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5050-2018 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规程_第1页
(高清版)GBT 35050-2018 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规程_第2页
(高清版)GBT 35050-2018 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规程_第3页
(高清版)GBT 35050-2018 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规程_第4页
(高清版)GBT 35050-2018 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规程2018-05-14发布2018-12-01实施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5050—2018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原则 5评价内容 6评价方法与技术要求 26.1技术评价 26.2资源评价 26.3环境影响评价 26.4经济评价 46.5社会影响评价 6.6政策评价 57评价流程 8评价结论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 参考文献 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1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规程本标准规定了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和流程。本标准适用于海洋能开发与利用项目的综合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33543.1海洋能术语第1部分:通用GB/T33543.2海洋能术语第2部分:调查和评价GB/T35724海洋能电站技术经济评价导则HY/T182海洋能计算和统计编报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33543.1和GB/T33543.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评价原则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科学、客观、公正原则: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分析海洋能开发与利用项目的技术水平、海域资源状况、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法规区划符合性,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b)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评价指标能定量的均应定量,尚无法定量的应予以定性描述;c)可操作性原则:应选择成熟、实用的评价方法;d)适应性原则: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涉及的开发类型和方式、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差别较大,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所选用的指标和获取的资料应有所不同,综合评价的工作深度应与项目的类型和方式相适应。5评价内容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内容可根据评价目的、任务要求和海洋能的类型进行增减,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增减应符合GB/T19485的规定。内容包括:技术评价、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经济评a)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成熟度评价,评价内容见GB/T35724;b)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海洋能的具体类型,计算电站的装机规模与年发电量;2c)环境影响评价应符合GB/T19485的规定。当海洋能建设项目与临近陆域依托关系紧密时,环境评价内容应包含建设项目所在陆域环境状况,可根据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的类型,对海上交通、海底管线、海底隧道等已有设施的影响进行评价。同时应对建设阶段、营运阶段和废弃阶段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并得出明确的可行性结论;d)经济评价的内容应符合GB/T35724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e)社会影响评价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为主,同时对拟建项目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公众参与情况、基层组织态度、媒体舆情导向、类似项目风险情况等进行必要的评价;f):政策评价:分析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规划、行业标准等对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的促进6评价方法与技术要求6.1技术评价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评价要求如下:a)技术评价的内容应符合第5章a)的规定;b)技术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5724的规定;c)给出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评价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6.2资源评价海洋能开发与利用资源评价宜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要求如下:a)资源评价的内容应符合第5章b)的规定;b)应根据海域海洋能资源状况计算海洋能电站的装机容量与年发电量;c)海洋能电站的装机容量与年发电量按HY/T182规定的方法计算;d)应收集和分析海洋能电站建设项目所在海域海洋水文资料、地形和地质等信息资料,在资料不足时应进行补充调查;e)给出海洋能开发与利用资源评价的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6.3环境影响评价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应采用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要求如下:a)按GB/T19485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单项评价,环境影响单项评价的结果是综合评价指标的数据资料;b)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工程规模与评价等级判据见表1;c)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内容应符合第5章c)的规定;d)环境影响单项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9485的规定;e)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具体指标可在符合GB/T19485的要求下根据海洋能开发与利用项目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f)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参见附录A;g)给出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3表1海洋能环境影响评价的电站规模与评价等级判据电站规模项目所在海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类型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等级装机容量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大型生态环境敏感区1121其他海域2222中型生态环境敏感区121其他海域2232小型生态环境敏感区2222其他海域3333表2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海水水质环境水质环境要素影响范围(位置和面积)主要影响因子超标要素及范围水环境容量水质指标容量主要因子指标冗余指示要素的环境容量海洋沉积物环境沉积物环境现状要素环境要素现状主要因子分析指示要素筛选污染物排放对沉积物质量的影响影响范围(位置和面积)影响程度主要影响因子超标要素海洋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对生物生境的影响程度对海洋动物栖息地影响程度对海洋植物栖息地影响程度对海洋经济(渔业)生物区影响程度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变化趋势生物(渔业)资源量变化趋势生物多样性变化外来生物入侵危害对生态(渔业)敏感区影响程度对滨海湿地影响程度对海洋自然保护区影响程度对红树林影响程度4表2(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海洋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