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安全管理规程》_第1页
《厦门市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安全管理规程》_第2页
《厦门市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安全管理规程》_第3页
《厦门市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安全管理规程》_第4页
《厦门市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安全管理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

厦门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DB/

厦门市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安全管理规程

Qualityandsafetymanagementspecificationfor

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inXiamen

2018-10-1发布2019-1-1实施

厦门市建设局

发布

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1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1

3Provisions…………5

4QualityManagementofSurveyOperation………8

4.1Personnel……………………8

4.2MachineEquipment…………9

4.3PreliminaryPreparation……11

4.4ProcessManagement………16

4.5InspectionandAcceptance…………………36

5QualityManagementofGeotechnicalTest………37

5.1Personnel……………………37

5.2Equipment……………………38

5.3PlaceandEnvironment………41

5.4QualityManagementofTest………………42

6ManagementofSafetyandEnvironment………49

6.1PersonnelSafety……………49

6.2EquipmentSafety…………51

6.3EnvironmentProtection……53

3

AppendixA:VariousTtypesofTablesforon-siteRecords…………55

AppendixB:SiteInspectionRecordof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in

Xiamen………………70

AppendixC:EstablishmentVerificationRecordofGeotechnical

LaboratoryofInvestigationinstitutioninFujianprovince…………73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86

ListofQuotedStandards……………87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88

4

1总则

1.0.1为进一步加强工程勘察管理,规范勘察现场作业与土工试验

行为,提高行业水平,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厦门行政区范围内各类建设工程的岩土工程

勘察项目,内容主要侧重于勘察作业现场及土工试验室的管理。

1.0.3岩土工程勘察外业管理及土工试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程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

2术语

2.0.1区域地质资料regionalgeologicaldata

指区域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等,应着重研究岩性、不良地质作

用、地质构造等。

2.0.2气象资料meteorologicaldata

区域内主要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降

水量、蒸发量以及降水量随季节变化规律。

2.0.3水文资料hydrologicaldata

地表水系分布、水位、流速、流量、流域面积、径流系数及动

态、洪水淹没范围等;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埋藏深度、补给来源、

排泄条件、变化规律和岩土的透水性及水质分析资料。

2.0.4地震资料seismicdata

测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次数、时间、地震烈度、造成的

灾害和破坏情况。

2.0.5建筑经验architecturalexperience

周边建筑场地勘察、设计、施工过程中总结的具有指导或借鉴

意义的建设经验。

2.0.6勘察纲要outlineforinvestigation

又称为勘察方案,重点说明工程勘察目的和所要解决的工程技

术问题,以及为之而采用的勘探测试手段、方法及工作量;同时

明确勘察方案实施投入的技术力量、机具及测试设备,施工组织措

施,进度计划安排等。

2.0.7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penetrationtest

以质量63.5kg穿心锤自由下落76cm,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在

钻孔孔底预打15cm,测记再打入土中30cm锤击数N的原位测试。

2.0.8简易抽水试验abbreviatedpumpingtest

2

对钻孔中指定含水层抽水确定井孔释水能力,获取含水层渗透

系数的试验。

2.0.9地质钻探geologicaldrilling

利用钻进设备,以人力或机械做动力向地层内钻孔,采取(岩)

土样,鉴别和描述岩土特性的勘探工作。

2.0.10钻探编录geologicaldocumentationofdrillhole

指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把地质钻探过程所观测的地质

现象,以及综合研究的结果,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的工作过程。

2.0.11渗透系数hydraulicconductivity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

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2.0.12危险源hazard

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等其他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勘察外业工作中常见的危险源有:无防护罩的动力装置、不了解地

下电缆状况盲目开孔、违规带电操作、不注意避让作业上方高压电

缆、交通繁忙路段勘探区域不采取有效隔离措施等等。

3

3一般规定

3.0.1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应按勘察纲要实施。

3.0.2各类勘探、测试仪器设备应处于完好状态,满足使用要求。

3.0.3项目负责人应在进场前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和环

境保护交底;并加强作业过程中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出场

前应进行实地抽查及现场资料验收。

3.0.6勘察单位应对勘察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和评价,并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人身和作业

安全。

3.0.7应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加强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保护

环境,减少污染。

3.0.8土工试验室面积100m2以上,办公与操作区域必须分开。

3.0.9土工试验专职试验员不少于2人,技术负责人1人。

3.0.10土工试验环节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的质量与档案

管理制度。

3.0.11勘察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方针。

3.0.12对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

培训,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定期考核。

3.0.13作业现场应备有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交底签名材

料、安全员证复印件等资料;作业现场应悬挂安全宣传牌,内容包

括勘察管理人员名单、安全岗位职责、安全生产牌、钻探作业安全

操作规程、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4

4勘察作业质量管理

4.1人员

4.0.1工程勘察技术质量管理岗位资格要求如下:

项目负责人须具备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

4.0.2作业现场守钻技术人员须持有岩土工程相关专业毕业证、职

称证或省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编录员证方能上岗。

4.0.3作业现场技术人员配备以合理、满足野外编录为原则,一般

情况,1~3台钻机应配1名技术人员,4~6台不少于2人,7台

以上不少于3人。线状工程及水上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备尽可能单

人单机。

4.0.4对作业现场钻探机组作业资格要求如下:

机组关键岗位人员须持有省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机长证、安全

员证和编录员证方可进行钻探施工。

4.0.5钻探单机作业人员数量依照《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GB50585)确定,陆上钻探每台钻机作业人员数量不应低于3人,

