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256-2018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_第1页
HYT 256-2018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_第2页
HYT 256-2018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_第3页
HYT 256-2018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_第4页
HYT 256-2018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归口。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1)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归口。1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本标准规定了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的评估步骤和评估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及其制品对海洋生物影响的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T21247—2007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GB/T29617—2013数字密度计测试液体密度、相对密度和API比重的试验方法GB/T34546.2—2017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第2部分:海洋溢油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MR:溢油对海洋生物物理和机械损害等级赋分(mechanicalinjuryrankingscore)OBR: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指数(oilbiologicaleffectranking)PR:溢油对海洋生物长期潜在影响等级赋分(persisentrankingscore)TR:溢油对海洋生物急性毒性等级赋分(toxicityrankingscore)4资料收集溢油事故发生后,按照GB/T34546.2—2017中6.1的相关规定收集海域功能区划类型和经济生物养殖情况等信息。5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采用棕色玻璃瓶或铁质油桶现场采集溢油事故油品和分散剂,样品量不应少于5L或5kg。样品采集后避光冷藏保存,并于1d内运至实验室。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按照GB/T21247—2007中第5章的规定执行。6毒性测试6.1受试生物选择6.1.1选择原则毒性测试中受试生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2a)要充分考虑溢油事发海域的物种多样性,受试生物要尽可能涵盖鱼类、甲壳类、藻类和软体类;b)受试生物能反映事发海域的海洋生物区系特征,以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生物为优选对象;c)事发海域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应优先考虑;d)当受试生物不易获得时,可采用国际组织或科学界推荐的海洋测试物种作为补充(参见附录e)选取受试生物的早期发育阶段(鱼类/受精卵、甲壳类和软体类/幼虫或幼体)进行毒性测试。6.1.2基本要求毒性测试中受试生物选择的基本要求见表1。表1毒性测试中受试生物选择的基本要求甲壳类感区≥1种≥1种≥1种≥1种物种d≥1种≥1种≥1种物种感区≥1种和软体类中的任一种注:若溢油事发海域及邻近海域涉及多种功能区类型,则按环境目标要求最高的确定。b主要包括海滨风景旅游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主要包括一般工业用水区、港口水域等。6.2溢油油品水溶性组分溶液的制备与分析6.2.1实验材料应取事发点邻近区域未受溢油污染的海水,并用0.45μm玻璃纤维滤膜过滤。若无法获取,取海盐溶于去离子水或纯净水中,并调节盐度与事发海域一致。6.2.1.2仪器与容器所需仪器与容器主要包括:a)平底龙头瓶或下口瓶(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质);b)磁力搅拌器;3油品水溶性组分制备步骤如下:a)容器经清洗干净后,将稀释水置于容器中;b)取适量原油或油样,采用重量法配制,每1L稀释水中加入油品25g,液面与瓶口间的空间应为总溶液体积的(20%~30%);c)混合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下搅拌,搅拌强度适中,形成的漩涡深度约至稀释水高度的(20%~25%),连续搅拌96h,之后静置6h后水溶性组分从下口取出;d)平行制备3个样品,混合后作为实验用液的母液,置于棕色瓶中密封,并冷藏保存,有效期原则上不超过4d。若溢油事故处置中使用了分散剂,则应制备分散剂水溶性组分。分散剂水溶性组分的制备方法与6.2.2.3油品与分散剂混合后水溶性组分的制备若溢油事故处置中使用了分散剂,则应制备油品与分散剂混合后水溶性组分。