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_第4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eq\b\lc\|\rc\(\a\vs4\al\co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eq\a\vs4\al([感性认知——试一试])eq\a\vs4\al([理性归纳——记一记])(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思考: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提示:不对。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2.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2)在水循环类型中,A→B环节组成的是海上内循环,ACDEHG环节组成的是海陆间循环。(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环节。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eq\b\lc\{\rc\(\a\vs4\al\co1(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2.三种水循环的主要特点(1)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2)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3)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4)塑造:地表形态。(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下列国家中,水资源总量最多的是()A.中国B.美国C.俄罗斯D.巴西答案:D2.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而水资源的质量则主要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效益。3.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A.径流量少B.污染严重C.工农业发达D.人口稠密答案:A4.将下列内容正确连线,认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1.水资源及其分布(1)分布特点与表现: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大洲除南极洲之外,亚洲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国家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不均衡。①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②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2.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开源eq\b\lc\{\rc\(\a\vs4\al\co1(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2)节流eq\b\lc\{\rc\(\a\vs4\al\co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eq\a\vs4\al(考点一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思维线索][师说考点](一)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1.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A为陆地内循环,B为海陆间循环,C为海上内循环。(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环节主要影响因素①蒸发水量多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②降水;③水汽输送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④地表径流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⑤下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题组冲关]1.(2017·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mm B.约为2000mmC.约为210mm D.远小于210mm(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解析:(1)C(2)A(3)B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mm。第(2)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2.(2016·全国卷Ⅲ)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1)B(2)C(3)D第(1)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故选C项。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3.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如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A.地表径流增加 B.大气降水减少C.水汽蒸发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解析:(1)D(2)C第(1)题,根据“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判断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地表水下渗增加,D对;地表径流会减少,A错;大气降水的影响因素很多,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减少,B错;植物具有蒸腾作用,采用植生滞留槽会使水汽蒸发增多,C错。第(2)题,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关,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能发挥生物滞水功能,但不会根治城市内涝,A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使地表土壤变得湿润,B错;建设植生滞留槽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对;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主要与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有关,植生滞留槽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但不会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eq\a\vs4\al(考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图解考点]陆地水体相互补给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一)判断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1.看水位高低(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看河流流量曲线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二)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方法(以图3为例)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图3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图3中的最大流量在230m3/s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图3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典题示例]如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审题指导]1.审设问第(1)题,“局地暴雨”→导致河流径流暴涨,考虑河流径流的变化特点。第(2)题,“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考虑河流的流向及两水文站之间湖泊的影响。2.审图文3.调知识河流水的补给形式有多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答案](1)D(2)C[题组冲关]1.读两种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eq\x(长江)eq\o(,\s\up7(a),\s\do5(b))eq\x(洞庭湖)(1)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A.1~2月 B.3~4月C.6~7月 D.10~11月(2)下列活动中,有利于箭头b发生的是()A.植树种草 B.围湖造田C.大力发展城市建设 D.大量开采地下水解析:(1)C(2)A第(1)题,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反映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为洪水期,即6~7月。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箭头b表示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围湖造田、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大量开采地下水都使洞庭湖调蓄能力下降,不利于湖水补给长江水;植树种草增大洞庭湖丰水期蓄水能力,枯水期才能更多的补给长江水,A项正确。2.读图,回答(1)~(2)题。图甲图乙(1)图甲中能反映图乙中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A.里海沿岸 B.青海湖沿岸C.密西西比河下游 D.黄河下游解析:(1)A(2)D第(1)题,从图乙的枯水位和洪水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关系可知,在两个时期内,地表水的水位都高于地下水的水位,所以全年范围内都是地表水的水位高于地下水的水位。第(2)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水(地表水)一年中都高于地下水的水位,全年都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3.(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河流补给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雨水B.②是高山冰雪融水C.③是地下水D.积雪融水是主要补给(2)由统计资料可知()A.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B.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C.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D.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解析:(1)C(2)D第(1)题,①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应为春季的积雪融水;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应为夏季降水;③补给终年较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第(2)题,曲线a所示径流年变化较小,应该是修坝后水库“削峰补枯”作用的结果。