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第1.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第1.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第1.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第1.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第1学时课前准备1.预习《沁园春·长沙》,疏通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一、描述形象活动:要求学生诵读词作,描述作者的形象特点。点拨: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的所见所思,可以通过一系列体现行为或心理的词语进行分析。分解问题1:词中体现作者行为或心理的词语分别领起哪些内容?简要概括。明确:立——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怅——山河寥廓,问——谁来改变国家命运,忆——往昔峥嵘岁月,记——奋勇进击、劈波斩浪。分解问题2:结合词作内容,说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点拨:可结合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明确:独立寒秋,思绪万千;看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心潮起伏,豪情满怀;怅望广阔的宇宙,忧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昂扬之情转为忧思之情;回忆往昔战斗生活,燃起革命激情;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展现了作者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分解问题3:概括作者的形象。明确:充满革命豪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二、诵读悟情1.领悟壮志思考:面对如此壮丽的秋景,豪情满怀的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昂扬之情为什么转为忧思之情?点拨: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进行分析,适时分析开头三句。明确:“立”字之前加“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立”字展现了作者独立顾盼、意气风发的高大形象。1925年秋,毛泽东秘密离开故乡韶山,南下广州开展革命工作,途经曾经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长沙,重游橘子洲,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词。了解了创作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游览橘子洲,不是以游赏者的闲适心境陶醉于自然山水之间,而是带着为民族争自由、为人民求解放的强烈使命感,因此,作者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时,才会自然地想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才会发出“谁主沉浮”的感叹。这是设问,饱含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2.感受豪情(1)讨论:作者认为,主宰中国命运的应该是怎样的人?提示:结合下阕“忆往昔峥嵘岁月”的具体词句,进行分析。教师适时指导诵读方法。明确:具体而言,“风华正茂”——年轻有才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奔放热情、强劲有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关心国家命运;“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权贵。因此,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2)思考:“粪土当年万户侯”已将壮志抒发得淋漓尽致,最后三句又表达了什么?明确: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浪遏飞舟?”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也回答了上阕结尾的问题。诵读指导:“恰”字所领七句要昂扬自信。“恰”后面停一下,拉长,下面四句要读得情感充沛、干脆有力、意气风发、连贯流畅;后面三句要更加有力,速度比前四句还要加快,到“粪土”之后再放慢。整个这一层要一气贯通,铿锵有力,激昂奔放。三、领会主旨1.总结词作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心怀天下的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眼前宏阔的秋景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追问。下阕一个“忆”字由眼前景转入回忆,描摹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的精神状态,展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志向,表达了革命青年振兴中华的气概与豪情。在作者的笔下,作者博大的胸怀与壮美的山川之景,作者的眼中之境和人生之境完美地交融在一起。2.配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词建议:可选用曲调豪壮的交响乐,如《红旗颂》。教师可根据诗词内容和诵读需要,适当剪辑音频以达到最佳效果。3.背诵词作第2学时课前准备1.反复诵读诗歌,通过想象还原将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2.小组内交流、讨论、完善组员所写的湘江秋景散文片段,推荐代表准备在班级展示。一、展示学习成果1.学生展示所写的湘江秋景散文片段提示:教师可安排主持人对展示活动进行组织;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记录,以了解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情况。2.学生初评评价维度:教师提示学生初评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作品的内容呈现了湘江秋景怎样的特点,二是字里行间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三是作品语言是否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学生点评时,教师不发表评论,但要提醒学生注意:改写的作品是否忠实于原文?作品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二、赏析湘江秋景图活动:探究哪一个作品更符合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解问题1:勾勒湘江秋景图的整体轮廓。点拨: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整合意象,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视角,勾勒出湘江秋景图的整体轮廓:群山、层林、江水、船只、天空、雄鹰、游鱼。这些意象即使没有任何色彩或动作,整合起来已经形成一种寥廓、自由的意境。分解问题2:为画面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点拨:可以运用增、删、换、减等方法,引导学生从词语的内涵、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等角度,对“遍”“尽”“透”“争”“击”“翔”等词语进行揣摩分析。明确:词中运用“万”“百”等数词,营造了一种非凡的气势和美感。如词作第1节中,“万”写山之多,“遍”写枫林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漫”写江水之满,给人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富有独特的美感。“染”“击”“翔”“竞”等动词的运用,形象生动,使得词中意象十分鲜明灵动,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染”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色之浓,既描绘出了整片枫林的壮美景色,也赋予景物着色的动感。“争”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凸显了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的轻松自如的姿态。词中的形容词,也很贴切。如“万山红遍”之“红”,点染如画,嫣红似火。“浅底”也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分解问题3:深秋时节,万物即将凋零,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秋却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呢?点拨: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立意的。结合毛泽东的个人经历,弄清景物特点和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明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乐观精神;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表达了作者昂扬奋进的革命热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在作者的笔下,山川如此壮丽,情感如此豪迈,作者的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情已经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三、完善学习成果1.制定评价标准活动: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为修改自己的作品提供依据和指导。提示:学习成果是改写的散文作品,因此每个评价指标对应的具体评价要求,就要从散文作品的角度进行表述。明确:评价指标,具体要求,评价,等级,得分意境能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景物在颜色、形态等方面的特点,并能对这些意象进行整合,表现湘江秋景的绚丽多姿、生机盎然。情感能恰当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把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