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0260-2006 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_第1页
(高清版)GBT 20260-2006 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_第2页
(高清版)GBT 20260-2006 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_第3页
(高清版)GBT 20260-2006 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_第4页
(高清版)GBT 20260-2006 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2006-06-02发布2006-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IGB/T20260—2006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总则 4吸附水量的测定重量法 5化合水量的测定重量法 26碳酸钙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7氯量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68主量、次量成分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89稀土分量和钪量的测定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10微量、痕量成分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1砷量、锑量、铋量的测定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12汞量的测定冷蒸气-原子荧光光谱法 13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14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量、次量各元素分析线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技术条件(一) 附录C(资料性附录)稀土分量和钪量各元素分析线 附录D(资料性附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技术条件(二) 附录E(资料性附录)参考测定下限 附录F(资料性附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技术条件 Ⅲ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1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本标准规定了海底沉积物中58种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2805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GB/T12806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GB/T12808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GB/T14505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3.1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应符合GB/T6682的规定。3.2所用仪器均应在检定周期内,其性能应达到检定要求的技术参数指标;普通实验室仪器,包括滴定管、单标线容量瓶和单标线吸量管,应分别符合GB/T12805、GB/T12806和GB/T12808的规定。3.3试样粒度应小于74μm。4吸附水量的测定重量法4.1测定范围吸附水量的测定范围为1%~30%(质量分数)。4.2原理试样在110℃烘干至恒量。4.3.1天平:感量0.1mg。4.3.2圆柱形称量瓶:直径35mm。4.3.3烘箱:温度误差小于±2℃。4.4分析步骤2GB/T20260—20064.4.1试样量称取1g空气干燥试样,精确到0.1mg。4.4.2测定4.4.2.1将洗干净的称量瓶半开盖置于110℃的烘箱中干燥1h,打开烘箱门,盖好瓶盖,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40min,称量。同样操作将称量瓶置于烘箱中再烘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40min,称量,直至恒量,恒量应符合GB/T14505的规定。4.4.2.2将试样(4.4.1)置于已恒量的称量瓶中,轻轻晃动,使试样均匀地平铺于底部,半开瓶盖,置于110℃的烘箱中干燥5h,打开烘箱门,盖好瓶盖,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40min,称量。同样操作将称量瓶置于烘箱中再烘1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40min,称量,直至恒量。4.5结果计算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H₂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式中:m₁——干燥前试样与称量瓶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m₂——干燥后试样与称量瓶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5化合水量的测定重量法5.1测定范围化合水量的测定范围为0.5%~10%(质量分数)。试样置于平菲尔管末端的圆球内,高温灼烧,逸出的水分凝聚于中部的圆球中,其冷凝水经校正氯量后即为化合水量。5.3试剂5.3.1硝酸(0.1mol/L)。5.3.2乙醇(95%)。5.3.3氢氧化钠溶液(0.1mol/L)。5.3.4氯标准溶液:称取0.8242g基准氯化钠(NaCl500℃±10℃灼烧6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250mL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氯的浓度为0.5mg/mL。5.3.5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称取2.40g硝酸银(AgNO₃优级纯),置于250mL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按下述方法标定其浓度。移取25.00mL氯标准溶液(5.3.4)于250mL锥形瓶中,加25mL水,1mL铬酸钾溶液(5.3.6),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橘黄色为终点。同时取50mL水作空白滴定。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对氯的滴定度(T),数值以毫克每毫升表示(mg/mL),按式(2)计算。式中:c——氯标准溶液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V₁——移取氯标准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3V₀——空白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5.3.6铬酸钾溶液(50g/L):5g铬酸钾溶于80mL水中,滴加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5.3.5)至出现橘黄色的铬酸银沉淀,放置过夜,慢速滤纸过滤后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5.3.7酚酞溶液(5g/L):0.5g酚酞溶于50mL乙醇(5.3.2)中,并用其稀释至100mL。5.4仪器5.4.1平菲尔管:长150mm~200mm,内径6mm~8mm。5.4.2细管长颈漏斗。5.4.3带有毛细玻璃管的橡皮塞。5.4.4滴定管。5.4.5天平:感量0.1mg。试样在110℃干燥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5.6分析步骤5.6.1试样量称取约0.5g~0.7g试样(5.5),精确到0.1mg。