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策略课件_第1页
思维策略课件_第2页
思维策略课件_第3页
思维策略课件_第4页
思维策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五月2024思维策略简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体策略,即全面地考虑问题,对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提出假设,然后逐一检验假设;第二种是部分策略,即仅对问题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提出假设,然后去检验。两种策略的差别在于整体策略有条理,而且考虑问题更全面,解题较容易,偶然性小;而部分策略的条理性差,需要较多步骤才能解决问题,有侥幸取胜的机会,但解题难度较大。整体策略优于部分策略。儿童期是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是采用什么解题策略解决问题的呢?他们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说不清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本实验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帮助小猫回家,生动地向老师们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老师可以根据儿童解题的步骤,了解儿童所用的策略是整体策略还是部分策略,从而了解儿童思维策略的发展过程。方法与程序:屏幕上将呈现红、橙、黄、绿、蓝、紫色的六只小猫,及一个有四个小房间的房子。被试根据小猫对应的号码按下相应的数字键或直接点击相应的小猫,依次选择四个房间所住的小猫。作完一次选择后,屏幕会给出反馈,说明有几只小猫选对了颜色和位置,即回到了家(以“鱼”表示);有几只小猫只选对了颜色(以“鱼骨头”表示)。被试可以根据反馈进行下一次选择,然后再得到反馈,直至选对所有的小猫。不过,这样的选择最多能进行12次。辨别学习的策略参考文献:朱滢、焦书兰等编实验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64-269页本实验采用Kendleretal的实验范式揭示儿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实验最初阶段是辨别学习,使被试形成一个概念(圆形)。然后进行转换学习实验,此时被试选择绿色三角形是正确反应。实验的最后阶段是测试被试在转换学习的实验中,采用的是何种策略。如果被试是同一维度内进行转换(如圆形→三角形),这样的策略属于逆转换;如果被试是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概念的转换(如圆形→绿色),这叫额外因素转换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儿童逐渐更多地采用逆转换策略,更少地采用额外因素转换策略。简介:概念形成也称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它获得事物的概括表征。Bruner等人较早地研究了概念形成中的策略问题,他们发现被试在实验中连续作出的选择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包含着一定的目的,如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等。在概念形成中策略的使用是与年龄有关的。一般情况下儿童与成人在形成概念的速度以及所采用的策略上都是不同的。方法与程序:本实验分为三部分:辨别学习、转换学习、测验。实验时让被试按键反应,学会找到被规定为正确的图形的某种规则。连续做对8次才算学会。辨别学习阶段:有两组图形,红三角-绿圆;红圆-绿三角。每组图形左右可互换。这样一共四种方式随机呈现。被试只要选择圆,无论红还是绿都认为是正确的。此阶段屏幕给出反馈。转换学习阶段:此时图形是红圆-绿三角,左右位置随机,要求被试选择绿三角才是正确的。此阶段屏幕给出反馈。测验阶段:此时图形是绿圆-红三角,左右位置随机,共呈现10次。每次记录被试的选择,根据其结果看被试辨别学习的策略。若选红三角次数≥8次,为逆转换策略;若选绿圆的次数≥8次,为额外因素转换;若无上述倾向,为中间类型。空间认知的发展参考文献:李文馥等5-13岁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的研究心理学报1983年1期88页刘范主编心理发展的近期研究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09页本实验用于研究儿童判别面积大小的能力随年龄发展的规律,以及不同条件下项目数量、形状、位置、排列方式等变量对儿童判别面积的影响作用。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5-13岁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发展,掌握“等量减等量所余相等”的原理,并用其来判别面积大小的能力也在发展。大致可分为直觉判断、过渡状态和推理判断三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阶段。