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中小学时代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甚至还决定着他们未来价值观念的养成。《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这种传统价值教育与现代的知识教育虽不尽相同,但通过学习《大学》,能让中小学生明白为学次第和进德修业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日后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打下坚实基础。A.中小学时代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未来有巨大影响。B.传统价值教育与现代知识教育不尽相同,要有所区别。C.学习《大学》能让中小学生明白学与德的关系。D.中小学生应读《大学》,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陈襄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诗都写到了木芙蓉的生长环境,但环境格局不同,陈诗较吕诗阔大。B.两诗描写木芙蓉花的特点各有侧重,吕诗写花之红艳,陈诗写花之繁多。C.两诗赞美木芙蓉花,都用了对比手法,但吕诗对比的张力不如陈诗强烈。D.两诗语言风格都较为平实自然,但气韵不同,吕诗偏委婉,陈诗偏豪放。2.两诗各表现了木芙蓉花怎样的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8年7月下旬,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其影响可见一斑。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B.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C.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D.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远见卓识大展拳脚初露雏形星罗棋布B.高瞻远瞩大展拳脚崭露头角雨后春笋C.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初露雏形雨后春笋D.远见卓识摩拳擦掌崭露头角星罗棋布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B.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C.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4、下列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苏武传》B.皆为陛下所成就。(取得的成绩。)《苏武传》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遵守约定)《廉颇蔺相如列传》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死的自谦说法,人死埋于地下。)《张衡传》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经五丈原温庭筠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①不由人。象床宝帐②无言语,从此谯周③是老臣。[注]①得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②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③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蜀汉雄壮的铁骑,以排山倒海之势,高举战旗,飞速北进,威震中原。B.颔联“天清杀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了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C.前四句写景,由春到秋,由白昼到夜间,概括诸葛亮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D.后四句夹叙夹议,以史实为据,尖刻而带着几分欣慰,表明了诗人的褒贬之意。2.尾联“老臣”两字有何妙处?请联系杜甫《蜀相》诗句“两朝开济老臣心”作简要分析。6、默写(1)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孟子》)(4)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5)太守即遗人随其往,_______________,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6)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__。(《老子》)(7)物轻人意重,_______________。(邢俊臣《临江仙》)(8)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7、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艺术家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成了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在白居易看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是绝对的,在诗的浪漫逻辑中,爱情是无条件的,甚至可以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这种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的,是一种情感逻辑,它不合客观的理性,却恰恰充分符合人的情感激动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③情感逻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像理性逻辑那样统一,它可以自相矛盾,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而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常被感情所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④本来,从理性逻辑来说,放走了曹操(刘备的主要政治、军事敌手),是不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其后果是危及事业和自身的生命。因为在这以前,他在诸葛亮面前签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是要掉脑袋的;而俘虏了曹操则是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肯定能得到升迁和厚赏。然而按关公的情感逻辑,曹操当年俘虏了他,不但不杀他,反而抬举他,还请傀儡皇帝汉献帝封他为“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确于他有厚恩。