5.6.2验证试验随同试样分析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5.6.3.1试样的称取测定前将平菲尔管、长颈漏斗洗净并烘干。称取平菲尔管的质量(m₁),通过长颈漏斗将试样(5.6.1)倒入平菲尔管末端的玻璃球中,再称盛有试样的平菲尔管质量(mg),第二次质量与第一次质量之差,为所取试样的质量。5.6.3.2试样的灼烧与水的凝聚在平菲尔管开口的一端塞上带有毛细管的橡皮塞,用浸过冷水的湿布缠住中间的空球,将管子置于水平位置上,然后使开口一端稍微向下倾斜。用喷灯从低温到高温灼烧装有试样的玻璃球,不时转动管子,使之受热均匀,以免玻璃球软化下垂,并不时向湿布处滴加冷水,使试样中逸出的水分充分冷凝。强烈灼烧15min后,将末端玻璃球烧熔拉掉(不可让试样流入玻璃管中),冷却至室温。将湿布及橡皮塞取下,用干布擦干平菲尔管外壁,称其质量(mg)。5.6.3.3玻璃管的烘干与称量将带水的玻璃管中的冷凝水小心移至250mL锥形瓶中,作为氯的测定溶液A,按5.6.3.4条分析步骤进行氯量的测定。然后将玻璃管放入烘箱,在105℃~110℃干燥2h~3h,取出,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m₄)。5.6.3.4氯量的测定5.6.3.4.1滴定用水将溶液A(5.6.3.3)体积调整为50mL,加2滴酚酞溶液(5.3.7),用氢氧化钠溶液(5.3.3)调至红色出现,然后再用硝酸(5.3.1)调至红色恰褪。加1mL铬酸钾溶液(5.3.6),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5.3.5)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橘黄色为终点。同时取50mL水作空白滴定。5.6.3.4.2氯量的计算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Cl)计,数值以%表示,按式(3)计算。4GB/T20260—2006T——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对氯滴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V滴定溶液A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₀——滴定空白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₁——平菲尔管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m₂——平菲尔管与试样之合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5.7结果计算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H₂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4)计算。式中:m₁——平菲尔管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m₂——平菲尔管与试样之合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mg—m₄——冷凝水质量(化合水与氯之合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5.8精密度海底沉积物中化合水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见表1。表1精密度%水平范围m重复性r再现性R化合水5.14~6.00r=-0.81+0.19mR=-0.31+0.12m6碳酸钙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1测定范围碳酸钙量的测定范围为0.1%~20%(质量分数)。6.2原理用1mol/L乙酸钠-冰乙酸混合溶液作离子交换与碳酸盐混合相的浸取液;1mol/L乙酸钠溶液作离子交换相的浸取液。沸水浴分解试样,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422.7nm处,分别测定两相中的钙,差减法计算碳酸钙含量。6.3试剂6.3.2乙酸钠溶液(1mol/L):18.4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稀释至200mL。6.3.3乙酸钠-冰乙酸混合溶液(1mol/L):18.4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11.5mL冰乙酸(6.3.1),稀释至200mL(pH约为5.7)。6.3.4盐酸(1+1)。6.3.5锶释放剂(50g/L):152g氯化锶(SrCl₂·6H₂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6.3.6氧化钙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8924g碳酸钙(CaCO₃质量分数>99.99%120℃±5℃干燥4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400mL烧杯中,加10mL水,盖上表面皿,从烧杯嘴慢慢加入20mL盐酸(6.3.4),待溶解完全后,加热煮沸除尽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氧化钙的浓度为1mg/mL。6.3.7氧化钙标准工作溶液:移取10.00mL氧化钙标准储备溶液(6.3.6)于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氧化钙的浓度为50μg/mL。5GB/T20260—20066.4仪器6.4.1原子吸收光谱仪,配有钙空心阴极灯。6.4.2天平:感量0.1mg。6.5试样试样在110℃干燥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6.6分析步骤警告:应按照原子吸收光谱仪仪器使用规程点燃和熄灭空气-乙炔燃烧器,以避免可能的爆炸危险。6.6.1试样量称取0.1g~0.3g试样(6.5),精确到0.1mg。6.6.2空白试验随同试样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6.6.3验证试验随同试样分析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6.6.4测定6.6.4.1测定溶液的制备6.6.4.1.1将试样(6.6.1)置于100mL烧杯中,加10mL乙酸钠溶液(6.3.2),盖上表面皿,沸水浴加热浸取30min,其间摇动2次,冷却后用水吹洗表面皿并用慢速滤纸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残渣8次~10次,稀释至刻度,摇匀。根据碳酸钙含量,分取部分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3mL锶释放剂(6.3.5),2mL盐酸(6.3.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测。6.6.4.1.2称取与6.6.4.1.1条相同质量的试样于100mL烧杯中,加10mL乙酸钠-冰乙酸混合溶液(6.3.3),盖上表面皿,沸水浴加热浸取30min,其间摇动2次,冷却后用水吹洗表面皿并用慢速滤纸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残渣8次~10次,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与6.6.4.1.1条相同体积的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3mL锶释放剂(6.3.5),2mL盐酸(6.3.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测。6.6.4.2工作曲线的配制在一系列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0.5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氧化钙标准工作溶液(6.3.7),加水至30mL,准确加入3mL锶释放剂(6.3.5),2mL盐酸(6.3.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系列溶液氧化钙的浓度分别为0、0.5μg/mL、1μg/mL、2μg/mL、4μg/mL、设置仪器最佳测量条件,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以水调零,依次测定工作曲线系列溶液中氧化钙的吸光度。