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产技术_第1页
马铃薯生产技术_第2页
马铃薯生产技术_第3页
马铃薯生产技术_第4页
马铃薯生产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生产技术

任荷江精品课件目录第一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第二节马铃薯病害防治第三节马铃薯贮藏技术精品课件第一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地块选择及要求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要求有机质含量较高,在4.5%以上最理想。PH值在5.5-6.5的微沙壤土较好,最好夏翻灭草耕地,深翻30CM左右,耙细耢平,保墒待播。

注意事项:

深翻后,要及时耙细耢平,防止风大跑墒。保证墒情。

精品课件

二、轮作倒茬

马铃薯生产田要选择的地块起码两年没种过茄科以及十字花科作物(例如茄科有:茄子、番茄、辣椒等。十字花科有:白菜、甘蓝等),无任何病菌和污染。轮作适合使用禾谷类作物(如谷子、麦类、玉米为最好)或葱、蒜、芹菜、胡萝卜、萝卜等。精品课件三、选用脱毒优质种薯

选用脱毒优质种薯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有病毒感染和其他真菌病害的种薯,如晚疫病、(种薯表征:块茎感病后,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轻微凹陷褐斑。将块茎切开,可见病斑皮下组织红褐色,与健康薯肉组织无明显分界。)环腐病、青枯病、黑胫病等带病种薯禁忌播种。

精品课件四、种薯处理

1.精选种薯

在选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还必须对种薯进行精选,才能保证增产。精选的标准:具有本品种特性,薯块整齐,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嫩薯作种。淘汰纺锤形、芽眼突出、薯形龟裂等薯块作种。这些薯块多数是退化薯,作种会感病和减产。

精品课件

有条件可以结合催芽进行种薯挑选。种薯催芽需要在散射光下、15—17℃的条件下催芽5—7天。注意必须是在芽已经萌动的前提下才能催芽。光本身对马铃薯发芽具有抑制作用,提早散射光照射会使发芽延迟。精品课件

2.种薯切块

在播前2-3天进行,要切成立块,多带薯肉,每块必保一个芽,尤其利用顶芽优势。切块重量30g左右。40—50g的种薯纵切两半,30g以下整薯播种。讲解:纵横切、斜切、以及40—50g种薯操作示范,介绍种薯脐部、顶部顺着顶部到脐部的方向为纵切。这样切的好处是:马铃薯块茎本身顶芽具有顶端优势,纵切可以使两块种子都具有优势芽。精品课件3.切刀消毒

75%酒精浸泡或75%酒精棉球擦拭切刀、或用沸水加少许盐浸泡切刀8~10min,或用3%来苏尔水、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10min进行消毒,或用火烧刀1min。酒精具有速效性,但必须注意浓度的准确,过低过高均取不到消毒效果。一薯一消毒最佳定时消毒,切到病薯必须消毒切种人员最好每人配备两把切刀精品课件4.种薯药剂处理

种薯切块后用拌种剂拌种,可选用新加坡利农公司拌种用药方案,或1斤适乐时加200克农用链霉素兑水6.5-7斤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在1000斤薯块上效果最好。也可采用滑石粉: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8:1:1的比例混拌均匀,混好药剂同种薯按1:65-100的比例混拌均匀也可取得一定效果。

精品课件五、适时播种1.播种时间

当10cm土层稳定通过7—8℃时,是马铃薯适宜播种期。当然还要参照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播期。

精品课件2.种植方式垄作:行距80-90cm。种植密度:应依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及栽培方式、栽培目的等而定。一般4000株/亩左右。播种后覆土厚度:应视气温回升情况、土壤质地和墒情、种薯大小而定,过深过浅都不适宜。一般垄作为10-15cm,起垄后种薯到垄顶的距离是15-20cm。平作土壤墒情好的浅一些,3-5cm,墒情不好的8-10cm。

精品课件

小种薯做种或在粘重土壤上应适当浅播,大薯块做种、或在沙壤土上播种、或春旱严重时,可酌情增加覆土厚度并结合耢实。播种过深给病菌侵染创造了机会。精品课件3.测土配方施肥

