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型锅炉SCR脱硝装置积灰原因分析与治理_第1页
W型锅炉SCR脱硝装置积灰原因分析与治理_第2页
W型锅炉SCR脱硝装置积灰原因分析与治理_第3页
W型锅炉SCR脱硝装置积灰原因分析与治理_第4页
W型锅炉SCR脱硝装置积灰原因分析与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型锅炉SCR脱硝装置积灰原因分析与治理摘要:某电厂W型火焰锅炉燃用高灰分无烟煤,SCR脱硝反应器催化剂、导流板、整流格栅、支撑钢梁积灰严峻,造成了流场不匀称和催化剂堵塞,影响了SCR脱硝系统的性能。依据运行阅历和CFD技术,分析得出SCR脱硝装置积灰的缘由是设计不合理、催化剂选型不合理、流场不均、吹灰效果不佳、长期低负荷运行和燃煤灰分远超设计值。通过采纳烟气流场优化及1∶10物理模型试验,对导流板、整流格栅和顶部烟道进行了改造,同时将蜂窝式催化剂更换为板式催化剂,加装声波吹灰器。改造后运行3个月,对脱硝装置进行内部检查,反应器水平烟道、导流板积灰明显削减,整流层未见积灰,催化剂表面和孔隙无积灰、堵塞现象,证明所实行的各项措施有效解决了SCR反应器内积灰、催化剂堵塞问题。0引言目前,燃煤电厂对氮氧化物的脱除多采纳SCR技术。某电厂2×300MW机组采纳东方锅炉厂生产的W型火焰锅炉,所配套的SCR脱硝装置(简称SCR)采纳高灰段布置[3]。由于长期处于高尘烟气下,该厂SCR反应器发生了严峻积灰。本文通过对高尘烟气条件下SCR反应器不同部位积灰缘由分析,提出了燃用高灰分无烟煤W型火焰锅炉SCR脱硝装置预防积灰的措施。1概况某电厂2台机组SCR脱硝装置分别于2009年5月和10月投入运行。锅炉燃煤特性、SCR脱硝装置参数、催化剂参数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示。该电厂SCR脱硝系统积灰部位包括:催化剂本体、整流格栅、导流板及支撑钢梁。由于催化剂堵灰分布不均,造成局部烟气流速过高或过低,高流速区催化剂磨损增大,甚至消失穿孔或垮塌,而低流速区催化剂被灰彻底堵死。整流格栅孔积灰存在全堵或半堵状况,堵灰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清扫或清除。导流板积灰主要集中在其中间支柱的部位。2积灰缘由分析(1)实际燃煤灰分严峻超出设计值。某电厂燃用当地劣质无烟煤,原设计煤种灰分Aar为32.62%,校核煤种灰分Aar为34.38%,SCR脱硝装置入口烟气含尘质量浓度设计值为40.4g/m3;实际燃煤灰分Aar为40.53%~45.81%,烟尘质量浓度为56~70g/m3,比设计值增加40%以上。烟气灰含量越高、流速越低,灰颗粒在SCR反应器内的聚集作用就会越明显,因而某电厂催化剂发生堵灰问题存在肯定的必定性[4-6]。(2)催化剂选型不合理。SCR脱硝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7-9],文献[10]指出,当烟尘质量浓度小于30g/m3时宜优先选用蜂窝式催化剂,当烟尘质量浓度40g/m3时宜优先选用平板式催化剂。某电厂烟尘质量浓度已达56~70g/m3,大大超出了蜂窝式催化剂的应用范围,在防堵灰方面已经不适合采纳蜂窝式催化剂。<imgalt=“1.jpg”border=“0”src=“/UploadFiles/2019003/20203/Env/202003221507086003.jpg”/(3)SCR反应器烟气设计流速偏低。某电厂SCR反应器截面设计较大,依据设计煤质计算,反应器空塔流速为4.1m/s,不利于烟气对飞灰的携带作用,加之烟气灰分较高和粘度较高,相较其他电厂脱硝系统,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水平段烟道及导流板水平段积灰较多。另外,电厂长期低负荷运行,高粘度灰易消失板结,无法依靠系统运作将积灰带走。<imgalt=“2.jpg”border=“0”src=“/UploadFiles/2019003/20203/Env/202003221507086206.jpg”/(4)流场不均。某电厂烟气经过整流格栅后流线不规整,在防积灰板下游存在较强的回流区;在催化剂层前,气流速度存在高速带与低速带相间布置。(5)SCR脱硝反应器入口导流板设计不合理。