关公此人十分重视“有恩必报”的原则。曹操很懂得关公的这种感情用事的性格,就提起往事,要关公放自己过关以报当年的厚恩。关公按自己的情感逻辑思忖,感到自己的确还欠着曹操的一份恩情,只好今天放过曹操的残兵败将求得恩义的平衡了。⑤关公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逻辑,只是不是军事斗争中你死我活的理性,而是他独特的情感逻辑。这种逻辑明明是违反理性逻辑的,仍然要贯彻到底,哪怕个人、事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也要“恩怨分明”以求得“信义素著”之名。如果罗贯中的笔下,关公的“义”的逻辑遇到理性逻辑就不中用了,那么关公的性格就显得软弱而苍白了,关公的形象之所以动人,就在于这种奇怪的不合理性的情感逻辑一贯到底。⑥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⑦然而让人物进入一种自己也无可奈何的情感逻辑,是使人物获得自己的生命的关键。有时,这种逻辑并非像关公不顾一切放走曹操那样直接,而是相当曲折的。⑧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以理性逻辑去代替情感逻辑。而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理性逻辑在日常实用和科学研究中,占着天然的优势,因而一个人的社会经验越丰富,文化教育的水平越高,理性逻辑的优势就越强,以理性逻辑代替人物的情感逻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就意味着概念化的危险越大。倒是在小孩子、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始民族那里,情感逻辑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要特别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同时,除了自我保护、自我体验以外,还要认真关注不同人物情感的特殊性,这不仅是作家的职业训练,而且是青少年的基本修养,文学作品的阅读正是提高这种修养的最有效途径。1.对第①段加点词“歪曲”在文中含义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扭曲 B.变异 C.深刻化 D.个性化2.有人认为第⑤段画线句改为“关公的这种行为,有他独特的情感逻辑”,语言更为简洁。你如何看,请简述理由。3.以下艺术形象最符合本文作者“饱和度”判断的一项是(

)。A.《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蒋干B.《品质》中的格斯拉兄弟C.《一碗阳春面》中的面馆老板夫妇D.《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4.运用本文“无理而妙”的理论分析以下纪念鲁迅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节选自臧克家《有的人》)5.从论据运用的角度,评析本文论证的充分性。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逸人论刘再复“五四”后,现代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想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文化救国的道路。但从外国深造回来,他们才发现社会并没有提供施展才能的职业空间,这样,许多人就不得不去寻找“根本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即革命的道路,于是纷纷成了战士。成了战士自然是好,但有些人确实是书呆,见到剑与火与血就害怕。于是,这些人就想当隐士,也就是“逸人”。但时代已不允许他们当隐士。那些当战士的知识者指责他们:社会正在大变动,中国人这么苦,你还想当隐士,你的良心何在?于是当逸人的梦也就纷纷破碎。积极参与“五四”革命运动的周作人,后来就想开辟“自己的园地”,创造个精神避难所。然而,连他的哥哥鲁迅也指责他。鲁迅认为,谋隐与谋官其实是相通的。他还认为,“古今著作,足以汗牛充栋,但我们可能找出樵夫渔父的著作来?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要在他们身上赏鉴隐逸气,我敢说,这只能怪自己糊涂”。鲁迅对隐士的批评有其历史具体性和针对性,而且古来隐士中确有以“隐逸”为手段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身在山林、心在魏阙的人。但鲁迅没有给一些确实希望逃避政治、逃避官场的作家诗人留下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就太激进了。做隐逸选择的人与强烈介入政治、热衷官场的人确有区别。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的隐逸。隐逸不仅为他赢得时间,赢得写作的从容心情,而且使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和道家乐天安命相通,但不同于道家的逍遥无为,依然执著于日常生活现实,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守得住理想、情操和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这种境界与平凡生活相连,又超越平凡的生活,不像玄学佛学般虚幻,又完全不同世俗的琐碎平庸。这种境界使他创造出“平淡”的独到的诗歌风格,给文学史留下了千年来的永恒诗味。面对的是平常的山野田园,闪射的是“生与死”思索的形而上光辉。那个时代能容纳陶渊明隐逸的存在方式,真是诗家的大幸。世界上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存在方式。隐士在某些方面不及战士,但他们把世上的功名看得淡漠,常常进入深远的精神生活,于艺术、哲学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其实都是逸人或在某一人生阶段是逸人,但他们的书画诗很有成就。弘一大师和苏曼殊,既当过战士也当过隐士,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的艺术多姿多彩。李白、苏东坡,时而战士,时而逸人,所以他们的作品不落单一,这与我们一些只会“放声歌唱”的诗人大不相同,确有丰富与贫乏之分。“五四”后,能躲进象牙之塔潜心于学术、艺术的知识者太少。逸人表面上回避世人,实际常常是服务世人的典范。印象画派大师莫奈在远离巴黎的村庄里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庙堂,今天变成了世人“朝圣”和享受艺术的地方。(选自《人论二十五种》,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现代知识分子因无救国的职业空间而转向革命,又害怕流血牺牲继而想归隐。B.鲁迅认为古代很多隐士有的借隐逸来谋官,有的本身是封翁公子,算不上真隐士。C.隐逸让陶渊明创造出独特的审美境界,根植现实又超越世俗,汲取道家又超越道家。D.逸人通过学术、艺术等服务社会,在构筑深远精神生活上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周作人“五四”后的选择,鲁迅持指责态度,作者某种程度上持肯定态度。B.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容纳了他的选择,使得那时代的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C.