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_第1页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_第2页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_第3页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_第4页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X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

Testguidelinefor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systeminterconnecting

tonetwork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1

GB/TXXXXX—XXXX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测试条件、设备、项目、方法和步骤等。

本标准适用于接入380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其他类型的储能系统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859.2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第1-2部分:应用导则

GB/T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2706.1-2008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

部分:额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电缆

GB/T12706.2-2008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

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GB/T14549-2011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17626.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24337-200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xxxx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

DL/T474.4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交流耐压试验

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化学储能系统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system

以电化学电池为储能载体,通过变流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释放的设备系统。

3.2

2

GB/TXXXXX—XXXX

储能变流器powerconversionsystem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连接于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之间的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装置。

3.3

模拟电网装置simulatedelectricpowerequipment

对电网电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进行模拟的可调交流电源装置。

3.4

互联接口系统interconnectionsystem

包括储能变流器与电网的互联部分,以及储能系统接入、储能系统控制、保护、辅助和其它设备等

多个设备的集合。互联接口系统如图1所示。

图1互联接口系统

3.5

额定功率ratedpower

在规定条件下,储能系统能持续、稳定工作的最大功率。

3.6

热备用状态idlestate

储能系统已具备运行条件,设备保护及自动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向储能系统下达控制指令即可

与电网进行能量交换的状态。

3.7

充电响应时间chargingresponsetime

热备用状态下,储能系统本地监控自收到控制信号起,从热备用状态转成充电,直到充电功率首次

达到额定功率PN的90%的时间。充电响应时间如图2所示。

3

GB/TXXXXX—XXXX

图2充电响应时间

3.8

充电调节时间chargingadjusttime

热备用状态下,储能系统本地监控自收到控制信号起,从热备用状态转成充电,直到充电功率达到

额定功率PN且功率偏差始终控制在额定功率PN的±1%以内的时间。充电调节时间如图3所示。

图3充电调节时间

3.9

放电响应时间dischargingresponsetime

热备用状态下,储能系统本地监控自收到控制信号起,从热备用状态转成放电,直到放电功率首次

达到额定功率PN的90%的时间。放电响应时间如图4所示。

4

GB/TXXXXX—XXXX

图4放电响应时间

3.10

放电调节时间dischargingadjusttime

热备用状态下,储能系统本地监控自收到控制信号起,从热备用状态转成放电,直到放电功率达到

额定功率PN且功率偏差始终控制在额定功率PN的±1%以内的时间。放电调节时间如图5所示。

图5放电调节时间

3.11

充电到放电转换时间transfertimefromchargingtodischarging

稳定运行状态下,储能系统从90%额定功率PN充电状态转换到90%额定功率PN放电状态的时间,如

图6所示。

5

GB/TXXXXX—XXXX

图6充电到放电转换时间

3.12

放电到充电转换时间transfertimefromdischargingtocharging

稳定运行状态下,储能系统从90%额定功率PN放电状态转换到90%额定功率PN充电状态的时间,如

图7所示。

图7放电到充电转换时间

3.13

额定功率充电终止条件endofchargeatratedpower

储能系统以额定功率充电达到终止的电压、电流或温度等条件。

3.14

额定功率放电终止条件endofdischargeatratedpower

储能系统以额定功率放电达到终止的电压、电流或温度等条件。

6

GB/TXXXXX—XXXX

3.15

能量转换效率energytransferefficiency

储能系统额定功率放电时输出能量与同循环过程中额定功率充电时输入能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

示。

3.16

控制精度controlprecision

稳定运行状态下,储能系统输出功率依据其设定值变化时,其输出功率控制的稳定程度,按公式

(1)计算:

δP=[(PM-PS)/PS]×100%(1)

式中:

δP—功率控制精度;

PM—功率测量值;

PS—功率设定值。

4总则

4.1综合考虑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输配电容量、电能质量等技术要求,根据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

的电压等级按不同的要求测试。

4.2通过380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系统,测试内容至少应包含:通用性能测试、启动和停

机时间测试、有功功率恢复、频率响应测试、电压响应测试、功率控制能力测试、过载能力测试、电能

质量测试、保护功能测试、充放电响应时间测试、充放电调节时间测试、充放电转换时间测试、额定能

量测试、能量效率测试等。

4.3通过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系统,测试内容至少应包含:通用性能测试、启

动和停机时间测试、有功功率恢复、频率响应测试、电压响应测试、功率控制能力测试、过载能力测试、

低电压穿越测试、电能质量测试、保护功能测试、充放电响应时间测试、充放电调节时间测试、充放电

转换时间测试、额定能量测试、能量效率测试等。

4.4电化学储能系统各设备在完成现场调试后,方可进行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现场测试。