以工作曲线系列每一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氧化钙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包括空白和标准物质)氧化钙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分别查出乙酸钠介质测定溶液(6.6.4.1.1)和乙酸钠-冰乙酸混合介质测定溶液(6.6.4.1.2)中氧化钙的浓度。6.7结果计算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CaCO₃)计,数值以%表示,按式(5)计算碳酸钙的含量。式中:6GB/T20260—2006V——试样溶液总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₁——分取试样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₂——测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1.7848——氧化钙换算为碳酸钙的系数。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6.8精密度海底沉积物中碳酸钙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见表2。表2精密度%成分水平范围m重复性r再现性R碳酸钙0.27~5.88r=0.050+0.040mR=0.079+0.085m7氯量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7.1测定范围氯量的测定范围为1%~10%(质量分数)。7.2原理试样经碳酸钠和氧化锌混合熔剂半熔,水提取,干过滤。调节滤液pH值为8左右,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7.3试剂7.3.1无水碳酸钠。7.3.2氧化锌。7.3.3硝酸(0.1mol/L)。7.3.4氢氧化钠溶液(0.1mol/L)。7.3.5乙醇(95%)。7.3.6氯标准溶液:称取1.6485g基准氯化钠(NaCl500℃±10℃灼烧6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250mL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氯的浓度为7.3.7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称取4.79g硝酸银(AgNO₃优级纯),置于250mL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按下述方法标定其浓度。移取25.00mL氯标准溶液(7.3.6)于250mL锥形瓶中,加25mL水,1mL铬酸钾溶液(7.3.8),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橘黄色为终点。同时取50mL水作空白滴定。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对氯的滴定度(T),数值以毫克每毫升(mg/mL)表示,按式(6)计算。式中:c——氯标准溶液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V₁——移取氯标准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₀——空白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7GB/T20260—2006黄色的铬酸银沉淀,放置过夜,慢速滤纸过滤后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7.3.9酚酞溶液(5g/L):0.5g酚酞溶于50mL乙醇(7.3.5)中,并用其稀释至100mL。7.4.1天平:感量0.1mg。7.4.2滴定管。7.5试样试样在110℃干燥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7.6分析步骤7.6.1试样量称取1g试样(7.5),准确到0.1mg。7.6.2空白试验随同试样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7.6.3验证试验随同试样分析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7.6.4.1试样的分解均匀。经在电炉上烘烤后,移入800℃高温炉中半熔20min~25min。取出冷却,将熔块倒入150mL烧杯中,用热水洗净坩埚(如有锰的绿色出现,可加几滴无水乙醇),加水至70mL~80mL,煮沸1min,冷却至室温,将溶液连同沉淀一起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干过滤。7.6.4.2滴定移取25.00mL~50.00mL溶液(7.6.4.1)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50mL,加2滴酚酞溶液(7.3.9),用硝酸(7.3.3)和氢氧化钠溶液(7.3.4)中和至溶液刚刚变为无色,此时,溶液的pH值为8左右。加1mL铬酸钾溶液(7.3.8),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7.3.7)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橘黄色为终点。7.7结果计算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Cl)计,数值以%表示,按式(7)计算。式中:V₁——滴定试样溶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₀——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T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对氯滴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V——试样溶液总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₂——分取试样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7.8精密度海底沉积物中氯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见表3。表3精密度%水平范围m重复性r再现性R氯r=0.33+0.0019mR=0.040+0.0061m88主量、次量成分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8.1测定范围主量、次量成分的测定范围(质量分数)见表4。表4测定范围%成分测定范围测定范围测定范围Al₂O₃0.1~100.001~0.5Fe₂O₃0.5~10Na₂O0.1~100.001~0.5MnO0.1~5K₂O0.1~50.001~0.5TiO₂0.1~5Ba0.005~2.0V0.001~0.2P₂O₅0.1~5Ni0.001~0.50.001~0.2MgO0.1~100.001~0.50.005~0.28.2原理谱仪测定。8.3.1氢氟酸(pl.15g/mL)。8.3.2硝酸(pl.42g/mL)。8.3.4盐酸(1+1)。8.3.5过氧化氢(30%)。8.3.6标准储备溶液:用光谱纯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其盐类配制成各成分标准储备溶液,或使用市售有证单元素标准溶液。8.3.7氩气(纯度应不低于99.99%)。8.4.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8.4.2自动控温电热板。8.5试样试样在110℃干燥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8.6分析步骤8.6.1试样量称取0.1g试样(8.5),精确到0.1mg。