逸人经历使弘一、苏曼殊、李白、苏轼的艺术创造从单一、贫乏走向多姿多彩。D.莫奈与陶渊明的事例说明创造独特的审美境界和伟大作品必须回归山野田园。3.作者对“时代与知识者的关系”有怎样的思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库,是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打个比方,某村庄村民每次发生交易,即通过村中广播向所有村民播送交易信息,经村民核实,把此信息记在各自账本上,就形成数据区块,这些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下来的一个个区块串成一条链就是区块链。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划分为三类场景:一是价值转移类,如虚拟货币的创生及其在不同账户间的转移;二是存证确权类,将信息记录到区块链上,如电子合同和版权确权;三是授权管理类,如利用智能合约控制数据访问。此外,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升级,还存在多类型融合的场景。由于区块链具有点对点、无国界、无主权及无特定法律责任承担主体等特征,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亦带来很多风险。当前,金融相关领域区块链的应用最为集中,涉及区块链的法律风险也主要发生在这个领域。(摘编自邓建鹏《区块链的法律监管必须跟上》)材料二: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只要能够确保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那么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和“证”难题。比如在版权领域,区块链可以用于电子证据存证,以保证不被篡改,并通过分布式账本链接原创平台、版权局、司法机关等各方主体,可以大大提高处理侵权行为的效率。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与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不同,区块链上的信息都会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于每一个节点,通过“全网见证”实现所有信息的“如实记录”。区块链形成“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比如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任问题。区块链恰能在供应链金融中弥合信任鸿沟。区块链可以增强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可信度,通过链上可拆分的电子凭证实现资金的流转融通,打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解决多级供应商的融资难问题。总体而言,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而创造价值。(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区块链难懂?评论员讲给你听》)材料三:在安徽省农贸市场上买一盒香菇,扫一扫产品标签上的数字身份码,就可以查看香菇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全部信息,其中还有政府的监管信息、专业的检测数据和企业的质量检验数据等,所有的溯源数据都可以在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满天星区块链上进行查询。安徽省农业信息化产业技术体系区块链试点工作,从“一朵菇”的区块链应用开始,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朵菇”基于满天星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入棚时,每个架子上的菌包就拥有了一个记入满天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的唯一的身份码。菌菇从培养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如人工剥袋、智能增湿、智能通风和施肥、菌菇采摘、鲜菇销售、冷藏存储、精选分拣、干货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操作信息,都加密写入满天星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进行存证。“一朵菇”区块链应用,只是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服务的600多个满天星区块链应用客户中的一个,此类应用还有安吉白茶、中宁枸杞、明德中药材等。(摘编自中华网《区块链成国家战略十亿商品低调上“满天星区块链”》)1.下列对“区块链”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区块链是一种链式数据库和分布式账本,具有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分布式等特点。B.区块链应用场景除价值转移、存证确权、授权管理三类外,还存在多类型融合的场景。C.区块链当前在金融领域应用最为集中,涉及相关法律风险主要在授权管理应用领域。D.区块链上的信息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有效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篡改。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区块链可解决信息“存”与“证”的难题,但这需要有个前提,即保证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B.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有缺陷,部门间数据不能共享,而区块链通过“如实记录”打通了这样的“数据壁垒”。C.区块链能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问题,所以它能解决因信任问题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D.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而创造价值,满天星区块链应用客户已有600多个,展示了区块链广阔的应用前景。3.请结合材料,分析“一朵菇”是如何借助区块链来赢得消费者信任的。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诗集传序(宋)朱熹曰:“然则诗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行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世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①;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曰:“然则《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注)①寖以陵夷:渐渐地衰落。