水上钻探每台钻机作业人员数量不应低于4人。

4.0.6勘察钻孔位置须经专业测绘(量)人员测量确认。

4.2机具设备

4.2.1钻机设备

钻机设备由机器、机组和机构组成。钻机是在勘探中,带动钻

具向地下钻进,获取实物地质资料的机械设备。

4.2.2取土器

在钻孔中采取不扰动土样(原状土样)的专用器具。在厦门区

域常用的取土器如下:

5

1厚壁取土器

内径75mm-100mm,面积比在13%-20%之间,有衬管的取土

器。

2薄壁取土器

内径75mm-100mm,面积比小于或等于10%(内间隙比为0)或

大于10%至小于13%(内间隙比为0.5-1.0)无衬管的取土器。

4.2.3原位测试器具

主要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轻型、重型)、

十字板剪切试验、载荷板试验、旁压试验、扁铲侧胀试验、波速测

试及场地微振动测试等设备。

1标准贯入试验试验设备由贯入器、钻杆、落锤系统三部分组

成,贯入器宜采用对开圆筒式,钻杆直径宜为42mm,锤重63.5kg,

落距76cm。

2静力触探试验设备主要由触探主机、反力装置、探杆、探头、

记录仪、信号传送导线组成。

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由穿心锤、导向杆、锥形探头、探杆

组成,穿心锤锤重10kg±0.2kg,导向杆落距50cm±2cm,锥形探

头锥底直径40mm,锥角60°,探杆直径25mm。

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由锥形探头、钻杆、落锤系统三部分

组成,锥形探头锥底直径74mm,锥角60°,钻杆直径宜为42mm,

锤重63.5kg,落距76cm。

5十字板剪切试验设备由主机、探杆、扭力装置、扭力传感器、

十字板头、记录仪、反力装置、信号传送导线组成。

6载荷板试验设备主要由承压板、压力源、量测荷载及沉降的

仪器及反力装置组成。

7预钻式旁压仪由旁压器、加压稳压装置和量测及控制装置等

部分组成;自钻式旁压仪由旁压探头(包括钻进器和旁压器)、钻

进器驱动装置及泥浆循环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几部

分组成。

8扁铲侧胀试验设备主要由扁铲测头、测控箱、率定附件、气

6

-电管路、压力源和贯入设备所组成。

9单孔法波速试验设备主要由振源、触发器、三分量检波器和

采集分析仪组成。

10场地微振动测试系统应包括拾振器、放大器、采集仪。

4.2.4抽水试验设备

钻孔简易抽水试验主要设备和材料应包括钻机、钻具、井管、

抽水设备(水泵、空压机或水桶)、过滤器、流量计、计时器、水

位计或卷尺、滤料等。

4.2.5岩芯箱

储存钻探所取出岩芯的容器即为岩芯箱,可用木材、铝合金和

塑料制作。

4.3前期准备

4.3.1收集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

2地形地貌资料;

3气象资料;

4水文资料;

5地震资料;

6地球物理勘探和矿产资料;

7勘察任务书: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构筑物总平面图,场区的

地面整平标高,建构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

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8建筑经验:已有建构筑物的结构、基础类型和埋深,采用的

地基承载力,建筑变形情况、沉降观测资料等;作业场地及周边地

下(地上)管线等情况。

4.3.2踏勘

现场踏勘是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勘察作

7

业区的地质情况、存在问题以及钻探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以便

合理地拟定工作方法,布置勘察工作量。

4.3.3成立项目部

每个勘察项目均宜成立项目部,项目部经理(项目负责人)由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担任,并依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配置合理

的现场技术人员;配备相应机具、设备与仪器;安排必要的生活、

环境设施。

4.3.4钻机选择

建立厦门市勘察项目施工联营钻机“准入”申报、审查、审批

制度。凡没有报批或审查不合格的钻机不得参与厦门市的勘察项目

施工。

1申报钻机必须具备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厦门市的有关管理制度;

2)严格执行行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定;

3)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

持有教育卡或持上岗证。机长应具备从事专业工作三年

以上的工作经验;

4)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有工伤保险或意外人身保险;

5)必须签订联营、分包施工合同,明确安全责任和义务,

明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

6)严格按行业工程质量指标和项目规定的指标进行施工。

2在承接项目开工前,勘察单位应将进场钻机型号及机长、班

长和编录员等机组关键人员名册进行报备。项目进行过程中,为使

工作有可追溯性,已进场钻机及机长、班长和记录员名单不得随意

调整。

4.3.5勘察纲要

勘察纲要是进行勘察的依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附图是编制勘

察纲要的重要依据。必须充分了解设计内容、意图、工程特点和技

术要求,以便按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纲要的内容主要包括

8

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任务情况:项目概况,勘察目的、要求;

2地质概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不良地质作用;

3工作量及工作方法:综合勘察方法的采用,工作量布置原则,

具体工作量包括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工作;

4勘察重点、难点分析、主要评价的工程地质问题;

5人员组织;

6设备、仪器和材料计划;

7工期计划和实施步骤;

8要求提交的资料、图件;

9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必要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10勘察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后期服务等。

4.3.6技术交底

勘察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组织技术交底或技术培训。要求现

场技术人员、机组机长、记录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技术交底,以

保证勘察项目顺利进行。技术交底由项目负责人主持,重点强调本

阶段工作的重点、难点,工期、质量、进度及环境安全要求,以及

钻孔验收依据、验收标准等。

4.3.7项目网上报备

工程勘察项目实行“事前报告”制度,所有工程勘察项目进场

施工前(提前3天),须按要求的格式以电子版形式同时报送专用网

址。

4.3.8场地管线排查及钻孔探挖

钻探施工(尤其在城市及近郊、城镇、城市道路、铁(公)路

附近钻探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对钻

探的影响。钻探前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管线探测仪对孔位进行探

测,并对孔位进行探挖,确认无地下管线后才能施钻。具体的避让

和保护措施如下:

9

1查询、收集管线、地下构筑物图,认真阅读地下管线、管道、

地下构筑物图,明确其位置,结合调查资料,在钻孔布置时尽量避

开地下管线、管道与地下构筑物。

2在钻孔放样过程中,仔细观察地面的管线、管道标志,向周

围居民了解管线施工历史。对每个钻孔用管线探测仪进行实地探

测,确保钻孔孔位避开管线,并将钻孔周围2m范围内的管线位置

标示出来。

3钻孔定位后,请相关管线所属单位和管理单位到现场详细查

看钻孔孔位与各种管线、构筑物的位置关系,明确管线、构筑物位

置,确保钻探避开管线。

4必要时在钻探施工前进行挖探,挖探深度一般应在3m左右,

对部分地下管线埋深较大的地段,挖探深度应加大。

5在钻探实施过程中,要求钻机操作人员在确认穿过管线埋设

深度前,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如感觉与正常操作有异,立即停机,

通知现场技术人员和管线探测人员到场,重新探测(仪器探测、人

工探测)和调查后,确认是否继续钻进或钻孔移位。

6轨道交通沿线作业的勘察项目应与轨道交通线路保留足够

的安全距离。

7架空输电线路附近作业的勘察项目依照《岩土工程勘察安全

规范》(GB50585)的相关规定执行。

4.4过程管理

4.4.1测量

1钻孔测放可根据地形地物特征采用丈量、经纬仪、全站仪、

卫星定位等方法,孔位应设置标识,平面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

要求:

1)初步勘察阶段陆域为0.50m,水域为2.0m;

2)详细勘察阶段陆域为0.25m,水域为1.0m。

2孔口标高测量宜根据场地附近的水准点引测,采用几何水准

或动态卫星定位方法进行测量。孔口标高测量允许误差应符合以下

10

要求:

1)初步勘察阶段陆域为±10cm,水域为±20cm;

2)详细勘察阶段陆域为±5cm,水域为±10cm。

3陆域钻孔点位应设置有编号的标志桩,开钻前应按设计要求

核对桩号及其实地位置,两者应相符;水域钻孔点位可设置浮标,

并应采用测量仪器等方法按孔位坐标定位。

4水上钻孔定位顺序:初定一下护管一矫正保持护管垂直一复

测,当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重新校正孔位。钻孔孔口标高,宜由

水面标高与同步测得的孔口处水深求得。

5钻孔终孔后宜复测。对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及施工条件受限制

的作业现场应进行复测;对孔内遗留钻具的钻孔应进行复测,并提

供遗留钻具的坐标、高程。

6测量记录应签名齐全,不可随意涂改,并随其它勘探原始记

录一并存档保管,不得遗失。

4.4.2钻探

1勘探前,应根据地层特性和工程要求选配适宜的钻探机具,

准备所需各类材料和物品。粉性土、砂土使用泥浆护壁钻进。

2钻探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1)钻探方法能适应钻探地层的特点;

2)能保证以一定的精度鉴别地层,了解地下水情况;

3)尽量避免或减轻对取样段的扰动影响;

4)能满足原位测试的钻探要求。

3钻探设备应经常进行维修、保养。钻探设备在现场安装完毕

后,应对其性能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自检,确认合格后方能试车开

钻。

4应在指定勘探孔位进行钻探,需要移动孔位时,应在图纸上

标注,并进行钻孔位置复测。当移动距离大于勘察纲要允许移动的

范围时,应经项目负责人同意,并报设计单位确认。

11

5钻孔直径要求

钻孔孔径必须满足钻探取芯、取样和孔内各项测试、试验的要

求。

终孔直径一般应大于91mm;

采取原状土样孔:≥110mm;

采取岩石试样孔:≥75mm;

抽水试验孔:土层≥110mm,基岩≥75mm;

孔内测试孔:比下井仪器、探头外径大一级以上。

6钻探分层与钻具量测要求

1)量测钻具长度时最小读数为厘米;

2)陆域钻进深度、地层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宜在±5cm以

内,水域量测误差宜在±10cm以内;地下水位深度的量

测误差宜在±2cm以内。等于或大于5cm厚的夹层不得

漏层;

3)水上钻探时水边应设观测标尺,以此推算孔位的水深和

机上钻具的余长;

4)钻具下孔前应顺序摆放、编号、逐根量测和记录;

5)钻进时应根据钻进快慢、声音变化、钻具跳动、回转阻

力等情况,及时量测钻具余长,记录孔深及异常情况。

7岩芯采取率与回次进尺

1)岩芯采取率

土层:粘性土≥90%;

砂类土≥70%;

碎石类土≥50%;

基岩:完整和较完整岩体≥80%;

破碎和较破碎岩体≥65%;

滑动面及重要结构面上下5m范围内≥70%。

12

2)回次进尺

钻探回次进尺应严格按表4.4.2执行。

表4.4.2工程地质钻探回次进尺长度表

岩土名称回次进尺(m)备注

粘性土1.0~2.0

1.0泥浆钻进

砂类土

0.3~0.5跟管钻进

碎石类土0.5~1.0

软土≤1.0

滑动面及重要结构面上下5.0m范

0.3~0.5

破碎岩石、软硬互层、不均匀风化

0.5~0.8

基岩

较完整、完整基岩1.0~2.0

4.4.3原位测试

1原位测试过程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应符合各种仪器的

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2各类传感器(探头)、压力表和百分表等计量器具应具有生

产合格证,并在规定期限内标定。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标定。标定

记录应予以保存,随项目归档。

3记录仪器应保存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每年校验一次。

4原位测试设备应经常进行维修、保养,对长期闲置的设备尚

应在使用前对安全和性能进行复检,确认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5应防止外界温度变化对原位测试设备的影响,避免温度引起

