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1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2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3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教育精品课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学期秋季课题水调歌头教科书书名:语文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日期:XXX年XXX月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品味该词语言的音乐性,把握词中“月”意象,并体悟由月意象构建的清泠空灵的意境。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词篇隐喻性语言,结合词人的身世处境,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3.引导学生学习苏轼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处世哲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品味该词语言的音乐性,把握词中“月”意象,并体悟由月意象构建的清泠空灵的意境。2.

教学难点: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词篇隐喻性语言,结合词人的身世处境,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1、希沃白板出示课堂小活动《月亮美称我知道》2、在文人们的笔下,月亮总是被赋予许多美好的意蕴,月的阴晴圆缺总是能牵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琴弦。这节课,就让我们回到945年前的中秋夜,聆听高悬的明月在苏轼心弦上拨动的曲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音乐美。1、自由读词,初步感受其音韵美。对于某些自觉很有韵味的词句,可以反复诵读,感受本词音韵和谐,极具音乐性的特点。2、听读词篇,边听边闭上眼睛仔细品悟,加深对这首词语言“音乐性”的感悟。3、配乐齐读,边读边联想与想象,并试着读出感情。4、确定词的情感基调。三、再读词篇,赏悟空灵意境美。1、明意象思考:这首词围绕着哪个中心意象绘景抒情?预设:“月”。但这首词不止“明月”一个意象,还有“宫阙”、“琼楼玉宇”、“清影”等几个意象,甚至还有一个隐藏的“月光”意象,但是这些意象都和“明月”相关,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空灵旷远的意境。2、悟意境思考:词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唱读词篇,一边发挥联想与想象,体悟语言构建的空灵旷远的意境。四、三读词篇,体会曲折情感美。泰戈尔: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你。那么,当然也指向词人自我的内心世界,这首词究竟展现出词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一边轻声朗读,一边圈点勾画,画出与词人动作、神态、心理相关的词句,反复吟咏,然后小组成员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探讨圈点勾画出来的词语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心境,并试着绘制词人的心路历程图。小组展示结果,教师加以适当引导。1、词人开篇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预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开篇即“问”月。明月分明高悬,而词人却一反常态地问“明月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词人内心充满了疑惑和兴趣,好似要探求其根源,并且他“问”月的目的还特别明确,想知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答案。2、词人为何急于探问天上宫阙,今天晚上是个什么日子?预设:我欲乘风归去词人“欲乘风归去”肯定是有原因的。初一时我们学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初二时学过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两首诗中的“天上”都是美好的处所,理想的去处,可见,在人们的心中,天宫月阙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处所,词人向往之,就不难理解了。并且词人“欲乘风归去”还有现实的原因。链接材料:熙宁二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苏轼与之政见不合,于是自请出京。熙宁二年——熙宁九年,辗转于杭州、徐州、密州任职,遭遇过洪灾、旱灾、蝗灾、盗贼。景佑三年——熙宁九年,苏轼的母亲、父亲、妻子等十二位亲人以及恩师欧阳修离世,与弟弟七年未见。无论是仕途还是生活,词人都不如意,现实太残酷,有逃离之意也能理解。3、词人既然有了“归去”之意,为何又恐惧?预设: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人曾官至龙图阁大学士,身居庙堂之高,但却因党派之争而辗转于偏远地区为官,并且经历亲人离散之苦,因此词人对高处的尔虞我诈深感恐惧。同时,虽然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但他是个极有责任意识的人,有济世之怀,所以他也觉得“归去”后的清心寡欲的生活过于“高寒”。因此词人在“归去”与“不归去”之间犹豫徘徊。4、词人的犹豫披之于月,但是月亮并未给予他回应,于是词人转身询问了自己,有答案吗?:预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词人月下起舞,看着自己舞动的身影,他就有了答案,并且有了取舍。他发现“天上”高寒,但是人间却无比温情,让人留恋。5、在上阙词人已经在“天上”与“人间”二者之间有了取舍,但是他为何仍然“无眠”?预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时词人的取舍还只是流于表面的选择,并未真正看透人生。所以他无礼地埋怨月亮,专门在他这无眠之人面前相照,专门在他这孤独之人面前圆满,并且月亮还“转朱阁,低绮户”,故意久久不离去。6、词人无眠,他就责怪圆月无情,月亮真的无情吗?预设:其实月亮是没有情感的,月圆月缺是一种自然现象,月光的“转”、“低”、“照”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无关人心,无关人的团聚与离散。但是月圆月缺,周而复始的变化,这种自然现象引人深思。苏轼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懂得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的种种如意与不如意,其实都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没必要避免,更没办法避免。至此,词人内心的惆怅,矛盾,挣扎就有了一个合理的出口,他豁然开朗,变得豁达起来。7、当词人看透人生时,他的情感已经完成了由矛盾到豁然开朗,后面的祝愿是否多余?预设:词人的豁达不仅体现在他看透了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解决了自己内心的困惑,更在于他看透了人生的普遍模样,他祝福人们,并勉励人们理性客观地面对人生的种种,这是一种最高境界的豁达。四、结合资料,学习苏轼达观美思考一:结合文章和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我们应该苏轼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有人曾评价苏轼为千古最具魅力的人,请试着为苏轼写一段颁奖词,并分享给同学们。资料一: 资料二:被贬杭州,印月潭畔,苏堤上,欣然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贬徐州,清冷口坝,黄楼上,欣然问:“问言豆叶几时黄?”被贬黄州,承天寺院,怀民侧,欣然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被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