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_第1页
周长教学设计_第2页
周长教学设计_第3页
周长教学设计_第4页
周长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长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二、探索新知:(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生:一条长和一条宽。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反馈:1生4.反馈交流算法。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3)(6+4)×2=20(厘)周长=(长+宽)×2(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小组交流讨论:(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2)有什么不同点?(3)你喜欢哪种算法?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X2周长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建立周长的概念。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周长是一条线的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学具:多媒体课件、铁丝、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树叶形,绳子、棉线、直尺、软尺等。教学过程:一、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帮助人,是真的吗?出示一根铁丝,老师这儿有根铁丝,谁愿意帮我量出它的长度?指生测量。2、铁丝变弯,现在它的长度是从哪里到哪里?3、继续变,首尾连起来了,现在怎么样了?谁跟谁相连了?首尾相连了。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演示刚才接住的,这是不是封闭图形?为什么?只有首尾相接的图形才是封闭图形。现在铁丝的长度,是从哪里到哪里?学生指,从头到尾。4、解释概念现在首尾相接了,铁丝的长就要量出这一周的长度了,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也就是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出来。5、巩固概念怎样规范的描出封闭图形的`周长呢?出示一个正方形,课件演示:任选一点作为起点,沿图形的边线围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是一周,描出的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出示长方形篮球场,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里到哪里呢?小鸟图案的周长呢?指生演示描法,集体评判。6、课件出示图形: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强调:图形的边线和封闭图形。7、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封闭图形,找一找、摸一摸图形的周长,同桌交流它们的周长从哪里到哪里。全班交流,指生展示。二、小巧手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封闭图形,想不想自己围一个封闭图形?课件出示活动要求:1.围一围:同桌合作用60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封闭图形。2.指一指:你所围成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3.想一想:它的周长有多长。问:几个活动要求?(3个)。老师展示:60厘米长的铁丝在信封里,拿出稍微用力把它拉直。(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活动:同桌合作,发挥想象力,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漂亮的封闭图形,围完后展示交流,集体评判:是不是封闭图形,周长从哪里到哪里,封闭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周长都是60厘米呢?交流得出:图形的周长就是铁丝的长。三、测量图形的周长。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围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封闭图形,看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想不想知道它们的周长呢?每个小组的信封里老师都准备了其中的一个图形,还给大家准备了直尺、软尺、线,下面我们就同桌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量一量这个图形的周长。学生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完成表格。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测量方法?请同学拿图形上台展示。提问:你是怎么测量三角形、长方形、圆的周长的?(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把它四条边加起来的和)提问:你是怎样测量圆形的周长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圆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方法2:在圆形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小结:直边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相加,就可以求出它们的周长。也就是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和。曲边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用绳子围图形一周,然后再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绳长既周长。即“化曲为直”。四、基本练习:1、看到大家探究出了这么好的方法,(出示树叶),小树叶也来找大家帮忙了,它想知道自己的周长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后交流,先用线正好绕树叶一周,线长就是树叶的周长,再量出线长就知道树叶的周长了。(课件演示过程)2、能帮小树叶算周长了,那这几个图形的周长你会算吗?计算图形的周长:出示三个图形,标出了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计算出周长并交流算法。巩固: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和。五、拓展应用1.增加难度,有没有信心?比一比谁最聪明?课件出示三幅图形,学生数一数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对应开头,只能数图形的边线。2.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正在跑步的大象和鼹鼠又因为什么吵起来了,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原来,有一块长方形草地被分成了A、B两部分,每天大象和小鼹鼠各围着两部分跑一圈,都认为自己跑的长,你能给他们评判一下吗?指生说明评判的理由。强调图形的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和围成的地的大小没有关系。六、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充分交流。周长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教学难点:能从各种具体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学准备: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示课件)二、感受周长1、感受实物的周长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不同,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边线周长过渡:树叶有周长,那么天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数学书,(偏板书:课桌、数学书)它们的周长又是指哪部分呢?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2、感受图形的周长(1)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直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刚才所描的四个图形当中,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三条边的长度之和)正方形呢?圆形呢?花形呢?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算)剩下的两个图形()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自由说)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滚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四、练习1、判断:课件2、口算周长。课件。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课件演示。小结:都看清楚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这里还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经过裁剪,变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的样子,它们的周长一样吗?看一看,议一议。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板书:周长曲化曲为直圆滚边线周长直各边长之和直量周长教学设计4设计说明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教学过程激趣引入创设情境。