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优课堂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优课堂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优课堂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优课堂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优课堂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课堂·怎样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第1页【技法点拨】1.明确概念所谓对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判别、赏析。比较阅读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比较、综合评判能力。第2页2.明确题型(1)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格调、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相同点或相异点。第3页(2)从题型设置上,现有单一比较,但更多是综合比较。能够分为“同中求异”“区分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3)从小方面看,能够从诗歌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示技巧等方面设题。第4页3.明确要领依据题干要求,找出比较点——两首诗歌相同点或不一样点。第5页4.答题步骤第6页【典题示范】【例1】[类型一:相同作家相同题材课内外比较阅读](·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第7页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第8页【注】①耿:微明样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单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详细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相同点与不一样点。(6分)第9页【点拨】第10页答案:(1)相同点:都描写了山村清幽、寂静、山环水绕、柳暗花明自然风光,表现作者对山村喜爱、赞美之情。(2)不一样点:①《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第11页风土人情和风俗,经过对“箫鼓追随”春社情景描写和“衣冠简单”村民描写,表现山村生活淳朴和作者喜爱之情。②《西村》经过“往岁”和“今夕”对比表现世事改变,《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希望。第12页【例2】[类型二:不一样作家相同题材课内外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第13页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哈密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第14页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相同和不一样之处。(6分)【点拨】(1)审题。题干要求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相同和不一样之处。(2)读诗。《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一诗,作者越过普通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开拓了送别诗新意境。第15页(3)比较。①两首诗都一反送别诗离愁别绪,都格调高昂,气势宏伟。②《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一诗自始至终全无离别伤感,抒发劝勉友人建功立业豪迈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凄恻,到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乐观与豁达,表示了一个旷达之情。第16页答案:(1)相同处:两首诗都一反送别诗离愁别绪,写得格调高昂,气势宏伟。本诗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豪迈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经过劝慰友人,表示了一个旷达之情。第17页(2)不一样点:本诗字里行间作者只是以知己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自始至终全无离别伤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凄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乐观与豁达,到最终劝慰,情感起伏大。第18页【例3】[类型三:相同语言表示效果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醉太平刘过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第19页本词“更那堪酒醒”与柳永《雨霖铃》中“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明分析。(6分)第20页【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正确了解“更那堪”含义,其次要结合上下文,把握两个句子分别利用表现手法。解答本题难点在于刘词“更那堪酒醒”,这个不合常理反问,必须结合本词主旨来思索,另外“借酒消愁”这种惯常之举对了解本句也有帮助。第21页答案:(1)相同点:两首词都经过“更那堪”来表示词人在常理常情之下,尚且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之下呢?加强了抒情力度。(2)不一样点:①刘词“更那堪酒醒”,更何况哪里能够忍受酒醒之后清醒呢?从侧面反应出这位女子曾经以酒浇愁,想经过醉酒忘却相思。侧面落笔,一个不第22页合常理反问,使思念之情更浓更痛。②柳词以景衬情。“冷落清秋节”仅仅五个字便写尽秋天冷清、萧瑟,使离别之情愈加伤感。第23页【例4】[类型四:相同话题不一样诗作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第24页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第25页(1)以下对诗歌赏析不正确两项是(5分)()A.这两首诗体裁都是绝句,不一样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闺怨诗。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女子形象,打黄莺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C.金诗思绪不是惯常起承转合,而是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如同抽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第26页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纱窗日落,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E.刘诗第二句化用“金屋藏娇”典故,只用七个字就写尽了诗人作为深宫失宠之人凄苦、悲凉处境,是全诗中心句。第27页【点拨】B项,“粗鲁且不可理喻”有误,应该是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悲苦和无奈。E项,“诗人作为深宫失宠之人”有误,所写之人应该是幽闭在宫内少女而非诗人自己。答案:BE。第28页(2)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怎样表现“怨”情。(6分)第29页【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比较阅读鉴赏能力。第30页答案:①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莺儿打起,因为它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②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心情。第31页【应用体验】1.(·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汉寿城春望①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第32页【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域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狗做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石兽。④华表:指路路牌。⑤才:隐约。⑥东瀛变:指沧海桑田改变。东瀛,东海。第33页本诗和杜甫《春望》都利用意象,从各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相同点和不一样点,并简明分析。(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两首诗歌中形象比较,且属于“同中求异”,即既要答出相同点,也要答出不同点。应找出两首诗歌中意象,分析场面特点。第34页《春望》中,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连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终写到自己哀怨和衰老。这首诗描写是战乱中场景,且所写是国都长安景象。《汉寿城春望》中,首联上句点明了“春望”地点——汉寿城,勾勒出来景物颇多,有荒祠、有古墓……唯独没有些人烟,这是战乱后遗址。第35页答案:(1)相同点:都写遥望春景荒凉、破败和凄凉。(2)不一样点:①《春望》描写战乱中场景,《汉寿城春望》描写战乱后遗址。②《春望》描写国都景象,《汉寿城春望》描写地方景象。第36页③《春望》描写景物和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写景。第37页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第38页【注】①广宣:一位善诗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工具。本诗与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利用了侧面描写手法,试比较其异同。(6分)第39页答案:(1)相同点:①都使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主人公品格。李诗经过描写广宣所居红楼院清新雅静,衬托出广宣高雅洒脱;贾诗经过描写隐者采药山之高深,衬托出隐者高雅脱俗。②都从“不遇”入手,为侧面描写巧妙设置缘由。第40页(2)不一样点:①李诗对环境描写重视渲染,红叶、碧天、红楼与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描写纯用白描,用笔俭省。②李诗在环境衬托之外,还借自己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觅户钩”之举,间接写出广宣不拘俗格(洒脱、豪气);贾诗则经过与童子问答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渴慕,也表现出隐者飘逸绝尘。第41页3.(·黑龙江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第42页【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而事人”三次遭贬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贬往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贬往之地连州。第43页“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结句。比较这首诗尾联和《雨铃霖》结句艺术手法异同。(6分)第44页答案:(1)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取虚写手法。(2)不一样点: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尾联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水。第45页4.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宿龙宫滩①韩愈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怎样连晓语,只是说故乡?第46页郴口②又赠(其一)韩愈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回头笑向张公子③,终日思归此日归。第47页【注】①龙宫滩:在今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公元803年,韩愈因直言进谏为权臣所谗,被贬为广东省阳山县令;公元805年,遇大赦得以回归北上。这两首诗均为遇赦北归途中所作。②郴口:在今湖南省郴州市。③张公子:即张署。韩愈与张署曾在朝同为监察御史,同被贬官,同遇大赦,两人情谊深厚。韩愈这首《郴口又赠》,就是写给张署。第48页(1)以下对两首诗了解赏析,不恰当两项是(5分)()A.前一首诗开头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写阳溪之水。“浩浩”“汤汤”写水势浩大,“抑更扬”则写水声时高时低。第49页B.前一首诗第三、四句,在描绘江水奔流景象时,融入了诗人情感。一“疑”一“似”,一必定一否定,把诗人心理活动表现得真切自然。C.前一首诗第五、六句转向写人事。夜宿江滩,连灯光也带着水汽;临近天亮,夜雨送来了一阵阵寒凉。第50页D.后一首诗以写景开篇。来到郴口,只见江两岸一座座山峰如剑,直指天宇,而江流水势平缓,江面平静如镜。E.后一首诗中“扁舟斗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