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施工施工部署_第1页
测量工程施工施工部署_第2页
测量工程施工施工部署_第3页
测量工程施工施工部署_第4页
测量工程施工施工部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测量工作简介 03.1.1测量总体思路 03.1.2测量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03.1.3测量工作流程 13.2施工准备 23.2.1测量精度设计 23.2.2测量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43.2.3测量基准点的复核 53.2.4平面基准点的复核 63.2.5高程基准点的复核 63.3测量控制点的埋设与防护 63.4场区控制网的建立原则 8PAGE3.1测量工作简介3.1.1测量总体思路根据本工程建筑规模大、结构形式复杂、测量定位难度大的特点,本项目测量与监测总体思路如表3.1.1-1所述。表3.1.1-1测量与监测总体思路序号分类主要内容1测量总体思路1)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两级测设。总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为基准,测设时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测设。轴线控制网依据总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测设。2)高程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准点为依据,使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将高程引测到现场形成高程总控制网。平面和高程总控制网作为结构、基坑监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施工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准点。2监测总体思路本工程监测包含第三方监测和总包自行监测两部分:1)业主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定期监测;2)自行监测包含地下施工期间到基坑肥槽回填前基坑护坡顶部的水平位移情况;加强现场现场基坑巡视,施工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实测数据出现任何一种预警状态时,加大监测或巡视频率,采取适当加强支护措施。3.1.2测量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40685.711㎡,总建筑面积178866.48㎡,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1545.33㎡,地下总建筑面积64951.19㎡。主要功能为高层住宅及配套商业、密闭式垃圾收集站,其中高层住宅6栋,共884户(含周转房52户),设大底盘地下室,单建配套商业一座,住宅地上总建筑面积119263.96㎡,居住公共服务设施1852.17㎡,出地面楼梯间及风井等517.19㎡。结构形式相对复杂;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多、工作量大、各专业施工立体交叉作业范围广、工作面大,因此需要重点进行场区和各楼层测量控制网的精密布设,根据不同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对定位和测量放线的要求,重点对轴线、定位尺寸、标高、垂直度、平整度等的高精度测量,并对重点部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实施实时监测,测量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如表3.1.2-1所述。表3.1.2-1测量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序号重、难点重、难点分析关键技术及应对措施1控制点、线布设的精度控制1、本工程占地大要布设多条控制线和多个控制点,多条控制点、线布设全站仪的多次架设容易有积累误差。2、控制点、控制线的布设位置应选取好,尽量能控制范围广,通透视线良好。1、控制点、线的布设尽量选用同一台全站仪,有同一个测量人员进行测量。2、尽量在天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布设测站点的选择应尽量覆盖广泛,减少全站仪架设次数,减小积累误差。3、应对整个建筑物的控制轴线进行加密布控,多设控制线、复核检验。2高程控制本工程多个施工区同时施工,高程的传递是工程的控制重点。1、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高程传递不方便,在施工前在建筑物周围布设5个高程控制点,满足各阶段各施工区的施工要求。2、高程传递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同一套仪器、设备。3、高程传递完成后,要进行复核满足要求后再施工。3沉降、变形观测本工程为深基坑工程,且有降水和护坡桩施工对基坑的监测,周围的监测变是工程重点、难点。1、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勤观测,并且多设观测点确保观测的准确及全面。2、在施工前计算好观测位置,对其进行保护,尽量避开难保护控制的位置。3、每次观测人员应该为同一人,且每次观测要有清晰的记录,以备查看。3.1.3测量工作流程测量工作流程如图3.1.3-1所示。图3.1.3-1测量工作流程3.2施工准备3.2.1测量精度设计1)GPS控制网布设和静态测量精度要求见表3.2.1-1、3.2.1-2所述。表3.2.1-1卫星定位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固定差(mm)比例误差数(mm/k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三等≤10≤5≤1/150000≤1/70000表3.2.1-2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观测时间段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s)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三等≥15°≥530~9010~30≤62)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参照表3.2.1-3所述。表3.2.1-3二等水准点复测和引测精度要求观测次数视距长度视线高每站前后视距差上下丝读数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基辅分化读数之差闭合差往返各1次≤50m≥50mm≤

±3m≤

±3mm≤

±0.5mm≤

±4EQ\R(,L)mm3)精密导线测量精度要求参照表3.2.1-4所述。表3.2.1-4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1″级仪器)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往返各1次≤2.5″≤18mm≤

