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_第1页
《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_第2页
《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_第3页
《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_第4页
《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CHTSXXXXX-XXXX

代替的团体标准编号

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

CrystallineColloidModifiedPolymerforShotcrete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公路学会发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32.1塑料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粘度第1部分:通则

GB/T4472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5559环氧乙烷型及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测定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807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8325聚合物和共聚物水分散体pH值试验方法

GB/T12008.3塑料聚醚多元醇第3部分:羟值的测定

GB/T14827有机化工产品酸度、碱度的测定方法容量法

GB/T16497表面活性剂油包水乳液贮藏稳定性的测定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18588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

GB/T29022粒度分析动态光散射法(DLS)

GB/T33047.1塑料聚合物热重法(TG)第1部分:通则

GB/T35159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GB/T37196塑料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醛酮含量的测定

GB/T39689表面活性剂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

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372-2016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T/T1088公路工程喷射混凝土用无碱速凝剂

3.术语和符号

3.1术语

3.1.1晶胶crystallinecolloid

由无机纳米材料协同多羟/羧基高分子聚合物杂化的共稳定体系纳米材料。

3.1.2晶胶改性聚合物crystallinecolloidmodifiedpolymer(CCP)

将晶胶与混凝土外加剂按比例混合得到的水性羟-羧基组合物,用于提升喷射混凝土施

工性能。

3.1.3颗粒粒度particlesize

颗粒物料的大小与粗细程度,用与被测颗粒具有相同几何或物理性质的球形直径表示。

3.1.4粒度分布particlesizedistribution

不同粒度级的颗粒在物料中所占的百分比。

3.1.5基准混凝土referenceshotcrete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配置的不掺晶胶改性聚合物的喷射混凝土。

注:此基准喷射混凝土为添加无碱速凝剂后的喷射混凝土,与GB8076规定的基准混凝土不同,故列出。

3.1.6受检混凝土testshotcrete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配置的掺有晶胶改性聚合物的喷射混凝土。

注:此受检喷射混凝土为在上述基准混凝土的基础上添加晶胶改性聚合物的喷射混凝土,即里面含有无碱

速凝剂以及晶胶改性聚合物,与GB8076规定的受检混凝土不同,故列出。

3.2符号

CP——浊点,单位为摄氏度(℃);

x——颗粒粒度,单位为纳米(nm);

ρ——聚合物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η——黏度系数,单位为毫帕斯卡秒(mPa·s)。

4.分类、型号与规格

4.1分类

4.1.1本标准规定的晶胶改性聚合物按配合喷射混凝土施工的环境条件或特殊要求分为

普通晶胶改性聚合物、低温型晶胶改性聚合物、富水型晶胶改性聚合物、轻质型晶胶改性聚

合物。

4.1.2各品种的组分和代号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4.2型号

4.2.1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产品型号表示如下:

CCP—□—□—□标准号

主要颗粒粒度分布

代号

晶胶改性聚合物

示例:CCP-L-80%,表示低温型晶胶改性聚合物,主要颗粒粒度分布为80%。

4.3规格

4.3.1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主要颗粒粒度分布分为10个规格:60%、65%、70%、

72%、75%、80%、82%、85%、90%、92%。

4.3.2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晶胶主要颗粒粒度分布进行专项设计。

5.组分与材料

5.1组分

5.1.1晶胶改性聚合物的组分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晶胶改性聚合物组分要求

组分(%,余量为水)

晶胶

品种代号

多羟/羧基高分子混凝土外加剂

无机纳米材料

聚合物

晶胶改性聚合物R5.0~20.03.0~10.05.0~10.0

低温型晶胶改性聚合物L10.0~25.03.0~10.05.0~15.0

富水型晶胶改性聚合物W10.0~25.03.0~10.05.0~15.0

轻质型晶胶改性聚合物A5.0~20.03.0~10.05.0~10.0

注:施工环境自然气温低于10℃时,应采用低温型晶胶改性聚合物;

施工环境出现岩溶突水现象时,应采用富水型晶胶改性聚合物。

5.2材料

5.2.1晶胶

5.2.1.1无机纳米材料

一种介于宏观和分子间的亚稳中间态物质,粒子尺寸为纳米级,具有强烈的体积效应、

表面效应等特征。无机纳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纳米氧化铝、纳米硫酸盐、磷钨酸盐、双金属

氢氧化物、胶体二氧化硅。

5.2.1.2多羟/羧基高分子聚合物

具有大量羟基或羧基官能团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保证了胶凝材料在体系中有效分散。

