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修订)指导思想根据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本学科人才的需要,确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在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兼顾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衔接,建构“塔型”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材施教,体现特色;追踪当代学术最新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硕士硕士生培养目标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硕士生招生统招生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可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及思想表现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研究生。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均在一级学科进行。初试阶段专业课的考试科目是:文学(含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论文写作)复试: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复试阶段考试科目为各二级学科专题(考生按报考志愿应试),分别是:①文艺理论专题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题③汉语言文字学专题④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⑤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⑥外国文学专题2.免试生“985”、“211”学校具有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硕士生课程设置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硕士生课程设置淡化专业界限,鼓励学科交叉,增设前沿性学科,为学生在较为广阔的领域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硕士生须修满32学分(非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生须补修4学分中文专业本科段课程),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课程共设60门左右,原则上每位研究生导师(含博士生导师,下同)主讲一门。全部硕士生课程由A、B、C、D四类组成:(1)A类必修课(9学分)(2)B类选修课(6-9学分)(3)C类选修课(4)D类选修课(其中跨一级学科选修不少于1门)为建立开放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选修外校(原则上限定为首批“985”学校)学科专业课程,选修暑期学校(本校和外校【界定同上】)课程,该课程作为D类课程,计入学分。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1)中国概况(4学分);(2)汉语课(4学分),自修为主,毕业时要求达到HSK8级(经批准用英语进行研究的除外);(3)其余同中国硕士研究生。四、硕士生培养硕士生学习时间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两年,撰写学位论文1年。硕士生入学后不分专业,不定导师,实行年级导师负责制。第2学期初进行师生互选,进入专业(二级学科),制定培养计划。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同时实施三级分流。师生互选为提高教学、教育及管理水平,实行师生互选,把竞争机制引进引入研究生培养工作。具体办法:硕士生基于1学期来对部分课程的学习和对专业、老师的了解,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志趣,选择适合指导自己学位论文的导师;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向硕士生介绍全系各专业及导师情况(包括各专业的性质及各导师的自然状况、研究领域、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等,上网供学生查阅,或采取其他适当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发放师生互选表;专业按学生所选导师志愿的次序,同有关导师联系和协商,以确定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确定后,由专业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交院确认备案。“师生互选”原则上尊重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志愿,但专业也可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和其他具体情况,对“互选”工作进行适度调整。制定培养计划硕士生第一学期的培养计划由院统一制定。第二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院备案。培养计划到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网址是:/content/py.asp中期考核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选拔优秀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实行研究生中期考核制;院研究生办公室将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具体办法:A.考核在考核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导师、主要任课教师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及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能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系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详细填写“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分流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3种流向:(1)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2)进入硕士论文阶段;(3)终止学业(1)提前攻博:思想作风好,学习成绩优秀(学位课程成绩优秀,A类课程良好以上),C类课(二级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15学分,有良好的科研素质(以论文为主要参照),明显具备培养前途的优秀硕士生,可于中期考核时提出提前攻博申请。专业考核小组审查合格,报考导师同意,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通过,经系学位委员会分会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不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于第五学期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享受博士生待遇。提前攻博的硕士生,同时可以获得硕士学位。没被批准的硕士生,可在第五学期继续修改论文,重新参加答辩,答辩合格,获硕士学位。(2)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成绩良好(根据量化指标),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3)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中止其学业;根据其学业情况,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论文答辩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进行学位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由各专业(二级学科)组织实施。专业应对硕士生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2)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学分,且成绩合格,论文撰写达到导师要求,方可进行论文答辩。硕士论文答辩由硕士生所在专业(二级学科)组织。专业指定专人做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领取、交送答辩材料。专业应为每位学位申请人聘请1-2位与论文有关的专家评阅论文,组成3-5人的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副教授、教授或相当专家担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博士博士生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范围内掌握坚实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从事创造性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博士生招生(统招)考试科目为:A.外语、B.专业课一(一级学科统考)、C.专业课二(二级学科统考)、D.面试博士生培养1.学习年限和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为3-4年(在职博士生为4-5年)。博士生应完整地把握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对某一专门领域应有较深入的研究,并能创造性地完成博士论文。2.制定培养计划为发挥学科的整体优势和实现知识互补,形成博士生博采众长的良好氛围,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领导下的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制。