三种阶段在本实验中具体表现为:直觉判断:忽视被占面积,直接指向剩余面积,由视觉感知作出直观判断;或者虽注意到被占部分,但判断时仍然只凭直觉。过渡状态:部分问题讲出正确理由,部分问题仍使用直觉。推理判断:能够通过被占面积大小的比较,推论出剩余面积是否相等。例如,“两个同样大的院子,减去两个同样大的花园,所以两个能玩的空地一样。”从发展阶段看,6岁以前的儿童直觉判断型的较多。6-7岁是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直觉判断的比率大幅度下降,推理类型的比率大幅度提高。7-8岁是一个不稳定时期,判断的正确率受题目难度的影响较大。9-10岁又是一个发展速度较快的阶段,儿童的推理能力进一步占据主导地位,但有时发生理解和应用之间的矛盾,影响作业成绩。另外,不同知觉因素对儿童判别面积有不同的作用,同一因素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影响不同。简介:屏幕每次呈现两个一样的绿色长方形,其中各有一个红色的圆,但左边是整体圆,右边是分割圆。告诉儿童绿色长方形是草地,红色是花园,除花园之外的草地可以玩。要求儿童回答剩下可以玩的面积是否一样大。如果“一样大”按绿色键,否则按红色键,并让儿童说明判断的理由。儿童反应完后,主试根据儿童的判别理由评定儿童的判别类型:直觉型、推理型、过渡型(用鼠标点击进行反应)。一共23个题目。方法与程序:结果表格显示的是儿童所采用的各种推理类型在整体圆与分割圆的判断中所占的比例。最后一行是儿童在整体圆与分割圆的判断中的正确率。天平实验参考文献:Siegler,R.S.DevelopmentalSeqwencesWithinAndBetweenConceptsMonographsoftheSocietyforResearchinChildDevelopmentVol.46,No.2,1981Richards,D.D.&Sie,R.S.VeryYoungChildren'sAcguisitionofSystematicProblem-SolvingStrategiesChildDevelopment1981,52一般来说,三岁的儿童没有使用任何规则,他们的反应基本是随机的;四岁的儿童中,约有60%的人使用规则一,约有40%的人没有使用任何规则;五岁的儿童,几乎都使用规则一,只有极少数使用规则二;六岁以上的儿童较多地使用二、三类规则;对八岁的儿童来说,使用规则二和规则三的人数各约40%;而十二岁的儿童几乎都使用规则三;规则四的应用,在成人时也尚未占主要比例。这说明童年期末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虽然能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但还不能系统地应用规则,而这种系统地应用规则的能力在青少年期甚至也还未占优势。简介:R.S.Siegler认为,思维是运用规则的过程。本实验研究天平的力臂与重量的关系,区分不同年龄的儿童对规则的运用以此考察儿童思维水平的发展。实验中,儿童使用的规则分为四种:规则一:只考虑重量,不考虑力臂。规则二:先考虑重量,当重量相等时,能考虑力臂的作用,当重量不等时,只考虑重量的作用。规则三:先考虑重量,再考虑力臂的作用。但当重量和力臂均不相等时,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是靠猜测来回答。规则四:先考虑重量,再考虑力臂,如果重量和力臂均不相等,求出力矩来决定答案。冲突-突出变量型:重量大的一边力臂小,重量小的一边力臂大,但正确选择应为重量大、力臂小的一边;冲突-次要变量型:重量大的一边力臂小,重量小的一边力臂大,但正确选择应为重量小、力臂大的一边;冲突-相等型:重量大的一边力臂小,重量小的一边力臂大,但正确选择应为平衡。方法与程序:本实验首先演示加上砝码后天平两臂的变化情形,让被试了解反应方法:按红键或绿键选天平将倾斜的方向(左或右),黄键表示平衡。然后呈现36道题目,分为六种题型。相等型:两边的力臂与重量均相等;突出变量型:力臂相等,但重量不相等;次要变量型:重量相等,但力臂不相等;每种问题6个,分两步随机呈现,即题型随机和每种题型下的题目随机。认知方式参考文献:周润民冲动型和思维型认知方式在儿童逻辑推理中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报1990年4期355页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了儿童的认知作业成绩受其认知方式的影响,有“思维型”和“冲动型”之分。思维型儿童注重于答案的正确性和问题的细节,而冲动型儿童注重于问题的大体,往往急于作答而出错。这些情况使得“思维型”在一些认知作业中相对地占据优势。由于“冲动型”和“思维型”的认知方式在儿童的逻辑推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儿童的认知方式作出评价在教育心理学中是很有意义的。对于冲动型儿童在作业时,教师应多提醒,鼓励他们注重于准确性而不是急于给出答案,这样他们的错误判断就会减少。

简介:本实验是一个关于儿童认知方式的实验。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认知方式属于思维型还是冲动型,从而正确引导儿童的认知作业本实验用的材料是一些正方形和三角形图案,图案当中有不同颜色的小圆圈表示不同颜色的珠子,让被试根据图案呈现的状况来对屏幕上的提问按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