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 解读文章标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_第1页
考点01 解读文章标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_第2页
考点01 解读文章标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_第3页
考点01 解读文章标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_第4页
考点01 解读文章标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考点目录考点解读课文解剖技巧解密真题解析01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常称为“文眼”“题眼”,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思想情感、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多重意思,能够帮助我们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高频考点。考点解读

常见的考査形式为评标题、换标题、拟标题等,如:

①文章以“××”为题,有何妙处?

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文章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④文章标题能否换成《××》,为什么?

⑤根据内容,为文章拟一个标题。考点解读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例1:标题含义: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部编版七下)“思考探究”一:

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

【答案示例】“悲”在斯科特一行虽经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悲”在返回途中他们全部被冰雪吞噬。“伟大”在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但却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课文解剖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例2:标题作用:

朱自清《背影》(部编版八上)“思考探究”一:

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①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②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课文解剖

例3:标题好处:

彭荆风《驿路梨花》(部编版七下)“思考探究”三:

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答案示例】“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渟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处处盛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课文解剖二、换标题三、拟标题(一)标题的含义;(二)标题的作用;(三)标题的好处。(一)常见题型;(二)解题思路。抓住时间、地点、事件、对象、线索、主旨、修辞、读者兴趣、作者情感等方面拟题。一、评标题1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一、评标题

(一)标题的含义1.标题含义,指标题的内涵、意蕴。标题含义既有表层的,也有深层的。

①表层含义:指的是文章中的具体事物、环境或情节。

②深层含义:则是指这一事物、环境、情节中所包含的情感、象征义或言外之意。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标题的含义:

【解析】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慢慢爬下悬崖。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答案】

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2.分析标题含义步骤:

第一步,明确标题的表层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深层义。

(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变色龙”表层含义是指善于变色的蜥蜴。深层含义:将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指像奥楚蔑洛夫这样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警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15年福建泉州中考】《微尘远,山花近》:

结合全文,探究标题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微尘,山花,都用了象征(或比喻)的手法,微尘形象说明村民身置乡郊野岭,微不足道,平凡无奇,山花比喻他们那种朴实无华、真诚热心的优秀品质,淡雅悠远;②通过“远”和“近”的对比,表现出虽然“我”已离别他们,但是他们的优秀品质却沁人心脾,让人激动不已;③与结尾遥相呼应,揭示本文主题。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2)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分析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风筝》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放风筝的事,深层含义则是作者淡淡的乡愁和对冷酷现实的憎恶及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3)把握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烟花惊艳》:

题目“烟花惊艳”有哪两层含义?

【参考答案】

①实写除夕夜烟花绽放的美丽景象;

②借用烟花绽放时的美艳,象征了理发店老板和女顾客等人的高尚品质。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3年广西中考】《长长的山路》:

“路”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本文“长长的山路”象征什么?请结合山路的前后变化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山路修好前,坑坑洼洼,湿滑难行;山路修好后,更平更宽,景色宜人。“长长的山路”象征着村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4)把握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①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如《我的老师》这一标题既是“我”对老师的感激与喜爱的情感的出发点,又是文章标题的含义。

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济南的冬天》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地点明了地点和节令,仿佛出现了一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表达出自己鲜明的感受。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第三步,提炼整合答案。

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文本、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哲理等)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2年湖南长沙中考】《号魂》: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探究标题“号魂”的多重意蕴。

【参考答案】

①“号魂”体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守护阵地的信念;

②“号魂”体现了乡亲们建设家乡的坚毅、拼搏的品质;

③“号魂”是温养着一代代刘家坳人的心灵,激励了一代代刘家坳人磨砺意志、战胜国难、成家立业的精神信念;

④“号魂”是激励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建设家乡,在新时代带领家乡人们脱贫致富的精神名片。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3年安徽中考】《中国地图》:

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新旧地图的变化折射出祖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地图”承载着地图测绘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中国地图”蕴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二)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营造)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③概括或暗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④贯穿全文的线索。⑤交代写作对象,点明主人公或线索人物。⑥点明或暗示、凸显文章主题。⑦寄托……的情感等。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0年湖北荆州中考】《平安报与故人知》:

文中那么多古典诗词,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偏以“平安报与故人知”做标题。

【参考答案】“平安报与故人知”含有对平安的期盼和对他人的牵挂,与文章主题契合;这句诗是陈寅恪写给妻子的题画诗,其中暗含着劫后余生的平安更让人珍惜的感悟,与本文现实情景和情感更加吻合。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2年河北中考】《寻找“红衣姐”》:

阅读选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寻找“红衣姐”》。

【参考答案】

“红衣姐”是全文核心人物,题目概括了核心内容;寻找红衣姐实际上是寻找美好品德;这样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展现当今社会红衣姐拾金不昧精神的稀缺,凸显她人穷心高贵的高尚品质。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三)标题的好处

①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运用问句,强调内容,引人思考。

④引用古诗词或歌词,富有文学色彩(增添文化韵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富有诗意,营造美好氛围。

⑤标题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或者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⑥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18年广东广州中考】《一只羊其实怎样》:

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

【参考答案】

①交代写作对象,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借儿时回忆向我们展示了一只体面的绵羊“其实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哪怕它最后又回归了所谓“一只羊的结局”,也让张们记住了这只羊曾经的高傲沉稳。②“一只羊其实怎样”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引发读者对主旨的思考,增加对身边生命的敬畏之心。③本文以“一只羊其实怎样”为题,以疑问的语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19年江苏苏州中考】

标题以《淤泥偏自出芙蓉》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

①具有双重含义。表层含义:写出作者对莲的深爱之情。深层含义:抒发作者对莲一样清高、正直、雅洁、孤独的人的赞美之情。

②《淤泥偏自出芙蓉》化用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充溢着诗文神韵,未见其文先见其风骨。

③具有象征的作用,淤泥中的芙蓉象征君子出世而不沦世俗,即使在污浊的世间依然孑然高洁的品质。

④以“芙蓉”作为事物线索贯穿本文,使行文更紧密。

⑤以淤泥之污浊与芙蓉之高洁形成强烈的反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19广东省中考】《灯如红豆》:

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

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

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

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19年新疆中考】

说说本文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4分)

【参考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③点明文章的主旨;

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点明情感线索;

⑥形成对比,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答对任意四点得4分)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19年湖北黄冈中考】《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①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答“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和“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中任意一句即可)。②以小见大(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③表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④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3年黑龙江绥化中考】《迎着风,一顶草帽》:

标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妙处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①“草帽”是文章的线索;

②回忆了儿时父亲陪伴“我”成长的往事,暗示了父亲对“我”的爱及父子之间挚爱亲情的主题;

③充满画面感和动感,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二、换标题

1.常见题型:①文章的标题“××”能否换成“××”,为什么?②文章的原标题是“××”,现改为“××”,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③标题中的“××”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④题目《××》是从××这个角度拟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2.解题思路:①表态。能或否,或者指出那个标题好。②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效果五个角度分析原标题或新标题的作用和好处。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19年山东青岛中考】《一针一线皆关情》:

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①不可以。②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③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2年吉林中考】《像雪山一样高峻》:

将文题改为“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好不好?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不好,文题“像雪山一样高峻”耐人寻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显主题(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用雪山烘托红军将士高大的形象,高度赞美红军将士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不怕牺牲、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表达作者的崇敬(敬仰)之情。

“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只交代地点和事件,不能突显主题(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不能达到原文文题的表达效果。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2年湖南衡阳中考】《一个走运的人》:

有人认为“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香樟树”在文中是首尾呼应的;③“香樟树”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它象征着身体瘫痪却仍旧热爱生活的女店主,能够给人以积极奋进的力量;④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2年湖南衡阳中考】《一个走运的人》:

有人认为“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①女店主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她最喜欢说的便是“真走运啊!”这是一句贯穿全文的话,点明了小说的主题。②这篇小说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坚强的积极心态,具有丰富的哲理趣味。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3年湖南永州中考】《30年的重量》:

有人建议将标题“30年的重量”改为“跨越时空的师生情”。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标题“30年的重量”更好。这个标题更贴切地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文章通过讲述30年前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30年后的再次联系展示了这份感激之情的延续和深化。这个标题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而“跨越时空的师生情”标题则相对较为笼统,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核心主题。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三、拟标题

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从时间、地点、事件、对象、线索、主旨、修辞、读者兴趣、作者情感等方面,紧扣文本,言简意赅地拟出题目。