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亦刊而去之刊:刻版B.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被:受到C.闵时病俗之所为病:痛恨D.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次:依次记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乐而不过于淫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D.至于雅之变者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朱熹看来,诗有劝善惩恶以教化天下的作用,但自平王东迁之后,这一作用随着周朝的衰弱而被废弃,直到孔子出现,重新修订《诗经》,才又将诗的教化作用发挥到极致。B.孔子虽然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是文化上却举足轻重——他以简约为原则,以教化久远为目的,以去重复、正纷乱为方法,重新编定了《诗经》,让后世学诗之人能师善改恶。C.《诗经》中“风”,大多为民间创作,前期诗作主要是男女情歌;“雅”“颂”诗篇,往往是圣人之类的人所作,前期诗作都跟周王朝宗庙祭祀有关,这些诗作语言温和又庄重。D.本文以问答形式结构全篇,前一问答结合历史重点说明诗的教化作用,突出了孔子在诗的教化方面的突出贡献;后一问答则主要说明《诗经》中“风雅颂”各不相同的原因。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2)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苯义、胡浚等荐,描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作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样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惊,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教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来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刪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B.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C.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D.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B.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C.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D.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王公年次纪年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况钟很有才华。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赏识,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宣德五年,他被提拔为苏州知府。B.况钟很有治理能力。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府吏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C.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廷推荐。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D.况钟知恩图报。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多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服侍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论述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_”。(2)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参考答案1、D【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根据要求选择。本段共两句话,第一句的主要意思是中小学时代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很重要;第二句主要是说《大学》的学习为中小学生日后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打下坚实基础。据此概括出“中小学生应读《大学》,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故选D。2、1.C2.①吕诗中的木芙蓉花有从容、独立、坚劲的精神:不管命运与际遇如何,只着力用心地绽放自己的生命,自开自落,任由东风。②陈诗中的木芙蓉花有无畏、洒脱、豪迈的精神:不惧怕秋霜,只任性绽放,随便一开,就是三百朵。【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都用了对比手法”错,吕诗中“犹胜无言旧桃李”意思是:这种精神应当胜过以前人们一直称颂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借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说它的品格比桃李更让人敬佩。陈诗“占得珍丛第一芳”的意思是:她是美丽花丛中第一美。虽是“第一芳”却未与任何画作比较。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两诗各表现了木芙蓉花怎样的精神”,然后理解理解两首诗的意思,结合有关诗句进行赏析,可先找出表现手法,再说出诗人表达的情感。吕诗中:首句点明木芙蓉生长的地方,就是在小池的南边。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木芙蓉风吹雨打之后,在寒霜的侵扰之下,用心努力地开放出美丽的花朵,突出了木芙蓉不畏艰难、无惧风霜的特性。“犹胜无言旧桃李”借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诗人在这里说木芙蓉“犹胜无言旧桃李”,就是说它的品格比桃李更让人敬佩。“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诗人好像是在写木芙蓉的品格,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陈襄诗的意思就是,树林中的叶子都已经发黄了,只有芙蓉花还在盛开。它根本就不畏惧霜寒,随随便便就能开个三百朵。从而表达了作者不屈服于政治压力的决心。四句诗写出了木芙蓉无畏、洒脱、豪迈的精神:不惧怕秋霜,只任性绽放,随便一开,就是三百朵。3、1.D2.C3.B【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排除选项AB,括号后面的句子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排除选项B。