随同试样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8.6.3验证试验随同试样分析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8.6.4.1试样的分解将试样(8.6.1)置于铂坩埚或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数滴水润湿,加10mL氢氟酸(8.3.1),5mL9GB/T20260—2006硝酸(8.3.2),2mL高氯酸(8.3.3),于电热板上加热分解至高氯酸冒白烟并蒸至近干,取下冷却,用水冲洗坩埚壁,补加2mL高氯酸(8.3.3),继续加热至白烟冒尽,冷却后加5mL盐酸(8.3.4)及数滴过氧化氢(8.3.5),加热使盐类溶解并使溶液清亮,冷却至室温,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8.6.4.2工作曲线的配制分别移取标准储备溶液(8.3.6),按表5稀释配制成两组混合标准溶液(STD1、STD2、STD3、STD4),保持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酸度;空白标准溶液(STDLOW)是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表5混合标准溶液各成分的浓度标准组号质量浓度/(μg/mL)1Al₂O₃CaO、Na₂O、Fe₂O₃MgO、K₂OMnO、BaCu、Co、Ni、Sr、Li、Zn、Rb512空白标准溶液2V5128.6.4.3测量按附录A、附录B设置仪器最佳测量条件,依次测定工作曲线系列溶液(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和试样溶液(包括空白和标准物质),直接打印出浓度或含量。每测定10个试样溶液,至少应测1次标准物质试样溶液,每次进样的清洗时间应不低于1min。8.7结果计算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全铁)、氧化锰、二氧化钛、五氧化二磷、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钡含量的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百分含量(%)表示,按式(8)计算;铜、钴、镍、锂、锌、锶、 (8) (9)p——试样溶液中各成分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po——空白溶液中各成分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试样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钡含量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铜、钴、镍、锌、锶、锂、铷、钒含量的计算结果小于100μg/g,保8.8精密度海底沉积物中主量、次量成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见表6。表6精密度水平范围m/%重复性r/%Al₂O₃11.47~13.86r=0.45-0.015mR=1.47-0.075mFe₂O₃5.96~7.31r=0.26-0.0086mR=0.45-0.017mMnO0.38~0.96r=0.0020+0.062mR=0.0021+0.11mTiO₂0.52~0.74r=0.036+0.0033mR=-0.027+0.20mP₂O₅0.36~1.29r=-0.014+0.11mR=0.016+0.13mMgO2.91~3.75r=0.059+0.0089mR=0.062+0.047m1.35~5.65r=0.072+0.017mR=0.11+0.011mNa₂O4.14~6.44r=0.13+0.0053mR=0.33-0.025mK₂O2.30~2.92r=0.069+0.0030mR=0.31-0.066mBa0.19~0.87r=0.0066+0.031mR=0.012+0.037m水平范围/(μg/g)重复性r/(μg/g)再现性R/(μg/g)345~907r=4.59+0.035mR=4.29+0.058mNi102~234r=5.67+0.049mR=11.48+0.020m76.3~106r=17.2-0.12mR=275-0.18m194~418r=8.02+0.016mR=3.89+0.058m47.0~82.6lgr=0.40+0.23lgmR=1.47+0.17m68.3~96.2r=-10.5+0.23mR=-6.84+0.25mV87.4~118lgr=0.49+0.25lgmlgR=0.65+0.32lgm130~216r=2.67+0.065mR=-2.57+0.13m9稀土分量和钪量的测定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9.1测定范围稀土分量和钪量的测定范围为0.1μg/g~3000μg/g(质量分数)。9.2原理试样经过氧化钠熔融,水提取,稀土元素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沉淀溶于盐酸,经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洗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9.3试剂与材料9.3.1过氧化钠。9.3.2氢氧化钠溶液(0.25mol/L)。9.3.3氢氧化钠溶液(4mol/L)。9.3.4盐酸-过氧化氢溶液(2mol/L盐酸中含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9.3.5酒石酸溶液(30g/L,含少许抗坏血酸)。9.3.6盐酸(pl.19g/mL)。9.3.7盐酸(1+1)。9.3.8盐酸(1.25mol/L)。9.3.9盐酸(4mol/L)。9.3.10盐酸(5mol/L)。9.3.11盐酸(5+95)。9.3.12盐酸(1+9)。9.3.13硝酸洗提液(1.25mol/L的硝酸中含质量浓度为20g/L的酒石酸)。9.3.14三乙醇胺(1+1)。9.3.15无水乙醇。9.3.16过氧化氢(30%)。9.3.17EGTA溶液(0.1mol/L)。9.3.18氯化铵溶液(50g/L)。9.3.19草酸铵溶液(20g/L)。9.3.20钪和各稀土元素标准储备溶液:分别称取0.1917gSc₂O₃、0.1466gLa₂O₃、0.1535gCeO₂、0.1421gLu₂O₃、0.1587gY₂O(光谱纯均经850℃灼烧1.5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一系列100mL烧杯中,加20mL盐酸(9.3.7),几滴过氧化氢(9.3.16),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溶解CeO₂须反复滴加过氧化氢)。冷却至室温,用水吹洗表面皿,移入一系列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钪和各稀土元素的浓度均为0.5mg/mL。或使用市售有证单元素标准溶液。9.3.21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阳离子1×8(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磺酸)H+型交换树脂,100目(0.149mm)~200目(0.074mm)。9.3.21.1树脂的处理:先用水浸泡树脂,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9.3.3)浸泡过夜,用水洗涤树脂至中性,然后用盐酸(9.3.9)浸泡过夜,用水洗涤树脂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9.3.15)浸泡过夜,用水洗至中9.3.21.2树脂的再生:树脂装柱使用后,经再生后方能使用。先用10mL氯化铵溶液(9.3.18)淋洗,然后用10mL水洗,再用10mL草酸铵溶液(9.3.19)淋洗,10mL水洗后用10mL盐酸(9.3.11)平衡备用。9.3.22离子交换柱:将已处理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9.3.21.1)装入φ0.8cm×12cm玻璃交换柱中,柱底塞有玻璃纤维。使用前用10mL盐酸(9.3.11)平衡。9.3.23氩气(纯度应不低于99.99%)。9.4.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9.5试样试样在110℃干燥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9.6分析步骤称取1g试样(9.5),精确到0.1mg。9.6.2空白试验随同试样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随同试样分析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9.6.4.1试样的分解将试样(9.6.1)置于高铝坩埚中,加6g过氧化钠(9.3.1),用细玻璃棒搅拌均匀,再覆盖一薄层,置GB/T20260—2006于已升温至700℃的高温炉中,熔融10min(呈暗红色流体),取出冷却。