4.5测试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4.6测试条件应满足储能系统测试的要求,当测试条件不满足要求时应做校正,校正后若仍不满足应

停止测试。

4.7测试结果应满足GB/T*****《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或其他相关的要求,并形成相

应的测试报告。

5测试条件

5.1基本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储能系统的标识应符合GB2894的规定,外观检查无异常。

b)储能系统的防雷接地装置应满足GB50057、DL/T620及DL/T621中的规定。

7

GB/TXXXXX—XXXX

c)储能系统接入点设备的绝缘强度应满足GB50150的规定,接入点各回路交直流电缆绝缘应满

足GB/T12706.1和GB/T12706.2的规定。

5.2环境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环境温度:5℃~40℃。

b)相对湿度:≤95%[40℃,无凝露]。

c)海拔:≤2000米。当海拔大于2000米时,按照GB/T3859.2降额测试。

注:根据电化学储能系统实际需求,可调整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6测试设备的技术要求

6.1测试仪器仪表

a)测试仪器仪表应按国家有关计量检定规程或有关标准经检定或计量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b)测试仪器仪表精度要求见表1。

表1测试仪器仪表精度要求

名称精度等级备注

电压传感器0.2级FS(满量程)

电流传感器0.2级FS(满量程)

温度计±0.5℃

湿度计±3%相对湿度

电能表0.2级FS(满量程)

数据采集装置0.2级数据带宽≥10MHz

时间测量装置±0.1%

6.2用于测试的模拟电网装置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与储能变流器连接侧的电压谐波应小于GB/T14549中谐波允许值的50%;

b)与电网连接侧的电流谐波应小于GB/T14549中谐波允许值的50%;

c)在测试过程中,稳态电压变化幅度不得超过标称电压的1%;

d)电压偏差应小于标称电压的0.2%;

e)频率偏差应小于0.01Hz;

f)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小于1%,相位偏差应小于3°;

g)中性点不接地的模拟电网装置,中性点位移电压应小于相电压的1%;

h)额定功率(PN,下同)应大于测试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

i)具有在一个周波内进行±0.1%额定频率PN的调节能力;

j)具有在一个周波内进行±1%额定电压UN的调节能力。

7测试项目及方法

7.1通用性能测试

a)防雷和接地测试

8

GB/TXXXXX—XXXX

应用防雷和接地测试装置测量储能系统的防雷接地电阻。储能系统的防雷和接地测试应符合GB/T

21431。

b)电磁兼容测试

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应满足GB17626.1-8。

c)耐压测试

应用耐压测试装置测量储能系统的耐压,并网点设备的耐压应符合DL/T474.4的要求。

d)抗干扰能力测试

当储能系统并网点的电压波动和闪变满足GB/T12326、电压谐波值满足GB/T14549、三相电压不平

衡度满足GB/T15543、电压间谐波含有率满足GB/T24337的要求时,储能系统应能正常运行。

e)安全标识

储能系统的标识应符合GB2894的规定,外观检查无异常。

7.2储能系统启动和停机测试

7.2.1启动测试

a)储能系统处于停机状态;

b)储能系统本地监控收到启动控制指令时刻,记录为t1;

c)储能系统充电/放电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并稳定的时刻,记录为t2;

d)按照公式(2)计算启动时间Tq:

Tq=t2-t1(2)

e)重复a)~d)两次,启动时间取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值。

7.2.2停机测试

a)储能系统处于充电/放电额定功率稳定运行状态;

b)储能系统本地监控收到停机控制指令时刻,记录为t1;

c)储能系统停止与电网交互电能的时刻,记录为t2;

d)按照公式(3)计算停机时间Tt:

Tt=t2-t1(3)

e)重复a)~d)两次,停机时间取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值。

7.3恢复并网测试

在储能系统交流侧接入模拟电网装置,调节模拟电网装置电压或频率超出正常范围使得储能系统跳

闸,再调节模拟电网装置使得电压或频率恢复正常范围,检测储能系统的恢复并网的时间。

a)将储能系统与模拟电网装置相连;

b)设置储能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c)调节模拟电网装置电压或频率超出正常范围使得储能系统跳闸,跳闸时刻记录为t1;

d)调节模拟电网装置使得电压或频率恢复正常范围,储能系统重新并网时刻,记录为t2;按照公

式(4)计算恢复并网时间Th:

Th=t2-t1(4)

e)重复a)~d)两次,恢复并网时间取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值。

7.4频率响应测试

测试储能系统互联接口的频率响应特性,测试如图8所示。本测试项目应使用模拟电网装置模拟电网

频率的变化。

9

GB/TXXXXX—XXXX

图8频率/电压响应测试

7.4.1测试方法

a)将储能系统与模拟电网装置相连;

b)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

c)调节模拟电网装置频率至49.52Hz~50.18Hz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合理选择若干个点(至少3

个点且临界点必测),每个点连续运行至少5分钟,应无跳闸现象,否则停止测试;

d)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c)。

7.4.1.1通过380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储能系统:

a)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模拟电网装置频率分别至49.32Hz~49.48Hz、50.22Hz~

50.48Hz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合理选择若干个点(至少3个点且临界点必测),每个点连续运

行至少4秒;分别记录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频率、动作时间;

b)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a)。

7.4.1.2通过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储能系统:

a)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模拟电网装置频率至48.02Hz~49.48Hz、50.22Hz~

50.48Hz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合理选择若干个点(至少3个点且临界点必测),每个点连续运

行至少4秒;分别记录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频率、动作时间;

b)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a);

c)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模拟电网装置频率至50.52Hz,连续运行至少4秒;记录

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频率、动作时间;

d)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c);

e)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模拟电网装置频率至47.98Hz,连续运行至少4秒;记录

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频率、动作时间;

f)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e)。

7.5电压响应测试

测试储能系统互联接口的电压响应特性,测试如图8所示。本测试项目应使用模拟电网装置模拟电

网电压的变化。

7.5.1测试方法

a)将储能系统与模拟电网装置相连;

b)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

10

GB/TXXXXX—XXXX

c)调节模拟电网装置输出电压至拟接入电网标称电压的86%~109%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合理选择

若干个点(至少3个点且临界点必测),每个点连续运行至少5分钟,应无跳闸现象,否则停

止测试;

d)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c);

e)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模拟电网装置输出电压至拟接入电网标称电压的111%~

119%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合理选择若干个点(至少3个点且临界点必测),每个点连续运行至

少20秒,记录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电压、动作时间;

f)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模拟电网装置输出电压至拟接入电网标称电压的121%~

129%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合理选择若干个点(至少3个点且临界点必测),每个点连续运行至

少2秒,记录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电压、动作时间;

g)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e)~f);

h)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模拟电网装置输出电压至拟接入电网标称电压的21%~

84%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合理选择若干个点(至少3个点且临界点必测),每个点连续运行至

少4秒,记录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电压、动作时间;

i)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h);

j)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模拟电网装置输出电压至拟接入电网标称电压的131%,

连续运行至少1秒,记录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电压、动作时间;

k)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j);

l)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充电状态;调节模拟电网装置输出电压至拟接入电网标称电压的19%,

连续运行至少1秒,记录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应动作电压、动作时间;

m)设置储能系统运行在放电状态,重复步骤l)。

7.6功率控制能力测试

图9功率控制和功率因数测试

测试储能系统调节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能力,如图9所示,将储能系统与模拟电网装

置(公共电网)相连,所有参数调至正常工作条件。

7.6.1有功功率调节能力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按图10所示,设置储能系统有功功率为0,逐级调节有功功率设定值至-0.25PN、0.25PN、-0.5PN、

0.5PN、-0.75PN、0.75PN、-PN、PN,各个功率点保持至少30s,在储能系统并网点测量时序功率;

以每0.2s有功功率平均值为一点,记录实测曲线;

b)按图11所示,设置储能系统有功功率为PN,逐级调节有功功率设定值至-PN、0.75PN、-0.75PN、

0.5PN、-0.5PN、0.25PN、-0.25PN、0,各个功率点保持至少30s,在储能系统并网点测量时序

功率;以每0.2s有功功率平均值为一点,记录实测曲线;

11

GB/TXXXXX—XXXX

c)以每次有功功率变化后的第二个15秒计算15秒有功功率平均值;

d)计算a)~b)各点有功功率的控制精度、响应时间和调节时间。

功率设定值控制精度按公式(5)计算:

PP

P%setmeas100%(5)

Pset

式中:-设定的有功功率值;

Pset

-实际测量每次阶跃后第二个15秒有功功率的平均值;