故选D。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空处,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二者都是有远见的意思,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常做状语和定语;“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常做主语、宾语。此处的语境是指一个眼光远大的战略构想,做定语,故选“高瞻远瞩”。第二空处,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将来时,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进行时,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比较语境,这里是形容那种振奋的状态,故选“摩拳擦掌”;第三空处,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模型,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用对象,这里是说它们显露出雏形,不是形容人,故选“初露雏形”;第四空处,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常作状语、宾语。褒义词。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常作谓语、定语。中性词。根据语境含义,侧重好的,故选“雨后春笋”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例句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而画线句子“将使……”是将来时,时态矛盾。A项,结构混乱,前面句子没结束,缺谓语和宾语,后面又是一个句子;且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B项,正确。C项,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项,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导致句子缺少主语。故选B。【点睛】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4、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应结合词语的现代意思和句子的语境来分析是否是古今异义词。A项,“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意思是“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春秋”是指年纪。B项,“皆为陛下所成就”意思是“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成就”是动词,意思是“栽培、提拔”。D项,“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意思是“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故选C。5、1.D2.①对比。将谯周和诸葛亮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②讽刺。“老臣”本是杜甫对匡世扶主的诸葛亮的赞誉,这里用在误国降魏的谯周身上,具有极强的讽刺性。③含而不露。这里的“老臣”使人想象到谯周的卑劣和后主的昏庸,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艺术效果。【解析】

1.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尖刻而带着几分欣慰”说法有误。这是一首咏史诗,后四句夹叙夹议,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含而不露”。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遣词用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对比等;(2)描述诗句内容,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解释诗句意;(3)点作用,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杜甫《蜀相》中的“老臣”指诸葛亮,原诗句是“两朝开济老臣心”,赞颂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耿耿忠心。本诗尾联“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的大意是: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再结合注释可知,诸葛亮竭智尽忠,他死后,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一忠一奸,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同时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虽未言明,但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收到了更强烈的表达效果。6、献愁供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故患有所不辟也想佳人妆楼颙望寻向所志福兮祸之所伏千里送鹅毛野旷天低树【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阙、辟、颙、旷。【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1.B2.答案示例:不能改。原句用“并不是……只是不是……而是”的句式,强调关公的行为有着内在的情感逻辑。这种逻辑看似自相矛盾,却有其独特性,在辨析中说理,突显情感逻辑的本质特征。3.D4.答案示例:这句诗的“无理”体现在作者对“活着”与“死了”的判断不符合理性逻辑,“妙”在不符合理性逻辑的诗句在情感上极具感染力,绝对化的情感逻辑,表达了诗人对鲁迅精神的赞美之情。5.答案示例:本文先列举白居易《长恨歌》,论证情感逻辑具有绝对化的特征,再列举关公不顾一切放走曹操,论证情感逻辑自相矛盾的特征,例证典型而充分,而在论证自相矛盾的情感逻辑具有曲折性的特点时,缺少必要的论据支撑,是论证充分性上的不足。【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文章中的“歪曲”加了引号,是说明它有特殊含义,不是其本义,排除A;根据下句“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成了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的解说,可知“歪曲”的意思不是“深刻化”“个性化”,而是“变异”,排除CD。故选A。2.