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施工基坑监测_第1页
测量工程施工基坑监测_第2页
测量工程施工基坑监测_第3页
测量工程施工基坑监测_第4页
测量工程施工基坑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监测依据 06.2监测项目 06.3检查巡视 26.4监测方法 36.4.1监测布点图 36.4.2监测频率及周期和相应控制标准 46.4.3监测方法 56.5与第三方配合 6PAGE6.1监测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6.2监测项目(1)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应测);(2)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沉降(应测);(3)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应测);(4)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应测);(5)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应测);(6)锚杆拉力(应测);(7)地下水位(应测);具体监测内容如表6.2-1所述。表6.2-1基坑监测内容及频率表监测项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监测单位监测(巡视)频率备注一级三级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应测应测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次/天;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1次/3天;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次/15天对于桩(墙)锚支护,基坑开挖深度小于总深度的1/2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沉降应测可测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次/2天;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1次/3天;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次/15天对于桩(墙)锚支护,基坑开挖深度小于总深度的1/2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应测可测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次/天;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1次/3天;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次/15天对于桩(墙)锚支护,基坑开挖深度小于总深度的1/2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宜测应测(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次/天;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1次/3天;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次/15天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应测可测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次/4天;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1次/10天;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次/30天锚杆拉力应测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次/天;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1次/3天;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次/15天支撑轴力应测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次/天;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1次/3天;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次/15天挡土构件内力可测可测第三方监测依据设计文件支撑立柱沉降应测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依据设计文件土压力可测可测第三方监测依据设计文件孔隙水压力可测可测第三方监测依据设计文件安全巡视应测施工巡视第三方巡视总包巡视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2次/天;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1次/天;巡视内容应满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规定6.3检查巡视(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降及滑移;(3)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放是否正常,基坑周边积水情况;(4)周边道路有无裂缝;(5)基坑周边荷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6)护坡面板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渗水和变形现象;(7)监测点、基准点是否完好;(8)我单位在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应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具体现场巡视内容如表6.3-1所述。表6.3-1现场巡视内容序号巡视对象巡视检查内容1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冠梁、护坡桩;钢腰梁变形;墙后土体沉陷、裂缝及滑移。2施工工况土质情况;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地表水状况;基坑周边地面堆载情况。3周边情况地下管道破损、泄露情况;周边建(构)筑物裂缝;周边道路(地面)裂缝、沉降;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施工情况。4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情况;观测工作障碍;监测元件完好情况。6.4监测方法6.4.1监测布点图为准确反映基坑边坡变形及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应在基坑坡顶设置水平位移监测点,坡顶设置沉降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点间距为20m;在临近相邻建筑位置设置轴力监测点及土层深层位移监测点;临近基坑30m范围内的建筑物都应布置观测点。坡顶变形观测点42处,桩顶变形观测点40处,ML锚索应力20处共40点,护坡桩(墙)体测斜监测点20处,地下水位监测井10处,地表沉降监测点30处,道路沉降监测点6处,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4处。具体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如图6.4.1-1所示。图6.4.1-1基坑监测点布置6.4.2监测频率及周期和相应控制标准1)施工监测频率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次/天(地下车库部分开挖:深度<3m时,1次/2天);基坑开挖完成稳定后至结构底板完成前:1次/3天;结构底板完成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次/15天;遇到降雨等恶劣天气及其他特殊情况,另行调整。第三方监测频率为施工方监测频率的一半。2)基坑监测要求(1)监测内容:(1)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2)坑外地表、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3)锚杆轴力监测;(4)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5)人工日常巡视;(2)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为施工监测的频率,第三方监测频率为施工监测频率的一半。在监测值的日变化量较大、达到报警值或遇到不良天气等时,应提高监测频率,做好监测和相关特征状态记录,并会同有关人员分析安全状态。(3)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发现异常现象,加强监测;监测数据未达到报警值期间,应向设计单位每周提交一次书面监测结果(包括每天的监测数据及周报),监测材料上应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工况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4)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顺利进行。6.4.3监测方法本工程基坑工程的水平、竖向位移监测方法如表6.4.3-1所述。表6.4.3-1基坑水平、竖向位移监测方法序号项目方法1水平位移监测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视准线法、极坐标法和小角度法",使用总控制网作为基坑监测的基准网。基坑护坡平面位移观测时,将全站仪支设在观测基准点上,逐一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该观测点坐标,每次观测值均与上次观测值进行比较,其差值即为位移变形值。2竖向位移监测测量采用独立高程系统,以基准点为起算点,严格按照一级水准测量要求采用环形闭合路线进行观测,联测其余点位形成水准网,进行平差。支线点作单程双测站观测。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采用闭合线路水准测量方法。工作基点和竖向位移监测点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按往返观测,从第二次观测开始按单程观测,支线点按双测站观测。作业过程中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并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如遇特殊情况除外)。观测过程中定期对三个基准点进行观测,检验其稳定性。每次观测结束后,核对和复查观测结果,验算各项限差,确认全部符合规定要求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计算得出本次观测高程值减去上次观测高程值,得出观测点在这一时段的变形量。3监测频率基坑开挖过程中:深度小于5m时1次/2d,大于5m时1次/1d。底板浇筑后:7d内1次/2d,7~14d内1次/3d,14~28d内1次/5d,28d后至基坑肥槽回填1次/10d。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在达到报警值或遇到不良天气等时,加密观测,做好监测和相关特征状态记录,会同有关人员分析安全状态。4技术要点1)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观测期间使用同一台仪器,固定操作人员,消除因仪器自身系统误差和人眼的视觉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2)埋设观测点和施工阶段的观测过程中,对基准点和观测点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定期派专人检查,确保基准点和观测点不被破坏,保证位移观测顺利进行。3)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必要时照像存档。监测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汇报。5应急措施1)发现基坑严重漏水立即采取快凝材料封堵、钻孔注浆密闭。对于较大渗漏,应先止流后补漏处理,堵漏可以采用双液注浆或聚氨酯封堵。2)发现动态边坡稳定问题,应采取调整边坡坡度及限制坡顶荷载等措施保证其稳定。3)发现支护体系受力变形较大时,应采取停止开挖,根据开挖实际情况与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限载、坑边卸土、加斜撑等措施保证基坑安全。4)基坑开挖到底及时施工垫层顶紧支护灌注桩,垫层与灌注桩的有效接触面不小于1/4桩周面范围,确保基坑及时固底,避免软土蠕变引起基坑过大变形。6.5与第三方配合1)首先应积极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