误差。

6对使用传感器的试验还应注明传感器(探头)类型、编号、

标定系数等内容。

7标准贯入试验

1)试验设备长期使用后,因磨损外形尺寸会发生变化,当

误差影响测试数据真实性时,应予以调整或更换;

13

注:1贯入器宜采用对开圆筒式,贯入器刃口卷刃、明显变形(如扭曲、膨

胀、错缝等)缺口长度超过5mm或累计长度超过12mm时,应予以

更换;

2钻杆直径宜为42mm,有良好的平直度;

3锤重63.5kg,落距76cm。当重量误差超过±0.5kg、落距误差超过

±2cm时,应予以调换。

2)在粉性土、砂土中进行标贯试验,钻孔采用泥浆护壁,

并保持孔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可防止坍孔、涌砂、

标贯击数N值失真;在粘性土中进行标贯试验,可采用

清水回转钻进;

3)下放贯入器应避免将孔壁土带入贯入器内,影响试验数

据的准确性;

4)试验时,保持导向杆垂直,避免摇晃;穿心锤要求中、

慢速提升,防止穿心锤惯性上升,超过标准落距;

5)在软粘性土中试验,当自沉深度超过预打15cm时,可

直接由该深度处进行30cm的贯入试验,并记录贯入深

度;

6)在粉性土、砂土中试验,如因孔内不清、坍孔而使贯入

器放不到预定深度,应重新清孔后再进行试验;

7)贯入结束后,应对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编录,留

取扰动土样时应有代表性并标识。

8静力触探试验

1)触探主机高压油管无破损、接头处无漏油,能匀速贯入,

作用力方向应垂直基座平面,额定起拔力不应小于贯入

力的1.2倍;

2)深度记录装置常用的是滚轮式,安装时应使滚轮紧贴探

杆,防止打滑、脱开而导致记录深度不准确。若发现滚

轮磨损,深度误差超过5cm时,应及时更换,不宜采用

目测手动记录深度;

3)探杆要求选用平直、丝扣完好、无裂缝、高强度无缝钢

管,前5m探杆连接后的弯曲应不大于0.3%;

14

4)当采用模拟信号传递时应选用屏蔽电缆,对于数字信号

传输的没有这个要求;

5)杂填土层可先用实心探头贯穿,避免静探探头受损或偏

离中心线;

6)试验过程中仪器的初读数发生漂移(零漂),应回零,即

提升探杆,测记零读数;

7)不应片面追求工效而任意提高贯入速率,使用手摇链式

触探机时,摇速应力求均匀,从而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

性。

9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1)当穿心锤的重量误差、导向杆的落距误差及锥形探头磨

损程度较大时,应予以更换;

2)贯入一定深度后,应转动探杆,以避免或减少探杆的倾

斜,同时减少探杆与土间的侧摩阻力。

10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击入的过程宜连续不间断,避免击入停顿导致侧摩阻力增大。

11十字板剪切试验

1)试验应使用扭力传递装置,严禁用管钳替代扭力装置。

转动手柄宜由固定人员操作,手柄宜按每10s转动1到

2圈的速率匀速转动;

2)测重塑土抗剪强度,需快速旋转探杆6圈,旋转前,可

卸下信号传送导线;旋转时,竖向拎直导线,并顺探杆

旋转方向转动导线,试验时再接上导线,防止信号传送

导线绕曲、损坏。

12载荷板试验

1)应选择合适的压力源,使用压力源应留有一定的余地;

2)沉降观察装置的固定点应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位置,避

免承压板沉降和地锚上抬引起土层变形从而影响固定点

的稳定,导致试验数据失真;

15

3)平板载荷试验一般用应力法,采用逐级加荷,待沉降已

趋稳定或荷载保持一定时间后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螺

旋板试验可采用与平板载荷试验相同的应力法试验外,

还可采用应变法,控制相等的沉降速率,按等沉降量间

隔测记荷载量。

13旁压试验

1)在软土层中,孔壁变形随时间增大的现象尤为突出,故

宜分段成孔,分段试验;

2)试验段的孔径与旁压器的直径应配套。

14扁铲侧胀试验

1)每个孔的试验前后应对膜片重复率定。新膜片需要反复

加压和卸压,以消除残余应力,使膜片率定值在适用范

围。

2)试验过程中,各连接点应拧紧,保证安全试验。

3)试验结束需测量稳定水位,并宜在次日核查地下水位。

15波速测试

1)应及时搜集钻孔的资料,包括:钻孔的地层情况、深度、

孔径变化、套管位置等信息;完整的资料是参数设置的

基础;

2)探头下放时,应在下放过程中注意有无迟滞现象,随时

注意探头是否已经停止下沉,确保测试深度的准确性;

3)每一个测点的数据都必须波形清晰,同时应进行至少3

次的重复测量,确保波形信号的稳定。

16场地微振动测试

1)应避开干扰源,选择合适测点,以保证测试的精确程度;

2)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合理布置地下微振动测点的深度,

同时应延长测试记录时间,增加有效信号的记录长度以

满足分析要求。

16

4.4.4取样

1土样

1)宜根据土性特点和取样质量等级选用薄壁、厚壁等取样

设备,在饱和软粘性土中宜采用薄壁取土器;

