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_第1页
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_第2页
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_第3页
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_第4页
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运动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和

运动能力的发育特点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灵敏热适应能力1.速度

女孩在13岁、男孩在19岁以前,速度是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提高,10-13岁增长最快。然后缓慢而逐渐稳定下来。女孩在13岁因此,儿童少年在13岁以前可以接受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的运动项目训练,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赛跑等。14岁以后可适当安排长跑、球类活动,以便发展其速度耐力。2.力量

男孩在16岁以前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16岁以后开始缓慢下来,22-23岁可达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而女孩在13岁以后开始缓慢并有下降趋势,16岁又回升,18-22岁可达最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加而减慢。男女间18-23岁之间差异最大。3.柔韧

关节活动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这又与儿童少年骨的弹性好、可塑性大有关。一般在小学阶段(13岁前)柔韧性最好,13岁以后开始发展缓慢。4.耐力

耐力的总的趋势是随年龄增加,心血管机能的发育成熟,耐力得到逐渐提高,至20岁达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耐力的性别差异很明显,女孩在13岁后开始下降,17-18岁又逐渐回到13岁水平,21岁又逐渐下降。因而在16岁以后进行耐力训练能较好地提高耐力水平。5.灵敏

儿童少年的灵敏素质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10岁以后灵敏素质开始提高较快,尤其进入青春期后提高更为明显。

15-16岁后提高速度逐渐缓慢下来。为此,从儿童起就应着手培养。6.热适应能力人体在高温,高热的环境中散热效率,心输出量和心率以及排汗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青少年运动员

运动损伤的原因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在运动中发生的各种损伤;第二是指运动性损伤即运动技术性伤病。

运动损伤的分类运动损伤的原因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按受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分按受伤时间分按受伤后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来分运动损伤的分类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皮肤损伤肌肉与肌腱损伤筋膜损伤骨骼损伤内脏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关节囊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韧带损伤

实际上,我们通常把除骨以外的损伤统称为软组织损伤。它包括皮肤、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神经、血管等损伤。因此,可以把这类损伤分为三种:

软组织损伤骨损伤关节损伤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分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1开放性损伤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挫裂伤、刺伤及开放性骨折等。此类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常会由伤口污染而致感染。2闭合性损伤伤处皮肤与粘膜仍保持完整,无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腱鞘炎与闭合性骨折等。要注意的是股四头肌挫伤有两种特殊情况(骨化性肌炎、深部脓肿)按受伤时间分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急性损伤

指突然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而造成损伤。

慢性损伤指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劳损,或由于急性处理不当转化而来的陈旧性损伤。按受伤后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来分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与运动项目中专项技术的特殊要求有关人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弱点运动损伤的原因(一)与运动项目中专项技术的特殊要求有关

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运动损伤的受伤部位及受伤性质与运动项目之间有明显关系。

田径运动员易伤肩、肘、腰和膝、踝部;篮球运动员易伤膝、肩;足球运动员易伤膝、踝;体操运动员易伤肩、肘、跟腱;艺术体操运动员易伤腰和足;举重运动员易伤肩、腰、肘、腕。运动员在完成某一项目或动作中,专项技术对人体的特殊要求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之一。能量泄漏

脊柱肌肉力量不足=不稳定和能量泄漏

肩部躯干髋部动作不稳定是影响动力传递功效和能量浪费的根源博尔特与鲍威尔的跑姿比较

人类身体功能动作就是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人们需要做的动作。从解剖学角度理解,即我们的身体被设计成应该做的动作。人类有哪些功能动作?

人类生长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七个动作,主要涉及核心部位(髋部、脊柱、肩部)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蹲、踏、弓箭步、伸、抬腿,以及另外两个要求躯干稳定和躯干旋转的动作,它们分别是俯卧撑和躯干旋转稳定动作。

体育运动是身体功能动作模式的组合,任何完美、复杂的竞技动作都是由最简单的动作模式构建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个到综合。

竞技运动中包括多关节,多维度的动力性动作,在四肢末端转换和传递力量。所以,要多训练身体平衡,本体感受和肌肉力量的控制训练。螺旋对角交叉的运动模式特点屈曲——

伸展外展——

内收外旋——

内旋运动模式的种类

单侧模式双侧模式

对称性模式不对称性模式

交叉模式

同向交叉模式异向交叉模式对角线交叉模式经典的运动模式上躯干屈曲合并向一侧旋转下躯干屈曲合并向一侧旋转(并腿屈膝;伸膝)螺旋对角交叉式的基本原理

符合正常的生理上的运动形式,大多数肌肉的附着点和纤维的排列;自主运动由大量的运动模式,而不是由单一的肌肉运动组成;对角线形式运动是屈伸、内外旋、内外展三对肌肉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运动,是正常发育的最后部分和最高形式;螺旋对角交叉式的基本原理