博士生指导小组由指导教师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组成,其中一人为相邻专业的教师,导师担任指导小组组长。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填写,在第一学期末完成,一式两份,一份由学生自己保存,一份交系备案。培养计划中应体现出集体培养的特色,有宽口径培养博士生的具体措施。3.课程设置博士生课程为:(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2)外语;(3)专业课。文学院博士生专业课程共设40门左右(原则上每位博士生导师开一门),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5门。其中2-3门为主修,2-3门为辅修。辅修课为跨二级学科课程。博士生课程实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1)中国概况;(2)汉语课,自修为主,毕业时要求达到HSK8级(经批准用英语进行研究的除外);(3)专业课程同中国博士研究生。4.论文答辩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学位课程结束以后立即进行,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论文阶段,指导教师应及时检查论文的可行性,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确保论文如期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学位论文答辩前,还应进行论文预审或预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一般应当公开举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重新答辩一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合格者,授予博士学位。

硕士生课程A类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1马列文论选读汪正龙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外语B类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12文艺学的方法和体系汉语文化学赵宪章杨锡彭3文献学理论与方法武秀成4中国文学史专题与方法巩本栋等5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许结6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倪婷婷、王爱松7西方文学批评史专题研究昂智慧8戏剧理论与戏剧美学陆炜C类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1西方美学专题周宪2文艺管理学胡有清3《文心雕龙》研究孙蓉蓉4中国古典美学文献学周群5中国古典美学史专题研究包兆会6中国中古美学史李昌舒7语言统计学徐大明8汉语方言学薛遴9语义学盛林10汉语语音学顾黔11历史语法学柳士镇12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高小方13音韵学刘晓南1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杨锡彭15佛经文献语言研究陈文杰16汉语方言调查方法与实践陈立中17语义语法专论马清华18石刻文献学程章灿19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程章灿20佛藏文献研究曹虹21唐宋文学文献严杰22计算机辅助古籍整理研究姚松23道教文献研究赵益24清代学术与文学研究徐雁平25古代文论专题研究张伯伟26唐宋诗歌专题研究张宏生27苏、黄诗研究巩本栋28辞赋研究许结29经学研究徐兴无30中国古代文学与性别专题研究俞士玲31通俗文学文献学专题研究苗怀明32域外中国文学史料学金程宇33《诗经》研究孙立尧34词学文献学冯乾35中国乡土小说史论丁帆36现当代重要作家比较研究王彬彬37文化保守主义与现代性沈卫威38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刘俊39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黄发有40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心理研究倪婷婷41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学研究王爱松42启蒙主义思潮与20世纪中国文学张光芒43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吴俊44都市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傅元峰45沈从文研究翟业军46西方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余斌47现代派研究唐建清48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董晓49解构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批评肖锦龙50中国古代戏曲史论俞为民51戏剧影视研究陆炜52中国现代戏剧史论胡星亮53戏剧美学周安华54比较戏剧学吕效平55影视艺术史论顾文勋56戏剧艺术研究马俊山57电视艺术研究张建勤58影视史论李兴阳D类序号课程名称1跨一级学科任选2专业英语3计算机网络

博士生课程公共课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张异宾2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从丛等3英文文献检索与阅读昂智慧专业课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1形式美学专题研究赵宪章2现代与后现代文学理论周宪3中国现代文论史专题胡有清4魏晋南北朝文论专题研究孙蓉蓉5明清文论专题研究周群6言语社区理论徐大明7对外汉语教学徐大明8方言学理论与方法顾黔9汉语语法专题柳士镇10近代语音史刘晓南11汉语史语料学高小方12欧美汉学原著选读程章灿13校勘学研究武秀成14唐宋文学专题莫砺锋15域外汉籍研究张伯伟16明清文学专题研究张宏生17中国文学史背景研究巩本栋18中国古代散文流派研究曹虹19中国赋学研究许结20左传研究徐兴无21中国20世纪后半叶文学选题研究丁帆22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人物沈卫威23多元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王彬彬24文学传媒研究黄发有25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吴俊26近百年中国文学学术思潮史张光芒27俄罗斯文学与文化余一中28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余斌29戏剧理论董建30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俞为民31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胡星亮32戏剧观念与形态理论研究周安华33中西戏剧美学比较陆炜34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史马俊山35现代戏曲理论吕效平附:参考书目:文艺学专业:《文心雕龙注》,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沧浪诗话校释》,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原诗》,叶夑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2年版。《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诗学〉〈诗艺〉》(古希腊)亚理斯多德、(古罗马)贺拉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美学》(1-3卷)(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语言论》,(美)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现代语言学教程》(上、下),(美)霍凯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7年版。《句法结构》,(美)诺姆·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德·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普通语言学》,(英)罗宾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方光焘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语音学教程》,林焘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版。《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版。《训诂学》,洪诚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版。《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第1版。《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版。《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著,岑运强评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年第1版。《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汉语语法学》,张斌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修辞学通论》,王希杰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汉语语义学》,贾彦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四库全书总目》,纪昀等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余嘉锡文史论集》,岳麓书社1997年版。