①要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

②反映独特的思想感受,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③新颖、简洁、凝练、优美,富有个性和诗意,能吸引人的眼球。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拟标题的角度】

①可以从情节内容的角度拟,或能概括全部情节,或能点出核心的部分情节。

②可以从人的角度拟,或是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人物关系。

③可以从物的角度拟,常常是文中反复出现的物。

④可以从表现的主题的角度拟,或直接表明主题,或含蓄表现主题。

⑤可以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题,也可以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

⑥可以以人物的情感为题,还可以综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辞,取有文采的标题或幽默的标题。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示例】

①巧用修辞,例如《生如夏花之绚烂——聆听生命的吟唱》;

②化用诗词,例如《巴山夜雨》;

③形成对比,例如《永恒的瞬间》;

④制造疑问,例如《人为什么要善良》。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18年安徽省中考】:

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歪儿。因为本文通过写我们同歪儿一起“玩踢罐电报”的游戏,表现了孩童时代天真、纯洁的友谊与快乐,重点突出了歪儿的形象特点。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2年广东东莞中考一模】

下面三个词语都来自选文,哪个词语合适做标题?请说明你的选择与理由。

知音

相见恨晚

别有天地

【参考答案】

示例一:“别有天地”适合做标题。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盆景,一盆一景是一方小天地,同时盆景也揭示了上行下效的官场天地,一语双关,且这个词语做题目足够新颖,有吸引力。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2年广东东莞一模】

下面三个词语都来自选文,哪个词语合适做标题?请说明你的选择与理由。

知音

相见恨晚

别有天地

【参考答案】

示例二:“知音”适合做标题。本文围绕盆景,主要写小于和卓天成的交往,两人的交往占文章较大篇幅。“知音”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示例三:“相见恨晚”适合做标题。“半个小时前,他和他还素昧平生。半个小时后,他和他大有相见恨晚之慨”有开篇点题的效果,“相见恨晚”突出了小于和卓天成相识时间虽短,却志趣相投的特点。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深圳备战2023年中考全真模拟(二)】《一双新棉鞋》:

题目《一双新棉鞋》是从线索这个角度拟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我们的儿子》,这个标题是从文章的主旨角度拟定的,作者借这位母亲主动认小战士和牺牲的战士为儿子的情节表达了所有志愿军战士都是祖国母亲的好儿子的主题。《找儿子》或《认儿子》或《等儿子》,这个标题是从文章主要内容的角度拟定的。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

例:【2022年广东惠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归”(中药名)比“把脉”(中医术语)更适合作为文章的标题。请结合文意,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以“当归”为题的好处有:①“当归”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张郎中从工作倦怠、执意退休到辗转反侧,希望重返医院坐诊;②“当归”一语双关,既是张郎中常用的中药,又是医治张郎中阴虚火旺的“药”;③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张郎中为病人和医院着想的高尚医德;④使文题富有新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把脉”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技巧解密【2022年广西河池中考】喜鹊在枝头魏丽饶

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为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

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真题解析

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

⑤“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ㅤㅤ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

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

⑨“看鸟。”我回话时,一位臂上戴着袖标的护林老人出现在我身旁。他向我讲述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⑩“为啥?”ㅤㅤ⑪“留给鸟儿们过冬。”ㅤㅤ⑫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ㅤㅤ⑬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跨进黑色铁栅栏门,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⑭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尝一个。不然你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ㅤㅤ⑮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至第⑥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按“什么人什么事”的模式作答。

根据“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为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等语句可概括为:“我”下车步行,遇喜鹊引领,见到柿子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我”下车步行,遇喜鹊引领,见到柿子树。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2.第③段引用“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的歌谣有什么作用?(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引用歌谣写法的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内容上,引用歌谣通常有增强文章语言生动性的效果。结合“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等语句可知,衬托了“我”步行山路,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结构上,与下文“‘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等内容形成呼应。

【答案】①衬托了“我”步行山路,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②与下文描写喜鹊叫声的语句形成呼应,文气贯通;③使文章增添生动活泼之感。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3.请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②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

①此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把喜鹊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不解地看我一眼”“倏地飞走了”表现了喜鹊可爱的样子,流露出作者对喜鹊的喜爱和行走山路的愉悦之情。

