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中伤(zhōng)澄澈(chéng)掺和(he)绵廷(yán)B.缥缈(piāo)陛下(bì)显耀(yào)愚蠢(yú)C.忙碌(lǜ)辍行(zhuì)充沛(pèi)梳理(shū)D.放肄(sì)苛刻(kē)凸起(tū)笨拙(zhuó)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A.朗润澄清静谧树木丛生B.烂漫嫩芽高邈呼朋引伴C.干涩决别沉寂花枝招展D.祷告告诫枯涸洪波涌起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听了这个笑话,大家忍俊不禁,哈哈大笑。B.刚刚挨了老师的批评,现在又丢了自行车,真是祸不单行。C.早晨登上高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望,心安理得。D.走进世博园,看到栩栩如生的鲜花,令人流连忘返。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9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教师参加了庆祝教师节活动。B.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毒品的危害性。C.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们班也名列前茅。D.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行为,成都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B.书籍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籍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籍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C.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D.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2)《观沧海》中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4)子曰:__________,不亦乐乎?(《学而》)(5)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止有剩骨(_____)(2)目似瞑,意暇甚(_____)(3)一狼洞其中(_____)(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2.与例句“一狼洞其中”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相同的一项是()A.恐前后受其敌B.屠乃奔倚其下C.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翻译下列句子。(1)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拾荒万吉星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内心涌起一丝悲凉。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2.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3.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2、温暖心窝的话语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四、写作题(40分)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一BCBDC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C终古高云簇此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有朋自远方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二1.仅,只神情、态度挖洞狡猾2.B3.(1)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4.(示例)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三【答案】1.婆媳争吵,妥协寄居捐建学校,拾荒依旧2.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扰,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3.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答到两点即可)。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也可答“动作细节”表现王婆婆的决心和不舍)。示例三:比喻。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4.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⑬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5.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1.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2.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