肥料应用是增产增收的关键,根据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合理配方施肥至关重要。马铃薯是喜肥作物,每生产1000kg块茎需约N:5kg,P:2kg,K:11kg。建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一般亩施1000-2000kg,化肥可选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应深耕施入。精品课件六、田间管理

1.苗前管理

北方一作区从播种到幼苗出土约需30d左右的时间。这期间气温逐渐上升,春风大,土壤水分蒸发快,地表极易板结,田间杂草大量滋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影响种薯正常发芽,幼苗出土缓慢而不整齐,或发生烂籽缺苗现象。故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苗前管理措施。垄作栽培,由于播种时覆土厚,土温升高较慢,可在幼苗尚未出土时,进行苗前耢地,将垄顶覆土耢掉一部分,以减薄覆土,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使出苗迅速整齐,兼有除草作用。一般在播后7-10天耢一次地。精品课件2.中耕培土

当目测出苗率达到5%或幼芽距地表2cm时进行中耕。通过中耕将垄形整成梯形。中耕过程中注意不伤根、不伤苗、少埋苗,保证中耕作业质量。中耕时要求土壤含水量65~85%为宜。沙土地中耕后要及时浇水,补足所失水分,并保持垄形。精品课件

3.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历时较长,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出苗后要尽早追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块茎形成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一般应追施氮钾肥,每亩追施氮钾复合肥15㎏左右。用量多少应视植株长势和长相而定。开花以后一般不再进行根部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肥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物质积累,对提高产量和品质亦有重要作用。微肥种类有硼砂0.5㎏,硫酸锌1㎏,硫酸镁1㎏。微肥也可结合基肥和种肥施入。精品课件4.灌水

与其他作物比较,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其蒸腾系数为400-600,即每形成1kg干物质,需消耗400-600kg水分。但需水量因气候、土壤、品种、施肥量及灌溉方法而异。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上,每生产1kg块茎耗水97kg,栽培在贫瘠的沙质土壤上,则需耗水172.3kg。至于每亩马铃薯究竟需水多少,主要依产量指标来定。根据蒸腾量的计算,每生产1kg鲜块茎约需耗水100-150kg。一般亩产块茎1000-1500kg的水平,每亩有150-250吨水即可满足需要。垄作喷灌条件下,播后视土壤墒情即可进行浇水。精品课件

马铃薯苗期植株较小,耗水不多,但我区该期常较干旱,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早灌苗水,对幼苗生长和块茎形成都十分有利。该期水分供应不足,会阻碍根系、茎叶、匍匐茎的生长,限制肥料的利用效率,甚至造成叶片灼烧;但若该期水分过多,会增加耕作时土壤压实和结块形成的机率,增加黄萎病、枯萎病、黑胫病感染率。应保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精品课件

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是马铃薯一生中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应保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该期土壤水分不足,会增加疮痂病的发病率,使块茎数量减少,早疫病加重以及植株早衰,间歇式干旱可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发生二次生长,或内部形成褐斑等;但若水分过多,导致块茎生理机能紊乱,会出现空心,或呈现褐色等,或引起养分淋溶,致使早疫病加重,或田间郁蔽,导致早疫病,晚疫病,茎腐病(黑痣病)等的发生加重。因此,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有条件时使土层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便于块茎形成和迅速膨大。精品课件

淀粉积累期,茎叶生长基本停止,气候转凉,需水量逐渐减少,但若过度干旱,也需适当轻灌。收获前10-15d应停止灌水,以促使薯皮老化,有利于收获和贮藏。机械收获时,为减少碰撞伤和薯块开裂,收获前要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田间持水量的60%。精品课件。七、适时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收获。在种薯收获前15-20天停止浇水。精品课件第二节马铃薯病害防治

只有合理、科学、精确用药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症下药杀菌剂和杀虫剂的种类很多,各种药剂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要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特性,在准确诊断和识别的基础上,按药剂的性能,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最有效的药剂。精品课件根据病虫害特点和药剂特点选用正确的用药方法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害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正确使用药剂时,必须根据农药的具体性质、防治对象的发生特点及环境因素等,选择相应的施药方法。例如种传病害要进行种子的药剂处理,土传病害要进行土壤处理,气传病害要进行喷雾施药。喷洒药剂时要做到均匀、细致、周到,使用质量好的喷雾机械,精准用药。精品课件适时施药适时施药是防治的关键。在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通常在发病初期或害虫的幼龄时期开始用药,既高效又省药。保护剂也可以在发病前夕施用。严格控制使用浓度、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每种药剂都有一个建议的使用浓度,生产中要按照使用浓度用药,不要随意加大浓度,否则容易产生药害,造成浪费。通常7~10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同时要注意每种药剂的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的天数)。精品课件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在无公害生产中,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用于病虫害的防治。