②“观察”“挑”把喜鹊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手法,具有生动、形象、幽默的表达效果。这三个加点词语都是动词,详细地写出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先是“观察”,再是“挑”,然后“啄”,有序的动作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蕴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3.请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答案】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喜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喜鹊看“我”和飞走时可爱的样子,流露出“我”对喜鹊的喜爱和行走山路的愉悦之情。

②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加点词语是描写喜鹊啄食时的动词;“观察”“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喜鹊人格化,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三个动词详细写出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生动、具体,蕴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4.第⑫段中,看到护林老人慈祥而温柔的眼神,“我”为什么会想到那一树枇杷?(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可知,老人与枇杷树的主人有相同之处,都爱护鸟类,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品质。柿子与枇杷也有成熟后供鸟类啄食的相同之处。同时,由眼前的柿子联想到枇杷树,可见对鸟的爱护不止一地、不止一人,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

【答案】①老人与枇杷树的主人有相同之处,都具有爱护鸟类的可贵品质;②眼前的柿子与记忆中的枇杷都有成熟后供鸟类啄食的相同之处;③由柿子联想到枇杷,丰富了文章内容,可见对鸟类的爱护不止一地一人,从而突出了文章主旨。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5.说说你对标题“喜鹊在枝头”的理解。(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标题的含义、作用等角度分析作答。本文通过写步行山路时遇到喜鹊啄食柿子和老人解说等内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喜鹊在枝头”即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喜鹊在枝头”营造了一种温馨、喜庆的气氛,与全文温馨、愉悦、赞美的情感基调一致,含蓄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据此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答案】①标题概括了本文写步行山路时遇到喜鹊啄食柿子的主要内容;②标题营造了温馨、喜庆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③含蓄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2022年四川遂宁中考】_______________明前茶

①枇杷园的中央,有一块空地,老祝捐出的十棵枇杷树,就围绕着这山间少有的平整之地。认养枇杷树的城里家庭,周末会来打望“我家的枇杷树”,这是他们帮扶村小孩子的一种方式。

②老祝年轻时,曾在村小当代课老师,后来因为文凭不够,不得不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承包枇杷园作为新的事业打拼。这行他做得很成功,自从栽种树苗,他就仿佛拥有侍弄枇杷树的金手指。“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春风拆勾萌,朴樕如榛菅。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老祝觉得范成大这首诗就是在形容自己的山中岁月。苍苍枇杷树,很快就高及屋顶了,枇杷越结越多,富裕了的老祝,就想着为村小做点事:买些书本,添一副篮球架。他还打算用这笔钱,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因为六年级有个姓朱的孩子有做导演的天分。

真题解析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③去年暑假,这小子自己写剧本,与三位同学在晒场上表演,把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奶奶对娃儿教育上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扮演戏中的奶奶,孩子拿出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压岁钱,买了灰白的假发。在他身上,老祝看到了自己少年时那股要把一切事情都做成的心气儿。老祝也看到了台下的奶奶,那泼辣的老妇人一边痛骂孙子歪点子一箩筐,一边却笑出了眼泪,频繁地用手背去擦。与孙子朝夕相处的这十二年,奶奶只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负荷;那天,她却忽然感受到了孩子像枇杷树一样成长的生命力以及他热辣的回报。孩子的才华,就像飞溅的枇杷汁,让顽固的奶奶皱起了鼻子——她被酸到了,也被甜到了。这股劲儿,一直冲到了奶奶的鼻腔和眼眶,让她且喜且叹,且愁且笑。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批注:引用古诗,用枇杷树的成长来表现老祝的生活状态,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

