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高考政治复习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高考政治复习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高考政治复习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高考政治复习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1页第2页【知识大展台】第3页【学习微点拨】【图示】文化继承与发展第4页【比较】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不是先后两个阶段。√第5页【图解】传统文化特点第6页参考答案:①习俗②思想③稳定④民族⑤主动⑥消极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⑧生产力⑨生产关系⑩科学技术进步⑪先导⑫选择⑬创造⑭必要前提⑮必定要求⑯继承⑰发展⑱推陈出新⑲革故鼎新第7页关键考点一传统文化继承1.传统文化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久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含有相对稳定性文化。第8页2.传统文化继承内容(含义)地位作用传统习俗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文化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第9页内容(含义)地位作用传统建筑“凝固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结构体系、优美艺术造型、丰富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芒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标志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含有悠久历史,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第10页内容(含义)地位作用传统思想传统思想,包含在长久历史积淀中形成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含有深刻影响第11页3.传统文化特点历史性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烙印继承性在长久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详细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第12页鲜明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久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含有鲜明民族特色、民族格调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精神纽带第13页【提醒】区分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两个特点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角度即历史角度来说,是指一个民族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含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分于其它民族文化不一样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第14页4.传统文化作用(双重性)主动作用传统文化假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不停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发展起主动作用消极作用假如传统文化一成不变,也会起妨碍社会进步、妨害人发展消极作用第15页【提醒】对于传统文化发展,首先要看到,传统文化经过不一样时代依然会保留着原有基本特征;另首先要看到,伴随时间推移、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会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既不是全盘必定过去,又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第16页5.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主动向上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第17页【知识延伸】1.正确区分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1)二者含义不一样: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风尚、礼节和习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和庸俗色彩文化。第18页(2)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形式表现出来。(3)我国传统习俗中现有前人积累精华,也存在糟粕性内容,所以经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文化也并非都是优异文化。第19页2.正确了解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文明结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主要条件。(2)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当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或者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积累储存。第20页(3)作为传统文化必须是现存文化,而不是已经湮灭、绝迹文化。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甄别与选择,本身内容和形式已经成熟和相对稳定。第21页【典题探究】1.(·江苏单科)源远流长“礼”文化在漫长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友好,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内涵。这说明文化含有()A.鲜明民族性 B.相正确稳定性C.时代先进性 D.强大包容性第22页【解析】选B。“礼”文化即使经历了漫长文明演进,但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友好,但赋予了新内涵。这说明文化含有相正确稳定性,B正确;其余选项材料未表达。第23页2.(·北京文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铁器,诉说着推进历史前进必定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百科全书,承载着宝贵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第24页①能够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经济效益②是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一项主要内容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异传统文化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制高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25页【解析】选C。文物是文化载体,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异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推进文化事业发展,②③符合题意;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重在社会效益,不一定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经济效益,①说法错误;④夸大了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意义,说法错误。故选C项。第26页【加固训练】(·广东文综)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程式化演出变迁中表达出一脉相承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改变中一直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一样流派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所以,文化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主要。这一结论合理之处于于看到了()第27页①发展中传统文化有一定共性和规律②传统文化形式创新是不一样时代共同要求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精神含有内在稳定性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28页【解析】选A。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等内涵侧重点不一样,我们应重视把握它们各自特点和各自发展规律。可见,文化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主要,这一结论合理之处于于看到了发展中传统文化有一定共性和规律,传统文化所蕴涵精神含有内在稳定性,①③正确;②④材料未表达。第29页【社会广角】南音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保留比较丰富、完整一个大乐种。它聚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以后又第30页吸收了元曲、弋阳腔专长,并与闽南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而逐步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真挚情怀,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声音,如同南国夏夜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痴如醉心田。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闽南地域,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含有中原古乐遗韵文化表现形式——南音。第31页思索:南音这一古老乐种至今犹存说明了什么?提醒:传统文化含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和生命力。第32页关键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关系继承发展原因传统文化含有主动、健康内容,同时含有消极、落后部分。这些主动成份含有主要现实价值伴随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改变,传统文化对应内容也应伴随社会生活而改变第33页继承发展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主动向上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东西,应改造或剔除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不停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第34页继承发展关系继承是发展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必定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第35页【提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定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能够说二者是一个前后相继、不可分割过程。第36页2.影响文化发展主要原因因素影响社会制度更替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政治、经济力量新文化,经过反对代表旧政治、经济力量旧文化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进步第37页因素影响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进步是推进文化发展主要原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觉和创造都推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当代信息技术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输、继承与发展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等都成为社会变革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本身发展第38页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教育功效和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传承文化能动性活动,含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特定功效,在人教化与培育上一直饰演着主要角色第39页教育传递文化教育经过对受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对文化创造影响教育能够以浓缩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历史中走过认识世界过程,使人们在有限学习生涯中取得现有文化财富,“站在前人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教育影响越来越大伴随教育方式不停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第40页【典题探究】3.(·江苏单科)相声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发展碰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置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创新根本路径B.教育含有文化传承特定功效第41页C.传统文化含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需求【解析】选B。“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置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说明教育含有文化传承特定功效,故选B;实践是文化创新根本路径,故A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D不能与材料组成因果关系。第42页4.(·全国卷Ⅱ)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演出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当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当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第43页①当代传媒超越时空传输功效②用当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当代观众审美需求④以当代艺术伎俩展现我国杂技民族特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44页【解析】选D。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如今,在继承优异文化传统基础上,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使其蜚声海内外。这主要得益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借助当代艺术伎俩展现我国杂技民族特色,③④正确;①不是我国当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原因;②中“取代”说法错误。第45页【加固训练】年1月,教育部公布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么能够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是()第46页①甲合理之处于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根源②乙不足之处于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文化价值③书法提升人们思想道德涵养,形成完美人格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审美能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47页【解析】选D。题肢详细分析结论①文化发展根源是实践排除②乙没有看到书法对文化传承主动意义入选③书法与道德素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④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书法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能培养人们审美能力入选第48页【社会广角】高铁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经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到达不小于每小时200千米,或者专门修建新“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到达每小时最少250千米铁路系统。第49页思索:高铁快速发展会给人们文化生活带来怎样改变?提醒:高铁开通,“缩短了距离”,扩大了人们交往范围,方便了人们更大范围文化交流,加紧了文化传输。第50页【失分误区·高考警示】失分点1:误认为传统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动作用疑难纠正:传统文化作用含有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异传统文化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落后传统文化则会妨碍社会发展。第51页对应训练1: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独特艺术形式,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主动作用,人们应该含有正确态度是()①全盘继承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动作用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第52页【解析】选C。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盘继承,排除①。只有优异传统文化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故②不选。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作用,③④是正确态度。故选C。第53页失分点2: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割裂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疑难纠正:继承是发展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必定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第54页对应训练2:以下对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认识正确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个束缚B.继承是发展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必定要求第55页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否定D.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解析】选B。继承是发展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必定要求,故B正确。A、C、D割裂了继承与发展关系,故排除。第56页24保护文化遗产重视文化传承【热点连线】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能够联络社会热点:1.文化遗产:包含各种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应用。2.文化继承:城镇化与古村落保护工作,孔子文化节举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举行,申遗等。第57页【热点点击】情景一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年文化遗产日活动通知》,确定年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保护结果全民共享”,宣传口号: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点赞为漂亮中国添彩;文化遗产千秋传承保护弘扬万代受益;珍惜定格历史爱护不朽文明。第58页情景二年11月,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开幕式暨首场主题活动展演在上海师范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