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9部分:家庭级储能系统技术规范》_第1页
《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9部分:家庭级储能系统技术规范》_第2页
《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9部分:家庭级储能系统技术规范》_第3页
《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9部分:家庭级储能系统技术规范》_第4页
《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9部分:家庭级储能系统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220

F12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X—201

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

第9部分:家庭级储能系统技术规范

Secondaryutilizationoflead-acidbatteries

Part9: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householdenergystoragesystem

(征求意见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CECXXXXX—201

I

T/CECXXXXX—201

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9部分:家庭级储能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家庭级储能应用的基本规定和基本环节。

本部分适用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473储能用铅酸蓄电池

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T19638.1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3096-2008声量标准

GB501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T/CEC131.1-2016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1部分:总则

T/CEC131.2-2016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2部分:电池评价分级及成组技术规范

T/CEC131.4-2016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4部分:电池维护技术规范

T/CEC131.8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第8部分: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铅酸蓄电池lead-acidbattery

含以稀硫酸为主的电解质、二氧化铅正极和铅负极的蓄电池。

3.2

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secondaryutilizedlead-acidbattery

是指未完全丧失利用价值且外观完整但性能已不满足原使用要求,在保持结构完好的同时,经

收集、检测或修复后再利用的铅酸蓄电池。

3.3

1

T/CECXXXXX—201

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家庭级储能系统householdenergystoragesystem

应用于家庭的、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分布式能量存储系统。本标准中二次利用铅酸

蓄电池家庭级储能系统简称为家庭级储能系统。

4基本要求

4.1家庭级储能系统中的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应采用符合T/CEC131.1所规定的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

电池安全要求应符合GB/T19638.1和GB/T22473的要求。

4.2家庭级储能系统中的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应采用T/CEC131.2电池评价分级及成组技术规范,对符

合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行模块设计。

4.3家庭级储能系统应满足接入市电技术要求。

4.4家庭级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应满足安全供电准则,进行充放电时,电流不应超出配电设备允许的

载流能力。

4.5家庭级储能系统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6家庭级储能系统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和噪声应满足GB8702和GB3096的要求。

5安全要求

5.1接线要求

用户应按照家庭级储能系统的配置要求进行接线,接入点处应采用易操作、可闭锁、具有手动和自

动操作的断路器,同时安装具有可视断点的隔离开关。不应自行变更接线方式,不应自行拆除二次利用

铅酸蓄电池的闭锁装置或使其失效。

5.2使用地点

家庭级储能系统距离地面、墙体、屋顶距离应满足GB50116要求。

5.4环境要求

家庭级储能系统应满足标准T/CEC131.1有关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相关要求。

5.5绝缘电阻

各独立回路对地(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

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

5.6电气强度

家庭级储能系统应满足耐压试验过程中无击穿或闪络等破坏性放电现象,试验中漏电流不大于5mA。

5.7极性保护

应有防止极性反接的结构或有防止极性反接而造成损坏的措施。

6功能要求

6.1家庭级储能系统应具备包括储能、放电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对系统电压、系统电流、过压、欠压、

过流、过温的监控与能量管理。

2

T/CECXXXXX—201

6.2应具备不同充放电运行控制模式,可根据并网点电压、用电负荷特性及电网调峰需求,按照预设的

控制策略进行充放电运行。

6.3应具备需求侧响应(DR)的标准化接口(ADR)。

6.4应具备电流、电压调节功能,在系统过压、欠压、过流、过温时,应具备切断功能。

7性能要求

7.1家庭级储能系统并网运行时,以额定功率进行充放电转换时,充放电切换时间应不大于400ms,

且应满足当地配电网的要求。

7.2家庭级储能系统的启停和充放电切换应满足公共连接点处的电能质量指标不超出规定范围。

7.3家庭级储能系统的放置应使无意触及接线端子的电击危险最小,其互联方式应使维修或更换时的

短路和电击危险最小。

7.4触电、连接和布线必须有防护措施,防止其受环境、潮湿、气体、蒸汽和机械应力的影响。

8异常响应

8.1家庭级储能系统,当接入点频率低于49.5Hz时,应停止充电;当接入点频率高于50.2Hz时,应停

止向电网送电。

8.2电压异常响应特性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电压异常响应要求

并网点电压要求

家庭级储能系统不应从配电网获取电能。若并网点电压低于50%UN持续0.2s以上

U<50%UN

时,储能系统应与配电网断开连接。

50%UN≤U<家庭级储能系统不应从配电网获取电能。若并网点电压位于该区间的持续时间大

85%UN于2s时,储能系统应与配电网断开连接。

85%UN≤U≤

正常运行。

110%UN

110%UN<U≤家庭级储能系统不应向配电网输送电能。若并网点电压位于该区间的持续时间大

120%UN于2s时,储能系统应与配电网断开连接。

家庭级储能系统不应向配电网输送电能。若并网点电压高于120%UN持续0.2s以

120%UN<U

上时,储能系统应与配电网断开连接。

注:UN为家庭级储能系统并网点处的电网额定电压。

9安全与保护

9.1家庭级储能系统应具备低电压和过流保护功能。停电时电池进入放电运行模式。

9.2家庭级储能系统应具备防孤岛保护功能。非计划孤岛情况下,应在2s内与配电网断开。

3

T/CECXXXXX—201

9.3家庭级储能系统在接入市电时,应具有自动同期功能,启动时应与接入点配电网的电压、频率和

相位偏差在相关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不应引起电网电能质量超出规定范围。

9.4家庭级储能系统二次利用过程中应按照标准T/CEC131.4规定进行电池组的维护。

9.5家庭级储能系统应按照标准T/CEC131.2规定进行电池组的储存。

9.6家庭级储能系统的外壳应设有伪接地的接地端子,并且与接地导体相连接,除主回路和辅助回路

以外的那些指定要接地的金属零件,也应与接地导体相连接。外壳的防雷接地应符合标准GB50054要

求。

10工作环境

10.1家庭级储能系统应存放在干燥、洁净的房间内,应避免阳光直射,离热源(暖气)距离不应少于

0.3m,若房间内铺设地热,电池组距离地面距离不应少于0.1m。

10.2家庭级储能系统的环境温度范围为5℃-40℃、环境相对湿度不超过80%。

10.3家庭级储能系统的布置应满足电池的防火、防爆、防震和通风要求。

10.4家庭级储能系统的使用地点不应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应含有腐蚀性气体以及对人体有害

气体及导电介质。

4

T/CECXXXXX—20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家庭级储能系统构成

220VAC电网

储能逆变器交流输入/并网接口

蓄电池接口CAN接口通讯系统交流输出

继电器

分流器

电池n+1

电池n交流负载

BMS

电池3

电池2监控装置

电池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