④老祝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想要为这孩子提供一点方便。他当然也可以把卖批把的钱直接捐出来,可转念一想,枇杷树每年的收获,也是一种期待与冒险。如今的城里人就喜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枇杷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祝被自己的新点子逗笑了——如果,一棵果树能吸引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嗅见山野的气息,体会农桑的辛苦,吃到现摘的枇杷;或者,见一见泥鳅一般黑且机灵的“朱导”,与之合演消夏之戏,也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⑤就这样,去年10月,老祝在微信上开卖“枇杷盲盒”:预付1600元认养一棵树,来年这棵树上所有的枇杷都是你家的了;若是风调雨顺,一棵树最少能结两百斤枇杷呢;树可家认养,也可由几家共同认养;认养枇杷树的收入,将作为善款捐给村小。老祝有点私心,他想把这笔收入的20%用于“朱导”的梦想,帮他成立山里的第一个戏剧社。老祝期待这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⑥26个城市家庭,认养了十棵枇杷树,拉了一个微信群,自称“枇友”。冬去春来,老祝教他们疏花、疏果。这些农活,都要搭起梯子,钻入枇杷树浓密的树冠中,或以猴子捞月的身姿,或以熊猫横卧之憨态,伸长手臂和剪子艰难地干。令老祝惊讶的是,就像“朱导”这样的“赤脚大仙”爱玩阳春白雪的戏剧一样,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对爬树疏果这样的事,也干得兴致勃勃。

⑦A乌鸫鸟最爱枇杷树,啄食几口枇杷,就能在树梢上亮嗓鸣唱;城里人也爱枇杷树,搭起几顶帐篷,就能在树下吃着枇杷,喝着凉茶倾听鸟语风吟。“吱——呀——”忽然加入的一声清透鸟鸣,惊飞了乌鸫的得意,它拍着翅膀一边搜寻一边卖弄华丽的转音,却怎么也找不着、逼不走那后来者。乌鸫困惑地摇动尾翼叹气,城里孩子在望远镜中瞧见了,窃笑不已。老祝也笑了,“朱导”噙着自制的叶笛欢鸣着从枇杷树枝杈间探出头来。这孩子是这里的常客,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这些小技巧,就没有他不会的。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批注A:(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①

⑧世间的孩子无需撮合就能成为朋友。不多时,白色帐篷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笑闹声、斗嘴声。城里孩子与乡间少年似乎达成了某种竞赛的规则,不知是谁起头,他们开始以清亮的童声,如溪水般欢脱地淌出诗情:“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老祝想起来了,这正是白居易的《山枇杷》

⑨暖风熏人,剥一只枇杷,汁水的甜蜜入口入心;耳畔,孩子的吟诵与笑声,入耳也入云。B老祝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盲盒里,期待开出了希望之花。(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批注B:(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②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阅读策略一】梳理信息,把握文章内容。1.根据提示,补写内容。人物事件品质称呼身份老祝下岗的代课老师枇杷种植户下岗后种植枇杷致富自强不息在微信上卖枇杷盲盒①____________替村小添置图书、篮球架、演出服装道具心系乡村教育无私奉献②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孩子的梦想重视精神生活“朱导”村小学生留守儿童自编自导自演戏剧③___________________自制叶笛模仿鸟叫

常到枇杷园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勤劳能干、吃苦耐劳

【阅读策略一】梳理信息,把握文章内容。1.根据提示,补写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能力。①根据“如今的城里人就喜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批杷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祝被自己的新点子逗笑了”可见,老祝有商业头脑,勇于创新。②根据第⑤段“老祝有点私心,他想把这笔收入的20%用于‘朱导’的梦想,帮他成立山里的第一个戏剧社。老祝期待这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可概括作答:想帮“小朱”成立戏剧社。③“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可见其有才华,“自制叶笛模仿鸟叫”可见其机灵活泼。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

【答案】①头脑灵活(或:敢于创新、有商业头脑、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事物);②想帮“小朱”成立戏剧社;③有才华,机灵活泼(或:动手能力强、心灵手巧)

考点01:解读文章标题人物事件品质称呼身份老祝下岗的代课老师枇杷种植户下岗后种植枇杷致富自强不息在微信上卖枇杷盲盒①____________替村小添置图书、篮球架、演出服装道具心系乡村教育无私奉献②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孩子的梦想重视精神生活“朱导”村小学生留守儿童自编自导自演戏剧③___________________

自制叶笛模仿鸟叫常到枇杷园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勤劳能干、吃苦耐劳

【阅读策略二】分析布局,揣摩作者意图。2.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要求从记叙顺序的角度作答。第③段插入回忆“朱导”自编自导演戏剧的事,属于插叙。可以内容和结构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这—段具体写出“朱导”有导演才华,解释了上文“他还打算用这笔钱,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因为六年级有个姓朱的孩子有做导演的天分”的原因。结构上,为下文“如今的城里人就喜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批杷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