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名师课件(第1课时)_第1页
《短诗五首》名师课件(第1课时)_第2页
《短诗五首》名师课件(第1课时)_第3页
《短诗五首》名师课件(第1课时)_第4页
《短诗五首》名师课件(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诗五首人教版9年级下册优教语文名师系列学习目标1.诵读前三首诗,把握意象,描绘画面,体会情感。2.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主旨。3.赏析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教读《月夜》

1.导入自1917年2月《新青年》杂志刊登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沈尹默的《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新诗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诗作,它究竟写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近《月夜》,体会其丰富的意蕴。

2.这首小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月夜呢?深秋的夜晚,北风呼啸,寒霜浓重,虽寒气袭人,但明月高照。“我”与顶天立地的高树并排站立着,独立不妥协。教读《月夜》

3.赏读诗歌,理解主旨。探究讨论:“霜风”与“月光”以及“我”与“顶高的树”两组意象的关系。教读《月夜》(1)背景资料: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迸发的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上追求“科学”与“民主”;个体的觉醒、思想的解放、个性的独立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教读《月夜》(2)明确:“霜风”呼啸,“明月”高照,这一组意象的对比,看出在黑暗年代里新诗如明月般照亮诗人的内心。教读《月夜》“我”与“顶高的树”这一组意象,“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泛指拥有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的新青年;“顶高的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再次强调独立精神。“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的自强自立。教读《月夜》4.美读诗歌,体会意蕴。

组内朗读、互提建议,然后推举代表上台美读诗歌。借助重音和停连的标注,读出诗人在严寒下不妥协,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示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朗读处理:语气铿锵,语调昂扬,“顶高的”“并排立”等关键词重读,虚词“着”收束,可以适当拖音,在营造出极强画面感的同时让人思索“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教读《月夜》1.解题导入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从“墓畔”看出这是一首悼亡诗。戴望舒为何会悼念萧红,整首小诗流露出怎样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读《萧红墓畔口占》2.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如果说,前一首诗从“我”与“树”“并排立着”这样的意象中读出了“自由独立”的精神,那么这首诗作者借助了哪些意象来描绘缅怀的场景呢?

教读《萧红墓畔口占》(1)背景资料: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会晤,却是一见如故。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1942年1月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死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教读《萧红墓畔口占》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入监狱,受尽折磨。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教读《萧红墓畔口占》(2)圈画出诗歌主要意象,结合背景和语境讨论其含义。(尤其关注“红”与“黑”的深意)“红山茶”是热烈奔放的,它象征着萧红热烈跳荡的诗魂不灭。“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同时象征着黑暗社会的漫长。诗歌创作于1944年,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教读《萧红墓畔口占》3.诗人亲历了萧红身前的寂寞和身后的凄凉,他此刻会怀着怎样的心境为死者献上一束色彩热烈的红山茶?结合对“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这几句话的理解,尝试创作一组穿越生死的对话。学生交作品,评出佳作。教读《萧红墓畔口占》示例:萧红:平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临终前给友人骆宾基的留言,转引自丁言昭《萧萧落红情依依》)戴望舒:愿火红的山茶能告慰你热烈而不屈的灵魂。安息吧,我的朋友!愿你的灵魂能够诗意地栖居在“蓝天碧水处”。教读《萧红墓畔口占》4.当堂熟读成诵;组内交流讨论诵读技巧;推举代表上台展示。示例: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朗读处理:语气凝重,语调舒缓;“六小时”重读,说明时间、路途之长;“寂寞”重读,说明内心之孤寂;突出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教读《萧红墓畔口占》自读《风雨吟》1.回顾方法,做好准备。回顾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意象——画面——背景——关键词句——主旨,做好自主阅读的准备。2.自主学习,交流讨论。(1)遵照上述方法自主阅读。(2)交流讨论:意象:风、雨、海、舟、舵手等。画面:“风”“雨”从大地“卷”“奔”而来,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自读《风雨吟》背景:此诗创作于1941年12月,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主旨:这样来说,“风雨”便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