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课《拿来主义》教案 -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第7.2课《拿来主义》教案 -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第7.2课《拿来主义》教案 -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第7.2课《拿来主义》教案 -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淘宝:中院研究所PAGE1拿来主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二、教学重点: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三、教学难点:明确实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四、教学方法:集体阅读法、点拨法、交流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民国时代有这么一位伟人,他是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早年学医是为了想单纯地通过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从而使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摆脱被奴役的命运,后来,他发现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否则就算再强壮,也只有落得像牛一样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所以他弃医从文,为的就是从思想上解放中国人民,自由人民自己站起来反抗,才有得到自由的一天。他的作品,极大影响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潮,为黑暗中前行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他是谁呢?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二)解题1.本篇文章的标题是“拿来主义”,对于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本文是否按这样的论证思路进行?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三)文学常识1.走近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2.关于杂文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一般以议论为主,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的文艺性论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杂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特点:①篇幅短小,取材广泛②说理形象,议论精辟③语言生动幽默、尖锐深刻(四)写作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的反动文人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逆流,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当时左翼文艺队伍中也有人受“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写了此文。(五)初读感知1.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找出哪些段落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这一问题。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列举时事热点,深入剖析“送去主义”和“送来”的本质及其危害,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第二部分(第7-10自然段):对“拿来主义”的观点进行正面论述。(六)重点探究1.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2.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论证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1)闭关主义不行。(2)送去主义不对。接下来,第一次亮出自己的观点:要拿来。3.作者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论送去主义的危害?类比论证。(同类相比,比喻论证是不同类相喻)4.那么该如何实施拿来主义呢?换句话说,如何来拿呢?一句话: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当然这句话只是“拿”的基本原则,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比喻论证:以穷青年选择所继承大宅子的东西为喻。(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第一步:拿来。同时反对三种不对的做法:错误态度表现比喻义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第二步:占有,挑选。5.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提出希望。具体写作思路:总结拿来主义的做法——产生的意义——需要的条件——提出希望与号召。6.总结全文的行文思路。总体论述思路:紧紧围绕“拿来”,依次论述了为什么要“拿来”——什么是“拿来”——怎样实施“拿来”——最后总结实施“拿来”前提条件与结果。(七)论证方法1.第一部分驳论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第二部分立论中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3.“送去”“送来”和“拿来”,以及“孱头”“昏蛋”“废物”与“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综上本文综合运用举例、类比、对比、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八)语言赏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反语,请分析其表达效果。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更顺道到欧洲传道。3.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4.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5.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6.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7.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8.辨析“抛来”和“抛给”。(九)课堂总结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先驱,一个时代的伟人。他思想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这篇深刻的文章,即使在今天仍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