(课件出示)(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践探究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方法一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方法二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方法三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学生讨论之后,认为方法三最简便)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学生讨论,组内交流,然后汇报)③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方法一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式是5+5+5+5=20(厘米)。方法二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5×4=20(厘米)。(3)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比较美羊羊和喜羊羊谁走得远。(学生汇报:20厘米=20厘米,美羊羊和喜羊羊走得同样远)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设计意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巩固知识,综合运用1、完成教材85页“做一做”1、2题。2、完成课堂活动卡。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教材87页1、2题。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周长教学设计5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的题材,提出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全班交流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比较,选择算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通过交流掌握方法。“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内容: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过程: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生:拼一拼。全班交流。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生:有,没有。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篮球场)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生:①26×2+14+14=80(米)②14×2+26+26=80(米)③26+26+14+14=80(米)④26×2=52(米)14×2=28(米)52+28=80(米)⑤26+14=40(米)40×2=80(米)3、交流: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②14×2+26+26。同上。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的很好,你们想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①25+25+25+25=100(厘米)②25×4=100(厘米)2、全班交流(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2)、25X4,为何边长X4?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1x4=4cm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头报(1)6+3=9cm6X2=12cm9X2=18cm3X2=6cm12+6=18cm(2)3+4=7cm3X2=6cm7X2=14cm4X2=8cm6+8=14cm(3)3+3+3+3=12cm3X4=12cm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生:口头报答案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生:口头报答案。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周长相等吗?(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师:出示黑板:□□□□□□□□□□□□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生:上黑板拼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周长教学设计6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设计的一节综合实践课。一、教学内容:探究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变化规律: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二、数学知识背景分析:所谓的等周问题:等周定理,又称等周不等式,是一个几何中的不等式定理,说明了欧几里得平面上的封闭图形的周长以及其面积之间的关系。其中的“等周”指的是周界的长度相等。等周定理说明在周界长度相等的封闭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面积最大;另一个说法是面积相等的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周界长度最小。虽然等周定理的结论早已为人所知,但要严格的证明这一点并不容易。首个严谨的`数学证明直到19世纪才出现。之后,数学家们陆续给出了不同的证明,其中有不少是非常简单的。而将图形锁定在长、正方形上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应的代数问题即所谓的均值定理或均值不等式:算术平均数大于几何平均数。如果我们设长为a〉0,宽为b〉0,周长C=2(a+b),面积S=ab,我们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等价于于是当周长C一定时,a+b的和一定,所以当且仅当a=b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数学大厦中这么有趣和著名的问题居然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想到这些我不禁兴奋起来。作为教师我们怎么能轻易放过这样的数学教学素材,怎么能不让我们的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探究数学的乐趣,怎么能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体验数学的美。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但问题是毕竟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讲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教学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下一步要认真思考的。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有待提高,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独立探究规律的能力也有待增强。四、课程理念:a+b2≥ab(a+b2)2≥ab(a+b2)2=(C4)2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0xx年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双基变为了四基即: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是双基的继承和超越,基本活动经验获得了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的能力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及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性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五、教学目标:1.探究发现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规律: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2.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渗透有序思考和数形结合思想。积累学生从事探索规律活动的经验。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六、基本流程:引发思考—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几何解释—应用规律七、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以退为进导入:我们来先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欧拉智改羊圈”。欧拉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要帮助爸爸放羊。羊渐渐越来越多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围这样一个羊圈,需要用多长的篱笆,(15+15+40+40=110)可爸爸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正当父亲感到为难的时候,小欧拉却向父亲说:“我能用10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比这个羊圈面积还大的羊圈。”提问:你认为小欧拉的说法可行吗?预设1:围成正方形面积大。预设2:围成圆形面积最大。预设3:可以靠墙围面积大。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导语:“100米”数太大了不好研究,我们先从较小的数据入手,认识清楚了研究透了,看看有什么规律,然后再来看这个问题。出示题目:“用16米的篱笆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怎么围,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分析条件、提出思路、规划方案。提问:要围成什么图形?这里的16米是什么意思?怎样围,也就是要确定长方形的什么?