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172-2014 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_第1页
HYT 172-2014 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_第2页
HYT 172-2014 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_第3页
HYT 172-2014 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_第4页
HYT 172-2014 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2014-06-25发布I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海燕、王正方、张仕勇、周青松。1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及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可参考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标准物质常用术语和定义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3术语和定义JJF1005—200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各种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地质物质的总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4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制备4.1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制备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之前,应将样品(包括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及多家定值)在(105±1)℃烘干2h[汞、有机碳(80±1)℃烘干2h]。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制备工艺流程见图1。2混磨2h、0.245mm过筛交叉混磨使99.7%达到0.074mm图1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制备工艺流程4.2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候选物制备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一般选用表层沉积物作为候选物。4.3海洋沉积物样品采集区域和方法的选择4.3.1样品采集区域根据所要研制的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具体用途,确定候选物的采集区域。通常的采集区域为近选用蚌式、箱式等采样器采集海洋沉积物表层样品。采样前应将采样器清洗干净。4.3.3样品存放的容器样品盛放于内盖、外盖(不超过50L)的聚乙烯塑料桶中(使用前应清洗)。4.4海洋沉积物样品的加工将聚乙烯塑料桶中的海洋沉积物样品静置若干天后,用虹吸法将桶中的海水吸除。将样品置于清洁通风处晾干。在此过程中,用聚乙烯刀具不时翻动样品,捡去肉眼可见的贝壳等动植物遗骸。将已晾干的沉积物样品置于搪瓷盘中,放入洁净烘箱内,在120℃下烘24h。冷却后称取40kg,3经混磨2h后的样品,全部过0.245mm筛后准确称重,等分后分别120℃烘12h,交叉混磨后保证99.7%过0.074mm筛,混匀分装成最小包装之后,进行均匀性试验。将混匀样品分装在处理过的100mL玻璃瓶中,每个瓶内装海洋沉积物粉70g(最小包装)。装瓶于500个时,抽取单元数不小于15个;当总体单元数大于500个时,抽取单元数不小于母体数的3%。实验条件下进行均匀性检验。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式进行统计检验。本标准推荐采用方差分析法即F4xj——每个样品每次测定值。5.3结果判定分析按式(1)的计算求得F值。当F<F。,则认为组间与组内无显著性差异,表示该标准物质均匀性合格。a为显著性水平,通常取0.05。根据给定的α和v₁,v₂,可查《常用统计用表》得到Fo…。6粒径检验6.1样品粒径加工后样品应99.7%以上的粒径≤0.074mm(200目)。6.2不同粒径样品中元素的含量测定加工后不同粒径的样品的特性量值,其结果的残差值应不大于预期的标准不确定度。否则应进一步混研。7稳定性检验7.1检验要求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在均匀性检验合格后,选择同等或高于定值方法的精密度和具有足够灵敏度的测量方法,进行稳定性检验,并注意操作及实验条件的一致性。稳定性检验的时间间隔应遵循先密后疏的原则,在有效期间应有多个时间间隔的检验数据,以确保标准物质的可靠性。7.2样品抽取考察稳定性所用检验样品应从最小包装单元的样品中随机抽取。当标准物质有多个待定特性量值时,应选择那些易变的和有代表性的待定特性量值进行稳定性检验。7.3结果评价分装成最小包装后的样品按时间顺序进行测量,如测量结果在随机不确定度范围内波动,则该特性量在试验的时间间隔内是稳定的。可以用相应的统计检验方法,如t检验或平均值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稳定性检验。标准物质稳定期至少1年。8最小取样量在规定的分析测量条件下保证标准物质均匀的最少的样品量。最小取样量越少,则显示样品越当一种标准物质有多个待定特性量时,以不易均匀待定特性量的最小取样量表示标准物质的最小取样量或分别给出每个特性量的最小取样量。59标准物质定值9.1质量控制在定值前,对协作定值实验室提出质量保证的要求,如:a)仪器设备、人员素质、标准物质研制过程的监控及一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b)定值时应同时用同类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样;c)每个定值方法所得的分析结果均进行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检验,剔除离群值后方可报出数据。9.2定值要求定值过程应按照JJF1006—1994中的有关技术及文书要求,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合格并具有一定数量的标准物质方可进行定值;定值的测量方法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经检验证明是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过程所用量具和仪器,应在检定/校准合格的有效期内。9.3定值方法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可靠方法定值。当采用多种测量方法时,独立定值组数一般不少于6个;当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时,独立定值组数一般不少于8个。汇总定值结果进行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检验,用夏皮罗-威尔克(Shapiro-Wilk)检验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在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再将每个实验室的测定数据的平均值视为单次测量值,构成一组新的测量数据,进行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检验,剔除离群值后将该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对非正态分布的元素以中位值定值。10定值结果表示定值结果一般表示为:认定值士总不确定度。认定值常被称为标准值,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按照JJF1135—2005中有关技术及文书要求。11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保存11.1保存期的监控在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保存有效期内应该不断注意观察外观是否有异常,如标准物质是否吸潮变质,若有异常应停止出售和使用;在标准物质保存有效期的中、后期继续观察标准物质的变化,以积累数据,延长标准物质的有效期。11.2标准物质启用过程中的保存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开封后可多次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环境的清洁,开瓶后取出足够的标准物质量放入称量瓶中,立即盖紧瓶口。称量瓶中的标准物质放置烘箱中烘干,烘干的温度和时间应符合标准物质认定证书的要求,烘干后的称量瓶立即置于干燥器中待称量。称量后的标准物质不再倒回原来装标准物质的瓶中。11.3标准物质的管理标准物质售出和使用时应有台账登记,并检查标准物质是否有异常,标签是否完整,标准物质认定6证书一定要同时提供给客户;各种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应单独存放于常温干燥处;标准物质发生过期、变质、包装破裂、标签破损等情况时,应及时将其从存放处所撤除,并用合适的方式处理,以免误用。12标准物质的包装、贮存与运输根据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性质可选择合适的密封性好的包装容器材质,并确保包装材质不会对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造成影响;标准物质应存放于阴凉、洁净的环境中;在标准物质的运输途中,对于玻璃容器应有合适的外包装,并在外包装上写有“易碎品”字样。13标准物质认定证书标准物质认定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单位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标准物质认定证书应随同标准物质一起提供给用户。标准物质认定证书中应提供如下基本信息:a)标准物质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编号(GBW)、证书编号、标准物质中英文名称、定值日期及有效期限;b)用途、制备方法、均匀性及稳定性说明、定值方法、标准值、总不确定度、溯源性说明;c)基体情况、包装量、正确使用说明、贮存要求、研制和定值单位以及联系方式等。14标准物质的标签标签上应标出标准物质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编号(GBW)、标准物质中英文名称、研制单位等信息。[1]GB/T12763.1~GB/T12763.7—2007海洋调查规范[2]GB17378.3—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3]JJF1186—2007标准物质认定证书和标签内容编写规则[4]JJF1218—2009标准物质研制报告编写规则[5]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6]韩永志.标准物质手册.[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1~37[7]李红梅,刘菲,李孟婉,等译.标准物质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8]吕海燕,王正方,陈维岳,等.黄海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海洋通报,2004,23(5):71-76[9]罗旭.化学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4~172[10]全浩,韩永志.标准物质及其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3[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