将坩埚及熔融物置于预先盛有10mL三乙醇胺(9.3.14)、2mLEGTA溶液(9.3.17)及100mL水的250mL烧杯中,置电炉上加热至沸,使融块脱落,用水洗出坩埚并稀释至200mL,冷却后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用氢氧化钠溶液(9.3.2)洗涤烧杯及沉淀8次,再用少许水洗沉淀1次~2次,滤液弃去。用20mL热盐酸-过氧化氢溶液(9.3.4)分次溶解滤纸上的沉淀于原烧杯中,再用40mL热酒石酸溶液(9.3.5)分次洗涤滤纸至无色,最后用热盐酸(9.3.11)冲洗滤纸及烧杯壁,使溶液体积保持80mL,搅匀。9.6.4.2上柱分离将溶液(9.6.4.1)倒入制备好的交换柱(9.3.22)中进行交换,用盐酸(9.3.11)洗涤烧杯3次,调节流速为0.5mL/min,待流完后,先用50mL硝酸洗提液(9.3.13),再用25mL盐酸(9.3.8),以同样的流速洗提交换柱上的杂质元素,弃掉淋洗液。最后用80mL盐酸(9.3.10)洗提交换柱上的稀土元素及钪,溶液用100mL小烧杯承接,于电热板上低温蒸至2mL,移入1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9.6.4.3工作曲线的配制分别移取钪和各稀土元素标准储备溶液(9.3.20),按表7逐级稀释配制混合标准溶液STD1、STD2、STD3、STD4,保持体积分数为10%的盐酸酸度;空白标准溶液(STDLOW)是体积分数为10%的盐酸。表7混合标准溶液各元素浓度质量浓度/(μg/mL)Ce、La、Nd、YPr、Sc、Sm、Gd、DyYb、ErHo、Eu、Tm、Tb、Lu512142163空白标准溶液9.6.4.4测量按附录C、附录D设置仪器最佳测量条件,依次测定工作曲线系列溶液(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和试样溶液(包括空白和标准物质),直接打印出浓度或含量。每测定10个试样溶液,至少应测1次标准物质试样溶液,每次进样的清洗时间应不低于1min。9.7结果计算式中:p——试样溶液中各元素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po——空白溶液中各元素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试样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9.8精密度海底沉积物中稀土分量和钪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见表8。表8精密度水平范围m/(μg/g)重复性r/(μg/g)再现性R/(μg/g)53.8~121r=-3.06+0.13mR=-4.37+0.17m78.1~93.0r=7.35+0.014mR=16.4-0.066m14.6~31.2r=-1.14+0.13mR=0.36+0.083mNd64.4~142r=-6.07+0.16mR=-2.61+0.17m15.4~31.8r=-1.59+0.17mR=-1.08+0.28m3.71~8.16r=-0.092+0.083mR=-0.29+0.16m15.2~33.4r=-0.82+0.12mR=-2.05+0.27m2.42~5.35r=0.34+0.049mR=0.34+0.14m14.3~30.9r=-0.84+0.13mR=-0.72+0.20mHo2.87~6.33r=-0.18+0.11mR=-0.33+0.26m8.05~18.1r=-0.42+0.17mR=-0.69+0.21m1.15~2.55lgr=-1.02+0.671gmR=-0.20+0.28m7.24~15.8r=-0.026+0.093mR=0.42+0.090m1.10~2.43r=-0.11+0.17mR=—0020+0.14mY79.0~185r=-1.84+0.11mR=-2.16+0.16m20.8~31.8r=2.57+0.0054mlgR=0.31+0.22lgm10微量、痕量成分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0.1测定范围微量、痕量元素的测定范围为0.02μg/g~10000μg/g(质量分数),各元素的参考测定下限见附录E。10.2原理试样经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密闭分解,在开放体系中蒸发除去氢氟酸,用盐酸加热溶解盐类,并转化为硝酸介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44种微量、痕量元素。10.3试剂与材料除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试剂;实验用水为一级水,应符合GB/T6682的规定;氩气纯度应不低于99.99%.10.3.1硝酸(pl.42g/mL)。10.3.2重蒸硝酸:硝酸(10.3.1)经亚沸石英蒸馏器蒸馏。10.3.3硝酸(2+98):用硝酸(10.3.2)配制。10.3.4氢氟酸(pl.15g/mL)。10.3.7标准储备溶液用光谱纯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其盐类配制成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或使用市售有证单元素标准溶液,或直接采用市售有证ICP-MS专用多元素标准溶液。10.3.8多元素标准溶液用标准储备溶液(10.3.7)按表9配制五组多元素标准溶液,盛于塑料瓶中。表9多元素标准溶液各元素浓度质量浓度/(μg/mL)1Ce、Dy、Er、Eu、Gd、Ho、La、Lu、Nd、Pr、Sc、Sm、Tb、Tm、Y、Yb2Bi、Ga、Pb、Sb、Th、Tl、U3Hf、Mo、Nb、Ta、W、Zr4Co、Cr、Cu、Mn、Ni、Ti、V、Zn5Li、Be、Cd、Ba、Rb、Sr、Cs10.3.9干扰校正用单元素标准溶液用标准储备溶液(10.3.7)逐级稀释配制成钡、锰、钛浓度为10μg/mL;镧、铈、钕浓度为1μg/mL的单元素标准溶液。以上溶液均含铑,其浓度为0.01μg/mL,介质为2%的硝酸(体积分数)10.4.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10.4.2自动控温电热板最高温度为400℃,温度误差小于±5℃,表面有聚四氟乙烯涂层保护。10.4.3聚四氟乙烯密闭溶样罐容积为20mL,具密封盖和过压保护功能。10.4.4天平:感量0.1mg。10.5试样试样在110℃干燥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10.6分析步骤10.6.1试样量称取0.05g试样(10.5),精确到0.1mg。10.6.2空白试验随同试样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10.6.3验证试验随同试样分析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10.6.4.1试样的分解将试样(10.6.1)置于聚四氟乙烯密闭溶样罐中,加1mL硝酸(10.3.2),3mL氢氟酸(10.3.4),摇匀,加盖密闭,于自动控温电热板上160℃~180℃分解48h,取下冷却,开启密闭盖,蒸至近干,加1mL高氯酸(10.3.5),蒸至白烟冒尽。冷却后加2mL盐酸(10.3.6),于自动控温电热板上加热使盐类溶解,蒸至近干,加2mL硝酸(10.3.2),蒸至近干以除去氯离子。加1.5mL硝酸(10.3.2),加盖旋紧密闭,于自动控温电热板上160℃~180℃加热溶解12h。冷却后开启密闭盖,加入0.5mL铑内标溶液(10.6.4.2.1),加盖摇匀,于自动控温电热板上80℃保温12h,冷却至室温,开启密闭盖,用硝酸(10.3.3)必要时,可分取一定体积试样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后被测试样溶液中的各元素含量应在工作曲10.6.4.2工作曲线的配制用标准储备溶液(10.3.7)逐级稀释配制成浓度为1μg/mL、2%硝酸(体积分数)介质的铑单元素内标溶液。10.6.4.2.2空白标准溶液取内标溶液(10.6.4.2.1)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0.3.3)稀释至刻度,配成铑浓度10.6.4.2.3工作曲线标准溶液A(1μg/mL)10.6.4.2.3.1取多元素标准溶液(10.3.8)1组、2组、3组、4组、5组各10.00mL分别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0.3.3)稀释至刻度,配成各组元素浓度为10μg/mL的五组多元素标准溶液。10.6.4.2.3.2取内标溶液(10.6.4.2.1)1.00mL,多元素标准溶液(10.6.4.2.3.1)1组、2组、3组、4组、5组各10.00mL分别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0.3.3)稀释至刻度,配成铑浓度为0.01μg/mL、各组元素浓度为1μg/mL的五组多元素标准溶液(A₁、A₂、A₃、A₄、A₅)。