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概论辽宁财贸学院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主要内容汉语的历史与特点汉字的历史与特点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第一节汉语的历史与特点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称为“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海外,华人称之为“华语”。名称不同但所指相同,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二、汉语的特点语音的特点

词汇的特点语法的特点1.语音的特点第一,音节结构整齐。音节是从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的语音单位。汉语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第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能区别意义,声调不同,意义不同。2.词汇的特点第一,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例如“国家”,有“国”和“家”两个语素;“图书馆”有“图”、“书”、“馆”三个语素;而“人”只有一个语素,即“人”。现代汉语中,两个语素的词最多。第二,汉语的合成词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占多数,如“食物、热情、白菜、朋友”等,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占少数,如“桌子、石头、阿姨、画家、初一、第三”等。3.语法的特点

汉语语法缺少英语、俄语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起重要作用词序就是词在语句里的顺序,词序反映语法关系。“红花是偏正关系”,“花红是主谓关系”;“人来了,人是主语”,“来人了,人是宾语”。汉语的虚词非常重要,用或不用,用哪一个,对语言的结构或语义的表达有重要意义。“写字是动宾结构;写的字是偏正结构”,“我和你的和,表示并列关系”,“我或你的或,表示选择关系。”三、汉语的发展语音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语法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

语音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

“四声”之说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人,指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古典诗词中为讲究声调和谐,又把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平仄交替使用形成一定格律,平指的是四声中的平声,仄指的是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