多羟/羧基高分子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酰胺、聚丙烯-聚乙二醇、丙烯酸-聚乙二醇型聚

羧酸、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环氧树脂、硅氧烷聚合物、磺酸盐聚合物、可溶胀羟基纤维

素。

5.2.2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GB8076中规定的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

剂、引气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

6.技术要求

6.1外观

6.1.1晶胶改性聚合物应为白色悬浮液,且在日光照射下颜色均匀,不应有气泡、分层、

霉变、结块等缺陷。

6.2物理指标

6.2.1不同品种晶胶改性聚合物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表6.2.1晶胶改性聚合物的物理性能要求

指标参数

项目单位晶胶改性聚低温型晶胶富水型晶胶轻质型晶胶改

合物改性聚合物改性聚合物性聚合物

密度ρg/cm31.00~1.500.75~1.20

黏度(25℃)ηmPa·s500~8001200~1600700~1000

含固量%5-40

稳定性%≤5

主要颗粒粒度xnm100-500

主要颗粒粒度分布%≥60

浊点CP℃>60

6.3化学指标

6.3.1不同品种晶胶改性聚合物化学成分含量应符合表6.3.1的规定。

表6.3.1晶胶改性聚合物的化学成分含量要求

项目单位指标参数

pH值-5.0~8.0

羟值(以KOH计)mgKOH/g≥300

碱含量(以Na2O计)%≤5

氨离子含量%≤0.1

氯离子含量(按折固量计)%≤0.6

醛酮含量μg/g≤50

6.4受检喷射混凝土性能

6.4.1掺加不同品种晶胶改性聚合物的受检喷射混凝土流动性能应符合表6.4.1的规定。

6.4.1受检喷射混凝土流动性能

受检喷射混凝土所用晶胶改性1h经时变化量

坍落度(mm)含气量(%)

聚合物品种坍落度(mm)含气量(%)

晶胶改性聚合物180-2004.0~7.0≤20-1.0~+1.0

低温型晶胶改性聚合物160-1805.0~8.0≤30-1.5~+1.5

富水型晶胶改性聚合物220-2505.0~8.0≤30-1.5~+1.5

轻质型晶胶改性聚合物220~2507.0~12.0≤50-2.0~+2.0

6.4.2掺加不同品种晶胶改性聚合物的受检喷射混凝土物理指标应符合表6.4.2的规定。

6.4.2受检喷射混凝土物理指标

凝结时间硬化强度(MPa)硬化强度比(%)

受检喷射混凝土所用晶回弹率

初凝时间终凝时间

胶改性聚合物品种(%)8h16h24h3d28d

(min)(min)

晶胶改性聚合物<3.0<8.0<8>10.0>15.0>15.0>170>120

低温型晶胶改性聚合物<2.5<6.0<10>5.0>8.0>15.0>160>110

富水型晶胶改性聚合物<2.0<5.0<12>5.0>10.0>15.0>160>110

轻质型晶胶改性聚合物<3.0<8.0<8>3.0>8.0>12.0>150>100

7.试验方法

7.1外观质量检测

7.1.1外观应采用自然光目测法进行检查。

7.2物理机械性能检测

7.2.1晶胶改性聚合物的物理性能检测应按表7.2.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表7.2.1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的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

密度ρ/(g/cm3)GB/T4472(密度瓶法)

黏度(25℃)η/(mPa·s)GB/T1632.1

含固量/%GB/T33047.1(热重法)

稳定性/%6.2.1GB/T16497(低温至室温循环法)

主要颗粒粒度x/nm

GB/T29022

主要颗粒粒度分布/%

浊点CP/℃GB/T5559

7.3化学成分含量检测

7.3.1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的化学成分含量检测应按表7.3.1规定的方法进行。

表7.3.1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的化学成分含量试验方法

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

pH值GB8325

羟值(以KOH计)GB/T12008.3

碱含量(以Na2O计)GB/T14827

6.3.1

氨离子含量GB18588

氯离子含量(按折固量计)GB8077(电位滴定法)

醛酮含量GB/T37196、GB/T39689

7.4受检混凝土性能检测

7.4.1受检喷射混凝土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砂、石子、水应符合GB8076的规定。

注:晶胶改性聚合物本质上是一种混凝土用外加剂,所用材料必须满足GB8076《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