10.6.4.2.4工作曲线标准溶液B(0.1μg/mL)10.6.4.2.4.1取多元素标准溶液(10.6.4.2.3.1)1组、2组、3组、4组、5组各10.00mL分别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0.3.3)稀释至刻度,配成各组元素浓度为1μg/mL的五组多元素标准溶液。10.6.4.2.4.2取内标溶液(10.6.4.2.1)1.00mL,多元素标准溶液(10.6.4.2.4.1)1组、2组、3组、4组、5组各10.00mL分别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0.3.3)稀释至刻度,配成铑浓度为0.01μg/mL,各组元素浓度为0.1μg/mL的五组多元素标准溶液(B₁、B₂、B₃、B₄、B₅)。10.6.4.2.5工作曲线标准溶液C(0.01μg/mL)10.6.4.2.5.1取多元素标准溶液(10.6.4.2.4.1)1组、2组、3组、4组、5组各10.00mL分别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0.3.3)稀释至刻度,配成各组元素浓度为0.1μg/mL的五组多元素标准溶液。10.6.4.2.5.2取内标溶液(10.6.4.2.1)1.00mL,多元素标准溶液(10.6.4.2.5.1)1组、2组、3组、4组、5组各10.00mL分别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0.3.3)稀释至刻度,配成铑浓度为0.01μg/mL,各组元素浓度为0.01μg/mL的五组多元素标准溶液(C₁、C₂、C₃、C、C₅)。10.6.4.2.6工作曲线标准溶液D(0.001μg/mL)取内标溶液(10.6.4.2.1)1.00mL,多元素标准溶液(10.6.4.2.5.1)1组、2组、3组、4组、5组各1.00mL分别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0.3.3)稀释至刻度,配成铑浓度为0.01μg/mL、各组元素浓度为0.001μg/mL的五组多元素标准溶液(D₁、D₂、D₃、D₄、D₅)。按附录F设置仪器最佳测量条件,依次测定工作曲线1~工作曲线5。将空白标准溶液(10.6.4.2.2)、工作曲线标准溶液(D₁、C₁、B₁、A₁)依次引入ICP-MS仪器进行测定,得到工作曲线1。将空白标准溶液(10.6.4.2.2)、工作曲线标准溶液(D₂、C₂、B₂、A₂)依次引入ICP-MS仪器进行测定,得到工作曲线2。将空白标准溶液(10.6.4.2.2)、工作曲线标准溶液(D、C₃、B₃、A₃)依次引入ICP-MS仪器进行测定,得到工作曲线3。将空白标准溶液(10.6.4.2.2)、工作曲线标准溶液(D₄、C₁、B₄、A₄)依次引入ICP-MS仪器进行测定,得到工作曲线4。将空白标准溶液(10.6.4.2.2)、工作曲线标准溶液(D₅、C₅、B₅、A₅)依次引入ICP-MS仪器进行测定,得到工作曲线5。每次进样的清洗时间应不低于2min。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包括空白和标准物质),直接打印出浓度或含量。每测定10个试样溶液,至少应测1次标准物质试样溶液,每次进样的清洗时间应不低于5min。待试样测定完毕,进行干扰系数的测定。其方法如下:GB/T20260—2006将干扰校正用单元素标准溶液(10.3.9)视为试样溶液,测定各元素的浓度。将测得的各元素浓度与干扰校正用单元素标准溶液(10.3.9)浓度之比,得到干扰元素j10.7结果计算ρ₁=pmi—α(i/)×pmj………………(12)10.8精密度海底沉积物中微量、痕量元素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见表10。水平范围m/(μg/g)重复性r/(μg/g)再现性R/(μg/g)Mnr=50.2+0.030mlgR=1.32+0.37lgmr=-660+0.23mR=912-0.14mBar=86.5+0.012mR=307+0.037mr=11.0+0.0040mlgR=0.82+0.35lgmlgr=0.80+0.31lgmlgR=1.08+0.41lgmPbr=-1.41+0.13mR=-2.27+0.23mlgr=0.71+0.32lgmlgR=0.96+0.44lgmlgr=0.42+0.21lgmlgR=0.50+0.27lgmNir=4.54+0.031mR=-24.8+0.30mVlgr=0.46+0.23lgmlgR=0.64+0.31lgmMolgr=-0.44+0.37lgmlgR=-0.23+0.42lgmlgr=0.28+0.16lgmlgR=0.53+0.31lgmBer=0.35-0.065mR=1.21-0.44mlgr=0.37+0.23lgmlgR=0.50+0.28lgmlgr=0.068+0.060lgmR=-3.92+0.32mr=-0.023+0.043mR=-18.9+0.36mlgr=0.63+0.28lgmR=77.6-0.28mNbr=-2.96+0.32mR=-1.93+0.26m表10(续)水平范围m/(μg/g)重复性r/(μg/g)再现性R/(μg/g)r=0.066+0.092mR=0.014+0.94mr=0.065+0.14mR=0.47+0.28mBir=0.055+0.011mR=0.23-0.095mr=-0.24+0.081mR=-0.21+0.15mlgr=0.32+0.19lgmlgR=0.42+0.25lgmlgr=0.47+0.24lgmlgR=0.50+0.26lgmr=0.62+0.024mlgR=0.23+0.191gmNdr=1.52+0.040mR=-2.49+0.12mr=0.73+0.019mR=0.49+0.036mr=0.20+0.019mR=-0.13+0.11mlgr=0.066+0.095lgmR=-3.35+0.31mr=0.10+0.033mR=-0.019+0.092mr=1.46-0.0083mR=0.17+0.16mHor=0.049+0.057mR=-0.41+0.29mr=0.78+0.016mR=-1.47+0.39mr=0.075+0.027mR=-0.18+0.30mr=1.18-0.030mR=-0.78+0.25mr=0.046+0.043mR=-0.099+0.23mYr=0.79+0.047mR=20.5-0.048mlgr=0.14+0.10lgmlgR=0.26+0.18lgmHfr=-0.14+0.12mR=-1.13+0.44mr=-0.065+0.22mR=-0.11+0.49mWR=9.43-1.39mr=0.043+0.017mR=0.034+0.085mlgr=0.048+0.13lgmlgR=0.25+0.29lgmUr=-0.36+0.27mR=0.22+0.067m10.9质量保证与控制10.9.1应严格控制全流程空白小于测定下限的3倍,这是保证获得本标准测定下限的关键。否则,测定下限应根据全流程空白值重新确定。10.9.2采用体积分数为2%硝酸介质,对大多数元素的ICP-MS测定是合适的。但海底沉积物中锰、铪、钨等元素的测定。本标准采取干扰系数法校正上述六种元素对其他元素可能产生的干扰。10.9.3采用高分辨率ICP-MS仪器、方式2进样(附录F)或化学分离测定稀土元素,可以不校正钡对重稀土元素的干扰。11砷量、锑量、铋量的测定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11.1测定范围砷量的测定范围为0.2μg/g~20μg/g(质量分数);锑量、铋量的测定范围为0.1μg/g~10μg/g(质量分数)。试样经王水沸水浴分解,加入硫脲-碘化钾溶液,使砷、锑还原成三价。在酸性介质中,硼氢化钾将11.3试剂与材料除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试剂,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氩气纯度应不低于99.99%。11.3.1氢氧化钾(分析纯)。11.3.3盐酸(pl.1911.3.4盐酸(1+1)。11.3.5王水(1+1)。用时现配。11.3.6硼氢化钾溶液(7g/L):2g氢氧化钾(11.3.1)溶于200mL水中,加7g硼氢化钾(分析纯)并使之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mL。用时现配。11.3.7硫脲-碘化钾溶液(50g/L):5g硫脲(分析纯)和5g碘化钾(分析纯)溶于水,并稀释至11.3.9酒石酸溶液(分析纯50g/L)。11.3.10砷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6602g三氧化二砷(As₂O₃105℃干燥2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200mL烧杯中,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11.3.8),温热使之溶解,加10mL盐酸(11.3.4),冷却至室温,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砷的浓度为1mg/mL。