对生态(渔业)敏感区影响程度对珊瑚礁影响程度对海草床影响程度珍稀濒危动植物对珍稀濒危动物影响程度对珍稀濒危植物影响程度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海岸蚀淤速率预测冲刷与淤积变化预测滩涂蚀淤速率预测冲刷与淤积变化预测海床蚀淤速率预测冲刷与淤积变化预测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水文环境要素变化流场变化预测纳潮量变化预测水交换能力变化预测环境可接受性水温变化环境可接受性盐度变化环境可接受性潮流变化环境可接受性波浪变化环境可接受性潮位变化环境可接受性环境风险风险可接受水平危险源和危险性源强和排放量环境风险预测对本项目影响分析应急措施应急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和各级风险应急体系防范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可行性及有效性其他影响海上交通海底管线海底隧道6.4经济评价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经济要求如下:a)经济评价的内容应符合第5章d)的规定;b)经济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5724的规定;5c)给出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经济评价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6.5社会影响评价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社会影响评价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要求如下:a)社会影响评价的内容应符合第5章e)的规定;b)总结、分析和对比海洋能开发与利用前后的社会状况;c)评价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评价当地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d)给出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社会影响评价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6.6政策评价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政策评价宜采用定性分析法,要求如下:a)政策评价的内容应符合第5章f)的规定;b)采用分类阐述和总结的方法,阐述与总结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海洋能发展的相关政策;c)分析现行政策对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的促进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障碍,说明国家和地方政策是否有利于本地区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d)给出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政策评价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7评价流程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工作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见图1):a)第一个阶段为资料收集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研究有关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与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有关的其他文件;2)确定各单项评价的等级和建设项目的评价等级,明确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的内容、3)筛选和确定主要评价要素;4)搜集资料: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资料参见GB/T35724;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是在按GB/T19485规定的单项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表2的指标体系整理资料;资源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和政策评价可根据评价内容的要求收集和整理资料。b)第二阶段为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按6.1~6.6的要求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整理成各单项评价所需要的评价指标或评价要素;2)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处理是在按GB/T19485的规定进行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将单项评价结果按表2的指标体系量化成表。c)第三阶段为综合评价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按照技术评价、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经济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和政策评价的顺序进行评价;2)应完成第三个阶段的全部工作,某项评价没有通过不影响其他评价的进行。d)第四阶段为评价结论与报告书编写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依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建设项目选址、规模和布局的可行性分析;2)给出评价结论,综合评价结论应明确反映各阶段评价的具体结论;3)给出环境保护和政策优惠等的具体对策措施和建议;64)进行专家评审,提交相关部门审查。评价阶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第一阶段资料收集第二阶段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评价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见GB/T35724第三阶段见附录A经济评价见GiB经济评价见GiB/I35724社会影响评价见《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社会影响评价政策评价定性分析法政策评价评价结论第四阶段报告编写图1综合评价的程序8评价结论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的总体要求如下:a)6.1~6.6评价全部通过,电站项目才能通过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b)给出电站项目综合评判结论,判定方案是否可行;c)评价结论中应阐明海洋能开发与利用项目综合评价的结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编写应符合GB/T19485的规定;d)编写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报告,报告的格式与内容参见附录B。7(资料性附录)A.1多因素评价指标多因素评价指标宜反映多目标评价的本质特性。A.2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A.2.1建立评价因素集合评价目标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U)。设U={u₁,uz……u},共有n个元素,元素u;为影响评判对象的第i种因素。A.2.2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于一致性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后就是相应的权重。对于非一致性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后近似其相应的权重,再对这n个列向量求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权重。根据确定的指标体系,因素集分为i级。一级指标权重按式(A.1)计算:w;——一级指标权重值;;级指标个数。二级指标权重按式(A.2)计算:w;——二级指标权重值;j——二级指标个数。i级指标权重按式(A.3)计算:………………………wjk——i级指标权重值;k——三级指标个数。A.2.3确定评语集将评语集V分为4个等级,即m=4,V=(v₁,v₂,v₃,v₄),分别对应优秀[90,100],取值95;良好(75,90),取值80;基本合格(60,75),取值70;不合格(0,60),取值50。满足优或良条件的为可行,否则为不可行。A.2.4单因素评价单因素评价是指从第i级评价指标(Xjk)来考虑确定X;被评为各个评价等级v。的隶属程度8GB/T35050—2018r;km,它是V上的模糊子集。确定r;km的方法可采用专家调查法:聘请若干个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进行评价,即评判各因素X的评价等级v…,它们之间的隶属程度r;m用小数表示。隶属度即在所有专家中赞同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进行单因素评价,隶属度矩阵R按式(A.4)计算。R——隶属度矩阵;rm——第i行,第m列单因素评价隶属度。