与要求,同时在本标准中,对水泥和骨料并未脱离传统喷射混凝土以及砂浆对材料的要求,所以本标

准中对水泥和骨料的技术要求即为最低要求和必要条件,所用水泥和骨料满足GB8076的要求即可。

2液体无碱速凝剂应符合GBT35159的要求。

注:本标准中规定喷射混凝土中必要的外加剂为液体无碱速凝剂,应符合GB/T35159的规定,理由是《喷

射混凝土用速凝剂》(GB/T35159-2017)新增了无碱、有碱速凝剂的定义,并明确规定无碱速凝剂碱

含量≤1.0%。有碱速凝剂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掺加后喷射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低;2)产

品碱含量较高,不仅损害施工人员的健康,也增大了混凝土内部碱骨料反应发生的概率,导致混凝土

耐久性下降。《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372-2016)中外加剂也明确提出,喷射混凝土宜采用

无碱或低碱速凝剂。本标准编制组认为,无碱速凝剂凭借其高的长期强度保有率、安全环保以及优良

的耐久性等优点正在逐渐取代高碱速速凝剂,成为速凝剂发展的方向。综上所述,在本产品的使用中,

推荐与符合国标的无碱速凝剂配合使用。仲裁时,应采用供需双方共同认可的水泥、砂、石子、水及

液体无碱速凝剂进行检验。

3应按照JGJ∕T372-2016进行基准喷射混凝的配合比设计,水泥用量为450kg/m3,

砂率47~52%,受检喷射混凝土和基准喷射混凝土的水泥、砂、石子的比例相同。晶胶改性

聚合物和无碱速凝剂的掺量应符合表7.4.1的规定。

表7.4.1受检喷射混凝土的晶胶改性聚合物和无碱速凝剂掺量

品种掺量(%)无碱速凝剂掺量(%)

晶胶改性聚合物4.06.0

低温型晶胶改性聚合物5.06.0

富水型晶胶改性聚合物5.06.0

轻质型晶胶改性聚合物4.06.0

注:本标准中规定受检和基准喷射混凝土应符合《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372-2016)中喷射混

凝土配合比的规定,水泥用量选择450kg/m3,砂率范围在47~52%。根据本标准表7.4.1.2选择晶胶

改性聚合物类型确定掺量,普通晶胶改性聚合物和轻质型晶胶改性聚合物的设计掺量为4%,低温型和

富水型晶胶改性聚合物的设计掺量为5%。

7.4.2坍落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含气量、含气量经时损失应符合GB/T50080要求。

注:本标准采用《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测量受检喷射混凝土坍落度检测时,当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

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数平均值作为坍落度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坍落度和坍

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均以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三次试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

超过10mm时,将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

值之差均超过10mm时,则应重做。拌合物含气量测试时,按GB/T50080用气水混合式含气量测定仪

测量。由于坍落度较大,应采用手工插捣。

7.4.3凝结时间、硬化强度、硬化强度比应符合GB/T35159要求。

注:本标准采用《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GB/T35159-2017)附录中的测定方法评价受检喷射混凝土的物

理性能。其中,测定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采用《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346-2011),从加入液体无碱速凝剂时算起,每隔10s测试一次,直至初凝和终凝为止。硬化

强度测定最低应采用《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19),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

拌开始试验时算起。不同龄期早期强度试验在下列时间里进行:

——8h±5min;

——16h±10min;

——24h±15min。

7.4.4回弹率应符合JGJ/T372-2016的检测方法。

注:富水型晶胶改性聚合物拌合的受检喷射混凝土物理指标的测试,应在具有突水现象的环境下测定,包

括凝结时间、硬化强度、硬化强度比及回弹率。

8.检验规则

8.1检验分类

8.1.1晶胶改性聚合物的检验应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8.1.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1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2正常生产时,一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3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4生产检验结果和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5产品停产半年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

6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要求时。

8.1.3每一批号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由工厂质检部门进行,检验合格

后方能出厂。

8.2检验项目

8.2.1晶胶改性聚合物出厂检验、型式检验按表8.2.1的规定进行。

8.2.1晶胶改性聚合物检验项目及要求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数量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外观6.1.17.1.1全检++

物理性能6.2.17.2.1-+

每一批号取样量不少

化学含量6.3.17.3.1于0.2t水泥所需用的++

晶胶改性聚合物。

受检混凝土性能6.47.4-+

注:“+”为必检项目;“-”为不检项目。

8.2.2取样与留样

产品应按GB/T6678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并取样,每一批号取得的试样应充分混匀,

