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_第1页
3.1.1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_第2页
3.1.1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_第3页
3.1.1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_第4页
3.1.1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3园林植物与土壤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3包括6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土粒分级与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水分。园林植物与土壤的基本性质,主要介绍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高产肥沃土壤培育的基本措施,园林植物的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土壤的培肥与管理,盆栽土壤的培肥与管理。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低肥力园林土壤的改良措施、土壤沙化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园林土壤资源的保护。使读者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做到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壤。项目3.1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典型工作任务3.1.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学习目标1.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2.明确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一、所需知识学习

(一)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是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库与贮藏库,也是许多微生物活动的场所。此外,土壤还为植物提供根系伸展的空间和机械支撑等作用。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包括浅水域底)。自然界尚未开垦种植的土壤称为自然土壤,人类已经开垦耕种和培育的土壤称为农业土壤。土壤的“记忆”特性瞧!地中海边一层层土壤沉积层多象地球的笔记本

是区别于自然界其他任何物质实体的本质特征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需要的水、肥、气、热和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二)土壤与土壤肥力——2.土壤肥力(概念)

肥力不是某种物质,尽管它需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水、肥、气),它是多种肥力因素的性质的综合反映定量描述?肥沃土壤上生长的作物瘠薄土壤上生长的作物二、土壤与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基础,内因)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外因)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生产力的全部肥力因素基本相同的土壤,如果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彼此可能相差很大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

联系区别是土壤生产植物产品的能力

本质属性二、土壤与土壤肥力——(二)土壤肥力(生态相对性)3、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的。“适地适树”(一)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是一个多孔体系。土壤是多相体系,一般可分为固、液、气三相。土壤三相物质组成示意图

4.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20世纪土壤学科的迅速发展世界土壤学科的大融合--国际土壤学会ISSS(1924,罗马)20世纪土壤学科的迅速发展20世纪土壤学科的新观点土壤圈:(英)Matson(1938),(美)Arnold(1990)土壤水能量理论与运动方程的建立:(美)Buckingham(1907),Richards(1930s)土壤生态系统:(美)Jenny(1940-1960)土壤质量综合调控理论

(美)SSSA(1990s)20世纪土壤学科的迅速发展19世纪土壤学化学地学生物学欧洲20世纪土壤学化学地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美国二、所需能力培养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认知能力(1)能够明确土壤的概念的识别;(2)明确土壤肥力的概念的识别。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中级、《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正确区别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任务二:明确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3园林植物与土壤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3包括6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土粒分级与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水分。园林植物与土壤的基本性质,主要介绍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高产肥沃土壤培育的基本措施,园林植物的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土壤的培肥与管理,盆栽土壤的培肥与管理。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低肥力园林土壤的改良措施、土壤沙化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园林土壤资源的保护。使读者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做到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壤。项目3.1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典型工作任务3.1.2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掌握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2.掌握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四大作用;3.理解土壤资源的再生性与质量的可变性.(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中,人类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源于土壤。土壤植物生产动物生产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不可出让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

—马克思(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1、植物生长的要素植物的生活因子与土壤环境条件(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植物生长

土壤水体砂培水培基质太空载体设施农业(以色列)大田农业太空农业2、植物生长的载体(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林木赖以生存的基地

着生于土壤、汲取养分和水分、根系伸展(机械支持)

重要的立地条件(适地适树)土壤性质与适生树种、土壤类型与林木生长、

林业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

土壤管理措施、土壤改良、

林木施肥(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农林草业的生产基地

土壤是林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河北省林木施肥现状河北省丰产林肥料用量预测项目2001年2005年2010年

面积(万公顷)9.913.334.7投入纯养分(万吨)0.8592.8207.356

(1.729)(2.323)(6.061)林业肥料用量(万吨)92.7145.9208.9我国丰产林用肥比重(%)0.460.541.00注:投入纯养分一项括号内数字为按推荐用肥量计算的结果速生杨推荐用肥量为N0.265公斤/株,P2O50.15公斤/株,K2O0.025公斤/株(李家康,2001)

8倍

3.5倍(2)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圈

释放CO2、CH4、H2S、N2O,吸收O2

支持生物过程,重新分配生物圈

提供生物养分、土壤圈

水循环与

水圈

水分等水平衡等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

岩石圈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地球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土壤(Soil)生命系统环境系统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光、水、气、热、土(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四大作用:(一)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二)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三)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四)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刀耕火种",烧掉大量林木,换来一点粮食,既得不偿失,而又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的不良后果(二)