分散剂与油品按照质量比1:10比例配制,然后每1L稀释水中加入分散剂与油品混合物25g,并按6.2.2.1的规定制备油品与分散剂混合后水溶性组分。油品水溶性组分和油品与分散剂混合后水溶性组分制备的实验母液,应按GB17378.4—2007中13.1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类含量。各受试生物的毒性测试均为急性毒性测试,采用6.2.2所制备的母液开展毒性测试,推荐的毒性测试方法参见附录B。实验用液现用现稀释配制,配制前母液需进行油类含量测定,油类含量下降率不高于10%,否则需重新制备。采用毒性单位(TU)表征急性毒性的大小,按式(1)计算:TU;=1/L(E)Cso (1)TU;油品、分散剂或二者水溶性组分对某一受试生物的毒性单位;L(E)Cs₀——油品、分散剂或二者水溶性组分对某一受试生物出现半致死或效应水平时暴露溶液当使用母液作为毒性测试溶液,受试生物死亡率小于50%时,TU;取值0.5。47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7.1急性毒性评估根据6.3.2的测试结果,按照式(2)计算油品水溶性组分、分散剂水溶性组分以及油品和分散剂混合后水溶性组分的毒性测试结果之和:TA=TU₁+TU₂+TU₃ (2)式中:TA——毒性测试结果;TU₁——油品水溶性组分对不同受试生物毒性测试结果中的最大毒性值;TU₂——分散剂水溶性组分对不同受试生物毒性测试结果中的最大毒性值;TU₃——油品和分散剂混合后水溶性组分对不同受试生物毒性测试结果中的最大毒性值。当溢油事故处理过程中未使用分散剂或类似产品,则TU₂和TU₃记为“0”;如TU₂小于1,则TU₂默认为1参与计算;当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分散剂,则分别进行毒性测试,针对某一具体生物采用毒性值均值进行TU₂和TU₃计算。根据TA的计算结果,按照表2中对应的范围进行TR赋分。表2溢油急性毒性赋分表128364554627.2物理和机械损害评估对应原油或油制品类型,按照表3对MR进行赋分。如无法获取原油或油制品类型,按GB/T29617—2013中的规定计算API比重,然后按照表3对MR进行赋分。表3溢油物理和机械损害赋分表原油或油制品类型1超重或重质原油52中质原油43轻质原油34柴油25汽油17.3长期潜在影响评估PR根据溢油油品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来确定,若油品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已知,可根据表4赋5表4溢油长期潜在影响赋分表环境中油品的残留时间541年~2年31个月~12个月2小于1个月1TR,——溢油第j类油品对海洋生物急性毒性等级赋分;MR;——溢油第j类油品对海洋生物物理和机械损害等级赋分;PR,——溢油第j类油品对海洋生物长期潜在影响等级赋分;表5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等级1级溢油对海洋生物具有显著影响,对海洋生态系2级溢油对海洋生物具有较显著影响,对海洋生3级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不明显6(资料性附录)推荐的海洋测试物种推荐的海洋测试物种见表A.1。表A.1推荐的海洋测试物种类别学名费歇尔弧菌(Vibriofischeri)环节藻(Champiaparvula)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甲壳类黑褐新糠虾(Mesopodopsisslabberi)卤虫(Artemiasalina)河螺赢蜚(Corophiumacherusicum)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杂色鳞(Cyprinodonvariegatus)鲈鱼(Dicentrarchuslabrax)黄尾平口石首鱼(Leiostomusxanthurus)海水青鳟(Oryziasmelastigma)银鲑(Oncorhynchuskisutch)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美洲牡蛎(Crassostreavirginica)贻贝(Mytilusedul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purpuratu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资料性附录)推荐的毒性测试方法推荐的毒性测试方法见表B.1。水质:水样对弧菌类光发射抑制影响的测定(发光细甲壳类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第2四种双壳类动物幼体的短期毒性测试方法[1]GB/T18420.2—2009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第2部分:检测方法[2]HY/T147.5-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5部分:海洋生态StartingwithEmbryosofFourSpeciesofAmbientSamplesandEffluentswithFishes,Macroinvertebrates,andEchinoidEmbryos[8]ISO6341:2012Waterquality—DeterminationoftheinhibitimagnaStraus(Cladoc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