Pmeas

P%-功率设定值控制精度。

图10充放电有功功率测试曲线1

图11充放电有功功率测试曲线2

12

GB/TXXXXX—XXXX

7.6.2无功功率调节能力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设置储能系统充电有功功率为PN;

b)按图12所示,设置储能系统无功功率为0,调节无功功率设定值至-0.1PN、0.1PN、-0.2PN、

0.2PN、-0.3PN、0.3PN、-0.48PN、0.48PN,各个无功功率点保持至少30s,在储能系统并

网点测量时序无功功率;以每0.2s无功功率平均值为一点,记录实测曲线;

c)以每次无功功率变化后的第二个15秒计算15秒无功功率平均值;

d)设置储能系统放电有功功率为PN;

e)重复步骤b)-c);

f)计算b)各点无功功率的控制精度、响应时间和调节时间。

g)以有功功率为横坐标,无功功率为纵坐标,绘制储能系统功率包络图。

注:无功功率正值表示感性无功功率,无功功率负值表示容性无功功率。

图12无功功率测试曲线

7.6.3功率因数调节能力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将储能系统放电有功功率分别调至0.25PN、0.5PN、0.75PN、PN四个点;

b)调节储能系统功率因数从超前0.95开始,连续调节至滞后0.95,调节幅度不大于0.01,测量

并记录储能系统实际输出的功率因数;

c)将储能系统充电有功功率分别调至0.25PN、0.5PN、0.75PN、PN四个点;

d)调节储能系统功率因数从超前0.95开始,连续调节至滞后0.95,调节幅度不大于0.01,测量

并记录储能系统实际输出的功率因数。

7.7过载能力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按图13所示,设置储能系统充电有功功率设定值至1.1PN,连续运行10分钟,然后转入热备

用状态不大于10分钟,设置储能系统充电有功功率设定值至1.2PN,连续运行1分钟,然后转

13

GB/TXXXXX—XXXX

入热备用状态10分钟;在储能系统并网点测量时序功率,以每0.2s有功功率平均值为一点,

记录实测曲线;

b)按图13所示,设置储能系统放电有功功率设定值至1.1PN,连续运行10分钟,然后转入热备

用状态不大于10分钟,设置储能系统放电有功功率设定值至1.2PN,连续运行1分钟,然后转

入热备用状态;在储能系统并网点测量时序功率,以每0.2s有功功率平均值为一点,记录实

测曲线。

图13过载有功功率测试曲线

7.8低电压穿越

测试通过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储能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

7.8.1测试前准备

7.8.1.1电压跌落发生装置宜使用无源电抗器模拟电网电压跌落,原理如图14所示。

图14电压跌落发生装置示意图

7.8.1.2检测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4

GB/TXXXXX—XXXX

a)应能模拟三相对称电压跌落、相间电压跌落和单相电压跌落;

b)限流电抗器X1和短路电抗器X2均可调,装置应能在A点产生不同深度的电压跌落;

c)电抗值与电阻值之比(X/R)应大于10;

d)三相对称短路容量应为储能系统所配储能变流器总额定功率的3倍以上;

e)开关S1、S2应使用机械断路器或电力电子开关;

f)电压跌落时间与恢复时间均应小于20ms。

7.8.1.3检测准备

a)进行低电压穿越检测前,储能系统应工作在与实际投入运行时一致的控制模式下。按照图15

连接储能系统、电压跌落发生装置、数据采集装置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b)检测应至少选取5个跌落点,其中应包含0%UN和20%UN跌落点,其他各点应在(20%~50%)UN、

(50%~75%)UN、(75%~90%)UN三个区间内均有分布,并按照图16选取跌落时间。

图15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

图16低电压穿越曲线

7.8.2空载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确定被测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处于停机状态;

b)调节电压跌落发生装置,模拟线路三相对称故障和随机一种线路不对称故障,电压跌落点选取

应满足本标准7.7.1的要求;

c)测量并调整检测装置参数,使得电压跌落幅值和跌落时间满足图17的容差要求;

15

GB/TXXXXX—XXXX

d)记录储能系统并网点电压曲线。

图17电压跌落容差

7.8.3负载测试

7.8.3.1在空载测试结果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低电压穿越负载测试。

7.8.3.2负载测试时电压跌落装置中电抗器参数配置、不对称故障模拟工况的选择以及电压跌落时间

选取均应与空载测试保持一致。

7.8.3.3测试方法:

a)将储能系统投入运行,调节输出功率在0.1PN~0.3PN之间;

b)控制电压跌落发生装置进行三相对称电压跌落;

c)记录储能系统并网点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应至少记录电压跌落前10秒到电压恢复正常后6秒