、土壤资源的再生性与质量的可变性红壤严重流失后形成的红色沙漠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治之得宜地力常新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遭污染土壤肥力退化国在山河破我国每年流失土壤超过50亿t,占世界总流失量的1/5,受危害严重的耕地约占全国1/3,相当于耕地削去10mm厚的土层,损失N,P,K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t化肥。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到达150(356)万平方公里!相当与50个台湾省!多可怕!你还睡得着吗?四川盆地山地侵蚀

2000年我国发生13次大的沙尘暴,每年经济损失高大540亿元。沙进人退背井离乡二月春风似尖刀!土壤沙化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1cm厚需300年)

土壤资源的破坏=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人口的零或负增长(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中国每年减少土地>300万亩)生态环境恶化的零或负增长(中国荒漠化速度2620km2/年)土壤的重要性

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农林业的基础粮食供应压力加大!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1、耕地减少不可逆转;

2、人口增长不可逆转;

3、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我国要跨进可持续发展的“大门”还需要:

30-50年?二、所需能力培养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认知能力(1)能够明确土壤的概念的识别;(2)明确土壤肥力的概念的识别。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中级、《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正确区别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任务二:明确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3园林植物与土壤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3包括6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土粒分级与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水分。园林植物与土壤的基本性质,主要介绍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高产肥沃土壤培育的基本措施,园林植物的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土壤的培肥与管理,盆栽土壤的培肥与管理。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低肥力园林土壤的改良措施、土壤沙化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园林土壤资源的保护。使读者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做到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壤。项目3.1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典型工作任务3.1.3土壤矿物质学习目标1.掌握土壤矿物质和岩石矿物的风化的概念;2.理解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形成土壤的岩石类型

一、所需知识学习

(一)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指土壤中所有无机物质的总和,它们全部来自于岩石矿物的风化。(1)组成土壤的矿物

矿物是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单质。矿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类。原生矿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而成的矿物,主要存在于粒径较大的砂粒和粉砂粒部分。次生矿物是指各种矿物在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重新产生的一类矿物。(一)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指土壤中所有无机物质的总和,它们全部来自于岩石矿物的风化。(1)组成土壤的矿物

矿物是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单质。矿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类。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硅酸盐类氧化物类

硫化物类

磷化物类

1.原生矿物次生硅铝酸盐矿物

氧化物类矿物有结晶和非结晶两种

简单盐类矿物

2.次生矿物1、概念: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2、根据岩石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岩浆岩是指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凝聚而成的一类岩石。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2)组成土壤的岩石

岩浆岩:约占地壳重量的94%;沉积岩:约占地壳重量的5%,但占陆地分布面积的75%;变质岩:约占地壳重量的1%.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1、岩浆岩的类型:岩浆岩侵入岩

喷出岩

深成岩

浅成岩

玄武岩花岗岩沉积岩

1、概念: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2、分类:一般分为机械沉积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三类。变质岩:1、概念(1)变质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各类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2)变质作用是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的。风化作用是在一般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的。变质作用类型埋藏变质动力变质热液变质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天坛大理岩(石)大理岩:云南的大理而得名。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变质而来,块状构造,等粒状变晶结构,白色或具各种条纹,方解石大理岩遇盐酸剧烈冒泡,而白云石大理岩则反应微弱。几种主要的变质岩圆明园(3)岩石矿物的风化岩石矿物的风化简称为岩石的风化,是指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物理风化是指岩石矿物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变化。即岩石由大变小,由粗变细,最后形成岩石碎屑。岩石的层状剥落示意图岩石矿物的风化化学风化是指岩石矿物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变化。主要的化学过程有氢原子进入其结构(水解作用)、加入水分子(水化作用)、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氧化或还原作用)、溶解作用及碳酸化作用等岩石矿物的风化岩石矿物的风化二、所需能力培养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认知能力(1)能够明确土壤矿物质和岩石矿物的风化的概念;(2)明确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形成土壤的岩石类型;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中级、《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土壤矿物质和岩石矿物的风化的概念;任务二:明确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形成土壤的岩石类型;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3园林植物与土壤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3包括6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土粒分级与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水分。园林植物与土壤的基本性质,主要介绍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高产肥沃土壤培育的基本措施,园林植物的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土壤的培肥与管理,盆栽土壤的培肥与管理。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低肥力园林土壤的改良措施、土壤沙化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园林土壤资源的保护。使读者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做到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壤。项目3.1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典型工作任务3.1.4土粒分级与土壤质地学习目标1.掌握土壤粒级和土壤质地的概念;2.理解土粒和土壤质地类型