《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程千帆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周勋初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冬青书屋笔记》,卞孝萱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书社1998年版。《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徐有富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石学论丛》,程章灿著,大安出版社1999年版。《旧唐书辨证》,武秀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蒋广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诗毛氏传疏》,[清]陈奂,中国书店1984年根据漱芳斋1851年版影印。《楚辞补注》,[宋]洪兴祖,白化文等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文选》,[梁]萧统著,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年影宋本。《杜诗评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版。《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中华书局1961年版。《文心雕龙注》,范文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等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抄本影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五卷),陈平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文论选·现代卷》(上、中、下),沙似鹏、许道明、张新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王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杨健,朝华出版社1993年版。《文艺论争集(1979-1983)》,沈太惠等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新时期文坛风云录》(上、下),杨志今等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丁帆等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下),许志英、丁帆主编,人民文学出版2002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文学理论》,韦勒克等,三联书店1984年。《近代文学批评史》,韦勒克著,杨岂深,杨自伍译,译文出版社1997年。《现代文学批评史》,韦勒克著,章安祺,杨恒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文学原理引论》,伊格尔顿,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宏安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陈厚诚、王宁,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批评的剖析》,弗莱,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托多罗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姚斯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结构主义诗学》,卡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韦斯坦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李达三等编,人民文学出版1997年。AShortHistoryofLiteratureCriticismWilliamK.WismatandCleanthBrooksTheoriesofLiteratureintheTwentiethCenturyD.W.Fokkema,1987,NewYork.学科介绍文艺学专业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创建于建国初期,属于中文系传统学科。现拥有专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3名,其中教授7人(6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4名(均为硕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著名文艺理论家方光焘、罗根泽、陈瘦竹、俞铭璜、张月超、叶子铭、包忠文等曾经先后在本学科担任过教学和研究工作。早在文革前后,叶子铭教授就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部文艺学统编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以群主编)一书的编写,并主持了该书的修订工作。该书对我国文艺学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之后,文艺学学科发展迅速。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该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较早建立的同类学科的硕士点与博士点。2005年本学科被江苏省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006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新世纪以来,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出版学术专著42部,教材7种,学术刊物3种,主编丛书8套,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社科项目23项,获得科研经费3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20项。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赵宪章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视觉文化研究”(周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汪正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出处问题的哲学基础及其美学意蕴研究”(李昌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先秦两汉图文关系研究”(包兆会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体制研究”(周计武主持)等。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与国内外学界保持广泛的学术合作,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本专业教师也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访问讲学。本学科独立主办或与其他学科联合主办多次学术会议,近年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等。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是学科研究方向齐全,学科所辖文艺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与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三个研究方向涵盖了文艺学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二是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注重具有前沿性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三是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转型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学科赵宪章教授的形式美学与文学图像研究、周宪教授的20世纪西方美学与文化现代性研究、高小康教授的当代城市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周群教授的明清文艺思潮研究,在国内同研究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本专业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主要分为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三个方向。本专业的理论语言学曾领跑全国,是全国南北两大阵营的南方重镇所在,拥有方光焘、黄景欣、施文涛等著名学者,近年来又开始重振雄风,成果迭出。本专业的社会语言学近年来异军突起,建有全国第一个社会语言学试验室,并多次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多个国家具有合作关系,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影响都很大。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招收研究生已有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已培养出数十名研究生。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方言与文化、城市语言调查、修辞学、语言变异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统计学、汉语语音学专题、汉语方言学、语义学、汉语语音史、言语社区理论等。