所有对角线形式运动都跨越中线,能促进身体两侧的相互作用;对角线形式的运动总是合并旋转的成分,而旋转是发育的最后、最高形式之一。

动作模式-动力链-专项技术

专项技术是在中枢运动神经支配下的按某专项特定动作顺序完成的多关节、多肌肉参与的多种运动模式的联合与整合。

大多数项目专项技术是多维动作模式的联合与整合

基本动作模式的稳定性是专项技术多维运动整合的基础,是动力控制、传递和动力链效率的关键

主动肌、辅助肌和拮抗肌的互动关系决定力量传递与整合的效果

目前的我们传统训练理论和方法并非关注这些

动力链特点:

力量减小

本体感受

力量产生离心

等长稳定

向心

专项技术(能力)的好坏并不是受发力的大小决定的,而是受力量传递过程中弱链的制约弱链

弱链造成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降低,稳定性和肌肉力量下降,因而导致骨骼肌系统的功能下降。 弱链使动作模式变的不合理代偿性动作是弱链的致因弱链可导致运动损伤最被忽视的弱链部位或环节:核心区(肩部-躯干-臀部)的稳定性

代偿性动作、动作不对称和动作不稳定不仅是影响最佳运动功效,还是运动损伤和能量浪费的根源。

稳定性stability人体维持、达到和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1)保持特定身体姿态(如坐、站)2)自主运动(如走、跑、游泳)3)对外部干扰的反应(如绊、滑)运动中的基本身体准备姿态

身体姿势调整至关重要

PosturalAlignmentisCritical

站姿练习=动态稳定身体姿势(姿态)训练

身体(动作)姿态是人体动作的基础和核心运动中要使颈、背和脚保持正确的姿势身体姿势(姿态)训练人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弱点

人体各关节的损伤较多见,这与关节的解剖、生理有密切的关系。如踝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

距骨体滑车前宽后窄,其横径之差为0-6毫米,平均为2.4毫米。并形成向前开放的24-25度角。

在临床上踝关节的跖曲内翻损伤较为常见,其原因主要有:①外踝较内踝长0.5厘米,且位置较内踝偏后1厘米左右;

②内侧三角韧带较外侧3条韧带坚强;③距骨体上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跖屈时,关节不稳,允许较大的侧向和内翻;④内翻肌群的力量大于外翻的肌群。踝关节

运动损伤的病理变化和修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人们为了学习的需要,人为的把它分成了若干期。膝关节①构成关节的骨外形极不吻合;②关节最复杂、辅助结构最多;③每种结构都有特殊的功能;④股骨和胫骨的解剖轴形成夹角。肩关节①悬吊关节,整个关节被三角肌悬吊;②肱骨头大,而关节窝小,仅能包裹其1/4左右;③活动范围大,稳定性差。

三、青少年运动员

运动损伤预防体系

我国预防运动损伤工作的重点:必须由被动的伤后康复(Rehabilitation)向主动的功能锻炼(Prehabilitation)转移;必须更好的将改造运动员的身体的机能、身体的结构与损伤预防有机结合;必须将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的减少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预防医学第一医学临床医学第二医学

康复医学第三医学

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人类对疾病和残疾的认识密切相关!当然,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最佳运动成绩的训练过程金字塔基础训练PerformanceTraining运动成绩提高训练Skill/Tactics

专项技能和战术表现EfficientMovementPatterns有效的动作模式训练Mobility/Stability灵活性与稳定性训练专项训练GrayCook2001Optimum

PerformancePyramid损伤预防与康复能量代谢系统力量和动力(爆发力)动作技能训练超等长训练动作准备损伤预防与脊柱稳定基础训练课结构加强训练工作,严格遵守训练原则;重视易伤部位的强化训练和安全训练;运动医务监督与科学训练的监控;教练员及保健员在预防中的作用;建立“三结合”的预防体系。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加强训练工作,严格遵守训练原则思想教育、身体训练(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专项技术训练及战术训练全面性、渐进性、个别性、反复性、意识性全面性、渐进性、个别性三个原则对预防运动创伤较为重要。正确认识与处理重复性运动训练的训练量与促进比赛成绩提高及减少过劳性损伤三者间的关系是制定适当训练计划的前提。正确的制订训练计划与比赛安排,在预防运动创伤上有重要的作用。

重视易伤部位的强化训练和安全训练通过专项辅助训练,加强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和强化训练;根据专项多发病的特点,恰当安排运动量,避免过多的易伤动作练习;运动员应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用多种活动与力量训练来促进整个身体的发育。

运动医务监督与科学训练的监控

运动员入集训队时必须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另外,还要定期进行普查。运动员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