2)取样前,应对取土器作仔细检查,取土器应形状圆整,

刃口卷折、残缺的取土器应更换;取样前应清除取土器

内壁黏附的泥块或自身锈斑,重复使用的镀锌铁皮衬管

应注意清理内壁和整形;

3)取样方法宜根据土性和土的状态(密实度)选择压入法

或击入法:

a对于流塑-软塑状粘性土,宜采用压入法,连续压入时

不宜中断;

b对于可塑-硬塑状粘性土及粉性土、砂土,可采用重锤

少击击入法;采用孔口锤击时,击锤提升速度不宜过快;

采用孔底锤击时,应防止击入深度超过取样长度;

c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双管单动取土器回转压入法

取土。

4)采取不扰动土试样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取样前清除孔底浮土,浮土的厚度不得大于取土器上端

废土段长度;

b应预先丈量取土器尺寸,不得超尺寸击入或压入;

c不得将取土器扔入孔内,下放取土器时禁止冲击孔底;

d对饱和软粘性土,提升取土器前,可静置2分钟-5分钟;

对硬塑的粘性土层,上提取土器之前可回转3圈,使土

试样从底部断开;

e提升取土器应平稳,宜将钻杆丝扣旋紧,避免钻杆脱节;

f拆卸取土器,应避免对土试样的扰动,不可敲打取土器;

g土试样取出后,应检查土试样是否有缺损,如挤扁变形、

刃口卷折,应视情况决定废弃或降低级别使用;

17

h取出的土试样应及时擦干封装,宜采用石蜡密封,并粘

贴好土试样标签,注意土样顶、底部顺序,顶面朝上竖

直放置,避免防晒、防潮、颠倒;

i浅部地层中,取样位置应至少在套管底部1m以下;

j禁止包取岩芯样作为不扰动土样。

5)采取扰动土试样应按技术要求留样,并注意土试样的代

表性。

6)当遇到厚度薄的地层时,为满足取样数量,可在近旁另

行开孔在同一地层中补足取样数量。

7)在可能受污染的场地应采取不扰动样或扰动样,采样数

量应满足添加相应试剂后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和化学分析

的要求。取样时,应保持土中污染物的原始状态,防止

污染物的挥发、散逸和变质,并避免其他污染物质混入,

使用的容器应不致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

2岩样

岩石试样可利用钻探岩芯制作。采取的毛样截面尺寸、岩样长

度应满足试块加工的要求。有特殊性要求时,试样形状、截面尺寸、

岩样长度和方向应按岩石力学试验设计要求确定。

3水样

采取水样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取水容器应采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或化学稳定性

好的塑料瓶;

b应先用要采取的水将试样瓶清洗2次-3次后方可灌装

水样;

c水样中不应含有泥、砂或其他杂质;

d简分析水样量宜为500ml-1000ml,全分析水样量宜为

2000ml-3000ml;需测定侵蚀性CO2时,应另再取

200ml-300ml水样,并添加2g-3g大理石粉;

e水样灌装后应立即加盖密封,做好标识,放置于不受阳

18

光照射的阴凉处;

f采取潜水水样,宜采用干钻法,也可专门挖坑取水样;

g采取江、河、湖、海水样,可在有代表性水域直接灌装;

h采取承压水水样,应设置滤管,封堵非承压水段并洗孔

后抽取。

4运输

土试样运输前应装箱,不可倒置或平放,运输途中应采取措施

避免颠簸,防振、防晒。土试样应在7日内送达试验室,对需进行

特殊试验(如OCR、三轴等)的土样应控制在3日以内送达;对

清洁水样应在72小时内,对稍受污染的水样应在48小时内,对需

测定侵蚀性CO2的水样应在24小时内,对受污染的水样应在12

小时内送达试验。

4.4.5抽水试验与水位观测

1抽水试验适用于渗透性较好的砂土、粉土及填土层,以测定

土层的渗透系数。试验一般进行3个降深,每次降深的差值宜大于

1m,最大降深宜接近设计动水位。

1)钻探过程中必须按有关要求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2)为查明每个含水层(带)的静水位、承压水头高度、水

质、水量和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在各含水层之间进行严

格的止水工作。

3)根据含水层(带)颗粒级配情况,选择不同类型、规格

的过滤器。安装过滤器的长度、位置应与含水层相对应,

严禁错位。

4)抽水试验必须在彻底清除井内泥浆、破坏井壁泥皮,抽

出渗入含水层中的泥浆颗粒,恢复含水层的天然透水性

之后进行。为此,必须在过滤器安装完毕、开始抽水前

彻底进行洗孔。

2抽水试验要求

抽水试验前后应准确测量有效孔深,试验孔采用稳定流抽水试

验,对各含水层进行分层抽水试验,要求一次性钻至设计孔深后,

19

从下至上进行分层抽水,首先对基岩地层进行抽水试验,然后封住

基岩部分钻孔、然后对上面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

1)基岩部分抽水技术要求

a视基岩的破碎程度,决定对含水层部分是否下滤管;

b清孔至水净沙清,量取稳定水位;

c正式抽水试验,水位稳定后,持续抽水时间为24小时。

若为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其延续时间应符合有关规定;

d抽水试验结束后取水样1500ml。停泵后测量恢复水位。

2)第四系各含水层抽水试验要求

a用粘性土封住下部钻孔(留3~5米作为沉淀管);

b下过滤管,过滤管长度要求与含水层长度一致;当含水

层长度超过30米时,过滤管的长度可采用20~30米,

若含水层富水性较差时,其长度可适当加长;

c抽水试验钻孔过滤器下端宜有管底封闭的沉淀管;

d进行试抽,清孔至水清沙净,量取稳定水位。

e正式抽水试验,稳定抽水延续时间如下:

卵石、砾石和砾砂含水层8小时

粗砂、中砂16小时

细砂、粉砂24小时

3其它技术要求

1)合理选择抽水设备和测试仪器,正式抽水前应作一次最

大水位降低的试抽,其延续时间一般为4~8小时,试

抽后要正确测定静止水位及孔深,通过试抽确定最大可

能水位下降值,初步测定涌水量和水位下降的关系。

2)正式抽水一般进行三次,三次水位降深值最好为抽水前

水柱高度的1/6、1/4、1/3,若抽水设备性能达不到上述

要求时,也可根据试抽时最大水位降深S来确定,即三

次水位降深值分别为1/3S、2/3S、1S。

20

3)水位、出水量测量时水位波动允许范围

水泵抽水时:3~5cm

空压机抽水时:10~15cm

出水量波动范围均不宜超过5%。

4)抽水试验孔每次水位下降开始后,其动水位和出水量的

观测时间,应在第5、10、15、20、25、30分钟各测一

次,以后每隔30分钟各测一次。

5)每次抽水试验结束后,抽水试验孔应按停泵后的第1、2、

3、4、6、8、10、15、20、25、30分钟各测一次恢复水

位,以后每隔30分钟各测一次恢复水位,直到接近或达

到静止水位。

6)抽水过程中应及时绘制水量、水位曲线等综合性图表。

当发现曲线反常时应查明原因,及时纠正,必要时重新

进行抽水试验。

7)抽水试验结束后应封孔。

4抽水试验应交资料

1)钻探原始记录及日志;

2)水位、出水量记录表;水温、气温记录表;

3)恢复水位记录表;

4)绘制水位恢复曲线图;

5)计算渗透系数及渗透半径;

6)钻孔地质剖面及钻孔地质图;

7)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包括各个落程的抽水起迄时间、

抽水前钻孔深度、静止水位、各落程的降低水位、抽水

持续时间及稳定时间、涌水量及单位涌水量、水位恢复

时间、及抽水设备(水泵、测管配置深度、动力、过滤

器类型、口径、长度、流量计、水位计)等;

8)水质分析成果表;

21

9)岩土颗粒分析成果表。

5水位观测

1)钻探地层中有含水层时,钻探过程中必须按有关要求进

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为查明每个含水层(带)的静水

位、承压水头高度、水质、水量和进行分层评价,要求

在各含水层之间进行严格的止水工作。

2)每孔均要量测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无法测量时应说明

原因。稳定水位量测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地层的渗透性确

定,且对于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30分钟,对于粉土

和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建议24小时后量测。每个

钻孔第二天早上开钻前应量取地下水位,每班次均应记

录1~2次水位变化情况,如遇承压水,应测量水位上升

的高度;泥浆护壁的钻孔,应在钻孔终孔后,用清水冲

洗直至孔底返回的水变清,封盖孔口24小时再后量取

稳定水位。各钻孔宜在勘探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

3)每次量取的地下水位和时间均记录在原始记录的对应描

述栏。

4)水位量测读数精度不得低于2cm。

4.4.6钻探编录

1钻探编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钻机编录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其

中钻机编录员负责完成钻探记录表中钻探及取样测试内

容,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分层及地层描述;

2)编录应及时、详细,真实地按回次进尺逐次记录,不得

随意涂改原始记录,不得将若干回次合并记录,不允许

事后追记;

3)信息完整,责任人签字齐全,具可追溯性;

4)采用铅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字迹清晰,不得涂改;

妥善保管,并统一归档。

5)在粘性土或粉性土中采用岩芯管取出岩芯后,应剖切岩

22

芯,观察土性、层理及包含物等,并详细记录;

6)在砂土或粉性土中水冲钻进时,应根据返水颜色、颗粒

大小、扶杆手感,判断土层软硬及密实度的变化,详细

记录,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等测试手段获取原状芯样;

7)钻孔稳定潜水位宜在钻孔结束24小时后量测并记录;有

条件时,可统一量测;对于岸边工程,地表水、地下水

应同时量测,并注明量测时间;当需要量测微承压水或

承压水水位时,应采取止水、洗孔等措施,将被测含水

层与其他含水层隔离。

2钻探过程的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使用的钻进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

2)钻进的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钻进参数的变

化情况;

3)孔内情况,应注意缩径、回淤、地下水位或冲洗液位及

其变化等;

4)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格、

原位测试类型及其结果;

5)异常情况。

3土的描述应按照下列内容和要求进行:

1)颜色:辅色在前,主色在后;

2)湿度:分饱和、很湿、湿、稍湿四个等级;

3)状态:粘性土分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五个等

级;粉土、砂土及碎石土分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四

个等级;

4)包含物:宜描述有机质、腐植物、贝壳碎片、铁锰质或

泥钙质结核等;

5)层理:对不同土性相间成层或夹薄层时,应描述单层厚

度;

6)粘性土、粉性土宜描述光泽、干强度、韧性、摇震反应;

23

砂土应描述矿物组成、级配情况、砂砾粒径、泥质含量

等。

4土的野外鉴别、定名应符合下列要求:

1)碎石土、砂土、粉土及粘性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

名;

2)人工填土应根据堆填方式、组成物质定名:

由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混合组成

的填土,定名为杂填土;由粘性土、粉性土、砂土等组成

的填土,定名为素填土;由水力冲填泥沙形成的填土,定

名为冲填土(俗称吹填土);对于人工填土应了解堆填时

长,初判其固结状态;