导流板支架结构占用流淌空间较大,导流板支架的加强板后方易形成涡流,造成导流板上简单发生灰沉降,积灰在导流板上形成波浪般的形态。(6)反应器入口罩与整流格栅夹角较小。反应器入口罩与整流格栅夹角为12°,且反应器入口罩后墙顶部与整流格栅高度只有100mm,空间较小,简单产生积灰。(7)设计时未对SCR反应器内的支撑、钢梁、支架等工字钢结构进行包覆处理。未经包覆的内部构件处形成烟气涡流,造成工字钢两侧积灰严峻,且在工况变化或吹灰时该处积灰易掉落。一旦积累形成大块,并掉落到催化剂表面时,掉落的块灰不易粉碎,直接堵塞了催化剂孔道,形成了局部区域的大团堵灰。(8)吹灰器吹灰效果不佳。SCR反应器每层仅安装了3个蒸汽吹灰器,吹灰器每8h投运1次,蒸汽吹灰器不能完全掩盖催化剂,存在吹灰死角,部分催化剂表面的灰不能准时得到清除。3改进措施3.1SCR流场优化改造3.1.1流场优化改造前CFD计算结果(1)数值模拟边界条件。数值模拟范围以省煤器出口烟道为进口边界,以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烟道为出口边界。模拟计算认定进口边界的烟气速度及温度分布匀称,经过水平烟道、转向烟道、竖直烟道及进入SCR反应器的过渡烟道后,不同的导流板及整流格栅布置方式会对烟气的进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第1层催化剂层前500mm处的8排8列共64个测点来判定SCR脱硝系统的烟气流场进展状况。以下速度、浓度及温度偏差计算数据均取自第1层催化剂层前64个测点。模拟计算不考虑烟道桁架、内撑杆、节点板、挡板门及积灰等因素的影响。(2)流线分布。优化改造前额定工况条件下SCR烟气脱硝系统中烟气的流线分布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优化改造前烟气经过整流格栅后流线很不规整,整流格栅钢梁上的防积灰板迎着气流方向,导致烟气在防积灰板下游的部分整流格栅区形成较强的回流区,回流区进展到第1层催化剂层前仍旧得不到消退,导致烟气流线与第1层催化剂层垂直方向的夹角大于10°。<imgalt=“3.jpg”border=“0”src=“/UploadFiles/2019003/20203/Env/202003221507080061.jpg”/(3)速度分布。优化改造前额定工况条件下第1层催化剂入口截面处的气流速度分布如图2所示。经计算得出第1层催化剂入口截面上气流速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2.7%,大大超过文献[11]关于SCR反应器内第1层催化剂入口截面流速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5%的要求。由于4排整流格栅钢梁防积灰板的作用,在催化剂层前形成了烟气速度高速带与低速带相间布置的局面,严峻影响了气流分布的匀称性,速度过高会造成催化剂冲蚀和磨损,速度过低会造成催化剂积灰和堵塞,从而影响催化剂的寿命和脱硝性能[12]。(4)催化剂层前浓度和温度分布。优化改造前第1层催化剂入口截面上氨体积分数相对标准偏差为2.9%,温度最大肯定偏差不高于2℃,满意技术规范的要求。3.1.2SCR流场优化改造方案(1)导流板改造。导流板的布置形式、结构和数量对SCR反应器流场分布具有直接影响,直接关系到SCR反应器烟气速度的匀称性,并影响到烟气温度场及飞灰的分布[13-17]。依据CFD(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反应器入口导流板重新布置,采纳薄板型式,增加导流板的数量,转变导流板的支撑型式,防止产生烟气涡流;竖井烟道上部弧形导流板半径由345mm增加到600mm,同时将导流板水平段尾板长度由465mm缩短至300mm;在水平板下方加装1组向下倾斜15°的导流板,进一步提高水平烟道和导流板水平段上部的流速。斜烟道入口处导流板数量由3块增加到11块。流场优化改造前后反应器结构如图3所示。<imgalt=“4.jpg”border=“0”src=“/UploadFiles/2019003/20203/Env/202003221507096146.jpg”/(2)整流格栅改造。整流格栅孔径由100mm×100mm更换成100mm×300mm,增大了整流格栅通流力量,降低了整流格栅孔积灰搭桥堵塞的概率。(3)反应器顶部斜烟道重新设计。