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获奖教案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获奖教案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获奖教案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获奖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导入新课】他是一名词人,笔耕不辍,继承苏东坡豪放风格的衣钵,使其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他又是一员武将,戎马一生,即使失去了钢刀利刃,也要手执软笔,用满腔热血谱写一曲曲爱国赞歌。他就是辛弃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一下他“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豪情壮志!【学习目标】1、学习辛词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2、反复吟咏,感受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恨。3、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深化自己的爱国情感。【知人论世】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有感而发写下的。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作者情感。这就是知人论世。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读一读学案上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诵读】教师范读,听读过程中,把握一下字音和节奏1分钟,学生自由朗读给同学们1分钟,自由地诵读一下这首词,要求:读准确字音和节奏,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怀。齐读。几分钟,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的大意,有疑问的地方,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解决。【整体感知】同学们在通读大意的过程中,应该发现作者写到了多个古人古事,请同学们再读文章,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每个古人古事。孙仲谋大败曹操刘裕建刘宋王朝刘义隆北伐惨败佛狸祠前迎神赛社廉颇年老不被重用若非饱读诗书之人,怎能想出如此多的古人古事啊!下面,我们就一起品读鉴赏一下这首词,看看作者借这些古人古事讽喻了什么人什么事,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品读鉴赏】1.齐读上阙。(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中有一处需要调整一下语序,哪一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调成:无觅英雄孙仲谋处。站在京口北固亭上,看到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打得化为乌有。(作者登上北固亭,为何会想到孙仲谋?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孙仲谋?)孙权其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开国皇帝。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占据江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遂使天下三足鼎立,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思古人:孙权在京口建立吴都,并且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保卫了家园。讽今事:讽刺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抒己情:作者借写孙权,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世无英雄、英雄业绩荡然无存的惋惜,同时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朗读指导:“无觅”一处稍加停顿,且要重读,要读出一种世无英雄的惋惜之感。“雨打风吹去”感慨斗转星移、沧桑屡变,语速要缓慢,读出一种惆怅之感。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下面给同学们6分钟,请同学们按照“思古人”“讽今事”“抒己情”的思路自主赏析一下剩下的几个句子。)(“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再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一下各自的意见,一会儿把你们智慧的结晶完美呈现出来。)(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思古人:刘裕率兵北伐,金戈铁马,气势如虹。讽今事:讽喻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抒己情: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同时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朗读指导:学生尝试点拨、朗读,学生齐读。“人道”“想当年”语速缓慢,语调稍拉长,读出一种历史悠久之感。“气吞万里如虎”语调上扬,读出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气势。)作者写刘裕跟写孙仲谋的意图是一样的,你看看人家孙权和刘裕,大败敌军,气势恢宏,你再看看这南宋朝廷,被人打到临安,竟然安居于此,不思收复失地。真是让人气愤啊!唉!我多么想像孙权、刘裕一样,挥师北伐,为国效力啊!传达出作者的愤懑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就有自不量力、好大喜功的反面教材。我们看一下接下来登场的元嘉刘义隆,这位同学来赏析一下这一句。(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思古人:刘义隆草率北伐,落得仓皇北顾的下场。讽今事:讽谏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要草率出兵,伐金必须作好准备。抒己情:对统治者草率出兵的不满。(朗读指导:学生读,尝试点拨。学生齐读。“草草”“仓皇”重读,读出诚恳劝说之感,读出担忧与不满之情)仓促北伐的刘义隆,被北魏太武帝一路追打,拓跋焘兵抵长江北岸,建了一座行宫。这座象征民族耻辱的佛狸祠前,现在是一番什么景象啊?“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苍茫回望,犹记得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上四处烽烟狼卷;往事真不堪回想,四十年后,在敌占区象征民族耻辱的佛狸祠前,竟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社日的鼓声!思古人:百姓忘记了国仇家恨,在象征民族耻辱的佛狸祠前祭神赛社,热闹不断!讽今事:讽谏南宋统治者中原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抒己情:传达出作者沉重的担忧,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之情。(朗读指导:“神鸦社鼓”要重读,读出内心的担忧。)通过对比,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当年的感慨心声。纵使愤懑,纵使痛心,到头来,稼轩还是放不下家国社稷,放不下天下苍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位同学来赏析一下这一句,看看作者借廉颇又发出了什么慨叹。(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思古人:廉颇虽老,仍愿为国效力,但赵王最终未能起用他。讽今事:66岁的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远离抗金前线,北伐愿望再次落空。抒己情:以廉颇自比,壮志犹存,抒发词人想要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统治者不能尽用人才的愤懑之情。(朗读指导:学生读,老师点,学生齐读。“凭谁问”语调拉长,读出忧郁、悲愤之感,“尚能饭否”重读,语调上扬。)我欲自比廉颇,试只手补天裂。辛弃疾一声长叹,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可为何偌大的南宋王朝无人知会我的心意啊!稼轩这一叹,一叹叹千年,至今读来,依旧荡气回肠,依旧让人心痛不已!【用典】辛弃疾借如此多的古人古事来抒发内心的悲愤,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典。所谓用典,即借用古人古事来讽喻今人今事,抒发情感表达心志的一种手法。在诗歌鉴赏题目中,若遇到这种手法,规范的答题模式是:借用···典故,讽喻了···,抒发了···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模式,把本词的主旨思想总结一下。【总结】这首词作者怀古伤今,借用雄才大略的孙仲谋、横戈跃马的刘裕、草率北伐的刘义隆、迎神赛社的佛狸祠、壮志犹存的廉颇典故,追慕英雄,讽喻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表达了词人想要收复中原的决心和对草率北伐的担忧,以及自己年迈而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之情。【请读】品读赏析完这首词之后,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的情感有了深一步的把握,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自己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词。哪位同学来为同学们有感情的诵读一下这首词?【思考】生于乱世、命运坎坷的辛弃疾,即使年至花甲,依旧不忘心怀家国天下。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简单谈一谈你的体会。示例:年至花甲的稼轩依旧不忘心怀家国天下,更何况正当年少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坚信少年强则国强,时刻不忘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要努力学习,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要时刻不忘心怀祖国,“了却君王天下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要靠新生代的我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辛弃疾借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抒胸中块垒,以其豪放词风,抒发滚滚爱国热情,真可谓是“字字有金石之声”。如此好的词,若不痛快淋漓大背一场,真不足以表达我们对辛弃疾的敬意。【背诵】两分钟快速背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