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9418-2020 风暴潮等级_第1页
(高清版)GBT 39418-2020 风暴潮等级_第2页
(高清版)GBT 39418-2020 风暴潮等级_第3页
(高清版)GBT 39418-2020 风暴潮等级_第4页
(高清版)GBT 39418-2020 风暴潮等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11-19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Ⅱ《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灾害统计数据表明,风暴潮灾害占全部海洋灾害损失的90%左右。编制本标准有利于规范风暴潮评价、风暴潮灾害评估等相关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和社会经济建设。1本标准规定了风暴潮强度等级、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以及风暴潮灾度等级的划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风暴潮预报、风暴潮评估、相关信息发布等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920—2010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GB/T17839—2011警戒潮位核定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5920—2010和GB/T17839—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由于热带气旋、温带天气系统、海上胞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的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注:风暴潮中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异常升高现象称为风暴增水,简称增水;风暴潮中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异常[GB/T19721.1—2017,定义3.1]最大风暴潮peaksurge一次风暴潮过程中的逐时增水的最大值,也称为最大风暴增水。[GB/T19721.1—2017,定义3.2]警戒潮位warningtidallevel一种潮位阈值,当潮位达到这一阈值时,沿岸可能出现险情,须进入戒备状态,预防潮灾的发生。[GB/T19721.1—2017,定义3.3]风暴潮强度intensityofstormsurge一次风暴潮过程中最大风暴潮的大小程度。风暴潮灾度hazarddegreeofstormsurge风暴潮的可能致灾程度,其量值采用风暴潮强度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计算和划分。24等级划分4.1划分原则风暴潮等级(风暴潮强度等级、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和风暴潮灾度等级)划分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的原则。4.2风暴潮强度等级依据最大风暴增水的大小将风暴潮强度分为特强、强、较强、中等和一般五个等级,分别对应I、Ⅱ、表1风暴潮强度等级等级I(特强)Ⅱ(强)Ⅲ(较强)IV(中等)V(一般)最大风暴增水h、/cm200<h,≤250150<h,≤200100<h,≤15050≤h,≤1004.3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4.3.1警戒潮位值为单一值验潮站当时使用的警戒潮位值为单一值时,依据最大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值的量值将高潮位超警戒程度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等级,分别对应I、Ⅱ、Ⅲ和IV级,见表2。表2警戒潮位值为单一值时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等级I(特别严重)Ⅱ(严重)Ⅲ(较重)IV(一般)最大高潮位超警戒潮位值hw/cm4.3.2警戒潮位值为四值验潮站当时使用的警戒潮位值为蓝色警戒潮位、黄色警戒潮位、橙色警戒潮位、红色警戒潮位四值时,依据最大高潮位达到或超过的警戒潮位等级,将高潮位超警戒程度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等级,分别对应I、Ⅱ、Ⅲ和IV级,见表3。代表站的核定四色警戒潮位无黄色警戒潮位值的,无等级IV;无橙色警戒潮位值的,无等级Ⅲ。表3警戒潮位值为四值时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等级I(特别严重)Ⅱ(严重)Ⅲ(较重)IV(一般)最大高潮位值超过红色警戒潮位值达到或超过红色警戒潮位值,且超过值小于70cm达到或超过橙色警戒潮位值,未达到红色警戒潮位值达到或超过黄色警戒潮位值,未达到橙色警戒潮位值4.4风暴潮灾度等级风暴潮灾度计算中,依据代表性验潮站达到的风暴潮强度等级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进行计算,3GB/T39418—2020代表站的选择依据如下:a)站点位置分布合理;b)站点潮位资料时间序列较长;c)站点代表的岸段既不重叠也不空缺。代表站选择参见附录A。4.4.2灾度计算及等级划分综合考虑风暴潮强度等级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计算风暴潮灾度。由式(1)计算:H₄=Is×0.4+Iw×0.6 (1)式中:H₄——风暴潮灾度;Is——风暴潮强度等级指数;Iw——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指数。其中Is由式(2)计算得出:Is=S₁×20+S2×16+S₃×12+S₄×8+Ss×4 (2)式中:S₁——风暴潮强度等级为I级的站的个数;S₂——风暴潮强度等级为Ⅱ级的站的个数;S₃——风暴潮强度等级为Ⅲ级的站的个数;S₄——风暴潮强度等级为IV级的站的个数;S₅——风暴潮强度等级为V级的站的个数。Iw由式(3)计算得出:Iw=H₁×20+H₂×15+H₃×10+H₄×5 (3)式中:H₁——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I级的站的个数;H₂——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Ⅱ级的站的个数;H₃——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Ⅲ级的站的个数;H₄——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IV级的站的个数。依据H₄计算结果将风暴潮灾度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等级,分别对应I、Ⅱ、Ⅲ和IV级,见表4。表4风暴潮灾度等级等级I(特别严重)Ⅱ(严重)Ⅲ(较重)IV(一般)Ha≥814(资料性附录)沿海各省代表站汇总按照选择代表性验潮站的依据,沿海宜选择的站点见表A.1。表A.1括号中的代表站名称为该位置可用替代站点名称。表A.1沿海各省代表站汇总表序号名称所属省(市)序号名称所属省(市)1东港辽宁省健跳*(三门)浙江省2老虎滩辽宁省海门*浙江省3鲅鱼圈辽宁省坎门浙江省4葫芦岛辽宁省温州*浙江省5秦皇岛河北省瑞安*浙江省6京唐港河北省鳌江*浙江省7黄骅河北省沙埕*福建省8塘沽天津市三沙福建省9潍坊(羊角沟*)山东省琯头*(潭头、白岩潭*)福建省龙口山东省平潭福建省蓬莱山东省崇武福建省烟台山东省厦门福建省成山头山东省东山福建省五号码头山东省汕头(海门*)广东省 石臼所山东省汕尾广东省连云港江苏省港口*广东省吕四江苏省盐田广东省黄浦公园“(吴淞*)上海市赤湾*广东省芦潮港上海市黄埔*(南沙*、泗盛围*)广东省乍浦*(激浦*)浙江省三灶*广东省镇海浙江省北津*广东省5序号名称所属省(市)序号名称所属省(市)闸坡广东省三亚海南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