3)当土层受外来物质污染,其颜色、状态、气味异常,明

显区别于原生土体时,可在土名前冠以“污染”字样;

4)不同的土相间成层时,土层定名应根据其厚度比、韵律

变化特征分别定名“夹层”、“互层”、“夹薄层”,定名时

应把厚的土层写在前面:

若厚度比小于1/10时,可定名为“夹薄层”;

若厚度比介于1/10-1/3时,可定名为“夹层”;

若厚度比大于1/3,且多次有规律地出现时,可定名为

“互层”。

5应根据土性及状态差异划分土层,对标志层、特殊土以及厚

度大于0.5m的薄层土(或透镜体),应单独分层。

6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颜色、主要矿物、

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岩芯采取率、岩石质量指标。对沉积岩尚

应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

岩和变质岩尚应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4.4.7岩芯整理

1岩芯摆放应能反应实际地层情况,岩芯管中先出部分为底

部、后出部分为顶部岩芯,严禁颠倒、不按顺序摆放岩芯。

24

2采取的岩芯必须按顺序装入分格式岩芯箱内,每1米摆放一

排,每5米为一组。每一回次应用岩芯牌隔开,填写回次岩芯牌,

注明回次编号、岩层名称、起止深度。不同岩层岩芯分界处,填写

分层标签注明变层深度。标贯岩芯摆放于相应位置,无岩芯段应空

出。

3滑动面、软弱结构面及薄夹层应加填标签注明起止深度,放

在岩芯相应位置;易冲蚀、风化、软化、崩解的岩芯,应进行封存。

4土层岩芯应切开分两半并排紧密摆放,基岩岩芯应刷漆并标

注回次。

5岩芯箱应平稳安放,不得日晒、雨淋,搬运时应盖上箱盖,

小心轻放。

6钻探完成后分箱对岩芯照相,并对相片编号,存档备查。

7岩芯保留时间应根据勘察要求确定,并应保留至钻探工作检

查验收完成。

4.4.8信息管理

1岩芯摆放要求按钻孔深度1:1等比例放置,要求每米一节,

5米一箱分别拍照,每张照片中标注第几箱共几箱,彩色岩芯照片

中应能清晰识别分层深度标签。

2终孔后拍摄全孔岩芯照片,彩色岩芯照片中应能清晰识别项

目名称、孔号、孔深、实施日期及钻孔周边环境。

3钻机进场当天应将场地地址信息上报建设主管部门指定的

平台如网址、邮箱或微信平台等。

4钻机进退场及实施过程中,需保留现场工作照。

5上述照片及野外记录扫描件(照片)依照项目、孔号分级建

立文件夹,及时上传至建设主管部门指定的平台如网址、邮箱或微

信平台等备查。

6勘察项目外业施工结束,钻机退场前也应网上进行报备。

25

4.5检查验收

4.5.1检查机组是否根据勘察纲要要求的位置进行钻探,以钻孔定

位桩检查钻孔孔位;如钻孔位置因地下管线或场地施工条件限制而

移动,是否与现场技术人员联系并征得同意。

4.5.2检查施钻工艺和钻探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4.5.3检查钻孔孔径、钻进回次进尺是否符合要求。

4.5.4检查岩芯采取率是否符合要求,岩芯摆放是否整齐,岩芯标

签是否符合要求。

4.5.5检查岩芯描述是否正确、详细。

4.5.6检查终孔深度是否满足勘察纲要的要求。如遇勘察纲要中钻

孔终孔深度不确定,而需由现场地质情况来确定时,应及时反馈钻

探过程中的地层情况,以便技术人员确定是否终孔。

4.5.7检查取样(岩、土、水)设备、操作、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4.5.8检查试样的包装、标识、保管、运输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及

时送样。

4.5.9检查是否按规定准确量测初见和稳定水位。

4.5.10检查抽水试验设备及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4.5.11检查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设备及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4.5.12检查钻探原始记录是否齐全、记录是否详细、是否及时填写、

签署是否齐全。

26

5土工试验质量管理

5.1人员

开展岩、土测试的土工试验室应配备专职人员不少于3人。试

验室技术负责人1名,另设置试验员不少于2人。土工试验室各岗

位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5.1.1试验室技术负责人

1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工作10年及以上,具备工程

师及以上职称;

2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本试验室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并确保其持续适应和有效,全面负责试验室的技术工作;

3负责提出管辖范围内的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选择的建议,负

责对试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5.1.2专职试验员

1专职试验人员必须持有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试验员

培训登记证;

2试验员应为本单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事的工

作必须与岗位培训项目相符;

3试验员应熟悉试验方法,严格执行试验作业指导书、操作规

程,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4认真正确填写原始记录,按照规定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运

算、修定和处理,试验记录字迹清晰,数字准确无误,对试验数据

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负责;

5正确操作和使用仪器设备,熟练掌握其性能并负责维护、保

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仪器使用前后进行记录,发现异常

停止使用,及时报修;

6管理和维护试验环境,使其达到标准的控制要求。

27

5.2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试验工作的基础,土工试验室应配备与试验能力相

适应的、具有一定规模数量的相关试验仪器、设备。原则上需配备

齐全岩、土等常规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详见表5.2),并按照相关

规定进行设备建档、定期检定,确保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5.2.1仪器设备建档

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仪器设备名称;

2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它唯一性标识;

3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

4目前放置地点、使用人和责任人;

5接收时的价格、状态(全新、用过、改装)、验收记录、安

装调试报告;