之间数据;

d)重复b)~c)1次;

e)控制电压跌落发生装置进行不对称电压跌落;

f)记录储能系统并网点电压和电流波形,应至少记录电压跌落前10秒到电压恢复正常后6秒之

间数据;

g)重复e)~f)1次;

h)调节储能系统输出功率至额定功率PN;

i)重复b)~g)1次。

注1:UN为汇集母线标称电压。

注2:线路三相对称短路故障指三相短路的工况,线路不对称故障包含:A相接地短路、B相接地短路、C相接地短

路、AB相间短路、BC相间短路、CA相间短路、AB接地短路、BC接地短路、CA接地短路9种工况。

注3:0%UN和20%UN跌落点电压跌落幅值容差为5%。

注4:对于通过6kV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储能系统,具备故障脱离功能即可。

7.9电能质量

7.9.1三相电压不平衡测试

储能系统在充电和放电状态下分别测试,并按照GB/T15543的相关规定进行系统的三相电压不平衡

测试。

16

GB/TXXXXX—XXXX

7.9.2电压偏差

在空载和额定阻性负载(平衡负载)条件下分别测试储能变流器交流侧输出电压,幅值偏差应不超过

额定电压的±5%,相位偏差应小于3°。

7.9.3谐波测试

储能系统在充电和放电状态下分别测试,按照GB/T14549的相关规定进行系统的谐波测试,按照

GB/T24337的相关规定进行系统的间谐波测试。

7.9.4直流分量测试

7.9.4.1储能系统在放电状态下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a)将储能系统与模拟电网装置(公共电网)相连,所有参数调至正常工作条件,且功率因数调为

1;

b)调节储能系统输出电流至额定电流的33%,保持10分钟;

c)测量储能系统输出端各相电压、电流有效值和电流的直流分量(频率小于1Hz即为直流),在

同样的采样速率和时间窗下测试5分钟;

d)当各相电压有效值的平均值与额定电压的误差小于5%,且各相电流有效值的平均值与测试电

流设定值的偏差小于5%时,采用各测量点的绝对值计算各相电流直流分量幅值的平均值;

e)调节储能系统输出电流分别至额定输出电流的66%和100%,保持10分钟,重复步骤c)~d)。

7.9.4.2储能系统在充电状态下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a)将储能系统与模拟电网装置(公共电网)相连,所有参数调至正常工作条件,且功率因数调为

1;

b)调节储能系统输入电流至额定电流的33%,保持10分钟;

c)测量储能系统输入端各相电压、电流有效值和电流的直流分量(频率小于1Hz即为直流),在

同样的采样速率和时间窗下测试5分钟;

d)当各相电压有效值的平均值与额定电压的误差小于5%,且各相电流有效值的平均值与测试电

流设定值的偏差小于5%时,采用各测量点的绝对值计算各相电流直流分量幅值的平均值;

e)调节储能系统输入电流分别至额定输入电流的66%和100%,保持10分钟,重复步骤c)~d)。

注:在相同的采样速率下,数据计算时间窗取200ms。

7.10保护功能测试

7.10.1涉网保护功能测试

测试储能系统互联接口部分的涉网保护功能,参照DL/T995的规定进行系统的涉网保护测试。

7.10.2非计划孤岛保护功能测试

测试储能系统互联接口的非计划孤岛保护特性。测试回路如图18所示。

17

GB/TXXXXX—XXXX

图18非计划孤岛保护功能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对三相四线制储能系统,图18为相线对中性线接线;对三相三线制储能系统,图18为相间接

线;

b)设置储能系统防孤岛保护定值,调节储能系统放电功率至额定功率;

c)设定模拟电网装置(公共电网)电压为储能系统的标称电压,频率为储能系统额定频率;调节

负荷品质因数Q为1.0±0.05;

d)闭合开关S1、S2、S3,直至储能系统达到b)的规定值;

e)调节负荷至通过开关S3的各相基波电流小于储能系统各相稳态额定电流的2%;

f)断开S3,记录从断开S3至储能系统停止向负荷供电的时间间隔,即断开时间;

g)在初始平衡负荷的95%~105%范围内,调节无功负荷按1%递增(或调节储能系统无功功率按

1%递增),若储能系统断开时间增加,则需额外增加1%无功负荷(或无功功率),直至断开

时间不再增加;

h)在初始平衡负荷的95%或105%时,断开时间仍增加,则需额外减少或增加1%无功负荷(或

无功功率),直至断开时间不再增加;

i)测试结果中,三个最长断开时间的测试点应做2次附加重复测试;三个最长断开时间出现在不

连续的1%负荷增加值上时,则三个最长断开时间之间的所有测试点都应做2次附加重复测试;

j)调节储能系统输出功率分别至额定功率的66%、33%,分别重复步骤c)~i)。

7.11充放电响应时间测试

在额定功率充放电条件下,将储能系统调整至热备用状态,测试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响应时间。