几种药剂混合使用或轮换使用为避免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工作量,有时要几种药剂混合使用,但在混用时要注意碱性药剂和酸性药剂不能混用、混用后不发生药害。精品课件晚疫病防治:

晚疫病的症状: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先是淡绿色,以后变为褐色,病斑有黄绿色边缘,后期叶背病斑边缘可见白色霉轮。气候适宜病斑扩展到整株整片。

精品课件马铃薯晚疫病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晚疫病防治:

选用无病脱毒种薯。少施氮肥,高培土、早灭秧。晚疫病高发期加强病情测报,以防为主,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对症下药,早防早治,结合天气变化及时喷药防治。预防晚疫病用大生可湿性粉剂150g。如果发现中心病株全部彻底拔除周围植株,必须密封带出薯田,封闭灭菌,并在两天内全部喷药防治。用金雷多米儿100-120g或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20g、科佳70-80g、疫快净120g/亩交替使用,每隔7天喷一次。

精品课件预测预报

中心病株调查:选择低洼潮湿、生长旺盛、成熟较早的感病品种田,从植株开始现蕾时起进行调查。根据“蒙标”气候标准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日。“蒙标”气候标准:在生长季节第一次出现连续48小时内,最低气温不低于10℃,相对湿度在75%以上,经15~22天后出现中心病株。精品课件马铃薯黑胫病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发生特点病原马铃薯黑胫病菌属欧氏杆菌属

发病规律:该病主要是病薯带菌,通过切刀切薯传给种薯,造成母薯腐烂,并从母薯通过维管束和髓部进入植株地上茎。后期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入新生的块茎。贮藏期间,病健薯接触,病菌可通过伤口或皮孔传染,传染快。土壤中遗留的病薯和病残体也是初次侵染的来源。田间病株可以通过昆虫和流水传播,从伤口再侵染健株。黑胫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极为密切,雨水多、低洼地发病重。贮藏期和窖内通气不良,温度高、湿度大,病菌通过伤口、皮孔传染快,容易造成烂窖。

精品课件防治方法选用较抗病的品种如东农303、克新1号、克新13号等。采用无病种薯(1)整薯播种为了避免切刀传染,采用小整薯播种的办法,连续三年可大大减轻危害。(2)选用健薯,汰除病薯播种前提前出窖,堆放在室内晾种或催芽晒种,促使病薯症状的发展和暴露,便于病薯的淘汰。切刀消毒药剂浸泡种种薯以链霉素防治较好。精品课件马铃薯菟丝子精品课件马铃薯软腐病是一种细菌病害伤口多发病重加强管理,防治地下害虫。精品课件马铃薯干腐病精品课件发生特点与防治窖藏起主要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窖中或土壤中越冬。从伤口或芽眼侵入。贮藏条件不好、块茎水分多、伤口多、通风不好病重。防治:生长后期控水,晴天收获,避免受伤,晾干后入窖;窖藏中保持通风,窖温1~4℃。随时清除病薯。精品课件块茎黑心病

症状在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缺氧严重时整个块茎都可能变黑。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原因是块茎内部缺氧所引起的。在贮藏窖密封严实或薯堆过大时,都会由于内部供氧不足而发生此病。黑心病的出现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在较低的温度下,症状发展较慢。然而在0-2.5度又比在5度下发展快。另外在36-40度的0度的极端温度下,也都极易出现黑心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氢气不易迅速地通过组织进行扩散。预防主要是注意贮藏期间保持薯堆良好的通气性,并保持适宜的贮藏温度。精品课件块茎空心病

