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介绍完整版模板_第1页
历史人物介绍完整版模板_第2页
历史人物介绍完整版模板_第3页
历史人物介绍完整版模板_第4页
历史人物介绍完整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LASSICS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历史人物介绍至圣孔子汇报人:xxx壹孔子生平贰孔子思想叁孔子思想的影响肆论语经典语句赏析目录至圣孔子孔子生平壹introductionofhistoricalfigurestoconfuciusofhistoricalintroductionofhistorical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丘(前551年~前479年)孔子生平尼山降圣,生逢乱世孔子生平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周游列国,直道而行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孔子生平杏坛授业教书育人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生平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孔子孔子生平孔子思想贰introductionofhistoricalfigurestoconfuciusofhistoricalintroductionofhistorical1、“仁”的含义:爱人[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才有发至内心的孝顺。2.孝也是一种礼节。3.孝是满足父母合理要求。4.孝不是一种狭隘的道德。仁孝孔子思想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长幼之序(“礼”指周礼)2、为维护礼,提出“正名”的主张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孔子思想克已复礼为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天下就人人相爱,太平无事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孔子思想礼仁中庸之道1.中庸的含义: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孔子思想有教无类1.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首开兴办私学的风气。2.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3.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原则4.注重因材施教孔子思想孔子思想的影响叁introductionofhistoricalfigurestoconfuciusofhistoricalintroductionofhistorical儒在古代,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内在国外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对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学在日本韩国尊儒最甚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三教同源在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儒学发展到陈朝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朝形成独尊之势。在阮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

论语经典语句赏析肆introductionofhistoricalfigurestoconfuciusofhistoricalintroductionofhistorical——

孔子《论语》经典语句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小不忍,则乱大谋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CLASSICS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历史人物介绍至圣孔子汇报人:xxx读陈独秀有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宣讲人:某某某时间:20XX.XXearlyleader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earlyleader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earlyleaders陈独秀的简介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经历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陈独秀出生,他2岁时父亲陈衍中因瘟疫死于苏州怀宁会馆,先后由祖父陈章旭以及长兄陈庆元抚养成人,在家中学习《四书》、《五经》。1896年,17岁的陈独秀通过院试成为秀才,但在次年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試落榜,未能考中举人。1897年,考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法文和造船。同年与高晓岚完婚。1898年,陈独秀赴东北嗣父陈昔凡处,1899年年底,义和团在山东起事,于是陈独秀回到安庆。留学与办报1901年10月,陈独秀首次留学日学习日语。1902年3月返回,组织青年励志社。9月,陈独秀再次赴日,读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陈独秀在日本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03年3月31日夜,陈独秀、张继、邹容3人强行剪去湖北陆军学生监督姚昱的辫子,因而被遣送回国。留学与办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月刊《青年雜誌》,次年更名为《新青年》。创刊号上提出6个原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大力鼓吹“德先生”(指“主”Democracy)和“赛先生”(指“科学”Science),激烈攻击儒教和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人中影响很大。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报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这份报纸从1904年到1905年共出刊23期,每期有40页,大约15000字。自第16版以后,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这些增加的话题几乎都是他自己所写,他使用三愛这个笔名,至少发表了50篇文章。后来由于受到政治压力而停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研究室与监狱》,提出入监狱和入研究室,是青年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6月11日,陈独秀在城南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9月16日保释出。创立中国共产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8月22日,俞秀松、罗亦农等人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创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陈后被选为党的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都路召开“二大”。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与共产国际的关系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陈独秀和几乎所有中共领袖最初都表示反对。他也日益对莫斯科的意志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挥感到不满。但是到了同年8月20日,陈独秀主持西湖会议,终于勉强表示服从马林传达的共产国际指示,同意加入国民党,并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与共产国际的关系1927年3月21日,当北伐军占领龙华时,中共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暴动。,陈独秀發表《告世界工人阶级书》和《告中国工人阶级书》。4月4日,陈独秀与刚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发表《汪、陈联合宣言》,并随汪去武汉。4月12日,工人纠察队和蒋介石直接冲突,发生四一二政变,国共分裂。7月12日,鲍罗廷遵照斯大林的指示,重新改组中共中央。陈独秀被停职,于是给临时中央发了一封辞职信。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变,共产国际和中共在中国的势力中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在汉口主持八七会议,禁止陈独秀参加,在会议上公开批判陈独秀对国民党妥协退让,犯有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陈独秀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是吸收了中国当时最优秀青年的总汇。与中共分道扬镳1929年11月16日,陈独秀因在中东路等问题上发表不同意见,被开除党籍。后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公开信。陈独秀是少数经过30年代还幸存下来的中共领袖之一,但对自己所创建的政党已经不再能产生任何影响。1933年4月,陈被南京政府“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南京狱中,陈利用国民党的优待条件,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潜心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完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著。1936年3月,在《火花》发表了《无产阶级与民主主义》,指出“最浅薄的见解,莫如把民主主义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称“民主主义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斯大林不懂得这一点,抛弃了民主主义,代之于官僚主义,乃至于把党,把各阶级苏维埃,把职工会,把整个无产阶级政权,糟蹋的简直比考茨基所预言的还要丑陋。”晚年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于1937年8月提前出狱他曾向中国共产党表示支持,他曾向中国共产党表示支持,中共也曾发表文章《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曾提出只要陈可以承认当年的错误就可以恢复党籍,但陈拒绝认错。周恩来曾多次托人劝说陈独秀去延安均被拒绝,他拒绝出任劳动部长,拒绝蒋介石出钱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的邀请去美国,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陈最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保持低调,而且转向了自由主义。此后对文学和民主发展,继续当年在狱中的研究,特别对斯大林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