分为两等份,分装于清洁、干燥的具塞广口瓶或塑料袋中,密封,并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

名、产品名称、类别、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份按本文件规定方法与项目进行试

验,另一份要密封保存六个月,以备有争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注:取样最低应符合GB8076的规定:点样是在一次生产的产品中所取试样,混合样是三个或更多的点样

等量均匀混合而取得的试样,生产厂应根据产量和生产设备条件,将产品分批编号。批号最低应符合

GB8076的规定:日产量大于50t的,每一批号为50t,不足50t的也应该按一个批量计,同一批号的

产品必须混合均匀。每一批号为一个取样单位,按GB/T12573进行,每批号取样量不少于0.2t水泥

所需的晶胶改性聚合物量。

8.3判定规则

8.3.1出厂检验时,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判定为合格;两项及以上不符合要求的,判

定为不合格;仅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的,可随机再抽取双倍样品进行复验,如全部检验指

标符合要求,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8.3.2型式检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样对象为经生产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且为本评

定周期内的产品。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则随机再抽取双倍样品进行复验,如全部检验

指标符合要求,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注:型式检验报告在有效期内,且出厂检验结果符合要求的,可判定为该批产品检验合格。如不符合上述

要求,则判定该批号产品不合格。本标准7.4.1中规定制备受检喷射混凝土的速凝剂应为符合标准GB/T

35159要求的液体无碱速凝剂,鉴于满足此标准的速凝剂种类繁多,性能不尽相同,故在此补充:晶

胶改性聚合物的型式检验时,由供方提供的液体无碱速凝剂进行拌和制备;仲裁时,应采用供需双方

共同认可的无碱速凝剂进行检验。

9.包装、标志、储存与运输

9.1包装

9.1.1产品可采用桶装或槽车散装,包装净质量误差不超过1%。

9.1.2包装应包括技术文件(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

9.1.3所有包装容器上均应在明显位置注明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及类型、代号、执行标

准、商标、净质量或体积、生产厂名及有效期限。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应在产品合格证上予

以说明。

注:产品外包装上应清晰地注明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及型号、执行标准、商标、生产厂名称、生产批号、

净重、生产日期及产品的有效期等。

9.2标志

9.2.1产品出厂时应提供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生产厂名称;

b)产品名称及类型;

c)产品性能特点、主要成分及技术指标;

d)适用范围;

e)推荐掺量;

f)贮存条件及有效期:有效期从生产日期算起,企业根据产品性能自行规定;

g)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安全防护提示等。

9.2.2产品交付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产品合格证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

b)生产日期及批号;

c)生产单位名称、地址;

d)出厂检验结论;

e)企业质检印章或质检人员签字、代号。

9.3储存与运输

9.3.1晶胶改性聚合物的有效期不低于6个月,应存放在专用仓库或固定的场所妥善保

管,以易于识别,便于检查和提货为原则。

9.3.2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防止破损;运输时避免暴晒或受冻。

注: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受潮、曝晒,以及生产厂家提供的其他注意事项,且应与禁配物分储、

分运,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破损。在我们收集的样品中,经厂家反馈,晶胶改性聚合物样品在暴

晒后会出现挥发现象,在受潮后会出现潮解变质,导致性能下降等情况,所以在产品运输和贮存过程

中要保持干燥、阴凉,避免产生进一步的化学反应。

用词说明

1本标准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或“不得”。

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

采用“不宜”。

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表述为“应

符合×××××的有关规定”。(×××××为标准编号)

2)当引用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应表述为“应符合本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第×

章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第×.×节的有关规定”、“应按本标

准(规范/规程/指南……)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23

主要试验验证情况分析与指标数据确定

一、样品收集检测

1.样品收集

为保证标准项目要求的合理性,本标准编制组对晶胶改性聚合物的生产企业进行了

广泛的样品收集,并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在试验方案设立上,本标准编制组本着实

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试验方法与处理条件等诸多方面加以论证、补充、细化和

完善。样品收集情况见表1。

表1样品收集情况

序号样品代号外观状态批次数

1R乳白色15

2L乳白色15

3W乳白色15

4A乳白色15

总计60

对以上60个批次的样品进行匀质性检测以及混凝土性能检测,试验验证情况如下

所示。

2.密度

根据《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GB/T4472-2011)提供的方法测定样品的

密度,具体采用液体密度测定中的密度瓶法。

表2密度检验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厂家控制值/(g/cm3)实测密度数值范围(/g/cm3)