斜烟道水平夹角由原设计12°改为16°,增大了顶部烟道斜角与整流格栅间的空间,改善了顶部斜烟道积灰条件。<imgalt=“5.jpg”border=“0”src=“/UploadFiles/2019003/20203/Env/202003221507092331.jpg”/(4)加装防积灰板。反应器内工字钢均采纳铁板包覆两边,防止形成积灰和涡流。3.1.3流场优化改造后CFD计算结果(1)流场优化改造后,SCR脱硝系统中的流线比较规整,流线在整个SCR脱硝系统中的分布比较匀称,与第1层催化剂层垂直方向的夹角不超过10°。(2)第1层催化剂入口截面处的气流速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9%。(3)第1层催化剂入口截面处的氨体积分数相对标准偏差为3.0%,温度最大肯定偏差不高于2℃。(4)2号锅炉SCR流场优化改造后,入口烟道上部仍旧存在积灰,为此在原水平板下方加装了1组向下倾斜15°的导流板,以进一步提高水平段烟道和导流板水平段上部的流速。在50%负荷工况条件下,加下倾斜15°导流板之后可将水平段烟道和第1道导流板水平段上部的流速由之前的6~7m/s提高到7~8m/s,50%工况下竖直烟道上部导流板改造后速度云图如图4所示。运行3个月后,检查入口烟道上部积灰明显削减。3.1.4SCR脱硝系统物理模型烟花示踪试验针对数值模拟得出的流场优化方案,根据1∶10的比例制作了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18],烟花示踪照片如图5所示。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为:系统流线分布匀称,充盈度良好,无明显回流区域,系统无明显的积灰区域;在机组100%、75%及40%额定工况条件下,第1层催化剂入口截面上的烟气流速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4%、5.6%和5.5%,满意技术规范的要求。<imgalt=“6.jpg”border=“0”src=“/UploadFiles/2019003/20203/Env/202003221507091359.jpg”/3.2蜂窝催化剂更换成板式催化剂平板式催化剂在防止飞灰堵塞、抗磨损和抗中毒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19],2014年6月某电厂将原蜂窝催化剂更换为板式催化剂,板式催化剂参数如表4所示。<imgalt=“7.jpg”border=“0”src=“/UploadFiles/2019003/20203/Env/202003221507095512.jpg”/3.3吹灰系统优化改造1台机组SCR脱硝系统增设16台声波吹灰器,每层每侧催化剂增加3台声波吹灰器,反应器入口增加4台声波吹灰器。对吹灰器运行方式进行优化,蒸汽吹灰器定期吹灰,3次/天,以深度清除催化剂表面积灰,削减催化剂堵灰的概率,同时吹灰蒸汽压力由0.8MPa降至0.5MPa;声波吹灰器吹灰间隔时长为60s,全天均按此方式运行,以维持催化剂表面较低的粉尘沉积。4效果及其评价2014年6月某电厂对脱硝流场进行了优化改造并将催化剂全部更换成板式,同时进行了吹灰系统优化改造。脱硝装置改造前后压降对比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在300MW负荷下,催化剂阻力下降145Pa,氨逃逸体积分数下降3.43×10-6,运行的平安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明显提高。<imgalt=“8.jpg”border=“0”src=“/UploadFiles/2019003/20203/Env/202003221507090168.jpg”/流场优化改造和更换板式催化剂运行3个月(运行平均负荷为额定负荷的75%左右)后,对脱硝装置进行内部检查,发觉反应器水平烟道、导流板积灰明显削减,整流层未见积灰,催化剂表面和孔隙无积灰、堵塞现象(见图6~8),从图6~8可以看出,积灰状况改善特别明显。<imgalt=“9.jpg”border=“0”src=“/UploadFiles/2019003/20203/Env/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