现代汉语中普通话为简化,把普通话中的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入声消失了,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2.词汇的发展在语言三要素中,汉语词汇变化最快,新词不断产生,部分旧词消失。随着社会发展,新事物不断产生,相应产生新词;而且越是社会变革时期,新词变化越快;语言接触也是汉语词汇丰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沙发”、“苜蓿”、“骆驼”、“和尚”、“菩萨”等都是外来语,“豆你玩”、“姜一军”、“蒜你狠”、“葱上天”等都是新词。2.词汇的发展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中古以后复音词大量增加,现代汉语复音词数量超过单音词。复音词里面又以双音词占多数。如:喜——喜悦;怒——怒气;哀——悲哀;乐——高兴3.语法的发展语言的三要素中,语法最具稳定性。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句子的基本词序保持基本固定的格局。语法中变化最大的是虚词部分,补语的发展,量词和关联词的使用等,使得汉语的语法更加严密。2024/5/133.语法的发展北方方言,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吴方言,江苏南部和浙江赣方言,江西大部,湖北东南角客家方言,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粤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和广西一部第二节汉字的历史与特点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通过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文字以字形为标志,字形是文字存在的形式。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文字以汉字最为古老。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和埃及圣书文字、古代苏美尔文字、原始埃兰文字和克里特文字等,同时世界上独立起源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汉字的形体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象形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指事是用抽象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抽象符号表示难以直接描绘的事物等;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意;形声是表意构件加上表音构件合起来表示一个词义;前三种都没有表音成分参与,第四种虽然有,但其主要作用的仍然是表意构件。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单位,属于音节—语素文字,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又代表一个语素,如“一”字记录了“yi”这个音节,而这个音节又代表“一”这个语素。而英文字母代表的是音位。而且汉语往往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语素,多词同音,所以单凭语音无法领会词义。1.汉字的历史一般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起源的上线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新时期时代的早期,标志为河南舞阳出土的刻在龟甲和个别石器上的20多个刻划符号,起源的下线估计是在夏初,公元前2100年左右,标志为商人灭夏时,已经有了记事的典型。汉字从形体演变上划分,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甲骨文象形程度比较高,图画意味比较重。商代开始有青铜器铭文,叫金文。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画和平直化,线条化指粗笔变细,团块变成线条。平直化指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直,不相连的线条被连成一笔,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秦统一中国后,“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统一六国文字。小篆字形匀称圆润,比划粗细相等,字体取内聚环抱之势。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隶书2024/5/13隶书楷书行书秦时还有一种俗体字,称为隶书,隶书把小篆匀圆屈曲的线条改为平直方正的笔画,字形为扁形,笔道成微波起伏的样子,书法上称为“波势”。小篆到隶书,字形上完全失去了象形的意味,称为“隶变”。隶书的草率写法就是草书,汉代的草书称为“章草”,到东晋,称为“今草”。经过魏晋200余年应用,楷书发展成熟,楷书在隶书基础上形成,楷书的横划收笔用顿势,增加一些捺笔和横钩,并将起伏的笔画拉成平直。楷书发展成熟,最终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沿用到现在。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是行书。其笔画连绵似今草,但是比今草容易辨认,笔画自由率真,有实用价值。王羲之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最为有名。在中国书法史上行书最有名的当属乾隆指认的《三希帖》,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王羲之《兰亭序》真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真迹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2024/5/132.汉字的特点1汉字数量多英文只有26个字母,而汉字的数量古今累计已超6万。2汉字结构复杂英文字母结构简单,汉字笔画多者达几十画。3汉字是形音意统一体。英文字母只有形和音,不表意,汉字记录的是语素,语素的音和意构成了汉字的音意,所以汉字具有音形意三个要素。2024/5/133.汉字的构成1.象形是描画事物外形的造字方法2.指事是象形符号加上抽象符号来表示意义3.会意是把几个表意符号组合在一起,表示新的意义4.形声是由表意的意符和表音的音符结合起来造成的字许慎《说文解字》,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为造字方法,后两种为用字方法。2024/5/133.汉字的构成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看一下就知道是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向,武、信是也。意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这里的“谊”同“义”。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是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象形指事会意2024/5/133.汉字的构成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江河一类属水的事物,所以用水作为形旁,而取“工、可”作为声旁,两者合成形声字。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意思是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互相注释。“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简单说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等。形声转注假借2024/5/13汉字的“四定”为提高汉字的规范程度,减少汉字的学习困难,现代汉字做到定量、定形、定音、定序,称为“四定”。1.定量是确定汉字的数量98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3500字,分为两级,一级2500字,最常用字;二级1000字,次常用字。经测查,覆盖率达99.48%。后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通用字7000字,包括前3500字。2.定形就是确定汉字形体5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对汉字的字形做了大量的整理和简化工作,形成现在的标准字形。第一,整理异体字第二,整理印刷字字形2024/5/13汉字的“四定”3.定音就是确定汉字的读音193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国音常用字汇》,确定九千多汉字读音规范,多数字读音沿用到现在,个别字读音发生变化。现代汉语读音,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为依据。癌旧读yan,现读ai;垃圾旧读lese,现读laji;凹旧读wa,现读ao等4.定序就是确定汉字的顺序汉字需要排序,排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就是部首法和音序法。部首法是传统方法,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康熙字典》设214部,是传统部首法的代表。80年代以来,对传统部首作了改进,《辞海》设250部,《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辞典》设200部。1983年,中国语委公布《汉字统一部首(草案)》,设201部。音序法,现在使用的是汉语拼音音序。现在很多工具书都采用此法,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等都采用此法。2024/5/13一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二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三汉语汉字与文化交流和传播第三节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2024/5/13一、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第二第三第一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文化事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记录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文化对汉语汉字的发展演变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24/5/13二、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第二第三第一人们生活中大量的社会文化活动是靠语言和文字来实现的。汉字构型原理和形体发展演变的脉络反映出浓厚的文化信息。汉字的构造,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认知水平和认识成果。2024/5/13三、汉语汉字与文化交流和传播第二第三第一汉语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汉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汉字在境外,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纽带作业:

1.汉字承载的文化信息。

汉字取形构字的理据及形体演变的脉络反映出浓厚的文化信息,表现在:

(1)汉字是一座恢弘的历史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工具,而且它本身为我们提供了大大早于历史文献的远古历史文化信息。

(2)汉字形体字符,映射社会文化的每一个细节,携带着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信息,展示社会文化的多维层面。几乎每个古汉字都可以从字形、字义、字音上解读一部分文化史,成了后人能识古的超时空的文字符号。

2.汉语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1)汉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