1R1.201.01~1.30

2L1.201.102~1.44

3W1.201.06~1.18

4A0.950.81~1.11

注:实测密度数值范围为最小值至最大值之间范围。

对4组样品的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并结合GB8076中规定的密度的控制范围,拟定

密度的控制范围。其中,晶胶改性聚合物(R)和低温型(L)、富水型(W)的密度控

制范围为1.00~1.50;轻质型晶胶改性聚合物(A)的密度控制范围为0.75~1.20;由于混

凝土外加剂组分中可能含有引气剂,对实测密度范围影响较大,故拟定范围较大。

24

3.黏度(25℃)

根据《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1部分:通则》(GB/T

1632.1-2008)的方法测定样品黏度,温度选择25℃±0.05℃。

表3黏度检验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厂家控制值/mPa·s实测数值范围/mPa·s均值/mPa·s

1R600660~708688

2L15001476~15461512

3W15001476~15361519

4A900866.4~924896

注:1.实测数值范围为最小值至最大值之间的范围。

2.测试温度为25℃。

对4组样品的黏度数据进行统计,拟定黏度的控制范围。其中,晶胶改性聚合物(R)

黏度控制范围拟定为500~800mPa·s;低温型(L)、富水型(W)的黏度控制范围拟定为

1200~1600mPa·s;轻质型晶胶改性聚合物(A)的黏度控制范围拟定为700~1000mPa·s。

4.含固量

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12),将已称量的容量瓶内放

入被测液体试样,于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量。

表4含固量检验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厂家控制值/%实测数值范围/%

1R9.008.17~10.22

2L15.013.38~15.50

3W30.019.92~38.57

4A15.011.84~17.36

注:实测数值范围为最小值至最大值之间范围。

对4组样品的含固量数据进行统计,结合GB8076中匀质性指标中规定含固量S≤

25%时,应控制在0.95S~1.05S;S>25%时,应控制在0.90S~1.10S。拟定含固量的控制

范围为5~40%。

5.稳定性

表5稳定性检测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厂家控制值/%实测数值范围/%

1R

2L

≤5%≤5%

3W

4A

25

6.主要颗粒粒度及分布

在晶胶改性聚合物中,纳米无机材料在其中起到的是早强促凝的作用,是喷射混凝

土的应用施工中重要的性能指标,因此纳米材料的分布比率就至关重要,是初步衡量晶

胶改性聚合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直接评判依据。采用DLS法分析样品是因为该方法是

目前仪器商品化比较成功的一类方法,使用便捷,在聚合物悬浮液温度和黏度已知的情

况下,通过测量液体的颗粒运动,几分钟即可确定颗粒粒径,通过算法运算可得粒度分

布。本标准采用《粒度分析动态光散射法(DLS)》(GB/T29022-2021)方法分析样品

分散于液体中的微观粒子分布状态。

表6粒径分布检测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主要颗粒粒度/nm实测粒度分布/%

1R74%

2L62.1%

100-500

3W66%

4A87.3%

7.浊点

在晶胶改性聚合物中,多羟/羧基高分子聚合物在其中起到的提升混凝土流动性粘聚

性的作用,由于其结构上存在大量羟基或羧基官能团,因此本标准首次在混凝土行业内

引入了表面活性剂的特征量——浊点,浊点的判定过程简便,测定结果清楚直观,是初

步推测晶胶改性聚合物性能的有力证明。本标准采用《环氧乙烷型及环氧乙烷-环氧丙烷

嵌段聚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测定》(GB/T5559-2010)测定样品的浊点,将规

定浓度的样品溶液,在测试条件下加热至液体完全不透明,冷却并不断搅拌,观察在不

透明消失时的温度即为浊点。

表7浊点检测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浊点/℃

1R70.5

2L64.9

3W72.5

4A68.7

8.pH值

表8pH值检测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实测pH范围pH均值厂家规定值

1R5.03~6.816.405-6

2L6.64~7.427.136-8

3W4.21~6.375.185-6

26

4A3.05~4.953.853-6

注:pH值范围为最小值至最大值之间范围。

根据GB8076的标准规定,pH值的指标在生产厂的控制范围内;根据《聚合物和

共聚物水分散体pH值试验方法》(GB8235-1987)取三个试样的pH值得算数平均值。

9.羟值(以KOH计)

本标准采用了《塑料聚醚多元醇第3部分:羟值的测定》(GB/T12008.3-2009)

