行的试验项目;

注2:循环寿命试验允许采用等效的加速试验方法。

12

T/CECXXXXX—201X

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8.1标志

电池模块应有铭牌,并装设在明显位置,铭牌上应标明以下内容。

a)设备名称;

b)型号;

c)技术参数;

d)标称电压,V;

e)额定电能,kW·h;

f)额定放电电流(A)和峰值放电电流倍数;

g)额定充电电流,A;

h)质量,kg;

i)出厂编号;

j)制造年月;

k)制造厂名。

8.2包装

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并有以下标识:

a)设备名称;

b)小心轻放;

c)防雨、防潮、轻放、不准倒置;

d)安全标示;

e)质量;

f)起吊位置;

g)装箱资料;

h)装箱清单;

i)出厂试验报告;

j)合格证;

k)安装使用说明书;

l)随机附件及备件清单。

8.3运输

8.3.1电池模块应在不完全放电状态下运输。荷电状态应根据运输时间和自放电情况确定,一般应在

20%~60%。

8.3.2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振动、冲击、日晒、雨淋,不得倒置。包装箱内的温度应在-20°C~

55°C。

8.3.3电池模块在装卸过程中,应轻搬轻放,严防摔掷、翻滚、重压和倒置。

8.4储存

8.4.1设备在储存期间,应放在空气流通、温度在-20°C〜55°C、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腐蚀性

和爆炸气体的仓库内,在储存期间不应淋雨、曝晒、凝露和霜冻。

8.4.2电池模块储存期间,剩余电能应不小于30%。

13

T/CECXXXXX—201X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一致性

A.1一致性指数定义及计算

电压、容量是表达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一致性的主要参数,可采用这些参数的一致性指数表示电池

的一致性特征,根据一致性指数进行分级。一致性指数由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在规定的荷电状态和充电

或放电电流条件下特征参数的极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组成,表示方法由以下两个字段组成。

A.1.1第一个字段,由一位整数组成,表示组成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极差系数,单位为%,可按式(A.l)

计算,四舍五入取整。

A.1.2第二个字段,代码A~F,表示组成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标准差系数,可按式(A.3)计算,按

照表A.1确定极差系数代码。

(A.l)

�max−�min

��=�×100%

in2

(UiU)

i1(A.2)

n

δ=

=(A.3)

式中:���×100%

Umax——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最高电压或容量,单位为伏特或安时(V或Ah);

Umin——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最低电压或容量,单位为伏特或安时(V或Ah);

U——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的平均电压或容量,单位为伏特或安时(V或Ah);

Ui——第i个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电压或容量,单位为伏特或安时(V或Ah);

n——被测试的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个数。

表A.1标准差系数代码对应的数值区间

代码ABCDEF

标准差系数

Uδ≤1.51.5<Uδ≤2.52.5<Uδ≤3.53.5<Uδ≤4.54.5<Uδ≤5.5Uδ>5.5

%

A.2一致性指数测试

将单体电池或电池模块按实际工作工况充电至终止,然后将一致性测试设备连接到电池管理系统,

按实际工况进行放电,在放电末期,自动记录一致性测试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测试。

14

T/CECXXXXX—201X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试验数据记录表

B.1电池单体技术规格数据记录见表B.1。

表B.1电池单体技术规格数据记录表

项目符号单位数值

额定充电小时率n

额定放电小时率n’

n小时率额定充电功率PrcnkW

n’小时率额定放电功率Prdn’kW

n小时率额定充电能量ErcnkWh

n’小时率额定放电能量Erdn’kWh

n小时率额定充电容量CrcnAh

n’小时率额定放电容量Crdn’Ah

电池单体标称电压V

电池单体充电终止电压V

电池单体放电终止电压V

电池单体充电告警电压V

电池单体放电告警电压V

电池单体充电保护电压V

电池单体放电保护电压V

电池单体告警温度℃

电池单体保护温度℃

注:n、n’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8、4、2、1、0.5、0.25。

15

T/CECXXXXX—201X

B.2电池单体常温放电容量试验数据记录见表B.2。

表B.2电池单体常温放电容量试验数据记录表

项目符号单位电池1#电池2#电池3#…电池18#

初始充电容量CrcnAh

充电结束后电池开路电压V

初始放电容量Crdn’Ah

充电结束后电池开路电压V

初始放电容量/额定放电容量

%

×100%

初始放电容量平均值Ah

初始放电容量极差Ah

B.3电池单体高温放电容量试验数据记录见表B.3。

表B.3电池单体高温放电容量试验数据记录表

项目[(55±2)℃]符号单位电池1#电池2#

放电能量EdnWh

放电时间tdh

放电容量CdnAh

高温放电容量保持率=Cdn(55℃)/Crdn’×100%%

B.4电池单体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试验数据记录见表B.4。

表B.4电池单体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试验数据记录表

项目[4.5I3(A)]符号单位电池1#电池2#

放电能量EdnWh

放电时间tdh

放电容量CdnAh

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Cdn(4.5I3)/Crdn’×100%%

16

T/CECXXXXX—201X

B.5电池单体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数据记录见表B.5。

表B.5电池单体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数据记录表

项目[23℃±2℃]单位电池3#电池4#

保持容量Ah

放电恢复容量Ah

容量保持率=保持能量/Crdn’×100%%

放电容量恢复率=放电恢复容量/Crdn’×100%%

B.6电池单体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数据记录见表B.6。

表B.6电池单体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数据记录表

项目[55℃±2℃]单位电池3#电池4#

保持容量Ah

放电恢复容量Ah

容量保持率=保持能量/Cidn×100%%

放电容量恢复率=放电恢复容量/Cidn×100%%

B.7电池单体储存性能试验数据记录见表B.7。

表B.7电池单体储存性能试验数据记录表

项目单位电池5#电池6#

放电容量Ah

储存性能=放电容量/Cidn×100%%

17

T/CECXXXXX—201X

B.8电池单体循环寿命试验数据记录见表B.8。

表B.8电池单体循环寿命试验数据记录表

循环次数项目单位电池7#电池8#

放电容量Ah

1

放电容量保持率=放电容量(1次)/额定容量×100%%

放电容量Ah

50

放电容量保持率=放电容量(50次)/额定容量×100%%

放电容量Ah

100

放电容量保持率=放电容量(100次)/额定容量×100%%

…………

…………

放电容量Ah

50n

放电容量保持率=放电容量(50n次)/额定容量×100%%

18

T/CECXXXXX—201X

B.9电池模块技术规格数据记录见表B.9。

表B.9电池模块技术规格数据记录表

项目符号单位数值

额定充电小时率n

额定放电小时率n’

n小时率额定充电功率PrcnkW

n’小时率额定放电功率Prdn’kW

n小时率额定充电能量ErcnkWh

n’小时率额定放电能量Erdn’kWh

n小时率额定充电容量CrcnAh

n’小时率额定放电容量Crdn’Ah

电池模块标称电压V

电池单体充电终止电压V

电池单体放电终止电压V

电池模块充电终止电压V

电池模块放电终止电压V

电池单体充电告警电压V

电池单体放电告警电压V

电池单体充电保护电压V

电池单体放电保护电压V

电池模块充电告警电压V

电池模块放电告警电压V

电池模块充电保护电压V

电池模块放电保护电压V

电池单体告警温度℃

电池单体保护温度℃

注:n、n’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8、4、2、1、0.5、0.25。

19

T/CECXXXXX—201X

B.10电池模块常温放电容量试验数据记录见表B.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