强调:无论围成的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周长都是16米。提问: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确定?小结:周长的一半是长和宽的和,因为周长一定,所以长和宽的和也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长和宽的和是一定的。看来,我们只要确定了宽的长度,长也就知道了。周长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设计理念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新课展开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可能有这四种:(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4)50+45=95(米)95×2=190(米)。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学生汇报。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四、总结全课(略)周长教学设计8教学目的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2、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3、能运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或直径、半径。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具: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直尺一把、绳子一根、计算器和表格一、复习导入(4分钟)(一)出示菜板和圆桌图师:1、这两个都是什么平面图形2、他们有什么不同?(圆的中心位置不同,圆心的位置也不同)3、还有什么不同?(圆的大小不同,圆的半径不同)4、也可以说是圆的直径不同。(二)出示图与对话框师:1、这个叔叔说了什么?你来帮他读一读。(请一生读一读)2、问:铁皮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圆的什么?预设:1、圆一周额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或2、圆的周长。二、新课教授(一)活动一:摸圆的周长(3分钟)师:1、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哪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2、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预设:1、从这个地方开始,也在这里结束。2、小结:起点和终点是同一点。3、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周长是几周?圆的周长是什么线?加手势)4、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二)活动二:周长的测量(4分钟)师:1、曲线图形的周长你会测量吗?(不会)2、同方谈论一下,你想要怎样测量。3、1生说绕绳法。他的方法听懂的举手。预设:1、听懂人多,师演示一下。2、听懂的人少,找两个听懂的同学说一说,再询问,老师再演示一下。师:1、听懂测量方法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一起来测量圆的周长,首先请个同学来读要求。(要求: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直径,并将他们标注在你的圆上)拿出教具,按要求测量,开始。2、教师观察指导。(三)汇报演示(4分钟)师:1、拿出教具进行正确示范,并讲解注意事项。如:首先做好标记、然后紧贴圆绕等。2、这个办法有什么缺点?(不精确会产生误差)3、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预设:1、生能主动说出。2、生不能主动说出。师可借用前页习题第3题找直径的第二种方法引导。(直尺的作用、三角板的作用?不需要三角板固定,测量曲线长度)3、直尺能弯曲吗?前面绕绳法用绳子将就圆,这里用圆将就直尺就可以了,这就是滚动法。师:1、生自己操作2、滚动法:先做一个记号,对准直尺零刻度线。紧贴着直尺滚动,记号再次指的刻度与零刻度的.差就是圆的周长。3、测量中英注意什么?有误差吗?听懂的同学举手。4、师黑板上正确的演示,并引出“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四)动图播放绕绳法和滚动法1、找几位学生说出他测量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教师板书作好记录。2、至少要找7组数据,教师课前也要准备几组数据,共10组数据。3、举起一大一小圆,问:这两个圆周长一样吗?(不一样)4、为什么?(圆的大小或圆的半径、直径不一样)三、猜想并探索(15分钟)(一)猜想(4分钟)1、直径不一样周长就不一样,那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2、你想把周长和直径怎样比?(周长除以直径、周长减直径)3、可以研究周长和直径吗?(不可以,每依据)4、大数加大数,和还是大数,和小数没法比。周长乘直径呢?(同上)5、用你想用的方法研究一下周长与直径的关系。6、生在黑板上记录“周长÷直径”、或“周长减直径”。(二)探索(8分钟)1、通过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直径的值都在三左右,基本上不会小于2或者大于4)特别有几组都是3.1多一点。2、同学们能的到这个发现已经很不错了,千百年来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就算很多数据才得出周长÷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等于3.141592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它叫圆周率,读作π,通常计算式取3.14。(三)公式推导(3分钟)1、由科学家们的发现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出就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π)2、π是一个固定的数,现在你们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圆的周长了吗?3、C=πd或C=π×2r=2πr(只要知道半径或直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了)四、巩固练习(10分钟)(一)基础题一道(二)能力提升两道(三)拓展题一道五、课后作业布置周长教学设计9【微课简介】《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教学背景】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材分析】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目标】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重难点】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学习环境与资源】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3、学生探究活动纸【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软件使用说明】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三、建构数学模型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教学总结】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周长教学设计10【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教科书第6162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感知并认识周长的含义2,会正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教学准备】绳子一根,3张练习纸,树叶一片,课件【教学过程】一、看一看出示上赛道图师:(出示课件F1赛车录象)这是什么比赛(赛车)这是世界上最快的赛车比赛,也叫F1。每年F1都会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一次比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出示赛道图以及赛车跑的路线)刚才就是赛车在这个上字形赛道跑了一圈的路线,我们再来看一遍。(重复演示)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这条赛道的周长。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二、周长的含义1,摸一摸师:这是我们的数学书,我们从这一点开始沿着它的边线摸一摸,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封面的周长(师示范)师:你会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吗拿出数学书,我们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谁来摸给我们大家看。(3个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要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师:你还能摸出哪些面的周长摸给你的同桌看一看。(生自由活动并与同桌交流,师指导并请指导过的学生回答)师:谁能介绍一下你都摸了哪些面的周长指给大家看看。(生起来一边摸一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3个同学,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2,描一描师:刚才我们一起摸了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你知道吗(出示课件)打开书到62页,拿出笔描一描。(学生动手描在书上)(或者拿出1号纸)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位同学完成的情况。(描好边线后,课件演示隐去中间部分)三、周长的计算1,算一算师:那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你知道吗(出示课件)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厘米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两位同学可以商量商量。