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化学参数检测与控制5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3化学参数检测与控制5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3化学参数检测与控制5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3化学参数检测与控制5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3化学参数检测与控制5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酵过程控制

(ControlofFermentationProcess)

第三章化学参数检测与控制(五)1/303.5基质浓度与补料3.5.1基质浓度对发酵影响

常温下,淀粉溶液、稀糖水、浓糖水,微生物在哪种液体中生长最好?为何?2/303.5基质浓度与补料3.5.1基质浓度对发酵影响3.5.1.1高基质浓度抑制细胞生长与代谢比如:大多数微生物培养,糖浓度>5~7%时,生长速率下降;谷氨酸发酵糖浓度为10~15%;酵母菌酒精发酵糖浓度为13~20%;不影响酵母菌菌体生长(酵母菌培养)糖浓度<5%。3/30底物抑制μmaxμ(1/h)SmS(g/L)底物抑制细胞生长与代谢可能原因有二:(1)抑制细胞合成与代谢中一些酶活性;(2)基质浓度↑→培养液渗透压↑→细胞脱水→影响生长与代谢。4/303.5.1.2高基质浓度影响产物得率比如:酵母细胞培养时,糖浓度高→产生大量乙醇→YX/S↓青霉素发酵中,糖浓度高→产生有机酸→YP/S↓

S↑→5/303.5.2补料(流加)控制补料目标——解除底物抑制,提升产物浓度和收得率。补料方式:

连续流加——恒速流加、变速流加——用于底物抑制比较显著场所;

间歇补料——一次补料、屡次补料——适于底物抑制相对较弱场所。当所控制基质浓度较低(<1%)时,必须采取连续流加。6/303.5.2.1直接控制——依据基质浓度控制流加(1)取样检测——间歇流加或补料适合于允许基质范围较大场所。氨基酸等常采取此种方法,大多只需补料1~3次。7/303.5.2.1直接控制——依据基质浓度控制流加(2)传感器检测法——在线自动控制用于允许基质浓度波动范围很小场所。如酵母菌培养。当前因为葡萄糖传感器灭菌问题仍未很好处理,因而这种方法使用受到限制。8/303.5.2.2间接控制当前,发酵生产中基质浓度控制大多采取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依据溶氧、pH、二氧化碳排放、呼吸商、代谢产物浓度等参数计算出基质消耗速率与基质浓度,从而控制基质流加速度。

9/30细胞生长速率

细胞浓度

耗糖速率

底物浓度

其中

比如:10/30例1:酵母生产中,为了取得较高酵母收得率,可发酵性糖浓度普通应控制在0.1%左右。培养液糖浓度%≤0.04%0.05~0.21.0~2.0≥5.0细胞生长速率很小较快最快较快(受抑制)酵母收得率%最高(约50%)高(45%±)较高(30%±)低(20%±)乙醇产率%无低(5%±)较高(20%±)高(30%±)供氧充分情况下培养液糖浓度与酵母收得率关系11/30方法1:依据RQ控制,将RQ控制在1.0~1.1范围内。糖含量高→酒精发酵↑→RQ靠近1.1→F↓糖含量低→酒精发酵↓→RQ靠近1.0→F↑方法2:依据乙醇浓度控制时,将乙醇浓度控制在0.05~0.2%范围内。糖含量高→酒精浓度上升至靠近0.2%时→F↓糖含量低→酒精浓度下降至靠近0.05%时→F↑12/30例2:青霉素发酵中依据pH值改变来控制糖流加,pH值控制在6.5~7.0范围内。糖浓度高→有机酸↑→pH↓→pH靠近6.5时→F↓糖浓度低→菌丝体分解→pH↑→pH靠近7.0时→F↑13/30例3:谷氨酸发酵中,依据pH控制尿素流加,依据耗氧量控制糖液流加。氮源控制:依据pH改变控制尿素流加,pH7.0~7.4氨被利用形成谷氨酸→pH↓→当pH值靠近7.0时,尿素流加↑尿素浓度高→尿素分解成NH3→pH↑→当pH值靠近7.4时,尿素流加↓14/30碳源(糖液)流加控制:糖含量控制在2%左右。谷氨酸发酵理论反应式为:依据此式有:15/30碳源(糖液)流加控制:糖含量控制在2%左右。实际生产中,K=1.75左右,糖液流加速率为:式中:F—糖液流加速率(L/h)