该河流受夏季降水和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形成双汛,故判断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高,同时纬度较高,所以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eq\a\vs4\al(考点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师说考点](一)水资源丰歉程度分析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二)我国常见的水资源问题地区水资源问题主要原因易引发问题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造成水体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北方地区资源型缺水生产生活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地面下沉西北内陆生态型缺水气候干旱,降水少,淡水资源总量少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三)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原因措施(开源、节流)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大坝气候干旱,淡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大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水体污染,造成水质型缺水保护水源、防治污染、污水净化、立法保护水资源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水资源市场化[题组冲关]1.(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 B.秦皇岛C.大连 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1)B(2)A(3)A第(1)题,读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0~20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C、D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故选B。第(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第(3)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A。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2.(2018·山东临沂一模)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1)~(2)题。(1)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A.河湖水 B.雨水C.地下水 D.淡化海水(2)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1)C(2)B第(1)题,该岛年降水量约400mm,总体降水量不大,且由该地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来的,而城市分布在背风坡,故城市降水更少;图示城市附近河流较短,则河湖水较少;海水淡化成本高,常住人口和游客数量多,不是最主要的城市用水;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说明地下水资源丰富,则城市用水主要是地下水。第(2)题,由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该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补给到地下的水量也很少,则夏季城市用水最紧张。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开发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引发社会和环境问题。据此并结合下表,回答(1)~(2)题。世界平均中国平均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0%20%92%79%80%95%(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世界平均值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2)现阶段,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中较合理的是()A.农业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B.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C.修建水库,储存夏季降水D.大水漫灌,提高农业灌溉面积解析:(1)C(2)B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值;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海河流域;要解决水资源问题,就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水只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第(2)题,农业全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不现实;该地水库主要是拦截上游冰雪融水,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大题增分(三)河流特征类题目答题规范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典题示例](2017·北京高考·节选)读图,回答问题。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审题指导]1.审设问“与甲河段相比”→限定了比较对象;“水文特征”→应考虑径流量、水位、含沙量、流速和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形成原因”→应考虑区域的气候、地形等特征。2.审图文图示经纬度信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图示区域地形分布→甲河段主要流经山区,乙河段主要流经平原;图示水系分布→甲河段汇入支流少,乙河段汇入支流较多。[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技法点拨]一、循思维流程——快解题角度一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二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三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思维流程为:二、用答题术语——保高分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文特征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季节)含沙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流速(水力)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丰富水系特征长度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支流支流多(少)弯曲度河道弯曲(平直)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应用体验]1.(2017·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发送量/万人0.00.00.00.015.642.572.8110.8135.1156.3156.3156.3(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_____个月。(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解析:第(1)题,1~4月,水运交通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月和12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当月的旅客发送量为0,亦为河流结冰期。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的结冰期约为6个月。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答案:(1)6(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2.(2015·浙江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解析:注意图中信息的判读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图2中河流的水位数据是分析甲地河流水位特征的关键之处,对信息提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从水位高低、高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加以分析。在分析原因时要从该地的气候特征、该地所处的位置等方面考虑。答案: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成因: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3.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现湖水水位上涨的现象。读纳木错湖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纳木错湖区的水系分布特点。(2)根据材料推断纳木错的主要补给方式及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区域中心为纳木错,中间低,四周高,可知区域水系呈向心状。而且南岸、西岸入湖河流多,北边少,分布不均。第(2)题,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上,河流补给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所以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答案:(1)入湖河流呈向心状,分布不均;河流大多分布在南岸和西岸;北岸河流数量很少。(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入湖水量加大,湖水水位上涨。eq\a\vs4\al([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据此回答1~2题。1.“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②有高大山脉分布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A.①② B.③④C.②⑤ D.④⑤2.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解析:1.C2.D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个地带多高大山脉,形成冰川较多,冰川融化提供较多的优质水源。第2题,由材料中信息“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可判断答案D项正确。(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 D.径流4.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3.D4.D第3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第4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由于太阳辐射是一定的,所以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6.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解析:5.D6.A第5题,结合水循环的自然循环过程和社会循环过程,并结合各个环节所连水体特点即可判断出来。