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兰亭集序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兰亭集序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兰亭集序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兰亭集序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宗华1/71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

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旅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2/71“君民碑”“父子碑”“祖孙碑”——兰亭三绝3/71

过鹅池边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

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

字,为清康熙帝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

.抚摩而稍平,所以这碑被称为“君民碑”。文

革中,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

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

尾,

“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君民碑4/71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

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

名“父子碑”。父子碑5/71

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

双重,原为木结构建筑,五十年代坍毁,

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

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为我国最大

古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兰亭

集序》,碑后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一

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作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

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祖孙碑6/71有关“序跋”

“序言”简称“序”,也叫序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标、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相关事情,帮助读者更加好地去阅读或了解。序言,有自己作,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内容。

7/71《兰亭集序》(神龙本)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8/71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纲领”,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初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到达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高度。1、王羲之其人9/71王羲之像10/71

2、羲之其书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行楷《兰亭序》最含有代表性。11/71他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艺术美。《晋书》说他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认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因为他在书法上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12/71《兰亭集序》(局部)13/71王羲之《黄庭经》墨迹(唐临本)14/71姨母帖15/71《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16/71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一《世说新语·雅量》:

“郗(ch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恰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17/71袒腹东床18/71《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二19/71何法盛《晋中兴书》:“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三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阴道士好鹅。按《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写是《道德经》。20/71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风雅集会,参加名士,有“东山再起”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初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统计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幽会21/71流觞曲水图22/71古人一个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流觞曲水23/71古之“曲水流觞”处24/71当年王羲之邀集41位友人举行曲水流觞地方。曲水全长30余米,想当年,王羲之与名士们列坐在曲水两旁,装有酒杯子(称之为“觞”)在弯弯曲曲水面上飘流,因为水流波折,觞时流时停,按要求,觞停顿在谁面前,谁就得赋诗,不然就要罚酒。这既是一个游戏,又颇含雅兴,令人神往不己。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聚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当代人豪情。25/71‖生词注音癸丑()会稽山()修禊事()激湍()流觞()骋怀()放浪形骸()趣舍万殊()一契()嗟悼()彭殇()ɡuǐkuàijīxìtuān

shānɡchěnɡháigǔqìjiēdàoshānɡ26/71‖课文研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第1自然段ɡuǐ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春季末一个月一个祭礼高高竹子都县名映衬、围绕酒杯排列旁边乐器繁盛作诗省略动词宾语举行都27/71流觞曲水28/71参考译文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兰亭集会,为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人都来了,有年轻,也有年长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山和险峻岭,有茂密树林和高高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左右辉映围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即使没有管弦齐奏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示各自幽雅情怀。29/71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第2自然段之:定语后置标志和风用来放开、敞开穷尽实在自然万物值得这30/71参考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么)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乐趣,实在高兴啊!31/71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人喜欢讲自己理想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有人伴随自己所兴趣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兴趣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高兴而满足,竟不以为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自己喜爱事物感到厌倦,心情伴随事物改变而改变,感叹也就伴随产生了。从前感兴趣事,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所以而引发心中感叹;何况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究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悲痛万分呢?32/71第4自然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符契。两半,可合在一起面对悲伤明白原来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未成年而死去人无依据情趣一个个纵使这次(集会)诗文33/71《兰亭集序》书法帖34/71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乐痛悲35/7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6/71

☆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活动☆天气:

☆感叹:乐37/71

☆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时节难得☆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聚地清雅☆事由:修禊事欢欣之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环境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优美☆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诗酒相聚☆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

☆感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悦目赏心良辰美景赏心悦事乐38/71作者用简练雅净、铿铿有致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自然风光。我们好像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

作者发出由衷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畅快。39/71理清背诵思绪:记叙了集会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面环境及场面铺叙,最终由“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心境,抒发集会心情。要求: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特点,感受作者高兴心境。一生奇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40/7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叹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41/71本段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词语是哪个?痛痛惜???痛苦???痛心???悲痛???42/71☆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发作者“痛”词句。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当其欣于所遇不知老之将至痛悟言一室之内(静)放浪形骸之外(躁)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所之既卷,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在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死生亦大矣惜!43/71岂不痛哉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叹系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人生百年乐境易逝生命短促感叹万千44/71喜爱某物时厌倦该物时他们陶醉于一时高兴,追求暂时满足。可就一时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感叹\"曾不知老之将至\"。人生就是这么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停地厌倦,既充满了高兴也充满了无尽烦恼,怎能不感叹万分。

45/71回顾由喜到厌过程时面临死亡时往昔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标往事,过去曾有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思索,作者在对\“死亡\”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46/71这种"痛"是痛什么?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痛惜。作者从不一样处世形态共性——“情”“怀”出发,抒发了自己“重死生”感叹。47/7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叹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48/71★在本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亲密联络一句话,说说什么意思?“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于作者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本文写作意图?“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悲!古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时人以作者为代表一类文人雅士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千古同悲49/71悲夫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以今及古以今推来沧桑感、厚重感50/71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51/71东晋是名士风流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一死生”“齐彭殇”52/71

王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文人都死在残酷权力斗争中。所以,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理想。53/71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珍惜,所以,“每览昔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体验和古人对生命体验是何其相同;这里"悲"不一样于上一段"痛",是对个体之痛理性思索,是由己悲人,愈加深刻感人。

54/71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前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不论世界怎么改变,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体验却是一致,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55/71

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感叹是屡见不鲜。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更轻易使人伤怀!再说相聚是困难、短暂,分散是轻易,也是长久。原来这种聚散两依依情形已使人感叹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56/71千古同悲人生苦短命运难测良辰美景赏心悦事乐痛悲写作特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句式整齐,骈散结合。朴素自然而又错落有致57/71文章最终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体验?谈一谈:58/71我认为王羲之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消极,历史上悲叹人生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卓越成就正是他反抗人生虚无最执着努力。59/71“人生苦短”不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话题。且无须说《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无须说汉武帝“少壮几时奈老何”;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感叹吗?能够说,“人生苦短”是人类一个普遍心态。60/71那么王羲之对此感叹万千,有什么不可呢?何况,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一生,而是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生眷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东晋是难能可贵。

61/71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愁思和感叹,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叹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总结全文:62/71文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了成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感叹系之、放浪形骸。

63/71‖传统习俗元宵:元月十五,赏灯吃汤圆。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端午:五月五日。七夕:七月七日。中秋:八月十五日。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酒、敬老。64/71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苏黄米蔡——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颜柳——唐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初唐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唐草书出色代表“颠张醉素”--张旭和怀素

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邢张米董——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虞欧褚薛——初唐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古代书法名家65/71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列坐其次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足以极视听之娱夫人之相与重点实、虚词古代一个风俗高长旁边,水边热闹繁多用来……原因动词,穷尽交往66/71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曾不知老之将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人;见面乃,竟动词,至,及面对;明白,知道原来;动词,看作一样动词,等同原因“犹”,如同,好像对;这67/711、请按以下要求找出与《兰亭集》相关语句A、说诗产生:课堂练习:B、说诗集由来:C、说编集意义:

(“一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