11.3.11砷标准工作溶液:移取砷标准储备溶液(11.3.10),用水逐级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5μg/mL砷标准工作溶液。用时现配。11.3.12锑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5986g三氧化二锑(Sb₂O₃105℃干燥2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盐酸(11.3.3),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500mL容量瓶中,补加50mL盐酸(11.3.3),用酒石酸溶液(11.3.9)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锑的浓度为1mg/mL。11.3.13锑标准工作溶液:移取锑标准储备溶液(11.3.12),逐级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2μg/mL锑标准工作溶液,并保持体积分数为20%的盐酸酸度。用时现配。11.3.14铋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5000g光谱纯金属铋,置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11.3.2),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铋的浓度为1mg/mL。11.3.15铋标准工作溶液:移取铋标准储备溶液(11.3.14),逐级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25μg/mL铋标准工作溶液,并保持体积分数为2%的盐酸酸度。用时现配。试样在110℃干燥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0.1g~0.5g试样(11.5),精确到0.1mg。随同试样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随同试样分析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GB/T20260—200611.6.4测定11.6.4.1测定溶液的制备将试样(11.6.1)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10mL王水(11.3.5),摇动比色管使试样散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分解1h,其间摇动2次,取下,冷却至室温,用酒石酸(11.3.9)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部分上清液于25mL比色管中,补加盐酸(11.3.4)至体积分数为20%的酸度,加5mL硫脲-碘化钾溶液(11.3.7),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备测。此溶液用于测定砷、锑。原液用于测定铋。11.6.4.2工作曲线配制在一系列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的砷(11.3.11)、锑(11.3.13)标准工作溶液,加10mL盐酸(11.3.3),10mL硫脲-碘化钾溶液(11.3.7),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备测。该系列溶液砷(锑)质量浓度分别为0(0)μg/mL、0.005(0.002)μg/mL、0.04(0.016)μg/mL、0.05(0.020)μg/mL、0.06(0.024)μg在一系列50mL容量瓶中,分别取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的铋标准工作溶液(11.3.15),加20mL王水(11.3.5),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系列溶液铋质量浓度分别为0μg/mL、0.0025μg/mL、0.005μg/mL、0.01μg/mL、0.015μg/mL、仪器参考测量条件见表11。表11仪器参考测量条件测定元素灯电流40mA~60mA40mA~60mA40mA~60mA辅助灯电流40mA~60mA40mA~60mA负高压原子化器预加热温度100℃~200℃载气流量800mL/min~1000mL/min800mL/min~1000mL/min800mL/min~1000mL/min硼氢化钾加液时间积分时间设置仪器最佳测量条件,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取2mL工作曲线系列溶液注入氢化物发生器中,加硼氢化钾溶液(11.3.6),测定砷、锑、铋的荧光强度。以工作曲线系列每一溶液的荧光强度为纵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包括空白和标准物质)中砷、锑、铋的荧光强度。从工作曲线上分别11.7结果计算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微克每克表示(μg/g),按式(13)计算铋的含量;按式(14)计算式中:p——试样溶液中铋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po——空白溶液中铋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测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GB/T20260—2006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式中:p——测定溶液中砷、锑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po——空白溶液中砷、锑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试样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₁——分取试样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₂——测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1.8精密度海底沉积物中砷量、锑量、铋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见表12。表12精密度……………水平范围m/(μg/g)重复性r/(μg/g)再现性R/(μg/g)砷r=0.21+0.044mR=-0.31+0.15m锑r=0.092+0.059mR=0.56-0.033m铋r=0.082-0.0093mR=0.021+0.18m12汞量的测定冷蒸气-原子荧光光谱法12.1测定范围汞量的测定范围为10ng/g~10μg/g(质量分数)。12.2原理试样经王水沸水浴分解,加入高锰酸钾,使四价硒和碲氧化成六价以消除干扰,氯化亚锡为还原剂,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12.3试剂与材料除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试剂,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氩气纯度应不低于99.99%。12.3.3王水(1+1)。用时现配。12.3.4重铬酸钾溶液(分析纯50g/L)。12.3.5高锰酸钾溶液(分析纯10g/L)。12.3.6草酸溶液(分析纯10g/L)。12.3.7氯化亚锡溶液(100g/L):50g氯化亚锡(SnCl₂·2H₂O分析纯)加热溶解于50mL盐酸(12.3.2)中,待溶液清亮后,煮沸5min~10min,冷却后用水稀释至500mL。12.3.8汞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1354g氯化高汞(HgCl₂于干燥器中放置过夜),置于100mL烧杯中,加10mL硝酸(12.3.1),低温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1mL重铬酸钾溶液(12.3.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汞的浓度为1mg/mL。