一、所需知识学习

通过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形成的土壤无机颗粒,其大小并不相同,而相同直径的土粒在不同土壤中的含量也不相同。大小不同的土粒所表现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1)土粒分级

将土壤颗粒按粒径的大小和性质的不同分成若干级别,称为土壤粒级。同一粒级范围内土粒的矿物成分、化学组成及性质基本一致,而不同粒级土粒的性质有明显差异。根据大小不同,一般可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和黏粒4个基本粒级。常用的土粒分级标准有国际制和卡庆斯基制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分类制:国际制;三级美国制:三级卡庆斯制:二级中国制:三级(2)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大小、比例、组合及其表现的物理性质称为土壤质地。它是土壤一种较稳定的自然属性,在生产实践中常作为认土、用土和改土的重要依据。按照各粒级土粒含量的不同对土壤质地类型进行划分称为土壤质地分类。一般将土壤质地分成砂土、壤土和黏土3个基本等级。我国生产上常用的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常见的土壤粒级制(表3.3)当量粒径

(毫米)

中国制

(1987)

卡钦斯基制

(1957)

美国农部制

(1951)

国际制

(1930)

3-2

2-1

极粗砂粒

1-0.5

粗砂粒

粗砂粒

粗砂粒

粗砂粒

0.5-0.25

中砂粒

中砂粒

0.25-0.2

细砂粒

0.2-0.1

细砂粒

细砂粒

0.1-0.05

极细砂粒

细砂粒

0.05-0.02

粗粉粒

粗粉粒

0.02-0.01

0.01-0.005

中粉粒

中粉粒

0.005-0.002

细粉粒

细粉粒

0.002-0.001

粗粘粒

0.001-0.0005

粗粘粒

0.0005-0.0001

细粘粒

细粘粒

<0.0001

胶质粘粒

美国制苏联制

土壤质地手测法

1、砂质土壤主要特性(优势粒级性质)砂粒大于50%;通气透水,养分少,不保水肥;易耕;

温度变化快,暖性土;发小苗不发老苗。

(3)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2、粘质土壤主要特性:

粘粒高于30%,通气透水不良;保水保肥,养分含量高;升温慢,冷性土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适合于禾谷类作物。3、壤质土壤主要特性:

粉粒大于30%

北方称为二合土;性质介于粘土与砂土之间。

1、各种作物对土壤质地的要求2、土壤质改良①客土法地改良案例1:江苏省里下河地区②深耕、深翻土壤质地主要是继承母质的性质,很难改变。但是,质地不是决定土壤肥力的唯一因素③施用有机肥、结构改良剂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二、所需能力培养1、土粒分级与土壤质地的认知能力(1)能够明确土壤粒级和土壤质地的概念;(2)明确土粒和土壤质地类型。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中级、《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土壤粒级和土壤质地的概念的概念;任务二:明确土粒和土壤质地类型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3园林植物与土壤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3包括6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土粒分级与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水分。园林植物与土壤的基本性质,主要介绍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高产肥沃土壤培育的基本措施,园林植物的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土壤的培肥与管理,盆栽土壤的培肥与管理。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低肥力园林土壤的改良措施、土壤沙化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园林土壤资源的保护。使读者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做到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壤。项目3.1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典型工作任务3.1.5土壤生物学习目标1.掌握土壤生物的概念;2.理解土壤生物对土壤的生长和发育、土壤肥力的形成等均有重要作用