SF—流加糖浓度(mol/L)V—发酵液体积(L)

OUR—耗氧速率(mol/L·h)16/30习题一、用亚硫酸盐氧化法测定溶氧系数,测定条件为:空气平均总压P=2.0atm(绝对压力),温度为25℃。现测得其体积溶氧速率为Na=0.252kmol/m3·h。试计算kLa、kGa、kd和Kd值。17/30解:(1)计算kLa值

用亚硫酸盐氧化法测定溶氧速率时有:而氧分压:p=0.21P=0.42(atm)饱和溶氧浓度:(kmolO2/m3)(1/h)18/30(2)计算kGa、kd和Kd值(kmolO2/m·h·atm)推进力以以氧分压表示时:(molO2/mL·min·atm(p))推进力以空气总压表示时:(molO2/mL·min·atm(P))19/30二、某微生物批式生长培养,采取经过检测CER方法来计算菌体生长与耗糖情况。已知接种时糖浓度S0=80g/L,细胞浓度X0=4g/L,发酵开始时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0=0.04molCO2/L·h;且已知YX/S=0.4g细胞/g糖,YX/CO2=20g细胞/molCO2。现测得发酵过程某一时刻CER=0.20molCO2/L·h,试问此时菌体生长速率dX/dt、细胞浓度X、比生长速率μ、耗糖速率-dS/dt及发酵液中残糖浓度S各是多少?20/30解:(1)求微生物比CO2释放速率

发酵开始时,molCO2/L·h于是:21/30(2)当CER=0.2molCO2/L·h时,求

22/30三、试证用亚硫酸盐氧化法测定溶氧系数时,kLa与kGa及kd值之间换算与空气总压无关。23/30依据亨氏定律,有: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研究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时,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个气体在液体里溶解度与该气体平衡压强成正比”。c*:与气相中氧分压p平衡发酵液氧浓度(kmol/m3);p:气相中氧分压(MPa);p*:与液相中氧浓度c平衡氧分压(MPa);H:亨利常数(m3·MPa/kmol)24/30证实:采取亚硫酸盐氧化法测定溶氧速率时有:于是:(1)式中:H为亨利常数,与空所总压无关,即kLa与kGa之间换算与P无关。又(2)即:kGa与kd(p)之间换算与P无关25/30而(3)式中:p/P为氧分子在空气中所占分数,p/P=0.21则(4)亦与空气总压无关由此可见,kLa与kGa之间换算与P无关。26/30第三章复习思索题1.选择过高溶氧浓度对发酵生产有何不利影响?为何?2.简述引发溶氧浓度下降及上升可能原因,并指出哪些为正常情况?哪些为非正常情况?3.当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不足时可采取哪些方法填补?4.简述亚硫酸盐氧化法测定kLa值原理。5.简述稳态氧平衡法测定kLa值原理。6.简述动态法测定kLa值原理。7.指出采取亚硫酸盐氧化法、稳态法和动态法测定kLa值时,反应系统主要特征(供氧与耗氧关系,氧浓度改变情况)27/308.采取动态法测定kLa值时,要注意哪些条件?为何?9.用动态法测定kLa值时,若采取公式计算kLa值,所得结果与反应器实际kLa值关系怎样?为何?10.发酵过程中影响pH值改变原因有哪些?并举简例说明。11.pH控制方法有哪些?并举简例说明。12.试依据以下发酵过程特点选择适当氮源(1)培养过程形成酸性代谢产物;(2)培养过程形成碱性代谢产物;(3)培养过程形成中性代谢产物.。28/3013.采取以下办法将会使培养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产生改变,试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