中羟值的测定方法,晶胶改性聚合物中,多羟/羧基高分子聚合物其结构上存在大量-OH

结构,羟基在晶胶改性聚合物中的作用明显,是直接决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重要指标,

上述方法可以直观检测样品的效能。

表9羟值测定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羟值OHV/mg

1R537

2L688

3W398

4A748

10.碱含量(以Na2O计)

表10碱含量测定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实测数值范围/%碱含量检测均值/%

1R0.51~0.660.52

2L0.27~0.410.38

3W0.41~0.520.45

4A0.39~0.510.44

GB8076中对碱含量的标准规定为符合生产厂控制值,并结合对4组产品的数据进

行统计,拟定碱含量控制指标为≤5%。

11.氨离子含量

表11氨离子含量测定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实测数值范围/%氨离子含量检测均值/%

1R0.035~0.0750.068

2L0.042~0.0450.044

3W0.056~0.0830.077

4A0.043~0.0520.050

GB8076中对氨离子含量的标准规定为符合生产厂控制值,并结合对4组产品的数

据进行统计,拟定氨离子含量控制指标为≤0.1%。

27

12.氯离子含量(以折固量计)

GB8076中对氯离子含量的标准规定为符合生产厂控制值,并结合对4组产品的数

据进行统计,拟定氯离子含量控制指标为≤0.6%。

表12氯离子含量测定结果

序号样品代号实测数值范围/%氨离子含量检测均值/%

1R0.061~0.0660.065

2L0.022~0.0290.028

3W0.074~0.0810.073

4A00

13.醛酮含量

在高分子聚合过程中,醛酮都是常见官能团,属于亲水基团,但在喷射混凝土施工

应用和长期耐久性角度上考虑,醛酮结构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而喷射混凝土大多数情

况是应用于隧道、地下工程中,不利于有害物质的发散,因此,本标准编制组借鉴参考

了室内混凝土对残留甲醛的标准规定,综合了《表面活性剂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GB/T

39689-2020)和《塑料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醛酮含量的测定》(GB/T37196-2018)

两项相关标准,测定样品的醛酮含量。

表13醛酮含量

序号样品代号实测数值范围μg/g醛酮含量检测均值μg/g

1R24~2725

2L12~1814

3W35~4240

4A37~4341

28

二、拌合喷射混凝土性能

1.坍落度及经时变化量

坍落度实测坍落度检测坍落度经时损坍落度经时损失

序号样品代号

数据范围/mm均值/mm失范围/mm检测均值/mm

1R185~196190.814~1615.57

2L169~178172.5418~2221.33

3W223~233228.3922~2725.51

4A227~243236.4438~4542.81

2.含气量及经时变化量

含气量实测含气量检含气量经时变化含气量经时

序号样品代号

数据范围测均值实测数据范围变化均值

1R4.2~6.65.38-0.87~-0.36-0.46

2L5.4~7.26.27-1.10~-0.88-0.97

3W6.2~7.06.41-1.25~-0.68-0.81

4A7.5~10.89.37-1.68~-1.27-1.39

3.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实测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实终凝时间

序号样品代号

数据范围检测均值测数据范围检测均值

1R1:34~2:582:175:34~6:085:52

2L1:20~2:142:014:48~5:335:07

3W1:15~1:431:383:49~4:414:17

4A2:17~2:402:226:31~7:286:56

4.回弹率

回弹率实测数回弹率检

序号样品代号

据范围测均值

1R3.8~7.26.44

2L4.5~8.67.83

3W10.5~11.811.54

4A4.2~6.85.91

29

5.硬化强度及硬化强度比

样硬化强度硬化强度比

序品

8h8h16h16h24h24h3d3d28d28d

号代

实测范均值实测范均值实测范均值实测范均值实测范均值

围围围围围

10.2~12.11.516.8~18.17.222.5~33.182~19137~15144.5

1R25.7186.8

67736442

16.8~23.18.9174~18177.3116~12117.3

2L5.5~9.86.878.6~9.18.83

641202

10.8~12.11.315.5~19.16.8165~17168.5112~11114.2

3W7.1~7.67.37

39470475

13.0~15.13.6153~15154.3103~11105.3

4A3.8~5.24.188.2~8.88.42

877647

30

喷射混凝土晶胶改性聚合物

1.范围

1.0.1本标准规定了晶胶改性聚合物的分类、型号与规格,组分和材料,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