第6题,⑤为下渗,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增加下渗量。④为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减少蒸发。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后排放量会减小,地表径流减少。⑥为水汽输送,城市绿地建设使植被蒸腾作用增强,水汽输送量增大。(2018·山东潍坊一模)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7~9题。7.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①乙之前②乙→丙③丙→丁④丁之后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8.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A.甲之前 B.甲→乙C.乙→丙 D.丙→丁9.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解析:7.D8.B9.D第7题,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即②乙→丙时段和④丁之后时段。第8题,注意理解题意: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乙时段、丙→丁时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甲→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而丙→丁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第9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功能,在上游修建防护林,会增加下渗水量,延长雨水转化为河流水的时间,从而使径流总量变少、洪峰峰值减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2018·南宁联考)WaterSeer是2016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一个收集水资源的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从空气中收集水资源,从而为缺乏饮水的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同年4月开始,WaterSeer在校内农场进行测试,并成功从空气中收集到了水资源,最多的一天收集到41升水。据此回答10~11题。10.如WaterSeer项目在我国进行测试,下列城市收集水资源最少的最可能是()A.乌鲁木齐 B.成都C.杭州 D.海口11.若WaterSeer项目大规模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可能有()①大气降水减少②活跃自然水循环③阻碍自然水循环④地表径流增强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10.A11.B第10题,乌鲁木齐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故选A。第11题,WaterSeer项目“从大气中收集水资源”使得大气中水汽减少,大气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弱,阻碍自然水循环,故选B。二、综合题(共56分)12.如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0分)(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8分)(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10分)(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6分)(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6分)解析: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故两个汛期的形成与降水关系不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13.(2018·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2015年6月29日~7月2日,2015年国际脱盐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企业代表7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全球水资源再利用现状与发展。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1)请说出青岛市的缺水属于哪种类型,并分析该市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8分)(2)除海水淡化外,请你说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青岛市淡水资源短缺问题。(10分)(3)引黄济青和海水淡化对青岛市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8分)解析:第(1)题,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相对较小,而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且发展速度快,水量相对不足。第(2)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可从开源和节流两大方面考虑。第(3)题,引黄济青和海水淡化都增大了青岛市可利用淡水的数量,从而缓解水资源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答案:(1)资源型缺水。青岛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2)加快节水型生产工艺设备的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改革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集中、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全面建立水质监测系统,严格限制水污染物的排放;废水(污水)回收利用。(3)增大了青岛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缓解了水资源供应不足产生的矛盾;缓解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eq\a\vs4\al(第二讲\b\lc\|\rc\(\a\vs4\al\co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eq\a\vs4\al([感性认知——试一试])eq\a\vs4\al([理性归纳——记一记])(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暖流比寒流的水温高。(×)(2)形成赤道暖流的主要动力是信风。(√)(3)西风控制下形成的洋流都是暖流。(×)2.读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简图,填写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海域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O本格拉寒流印度洋P厄加勒斯暖流、Q西澳大利亚寒流1.洋流的分类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2.洋流形成的因素(1)主要动力:盛行风。(2)其他因素: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3.洋流的分布规律(1)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的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3)40°S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流动。(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下图,回忆下列知识。(1)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很大的影响,⑥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得该地更加温和湿润;⑦处受加那利寒流影响,使得当地气候更加干燥少雨。(2)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大的渔场如图中②④⑥;上升补偿流处也会形成大渔场如图中⑤。(3)③和⑧两处海域风浪较大的是⑧,原因是处于盛行西风带内,西风漂流强大,且受陆地阻挡,风浪大。④和⑥处最容易受冰山影响的是④,原因是拉布拉多寒流可能把北冰洋的冰山带到此处。1.影响气候(1)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水热平衡。(2)对沿岸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1)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2)上升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3.影响海洋航行(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4.影响近海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eq\a\vs4\al(考点一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判读)[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图解考点]世界主要洋流分布模式图依据世界主要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环流;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南半球中高纬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随着西风的强弱变化,冬季更强南半球高纬区的南极环流,受极地东风影响,自东向西逆时针围绕南极洲运动北半球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如图:冬夏季的季风洋流,均为暖流。夏季,盛行风为西南风,季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冬季,盛行风为东北风,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注意索马里半岛沿岸夏季为寒流,其成因为受离岸风影响[题组冲关]1.如图为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大洋环流是()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B.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C.南太平洋的大洋环流D.北印度洋夏季的大洋环流(2)该大洋环流的驱动力是()A.夏季风和冬季风 B.水平补偿流C.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 D.地转偏向力解析:(1)A(2)C第(1)题,图上洋流方向为顺时针,根据其盛行风为东北风(南部)和西南风(北部),综合分析应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第(2)题,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驱动力是东北信风(南部)和盛行西风(北部)。2.读印度洋某海域及马六甲海峡示意图,完成(1)~(3)题。(1)图示时段最可能是()A.3~5月B.6~8月C.9~11月D.11月~次年2月(2)马六甲海峡海水的流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是冬季快于夏季,其原因是()A.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B.冬季赤道逆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C.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D.