一、所需知识学习

(一)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土壤中活的有机体,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总称为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参与岩石的风化和原始土壤的生成,对土壤的生长发育、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变,以及高等植物营养供应状况有重要作用。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两大类。土壤动物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线虫、蚂蚁、蜗牛、蠕虫、螨类等。它们粉碎土壤中有机物残体,并使这些残体与土壤充分掺和,进一步促进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它们还以有机残体为食料,将含有丰富养分的粪便排入土壤,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土壤生物除参与岩石的风化和原始土壤的生成外,对土壤的生长和发育、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变以及高等植物的营养供应状况均有重要作用。其具体功能有:①分解有机物质,直接参与碳、氮、硫、磷等元素的生物循环,使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从有机质中释放出来,重新供植物利用。②参与腐殖质的合成和分解作用。③某些微生物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和分解含钾矿物等的能力,从而改善植物的氮、磷、钾的营养状况。④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物如生长刺激素和维生素等能促进植物的生长。⑤参与土壤中的氧化还原过程。2.土壤生物的作用土壤生物二、所需能力培养1、土壤生物的认知能力(1)能够明确土壤生物的概念;(2)明确土壤生物的作用。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中级、《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土壤生物的概念;任务二:明确土壤生物的作用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3园林植物与土壤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3包括6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土粒分级与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水分。园林植物与土壤的基本性质,主要介绍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高产肥沃土壤培育的基本措施,园林植物的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土壤的培肥与管理,盆栽土壤的培肥与管理。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低肥力园林土壤的改良措施、土壤沙化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园林土壤资源的保护。使读者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做到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壤。项目3.1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典型工作任务3.1.6土壤有机质学习目标1.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来源;2.理解土壤有机质的转化;3.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一、所需知识学习

(一)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及小部分生物有机体的总和。在耕作土壤中,有机质只占土壤干重的1%~5%,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的作用却很大。一、所需知识学习

(一)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包括施肥、动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化合物主要有碳水化合物(单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淀粉等)、含氮有机质(腐殖质、蛋白质和氨基酸)、木质素、单宁、树脂等。

土壤有机质一、所需知识学习

(一)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微生物动物来源植物来源工农业副产品森林植被下的枯枝落叶

荒漠景观热带雨林下仅凋落物干物质量即达16700千克/公顷

年荒漠植物群落的凋落物干物质量仅为530千克/公顷

年不同自然植被下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量变异很大2、含量及组成一般含量在0-5%之间。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0.5%3、有机质的组成(1)

化学元素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C/N比大约在10~12之间。4、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R—(C,4H,养分)+2O2CO2+2H2O+能量+养分酶氧化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动画演示图4-1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图3-6

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①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②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③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④促进微生物的活动;⑤净化土壤二、所需能力培养1、土壤有机质的认知能力(1)能够明确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和组成;(2)明确土壤有机质的转化;(3)明确土壤有机质的作用。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中级、《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和组成;任务二:明确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3园林植物与土壤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3包括6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土粒分级与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水分。园林植物与土壤的基本性质,主要介绍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高产肥沃土壤培育的基本措施,园林植物的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土壤的培肥与管理,盆栽土壤的培肥与管理。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低肥力园林土壤的改良措施、土壤沙化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园林土壤资源的保护。使读者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做到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壤。项目3.1土壤的作用与组成典型工作任务3.1.7土壤水分典型工作任务3.1.7土壤水分1.掌握土壤水分类型;2.明确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3.明确土壤空气与植物生产及肥力的关系学习目标教学资源课本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具;2.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3.精品课程学习网站一、所需知识学习

(一)土壤水分土壤水的重要性:所有的水只有进入土壤转化为土壤水,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水是作物吸水的最主要来源。土壤水是土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土壤水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催化剂;

土壤水并非纯水、而是稀薄的溶液。土壤水实际上是指在105℃温度下从土壤中驱逐出来的水。

(1)土壤水分的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数量法(1)土壤吸湿水**:土粒表面靠分子引力从空气中吸附并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称为吸湿水。土壤组成计算最大吸湿量:干土在近于水汽饱和的大气中吸附水汽,并在土粒表面凝结成液态水的数量。估计凋萎系数(2)土壤膜状水**:土粒靠吸湿水外层剩余的分子引力从液态水中吸附的一层极薄的水膜,这部分水称为土壤膜状水。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3)土壤毛管水***:

土壤依靠毛管力的作用将水分保持在毛管孔隙中,称为毛管水。包括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水沿着毛管上升毛管作用力范围:

0.1-1mm有明显的毛管作用0.05-0.1mm

毛管作用较强0.05-0.005mm毛管作用最强〈0.001mm

毛管作用消失土粒毛管悬着水示意图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的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