6仪器设备操作手册、使用维护说明书(或复印件);

7所有检定/校准报告(证书)及下次检定/校准的日期;

8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

9损坏、故障、改装或维修的历史记录;

5.2.2仪器设备检定、校准

1试验员负责计量设备的统计、编号、标志管理;

2试验员负责所有计量试验设备的送检工作和有关计量设备

档案的管理;

3技术负责人编制检定及校准《试验仪器设备计量台帐》,该

台帐包括仪器名称、出厂编号、位号、规格型号、国别厂家、精度

等级、测量范围、检定周期、检定部门、检定日期、级别、备注,

每年一次对上述所有出具分析数据的设备都进行唯一的标识编号。

28

5.2.3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1核查的对象

1)稳定性差、使用频次比高、试验精度要求高、使用条件

差、易损坏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2)制定年度《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

2核查的频次和方法

1)依据设备的检定周期来确定两次校准(检定)期间的核

查次数,一年至少核查一次,周期为二年的仪器设备,

每周期不应少于二次。

2)对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编制期间核查方法作业指

导书,确定期间核查使用的参考标准、技术指标、步骤、

结果评定和检查周期,报技术负责人批准。

3核查的实施

1)依据期间核查计划,按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进行仪器

设备的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2)核查中发现计量性能不合格仪器设备,按照相关仪器管

理规定处理并做记录。

3)期间核查中形成的记录统一归档保存。

5.2.4仪器设备使用维护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开展试验工作的基础资源,按需求合理

配置并使其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是提高试验质量的保证。配置的

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辅助设备、量具量器和外部设施

均属受控范围。仪器设备应设专人维护,日常使用应做好使用记录。

5.2.5仪器设备的标识

试验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统一编号,建立唯一性标识和使用状态

标识。用“三色”标识不同的使用状态:绿色—合格;黄色—降级;

红色—停用(禁用)。

5.2.6自配标准溶液的管理

1自配标准溶液由试验员按照试验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配

29

制、标定。认真填写所配标准溶液的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标准的

浓度、标定日期、标定人姓名。

2标准溶液的保存时间及保存条件按分析方法中的规定执行,

防止过期标准溶液的使用。

3试验员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自配标准溶液进行期间核查,并

做记录。

5.3试验场所与环境

场所和环境条件是影响试验结果有效性和准确性的的重要因

素之一,具备必要的环境条件并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试验质量的先

决条件,是试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在厦门区域开展岩土勘

察配套的土工实验室应具备如下条件:

1开展试验场所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各试验区域应划分明

确,精密仪器应设置专门区域放置。

2试验场所的设施设备、给水排水、能源、照明、采暖、通风

等要便于和利于试验工作的正常运行。

3试验员要客观、详细地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及其变

化,保证整个试验过程满足试验标准和方法的要求。

4环境应配置停电、停水、防火等应急状态的安全设施,以保

证人身安全和试验工作质量。

5加强试验场所内务管理,建立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

措施,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

压、撞击以及水、电、火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

并形成相关记录。

6严格控制在试验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废气和有害物

质排放,建立环境保护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配备处理设施,确保

试验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液、粉尘、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等的处理

符合环境保护和健康的要求。

7超出实验室处置范围的,应委托环保部门处置。

30

5.4试验质量管理

土工试验室未取得CMA认证的实验室只能为本单位承揽的工

程勘察业务提供服务,不得对外提供试验成果。

5.4.1样品接收

1样品的接收和登记

1)接收样品时,由委托人填写委托单。委托单应具备以下

信息:送样日期、委托方信息、试验任务单、试验方法

要求等。

2)试验员检查样品与试验方法中所描述的状态是否一致,

并在委托单上记录其状态。当发现样品不符合或有损坏,

试验员应向送样人当面提出,协商处理办法。

3)对委托人随样品带来的技术资料和其他附件,试验员要

妥善保管,并为委托人保密。

4)建立样品接收文字记录。

5)对于需要保留的样品直接留样,填写相应记录,标明入

库日期、保管期限,并负责保管。按样品的贮存环境条

件要求存放,必要时对这些条件加以维持、监控和记录。

2样品的标识和传递

1)试验员根据样品编号规则给样品编号和标识,保证试验

样品的唯一性标识。

2)对于标识后的样品,才能进入领取样品和交任务单环节。

3样品保管和处理

1)交到试验部门的样品试验前要进行检查和确认其状态是

否正常,对待检和检毕样品要有明显的标识。

2)对于需要准备和养护的试验样品,按照规定的养护时间

和条件完成准备和养护。

3)试验员保护试验样品在试验过程中状态的完整性,对于

31

试验完毕的样品,属于破坏性试验的样品要及时清理现

场,需要保留的样品,依要求贮存。

4)当样品的贮存期满后,试验员办理样品处理手续,记录

样品处理的经手人、批准人、处理方式及处理时间(岩土

试样自采取之后至试验之间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两

周)。

5.4.2试验流程数据控制

1试验数据控制

1)试验员在试验过程中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和转换(如

单位转换、数量级转换等)时,要在原始记录中注明计

算公式和作必要的说明。

2)技术负责人须对试验员的计算或转换进行核查,确认准

确无误后签字。

2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数据控制

1)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软、硬件及环境条件应满足试验

要求。

2)不得私自修改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程序文件和数据,

确需修改时,须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修改后进行

验证,填写相应记录。

3)严禁外来移动存储设备进入实验室局域网所辖计算机和

自动化设备,必须进入实验室局域网的计算机,如需安

装光驱和使用移动存储设备,须经技术负责人同意。

4)试验员定期对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采集和处理试验的数

据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