7.11.1充电响应时间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记录储能系统本地监控收到控制信号的时刻,记为tC1;

b)记录储能系统充电功率首次达到90%额定功率的时刻,记为tC2;

c)按照公式(6)计算充电响应时间RTC:

RTC=tC2-tC1(6)

d)重复a)~c)两次,充电响应时间取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值。

7.11.2放电响应时间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记录储能系统本地监控收到控制信号的时刻,记为tD1;

b)记录储能系统放电功率首次达到90%额定功率的时刻,记为tD2;

c)按照公式(7)计算放电响应时间RTD:

RTD=tD2-tD1(7)

18

GB/TXXXXX—XXXX

d)重复a)~c)两次,放电响应时间取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值。

7.12充放电调节时间测试

在额定功率充放电条件下,将储能系统调整至热备用状态,测试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调节时间。

7.12.1充电调节时间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记录储能系统本地监控收到控制信号的时刻,记为tC3;

b)记录储能系统充电功率的偏差始终维持在额定功率的±1%以内的起始时刻,记为tC4;

c)按照公式(8)计算充电调节时间ATC:

ATC=tC4-tC3(8)

d)重复a)~c)两次,充电调节时间取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值。

7.12.2放电调节时间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记录储能系统本地监控收到控制信号的时刻,记为tD3;

b)记录储能系统放电功率的偏差始终维持在额定功率的±1%以内的起始时刻,记为tD4;

c)按照公式(9)计算放电调节时间ATD:

ATD=tD4-tD3(9)

d)重复a)~c)两次,放电调节时间取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值。

7.13充放电转换时间测试

在额定功率充放电条件下,将储能系统调整至热备用状态,测试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转换时间。

7.13.1充电到放电转换时间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

a)设置储能系统以额定功率充电,向储能系统发送以额定功率放电指令,记录从90%额定功率

充电到90%额定功率放电的时间t1;

b)重复a)两次,充电到放电转换时间取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值。

7.13.2放电到充电转换时间测试

a)设置储能系统以额定功率放电,向储能系统发送以额定功率充电指令,记录从90%额定功率

放电到90%额定功率充电的时间t2;

b)重复a)两次,放电到充电转换时间取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值。

7.14额定能量

在稳定运行状态下,储能系统在额定功率充放电条件下,测试储能系统的充电能量和放电能量。

测试方法:

a)以额定功率充电至额定功率充电终止条件时停止充电;

b)以额定功率放电至额定功率放电终止条件时停止放电;

c)以额定功率充电至额定功率充电终止条件时停止充电。记录整个充电过程中储能系统充电的能

量Ec和辅助能耗Wc;

d)以额定功率放电至额定功率放电终止条件时停止放电。记录整个放电过程中储能系统放电的能

量Ed和辅助能耗Wd;

19

GB/TXXXXX—XXXX

e)重复c)~d)步骤两次,记录每次充放电能量Ecn、Edn和辅助能耗Wcn、Wdn;

f)按照公式(10)、(11)计算其平均值,记EC和ED为储能系统的额定充电能量和额定放电能

量。

EWEWEW

EC1C1C2C2C3C3………………(10)

C3

EWEWEW

ED1D1D2D2D2D3………………(11)

D3

E

cn--第n次循环的充电能量,单位为瓦时(Wh);

E

dn--第n次循环的放电能量,单位为瓦时(Wh);

--第次循环充电过程的辅助能耗,单位为瓦时();

WcnnWh

--第次循环放电过程的辅助能耗,单位为瓦时()。

WdnnWh

注:对于辅助能耗由自身供应的储能系统,Wcn=0,Wdn=0。

7.15能量转换效率

储能系统按下列步骤进行额定能量转换效率试验:

a)以额定功率充电至额定功率充电终止条件时停止充电;

b)以额定功率放电至额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