………A.2.5综合评价当权重W与隶属度矩阵R已知时,可运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进行i级模糊综合评价,按式(A.5)计算最终评价结果B。B=W·R=(b₁,b₂,…,b)……………(A.5)B——基于诸因子的综合评价结果,应按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则,取隶属度最大者所对应的等级作为评价单元功能的适宜级别;W——权重;R——隶属度矩阵;w;——一级指标权重值;rm——第i行,第m列单因素评价隶属度;bm——一级指标评价值。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综合评价等级V综合评价等级分值P反映了由等级模糊子集B和等级参数向量V带来的综合信息,综合评价等级分值按式(A.6)计算:P——综合评价等级分值;…………B——基于诸因子的综合评价结果;V——综合评价等级;bw——一级指标评价值。A.2.6结果分析P是综合结果,反映了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所造成的总影响的大小:9a)P值越大,开发与利用价值越大,且开发与利用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小;b)可根据地区能源供给状况考虑对P的接受程度;c)应注意分析对P影响较大的因素或指标,以考察方法的可靠性,必要时可对权重和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资料性附录)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B.1文本格式B.1.1文本规格报告书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g7mm)。B.1.2封面格式报告书封面格式如下:第一行书写项目名称:××××项目(居中,不超过30个汉字);第二行书写:综合评价报告书(居中);第三行落款书写:编制单位全称(居中);第四行书写:地名(居中);第五行书写:××××年××月(居中)。以上内容字体字号适宜,各行间距适中,保持封面美观。报告书(送审稿)加盖综合评价单位公章。封里1为相关评价证书1/3比例彩印件,同时应写明证书持有单位的全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B.1.4封里2内容封里2中写明:综合评价委托单位全称,评价承担单位全称,评价证书等级与编号,评价单位负责人称和证书编号等。B.1.5封里3内容封里3中写明评价协作单位及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包括协作单位全称,评价证书等级与编号,参加B.1.6封里4内容封里4为技术签署页,包括综合评价报告书主要编写(制)人员姓名、专业、负责编制的责任章节并签名,明确校核、审核、审定和批准等人员的姓名作单位所承担的专题内容和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并签名。附项目负责人相关证书和机构资质证书彩印件。B.2报告书章节内容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报告书可包括表B.1中的全部或部分章节内容。如有需要,其中的有关章节内容可另行编制成册。依据建设项目特点和综合评价内容,可对下列章节适当增设或删减。表B.1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报告书章节1总论1.1评价任务由来与评价目的1.2报告书编制依据1.3评价技术方法与技术路线1.4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目标2项目概况2.2项目的建设内容、平面布置、结构和尺度2.3项目的辅助和配套设施,依托的公用设施2.4生产物流与工艺流程、原(辅)材料及其储运、用水量及排水量等2.5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工程量及计划进度2.6项目占用(利用)海岸线、滩涂和海域状况3技术评价3.1技术成熟度评价3.1.1关键技术识别3.1.2技术成熟度评价3.2技术评价结论及建议3.2.1技术成熟度评价结论3.2.2其他意见与建议4资源评价4.1资源状况4.2水文4.3地形和地质4.4电站开发方式及运行方式4.5装机规模4.5.1规划(或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4.5.2年发电量4.6资源评价结论及建议4.6.1资源评价结论4.6.2资源可行性结论4.6.3其他意见与建议5环境影响评价5.1项目分析5.1.1生产工艺与过程分析5.1.2项目各阶段污染环节与环境影响分析5.1.3项目各阶段非污染环节与环境影响分析5.1.4环境影响要素和评价因子的分析与识别5.1.5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和环境保护对象的分析与识别5.1.6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方法5.2区域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5.2.1区域自然环境现状5.2.2区域社会环境现状表B.1(续)5.2.3环境质量现状概况5.2.4周边海域环境敏感目标的现状与分布5.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3.1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3.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3.3海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5.3.4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3.5海洋生态环境(包括生物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5.3.6其他环境要素现状调查与评价5.3.7环境敏感目标、重点保护对象和海洋功能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1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3海水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4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5海洋生态环境(包括生物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5.4.6主要环境敏感区和海洋功能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7其他内容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5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5.5.1环境风险危害识别与事故频率估算5.5.2环境风险影响预测方法和主要预测因素5.5.3污染物迁移扩散路径、范围和扩散浓度、时空分布5.5.4事故后果分析(后果估算与风险估算)5.5.5环境风险防范对策措施和应急方法5.6清洁生产5.6.1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内容与符合性分析5.6.2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5.7总量控制5.7.1主要受控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方式与排放量5.7.2污染物的排放削减方法5.7.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与建议5.8环境保护对策措施5.8.1建设项目各阶段的环境污染保护对策措施5.8.2建设项目各阶段的非环境污染保护对策措施5.8.3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海洋生态保护对策措施5.8.4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和对策措施一览表5.9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合理性5.9.1环境保护设施和对策措施的费用估算5.9.2环境保护的经济损益分析5.9.3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合理性5.10环境可行性5.10.1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5.10.2区域和行业规划的符合性5.10.3建设项目的政策符合性5.10.4项目选址与布置的合理性5.10.5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5.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5.11.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5.11.2环境监测计划5.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5.12.1项目分析结论5.12.2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结论5.12.3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结论5.12.4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结论5.12.5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结论5.1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