症状空心病多发生于块茎的髓部,外部无任何症状。一般大块茎出现空心现象。空心多呈星形放射状或扁心形,有时几个空洞连接起来。洞壁呈白色或棕褐色。在出现空心之前,其组织呈水浸状或透明状。内部组织张力增大而引起开裂,原因是其中有些物质被转移其他部位所吸收。原因块茎膨大速度过快产生空心的基本原因。在块茎膨大期间肥水,使块茎急剧增大,大量吸收水分,淀粉再转化为糖,造成块茎膨大前期土壤干旱,后期突然浇水或降雨,也容易引起空心。钾肥施用不足也容易发生空心现象。预防主要是块茎膨大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要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注意培土。精品课件块茎裂口症状收获时常常可看见有的块茎表面有一条或数条纵向裂痕,表面被愈合的周皮组织覆盖,这就是块茎裂口。裂口的宽窄长短不一,它是块茎迅速生长阶段,由于内部压力超过表皮的承受能力,而产生了裂缝,随着块茎的膨大,裂缝逐渐加宽。有时裂缝逐渐“长平”,收获时只见到“痕迹”。原因主要是土壤忽干忽湿,根茎在干旱时形成周皮,膨大速度慢,潮湿时植株吸水多,块茎膨大快而使周皮破裂。此外,膨大期土壤肥水偏大也易引起薯块外皮产生裂痕。预防主要是增施有机肥,保证土壤始终肥力均匀;同时要适时浇水,在块茎膨大期保证土壤有适宜的含水量,避免土壤干旱,还要保持土壤透气性好。精品课件块茎畸形

症状畸形块茎多是由于块茎发生2次膨大而形成的。畸形的类型有肿瘤块茎,即在块茎的芽眼部位突出,形成瘤状小薯;哑铃形块茎,即在靠近块茎顶部形成“细脖”;次生块茎,即在块茎上再形成块茎,在块茎上产生新的枝叶,链状二次生长,即块茎上长出匍匐茎再形成块茎。原因产生二次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干旱与高湿交替出现等。凡是能引起块茎不能正常发育的外界条件,都能引起块茎产生畸形。品种不同,因二次生长引起的畸形表现也不同。在块茎生长期,由于高温干旱使块茎停止生长,甚至造成芽眼休眠。随后由于块茎已停止生长形成周皮,因而新吸收的养分就运到能够继续生长的部位,引起畸形生长。这些部位主要是芽眼、块茎顶端等处。预防主要是保持适宜的块茎膨大条件,即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适当深耕、注意中耕,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注意浇水。精品课件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提前预防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手段,一旦普发所有措施很难奏效。因此要树立提前预防病害发生的观念,在着手生产时就要从各个环节注重病害的预防和控制。1.选用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2.使用脱毒种薯3.种植无病种薯及种薯处理:(1)精选种薯,淘汰带病的种薯。(2)务必进行切刀消毒,切断病菌传播途径。(3)药剂拌种。(4)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垄沟喷雾。每亩施用60毫升。4.生长期药剂防治5.栽培防病精品课件地下害虫精品课件精品课件防治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秋、春耕地时,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每亩用50%辛硫磷乳剂400~500g,3%辛硫磷颗粒1.5~2㎏,拌在50㎏细土或沙里,于播前施入犁沟内,打耱或播种复土。在成虫盛发期,对害虫集中的作物或树上,喷施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防治。提倡使用绿僵菌每平方米30克,对蛴螬防治率达87%。

精品课件蚜虫的防治

采用黄板诱杀,用1种不干胶或机油,涂在黄色塑料板上,黏住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可减轻受害。生物防治:①人工饲养七星瓢虫,于蚜虫发生初期,每亩释放1500头,控制蚜量上升。②在蚜虫点片发生时,喷1%苦参碱2号可溶性液剂1200倍液、0.3%苦参碱杀虫剂纳米技术改进型2200倍液、99.1%敌死虫乳油300倍液、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药剂防治:首选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6%吡·敌畏乳油1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20%吡虫啉浓可溶剂4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精品课件马铃薯瓢虫的防治

幼虫分散前,喷洒2.5%功夫3000~4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精品课件芫菁的防治深翻灭虫

冬季深翻土地,能使越冬的伪蛹暴露于土面被冻死或被天敌吃掉,减少次年虫源发生基数。药剂防治

成虫发生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敌百虫粉进行喷粉,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kg。精品课件第三节马铃薯贮藏