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要求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类题目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明确观点和看法,然后分析原句的语言形式特点和表达的内容,再比较所给的句子,分析二者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即可。分析原句“关公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逻辑,只是不是军事斗争中你死我活的理性,而是他独特的情感逻辑”可知,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并不是……只是不是……而是”的句式,强调关公的行为有着内在的情感逻辑,比较“关公的这种行为,有他独特的情感逻辑”的直接表达形式,在内容上更突显情感逻辑的本质特征,具有表达的独特性。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首先理解题干中“饱和度”的意思,结合原文“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可知,“饱和度”的意思是在作品中把一种奇怪的不合理性的情感逻辑一贯到底。本题中,蒋干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格斯拉兄弟和面馆老板夫妇都是平凡生活中普通的小人物,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都没有产生一种奇怪的不合理性的情感逻辑,所以不具有“饱和度”。排除ABC。D项,崔莺莺,她一方面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方面又不满于父母包办的婚姻,极力要寻求自己的幸福,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她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甚为谨慎。她的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故选D。4.本题考查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解答本题,首先理解本文“无理而妙”的理论,根据原文第2段,指的是“这种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的,是一种情感逻辑,它不合客观的理性,却恰恰充分符合人的情感激动的特点”。然后分析臧克家《有的人》中的诗句,指出哪些是“不合客观的理性”,哪些是“绝对化的情感逻辑”,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5.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本题要求“从论据运用的角度,评析本文论证的充分性”,就是要求分析本文如何运用论据进行事例论证的。解答时分别找出论点和运用的论据,分析文章如何运用论据论证即可。本文主要论证了情感逻辑的两大特点:情感逻辑具有绝对化的特征;情感逻辑自相矛盾的特征。并进行了举例论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见本文论证的充分性。【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8、1.C2.A3.①时代要为知识分子自由选择生存方式提供空间,承认他们的多元价值。②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回馈时代和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C项,“汲取道家又超越道家”错误。原文是“这种境界和道家乐天安命相通,但不同于道家的逍遥无为,依然执著于日常生活现实,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守得住理想、情操和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说的是和道家相通但也有区别,不是“汲取道家”更谈不上“超越道家”。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使得那时代的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错误。原文为“那个时代能容纳陶渊明隐逸的存在方式,真是诗家的大幸”。C项,不是单纯的“逸人经历”使然,而是“既当过战士也当过隐士”使然。D项,“必须回归山野田园”错误。陶渊明虽然隐逸,面对的是山野田园,但依然扎根于日常生活而又超越平凡的生活,所以才有独特的审美境界;莫奈虽在远离巴黎的村庄,那只是回避世人实际上还是服务世人,“回归山野田园”仅仅是个表象。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题干问的是“作者对‘时代与知识者的关系’有怎样的思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结合“但鲁迅没有给一些确实希望逃避政治、逃避官场的作家诗人留下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就太激进了。做隐逸选择的人与强烈介入政治、热衷官场的人确有区别”“那个时代能容纳陶渊明隐逸的存在方式,真是诗家的大幸”“世界上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存在方式。隐士在某些方面不及战士,但他们把世上的功名看得淡漠,常常进入深远的精神生活,于艺术、哲学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其实都是逸人或在某一人生阶段是逸人……的诗人大不相同,确有丰富与贫乏之分”等分析,时代要为知识分子自由选择生存方式提供空间,承认他们的多元价值。结合“逸人表面上回避世人,实际常常是服务世人的典范。印象画派大师莫奈在远离巴黎的村庄里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庙堂,今天变成了世人‘朝圣’和享受艺术的地方”分析,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回馈时代和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9、1.C2.B3.①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特点,真实存证“一朵菇”的所有信息。②借助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让“一朵菇”的信息全网见证、全网共享。③消费者通过扫码可溯源求证产品信息,从而信任“一朵菇”。【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涉及相关法律风险主要在授权管理应用领域”错误,原文“当前,金融相关领域区块链的应用最为集中,涉及区块链的法律风险也主要发生在这个领域”“这个领域”指的是金融相关领域。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通过‘如实记录’打通了这样的‘数据壁垒’”错误,原文“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于每一个节点,通过‘全网见证’实现所有信息的‘如实记录’”,可见“如实记录”是实现的结果而不是打通的方式。