12.3.9汞标准工作溶液:移取汞标准储备溶液(12.3.8),逐级稀释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25μg/mL的汞标准工作溶液,并保持体积分数为10%的硝酸酸度。用时现配。12.4仪器12.4.1原子荧光光谱仪:配有汞特种空心阴极灯。GB/T20260—2006取空气干燥试样,在称样的同时,按本标准第4章进行吸附水量的测定,最终以干态计算结果。12.6分析步骤12.6.1试样量称取0.1g~0.5g试样(12.5),精确到0.1mg。12.6.2空白试验随同试样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12.6.3验证试验随同试样分析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12.6.4测定12.6.4.1试样的分解将试样(12.6.1)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10mL王水(12.3.3),摇动比色管使试样散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分解1h,其间摇动2次,取下,冷却至室温,加1mL高锰酸钾溶液(12.3.5),摇匀,放置12.6.4.2工作曲线的配制在一系列25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mL、0.50mL、1.00mL、2.00mL、4.00mL、6.00mL汞标准工作溶液(12.3.9),10mL王水(12.3.3),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系列溶液汞的质量浓度分别为仪器参考测量条件如下:设置仪器最佳测量条件,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加入2mL氯化亚锡溶液(12.3.7)及2mL工作曲线系列溶液于氢化物发生器中,测定汞的荧光强度。以工作曲线系列每一溶液的荧光强度为纵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包括空白和标准物质)中汞的荧光强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其相应汞的浓度。12.7结果计算12.7.1按式(15)校正试样量。式中:m——校正吸附水后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₁——空气干燥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w(H₂O-)——试样吸附水量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16)p——试样溶液中汞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po——空白溶液中汞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测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校正吸附水后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海底沉积物中汞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见表13。表13精密度水平范围m/(μg/g)重复性r/(μg/g)再现性R/(μg/g)汞r=0.0051+0.14mR=0.024+0.16m13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13.1测定范围硒量的测定范围为10ng/g~10μg/g(质量分数)。13.3试剂与材料除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试剂,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氩气纯度应不低于99.99%。13.3.2硝酸(pl.42g/mL)。13.3.3硝酸(1+1)。13.3.6盐酸(pl.19g/mL)。13.3.7盐酸(1+1)。13.3.8Fe+盐溶液(10g/L):4.84g三氯化铁(FeCl₃·6H₂O分析纯)溶于10mL盐酸(13.3.7)中,用水稀释至100mL。13.3.9硼氢化钾溶液(7g/L):2g氢氧化钾(13.3.1)溶于200mL水中,加7g硼氢化钾(分析纯)并使之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mL。用时现配。13.3.10硒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1000g光谱纯硒粉,置于20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沿杯壁加20mL硝酸(13.3.3),于自动控温电热板上低温加热溶解。取下,加入3mL高氯酸(13.3.5),加热至高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硒的质量浓度为1mg/mL。13.3.11硒标准工作溶液:移取硒标准储备溶液(13.3.10),逐级稀释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25μg/mL的硒标准工作溶液,并保持体积分数为10%的盐酸酸度。用时现配。13.4.1原子荧光光谱仪:配有硒特种空心阴极灯。13.4.3自动控温电热板:温度误差小于±5℃,表面有聚四氟乙烯涂层保护。试样在110℃干燥5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13.6分析步骤13.6.1试样量称取0.1g~0.5g试样(13.5),精确到0.1mg13.6.2空白试验随同试样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13.6.3验证试验随同试样分析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13.6.4.1试样的分解将试样(13.6.1)置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加入5mL氢氟酸(13.3.4),10mL硝酸(13.3.2),1mL高氯酸(13.3.5),于电热板上(低于200℃)加热至高氯酸冒白烟时取下,加5mL水及7mL盐酸(13.3.6),将溶液加热至近沸并保持10min,使硒(VI)还原为硒(IV),冷却至室温,移入25mL比色管13.6.4.2工作曲线的配制的硒标准工作溶液(13.3.11),加8mL盐酸(13.3.6)、1mLFe³+盐溶液(13.3.8),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系列溶液硒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μg/mL、0.0005μg/mL、0.001仪器参考测量条件如下:载气流量:800mL/min~1000mL/min;负高压:270V~320V;灯电流:80mA~100mA;原子化器预加热温度:200℃~300℃;硼氢化钾溶液加液时间:7s;积分时间:15s。设置仪器最佳测量条件,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取2mL工作曲线系列溶液注入氢化物发生器中,加硼氢化钾溶液(13.3.9),测定硒的荧光强度。以工作曲线系列每一溶液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硒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包括空白和标准物质)中硒的荧光强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其相应硒的浓度。13.7结果计算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Se)计,数值以微克每克表示(μg/g),按式(17)计算硒的含量。p——试样溶液中硒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po——空白溶液中硒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测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3.8精密度海底沉积物中硒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见表14。表14精密度水平范围m/(μg/g)重复性r/(μg/g)再现性R/(μg/g)硒r=0.0055+0.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