1/800004≤

5EQ\R(,n)≤

1/350004)施工放样及轴线和标高的传递精度要求参照表3.2.1-5、3.2.1-6所述。表3.2.1-5建筑物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序号项目允许误差(mm)备注1外廓主轴线长度L(m)L≤30±5/30<L≤60±10/60<L≤90±15/90<L±20/2细部轴线±2/3承重墙、梁、柱边线±3/4非承重墙边线±3/5门窗洞口线±3/表3.2.1-6建筑物轴线及标高引测精度要求项目内容允许偏差(mm)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总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标高竖向投递每层±3总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3.2.2测量人员及仪器的配备1.测量人员配置本项目设置总包监测测量队,配备1名专业测量工程师负责总体测量工作。配备3名测量工程师。具体测量人员相关职责见表3.2.2-1所述。表3.2.2-1测量人员配备标准及岗位职责职务人数具备的条件岗位职责专业测量工程师1从事测量工作10年以上取得高级职称,具有超高层施工测量经验,熟知土建及安装施工工艺及竣工验收规范的要求。1)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测量工作,指导各测量队有序开展工作,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2)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满足要求且切实可行的测量施工方案,制定测量工作流程,并对测量队下达技术交底。3)负责建立测量数据库,负责测量定位点坐标的计算,对测量队下达测量任务。4)开展场区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控制点传递测量工作。5)负责爬模施工过程中平面及高程点的检核。6)解决各测量队提出的业务难题,监督各测量队工作,对测量成果进行把关验收。测量工程师3从事测量工作5年以上,取得中级职称,熟练使用全站仪等先进测量仪器,熟知控制测量操作流程及规范要求。1)进行场区测量控制网的外业观测及内业处理。2)完成平面和标高定位,楼层传递,区域交接测量等重要部位的测量定位工作。3)负责对其他分包测量队进行技术交底4)配合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技术质量部门检查验收。5)建立测量仪器台帐,负责仪器的管理及维护。2.测量仪器配备测量仪器的配备应满足测量工作需要和精度要求,仪器应按照总承包的要求进行统一管理,定期进行检定、校核,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量仪器由测量人员使用与维护保管,确保防潮、防盗,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三防”:防震、防潮、防晒。本工程所使用的测量设备配备见表3.2.2-2所述。表3.3.2-2测量设备配备仪器图片名称型号数量用途精度GPSLeicaGX12301台控制测量变形监测3mm+0.5ppm全站仪LeicaTCA20032台控制测量坐标测量施工放样0.5"级1mm+1ppm精密水准仪LeicaNA22台水准测量标高引测±0.7mm/km光学经纬仪J22台引测轴线2″玻璃钢条码尺徕卡1台沉降观测水准测量读数最小读0.01mm双轴测斜仪LeicaNIVEL2002台垂直度监测±0.2弧度区间50m钢卷尺日本田岛4把施工丈量1mm标线仪常州徕赛2台引测水平线和竖向通线3条线激光铅垂仪LeicaZL4台控制点的竖向投递1/2000003.2.3测量基准点的复核开工前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进行复核,若点位复核满足精度要求,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若点位复核不满足精度要求,则通知业主联系规划部门重新给点。点位复核方法如下:3.2.4平面基准点的复核平面控制点采用GPS动态RTK坐标匹配的方法检核,此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时间短,而且能很直观的发现点位粗差,其测量原理是利用GPS网点与原地面控制网点重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点),将少量的重合己知点作为约束条件,将GPS网WGS-84地心坐标系强制附合到己知点所在的北京市90坐标系中即可检测出点位偏差最大的点。其操作过程如下:(1)在场区比较空旷的地方架设GPS基站,确保卫星信号接收良好和仪器的安全。(2)采用流动站接收机采取各已知点坐标,每点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3)将已知点坐标输入流动站观测手簿,进行坐标匹配检查点位偏差最大值,若有偏差较大的点(点位偏差>10mm),则将该点作为粗差值剔除。(4)将剩余的点位重新匹配,直到各点位偏差值满足场区布网精度要求(本工程不应大于3mm)。若始终达不到精度则证明各点定位偏差太大,需重新测设。观测流程如图3.2.4-1所示。图3.2.4-1采用坐标匹配法GPS快速静态法检核控制点坐标3.2.5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高程控制点采用二等水准观测方法测量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复核,采用2次仪器高检核测站高差,控制点位复核精度满足相关要求,点位复核的观测方法如图3.2.5-1所示。首次观测首次观测图3.2.5-1高程控制点复核观测方法3.3测量控制点的埋设与防护根据各施工阶段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对需要进行埋设的控制点在控制网布设前要先进行埋设与防护,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一级控制网点的埋设与防护,点位的埋设及防护方法见图3.3-1所示。图3.3-1一级控制网点的埋设与防护2)二级控制网点的埋设与防护(1)二级控制点采用混凝土浇筑2m×2m×4m观测台,以避免围墙、障碍物及施工机械对观测视线的阻挡。高台顶部埋入专用钢制测量控制点,用作平面控制点。(2)在高台顶部埋入钢管,用于安置遮阳伞,避免在日照强烈的情况下进行观测仪器气泡受影响。(3)为保证控制观测台不受施工和地表沉降影响变动,观测台基础下挖2m用碎石混凝土浇筑,周围用钢管做好防护,做好警示标语不得破坏,在观测台侧部植入L形沉降观测点标志用作水准点引测高程。二级控制网点埋设及防护见图3.3-2所示。图3.3-2二级控制网点的埋设与防护3)三级控制网点的埋设与防护(1)三级轴线外控网点的埋设与防护布设在硬化路面上的控制点用螺纹钢筋植入,并用十字线精确标定出点位。轴线控制桩外砌筑500mm×500mm砖模,内灌混凝土保护,周围用钢管做维护。埋设及防护方法见图3.3-3所示。图3.3-3三级轴线外控网点的埋设与防护方法(2)三级轴线内控网点的埋设与防护在首层楼板绑扎钢筋时,将内控点预埋件焊接在楼板的钢筋上,打眼十字中心点标识。为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覆盖住内控点,在预埋件周围采取木质边框围护,在顶部加设防潮盖,防止金属埋件腐蚀生锈。埋设及围护方法见表3.3-4所述。表3.3-4三级轴线内控网点的埋设与防护楼板绑扎钢筋时内控点的安置楼板浇筑混凝土时内控点的防护预制埋件在绑扎钢筋时直接焊接在底板上浇筑混凝土时周围采用木框架维护,顶部加设防潮盖防止生锈腐蚀。3.4场区控制网的建立原则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布设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控制点采用地上挖坑浇筑混凝土埋设钢筋头,在其上打眼或支护桩帽梁上钉水泥钉作为控制点。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5)场区控制网按照二级闭合导线网精度进行测设,测设数据合格并经平差后的结果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数据。布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