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答题区间主要在材料三:“‘一朵菇’基于满天星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入棚时,每个架子上的菌包就拥有了一个记入满天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的唯一的身份码”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特点;“菌菇从培养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如人工剥袋、智能增湿、智能通风和施肥、菌菇采摘、鲜菇销售、冷藏存储、精选分拣、干货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操作信息,都加密写入满天星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进行存证”借助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在安徽省农贸市场上买一盒香菇,扫一扫产品标签上的数字身份码……所有的溯源数据都可以在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满天星区块链上进行查询”借助区块链建立信任。【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10、1.A2.D3.A4.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5.(1)所以虽然孔子的政治主张在一时间得不到推行,但他的教化确实已遍及千秋万代,这就是诗用来施行教化的方法。(2)这就是《诗经》作为一部经书,下及人事、上备天道、无理不具的原因。【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A项,句意为:于是也把它们删除。刊:删除。故选A。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助词,取独/代词,这类;B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拿”;C项,连词,表转折,“但是,却”/连词,表承接,“然后”;D项,均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A项,“又将诗的教化作用发挥到极致”错误,这一说法文中无据。原文相关信息第二段,“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意思是“所以虽然孔子的政治主张在一时间得不到推行,但他的教化确实已遍及千秋万代,这就是诗用来施行教化的方法”,但是得不出“又将诗的教化作用发挥到极致”。故选A。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自《邶风》以下各篇,则因为那些国家的太平与战乱的不同,人的贤德与否也不一样,人们有所感触然后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就有一样的邪正是非,于是所谓的先王之风,在此发生了变化。”“则其国之治乱不同”是原因,“人之贤否亦异”是结果,之前之间之后断开;“其所感而发者”“而所谓先王之风者”“者”,句尾词语,之后断开;“而所谓先王之风者”“而”,表结果,放在句首,之前断开。即“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5.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是以”,所以;“被”,遍及;“所以”,用来……的办法。(2)中“所以”……的原因;“具”,具备。【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问:“既然这样,那么诗能用作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答:“诗是人心对外物有所感触并且在言说之余表达出来的。人心的感触有邪有正,因此言语所说的,也有是有非。只有圣人高高在上,于是他的感触没有不纯正的,因而他们的言语都值得用作教化。他们的感触有时比较杂乱,并且所抒发的感慨又不能不加选择的话,那么身处上位的人,就一定会想出用来自我反思的办法,于是,有的言语用来劝勉,有的言语用来惩戒,这也是进行教化的办法。过去周代兴盛的时候,上自国家祭典、朝廷政治,并且下至乡间街巷,人们的言语纯粹无疵,没有一句不出于正道。圣人确实已经将它们配上音乐,然后用之于乡人,用之于国家,用来教化天下。至于诸侯各国的歌诗,那么在周天子出巡天下时,也一定要陈列出来让天子看一看,以此施行进退赏罚的规定。自昭王、穆王以后,周王朝渐渐地衰落;到了周平王东迁,这种做法就被废弃不讲了。孔子生活在那个时代,他得不到应有的政治地位后,无法实施劝勉惩戒、进退赏罚的政令,因此只能将记录着诗歌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探讨研究,删除书中重复的,订正书中杂乱的;而对于那些虽好但不值得作为法则,虽坏但不值得作为警戒的作品,于是也把它们删除,以此遵从简明扼要的原则,以示传世久远,使学《诗》的人根据这个本子,就有办法考察政事的得失,学习好的,而改正坏的。所以虽然孔子的政治主张在一时间得不到推行,但他的教化确实已遍及千秋万代,这就是诗用来施行教化的方法。”问:“既然这样,那么《国风》《雅》《颂》的体裁,它们像这样各不相同,为什么呢?”答:“我听说,凡《诗》中称作“风”的,大多是出自民间歌谣的作品。就是人们常说的男女彼此对唱,各自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只有《周南》《召南》中的诗篇,由于这两地的人亲身受到文王的教化,养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于是人人都怀有纯正的性情,因此他们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感情,欢乐却不过分沉湎,悲哀却不至于伤身,所以唯独这两篇成为《国风》诗中的正经。自《邶风》以下各篇,则因为那些国家的太平与战乱的不同,人的贤德与否也不一样,人们有所感触然后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就有一样的邪正是非,于是所谓的先王之风,在此发生了变化。至于《雅》《颂》中的诗篇,都是成王、周公当政时朝廷祭祀所用的音乐歌词,它们的言辞温和又庄重,它们的含义广博又缜密,它们的作者常常是圣人这样的人,所以可用作万代法则而且不能变更。至于有变化的“雅”诗,也都是某一时期贤人君子忧时恨俗时写下的作品;因而孔圣人也选录了这些诗作,他们那种忠厚同情的仁心,扬善防邪的用意,依然不是后世擅长言辞的人所能企及的。这就是《诗》作为一部经书,下及人事、上备天道、无理不具的原因。”问者点头称是,然后退了下去。当时我正在编辑《诗传》,于是便把这些对话全都依次记下,用来放在那些诗篇之首。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撰写。11、1.C2.D3.A4.(1)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被提拔升任苏州知府。(2)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初”是刚刚的意思;“视事”,是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群吏”为“环立”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谓”的主语是“吏”,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项。句意: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