冬季赤道逆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3)7月,图中R处的天然橡胶运往我国上海,货轮在马六甲海峡中()A.逆风逆水 B.顺风顺水C.无风顺水 D.无风逆水解析:(1)D(2)A(3)C第(1)题,北印度洋海域盛行季风洋流,5~9月,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0月~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第(2)题,马六甲海峡内,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冬季风吹拂下形成的季风洋流流向叠加,海水流速较快;夏季两者流向相反,流速较慢。而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与冬季季风洋流的流向相反;南赤道暖流对赤道以北地区影响很小。第(3)题,7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海水整体上由西向东流,使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但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风力微弱。3.(2013·江苏高考·节选)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选D甲处的洋流为南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暖流,自北向南由低纬海区流向中纬海区,根据图示可确定①为北半球寒流,②为南半球寒流,③为北半球暖流,④为南半球暖流,所以与④相符合。4.(2018·福建模拟)读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③处洋流流向主要取决于()A.地转偏向力 B.水温特征C.盛行风向 D.陆地轮廓(2)导致图中①处等温线分布比②处明显密集的原因是()A.①处寒暖流做相向流动 B.①处寒流流经C.②处寒暖流做相向流动 D.②处暖流流经解析:(1)C(2)A第(1)题,③为北赤道暖流,受东北信风吹拂形成。第(2)题,图中①处等温线分布比②处明显密集说明①处温差比②处大,可知①处寒暖流做相向流动(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受单一洋流影响等温线变化不大;②处寒暖流做相反流动,使温差变小。[解题技法]四招判定洋流性质、流向与名称第一招: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1)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属于副热带海区还是副极地海区)。(2)根据环流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判定洋流具体名称或可能名称。如上图中A为南赤道暖流,B可能为北大西洋暖流或阿拉斯加暖流。第二招:根据经纬度确定如上面图甲、图乙分别示意南赤道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第三招:根据海岸轮廓、岛屿等地理事物判定如图中a、b、①、②分别是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第四招: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定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值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值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eq\a\vs4\al(考点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思维线索][师说考点](一)综合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类型影响案例气候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影响陆地沿岸气候暖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寒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沿岸寒流起了一定作用海洋生物(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处纽芬兰、北海道和北海渔场的形成上升流秘鲁渔场的形成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南、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了低纬地区使用的农药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最佳航线的选择(二)海雾与洋流的关系分析1.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冬季寒暖流交汇处。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三)渔场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渔场成因分析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如下:1.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2.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3.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题组冲关]1.(2015·四川高考·节选)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如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解析:选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帆船一直顺西风和西风漂流,说明此段航程充分利用了盛行风和洋流,故选A。2.(2018·湖北宜昌中学一模)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1)~(2)题。(1)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B.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C.冷海水上泛,形成著名渔场D.几乎每年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2)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B.减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C.可能为西澳大利亚寒流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解析:(1)D(2)A第(1)题,联系洋流的实际分布,在经度70°和纬度30°附近,且位于大陆西岸的洋流,只有可能是秘鲁寒流。则甲的位置为西经70°、南纬30°。秘鲁寒流经过南美洲西海岸,降温减湿,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A正确;因近地面水汽含量大,温度低,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B正确;受离岸流的影响,冷海水上泛,形成著名渔场,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并不是每年都有,故选D。第(2)题,根据纬度为30°,可知其为中低纬的大洋环流圈。大陆东岸为暖流,暖流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降水增多,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A正确;洋流会把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扩大污染范围,B错;洋流Q应为暖流,C错;沿岸受其影响,增温增湿,不一定会出现终年高温多雨,D错。故选A。3.(2018·广东韶关模拟)读图,图中A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最主要的形成原因是()A.位于中纬度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水温适宜B.受上升补偿流影响,饵料丰富C.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D.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解析:选C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该渔场为纽芬兰渔场。中纬度大陆架海域并不是该海域特殊条件,不是最主要原因,A错;该海域沿岸不是上升补偿流,B错;该海域位于河流入海口,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该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原因在于其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故选C。4.(2013·全国卷Ⅱ·节选)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解析:选DS市位于中纬度地区,附近海域夏季水温较高,因此水汽含量较大;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S市附近海域有向南流的加利福尼亚寒流,该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易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雾。eq\a\vs4\al([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如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洋流中()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2.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B.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解析:1.C2.C第1题,②③洋流所在区域为副热带且为顺时针方向,依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流,故①为北半球寒流;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故②为暖流;由④流向、纬度位置及海陆分布情况可知其应在北半球。第2题,③洋流为寒流,对周围环境有降温减湿作用,可以说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温度差异。①洋流为北半球寒流,附近不具备形成大渔场的条件;②为北半球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④洋流为北半球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读太平洋部分地区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代表洋流流动路线。读图完成3~5题。3.图中四地水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丁、乙、丙 B.甲、乙、丁、丙C.乙、甲、丙、丁 D.乙、丙、甲、丁4.①②两海域都是重要的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寒暖流交汇、寒暖流交汇B.寒暖流交汇、沿岸上升流C.沿岸上升流、沿岸上升流D.沿岸上升流、寒暖流交汇5.③半岛上环境特征与洋流关系最密切的是()A.地势低平 B.河流短小C.人口稀少 D.气候干旱解析:3.B4.B5.D第3题,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乙两地纬度较低,因而水温较高;丙、丁两地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同纬度两海域相比,暖流流经海区水温较高,因而甲地水温大于乙地,丁地水温大于丙地。第4题,①海域位于甲(日本暖流)与丙(千岛寒流)交汇地带,海水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