马铃薯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马铃薯块茎在贮藏期间,会经历生理后熟期、休眠期和萌芽期三个生理阶段。精品课件恒屹·九恒源薯/p>

呼伦贝尔恒屹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主要种植马铃薯种薯、加工薯、大麦、油菜、有机小麦等,固定资产8000万元,进口马铃薯机械设备120余台。公司于2015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呼伦贝尔市九恒源薯业有限公司是呼伦贝尔恒屹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种薯繁育的子公司。现种植荷兰十五、荷兰七、夏波蒂、红美、蒙薯9号等十余个品种,提供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等各级别种薯。公司在呼伦贝尔市储备53万亩土地资源用于种薯繁育。现有组培室3000㎡,年产脱毒苗900万株;温室8栋、网棚500亩,可生产各级别种薯50000吨。精品课件科学的贮藏管理技术

1.收获和入窖前的管理技术(1)收获前的管理做好收获前的管理对贮藏质量的提高关系极大。①选择耐贮性强的品种由于品种影响马铃薯的休眠期长短和耐贮性。通常早熟品种休眠期长,晚熟品种休眠期短。另外不同品种耐贮性差异较大。因此,应选择耐贮藏的品种进行贮藏。精品课件②做好田间防病入窖块茎的病斑及烂薯块是贮藏的最大隐患,而病块和烂薯都来自田间。所以生长季节田间防病是减少块茎病斑和烂薯的有效办法,也是贮藏成败的关键之一。一般采用优质脱毒种薯播种,灌溉条件下实行高垄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收获前15~20天控制土壤水分,及时防治马铃薯病虫害,促进马铃薯提前成熟,都可保证入窖块茎的质量。精品课件③提前割秧收获前7~10天割秧,并将秧蔓运出田外,一方面可以使地面暴露于阳光下晾晒,促使块茎薯皮老化,木栓层加厚,减轻收获搬运过程中的破皮受伤,减少病菌的侵染;另一方面避免因植株感病,植株上的病菌孢子在收获过程中进一步侵染块茎。精品课件④适期收获收获期对马铃薯窖藏质量影响较大。收获过早,薯块成熟度不够,干物质积累少,既影响产量,又降低耐贮性。另外,块茎成熟度不够,会使薯皮幼嫩易受损伤,不利于贮藏。相反,收获过晚,增加病虫侵染危害的机会,且易受冻害,同样也会降低耐贮性。精品课件(2)入窖前精选薯块刚起收的马铃薯块茎,外皮柔嫩,应晾晒数小时,待表皮干燥后再收装。收装时必须把病、烂、破、畸形薯挑选出来,并去掉泥土、石块、杂草、秧子等杂质,选择质量好、没有损伤、成熟的块茎进行贮藏。精品课件(3)预贮

马铃薯入窖前保持10~15℃左右的温度、85%~90%的空气相对湿度,让薯块迅速散发田间热量和蒸发过多的水分,促使伤口愈合。薯堆一般不高于0.5米,宽不超过2米。在堆中适量设置通风管道,以便通风降温,并用草帘遮光。经过1~2周后,马铃薯皮变得老化干爽,表皮细胞木栓化,愈伤组织形成,病烂薯块挑选干净,马铃薯即可入窖贮藏。预贮过程中一定要严防雨淋、受冻和光线照射。

精品课件2.贮藏窖消毒

新薯入窖前应把窖打扫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贮藏窖消毒的方法很多。

用20%的石灰水或15%的硫酸铜溶液或25~4%甲醛溶液喷洒窖壁四周消毒,或用40%的福尔马林50倍液均匀喷洒窖壁四周消毒,密闭2-3天,打开窖门通风;

用75%百菌清500倍液喷洒窖壁四周,再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消毒,密闭2-3天,通风10-15天;以120立方米用500克高锰酸钾兑700克甲醛溶液熏蒸消毒,然后再贮存。

精品课件3.控制贮藏量

正常情况下,马铃薯的贮藏量不可超过窖容量的2/3,以1/2至2/3为宜,堆藏时应掌握好薯堆高度,过高易发热和压伤。一般食用块茎贮藏,可堆高1.5~1.8米,种薯薯堆高度1米以下,最厚不应超过1.5米。

精品课件4.贮藏温度的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