专业内共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还聘有十几名国际一流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前来讲座和座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本学科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建国以后,因有方光焘、黄淬伯、洪诚等著名学者在此任教,本学科得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语言学科共居全国前列。1981年国家实行学位制度,鲍明炜先生带领学科同仁发愤图强,于1984年获得现代汉语硕士点,1986年又获得汉语史硕士点。1990年,鲍先生年老退线,鲁国尧教授受命作为学科带头人,申请汉语史博士点,获批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语言学博士点。本学科于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以全国第二的成绩通过了2007年初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本学科点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设置有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学、汉语发展史等研究方向,成立了江淮方言研究室,出版有学术期刊《南大语言学》。本专业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改。导师组严格要求,已成功培养了百余名中外博士、硕士和访问学者。其中有沙加尔、平田昌司、岩田礼、裴宰奭、储泰松、杨军、乔全生等一大批优秀中外中青年语言学家,现已成为活跃在国内外许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学术骨干。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研究机构之一。本专业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本专业远绍黄侃、胡小石、汪辟疆等大家所开创的南京大学中文系传统文史研究的朴实雄厚之学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第二任所长周勋初先生、唐代文史研究名家卞孝萱先生,以及现任所长程章灿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形成了谨严踏实的学风,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的品质。本专业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1985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该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本专业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密切协作,承担了一批大型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如程千帆先生主持的《中华大典·文学典》已出版,其中有卞先生负责的《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程先生主编的《全清词》顺康卷二十册荣获国家图书奖;周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荣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以上几项重大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历经十余年、经过多名同仁合作的《册府元龟校订本》2006年12月出版,全书一千卷,整理后的字数约1600万,此书一出版即受到学界高度重视,认为此书在古文献学界成为整理中国古典文献的优秀范例。该书于2007年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程章灿教授主编的《文献传承与文化认同研究丛书》共收本专业和古代文学专业研究论著10种,是近期代表性研究成果。武秀成教授主持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的《新唐书》修订工作,颇受学界关注。本专业原学科带头人周勋初先生治学出入文史,视野开阔,所撰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在新时期的传统文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著有《师门问学录》、《李白评传》、《馀波集》、《韩非子校注(修订本)》。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在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方面深有心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刘克庄年谱》、《世家大族与六朝文学》、《赋学论丛》等专著出版,在国际汉学研究领域有译著《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程教授于石刻文献亦研究多年,已有《石学论丛》、《古刻新诠》、《石刻刻工研究》出版。博士生导师曹虹教授在中国散文史和佛藏文献研究方面齐驱并进,撰有《阳湖文派研究》、《慧远评传》、《中国辞赋源流综论》,已经完成《清史·艺文典·散文篇》科研项目。严杰教授在唐宋文学文献研究方面有《欧阳修年谱》、《白居易集校正》、《颜真卿评传》、《唐五代笔记考论》等成果。武秀成教授在《旧唐书》研究方面有潜心多年的专著《旧唐书辨证》,此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近著有《陈振孙评传》。赵益教授在道教文献研究方面有著作《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二书,《真诰点校本》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徐雁平副教授撰有《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上下卷),近期研究方向为清代家族文学、清代江南文学。张宗友讲师有著作《经义考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国经学史、中国目录学史。本专业已出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专刊”20余种,出版《古典文献研究》集刊12辑,在学界均有很好的口碑。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历史悠久,始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承自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学术大师如黄侃、吴梅、胡小石、汪辟疆、陈中凡、罗根泽等执教于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程千帆、周勋初、卞孝萱等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承续“东南学术”的优良传统,以新知益旧学,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了文献考证和文艺批评相结合、文史贯通的治学方法和研究特色,传承着严谨踏实的学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8年首批,2001年重新认定,2007年第三次评定),首批博士点,国家“211工程”一期重点规划项目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的带头学科。该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实现了老一辈学者到中青年学者的交接,形成以莫砺锋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张伯伟、张宏生、程章灿、巩本栋、许结、曹虹、徐兴无等教授为核心力量的学科团队。本学科成员力量整齐,各有专长,能以个性化的研究整合成具有整体风格的学术实力,其中中国诗学、辞赋学、清代词学、域外汉籍研究、文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尤见特色。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由方光焘、孙席珍等老一辈学者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80年代,陈瘦竹、叶子铭、许志英、邹恬等第二代学者,将本学科带入了全国领先地位。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得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思想解放”更是使学术研究出现新的气象。也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成果,从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该领域最优秀的团队之一。本学科是恢复学位制度以来首批建立的硕士点,1985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6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学两个专业组成了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含戏剧学)”。2001年,本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99年12月,在1978年筹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的基础上,以本学科为核心的“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本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经历了从硕士点、博士点到博士后流动站,从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发展过程,曾先后被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11工程”中国文学项目、“985”创新基地“民族认同与汉语言文学”的支撑学科,现已建成在人员、经费、资料、项目和成果积累等方面均具相当规模的教学科研基地。最近十年来,本学科取得了更加引人注目的发展,推出了一批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成果。《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中国乡土小说史》、《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鲁迅晚年情怀》、《文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