师:有结果了吗(学生汇报)(回答一:可以用线围一围,再量一量。师:可以吗(可以)。嗯,是个办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回答二:可以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算一算。师:这个办法好吗好,我们就按照这种办法先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学生操作)师:谁来汇报一下左面三角形的每条边各是多少(如果有不同数据,老师拿把尺量一量,统一数据)右面的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是多少(老师应指着屏幕上图形问)师:这些图形每条的长度我们都知道了,那它们的周长会算了吧,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计算)师: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是怎样算的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师小结:像这些图形计算周长时,可以先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计算出周长。2,师:那么要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也一定要用尺量呢生:不要。师:为什么生:因为它已经写了一个格子的长度是1厘米。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学生完成作业纸)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生:周长是16厘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每条边占了四个格子,就是4厘米。四条边一样长,所以44=16厘米。师:说得真好,在计算的过程中还能灵活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简便计算呢。师:那么另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生:周长是26厘米。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是看它有六条边,把六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一共是26厘米。(师:好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是把下面这条边移上去,把左边这条边移到右边。这样就只要算一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就可以了,它的长是9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26厘米。生: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两部分,左边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右边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再把它们合起来,但是中间这条边算了两次,所以要减去。结果算出来,周长也是26厘米。)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周长的方法,真了不起。师:孙老师带来了一片树叶,你们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吗我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呢(不能)那怎么办呢同桌同学先商量商量。(同桌讨论)师:有办法了吗(个别交流)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师:我也明白了,我们可以先用绳子沿着它的边线围一围,再把这段绳子拉直,量出绳子的.长,这段绳子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边说边电脑演示)师: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8厘米。师强调:看来有的图形的周长可以直接用尺量,有的可以用一些工具来量一量。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五,生活中的周长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量一量生活中一些物体面的周长吗在教室里选择你喜欢的面用适当的方法量一量,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你在测量的过程中假如需要的话可以到老师这来借。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量出你喜欢的面的周长。开始。(师下去指导,生测量后回答:我量的是表面的周长,是厘米)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真多,你想去更多地发现它们,探索它们吗想的同学起立,好,同学们。六、练习第二,三,五题反思:认识周长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反观教学过程,旨在突出以下几点:(一)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指一指,剪一剪,画一画为中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课的一开始,通过指小叮当头像的边线,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剪下头像,再次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二)儿童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这里分为两次层次,先通过教师范例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充分感知,为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性奠定坚实的感性基础。接着,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想法求出一个五角星,一个硬币,一张名片的周长,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周长教学设计11教学概述:《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在学生观察、触摸的活动中突破难点,感悟、感知周长的意义。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2、能力目标: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会用恰当的方法测量、计算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的年龄为8岁左右,对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兴趣很浓。2、学生喜欢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教学策略:1、让学生在摸一摸学具及观察画面中讨论、归纳周长的意义,主动获取新知。2、在感知周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提示独立完成周长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2、教学课件、自制图片。3、学生准备树叶、红领巾、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教学过程:1、感悟周长、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请大家快速准备好学习用品,我们一起摸一摸树叶、红领巾、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线。(请个别同学演示。)摸到的边线是什么呢?(同桌议一议)什么是周长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学一学。(板课题)2、展开讨论,感知周长。请同学们描一描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线。(同桌互相说说边线和周长的关系)观察画面中树叶、门洞、小兔等物体周长的动态演示过程。(独立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并向全班反馈)思考:图形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对吗?(板画树叶,用彩笔描出边线)教师引导归纳: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板书)3、联系实际,理解周长。摸一摸桌面、书面、手腕的周长,互相指给同桌看。4、周长运用,拓展延伸。a、想知道茶叶筒底面周长,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观看测绳绕茶叶筒底面周长的动态演示过程。)师生共同测量出实物茶叶筒的周长。b、观看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c、观察动画演示,发现每组图形的周长相等吗?(利用重合、旋转)周长教学设计12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⑴出示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4.周长的概念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⑵学生说一说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周长教学设计13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周长教学设计14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教学难点: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一、炫我两分钟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出示口算题目。随机评价。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三、小组合作交流。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五、应用拓展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一)基础题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