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课件_第1页
糖尿病科普课件_第2页
糖尿病科普课件_第3页
糖尿病科普课件_第4页
糖尿病科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标需监测MDE-P-2011-61内容提要实现达标,监测是保障全方位监测的内容血糖监测的常见误区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及频率自我血糖监测方案(举例)监测小贴士监测日记好帮手实现达标,监测是保障及时预防并发症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监测是保障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达标是关键血糖各点血糖谱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监测,全方位监控其他指标血压血脂体重视力、眼底心电图肝、肾功能足背动脉波动、神经病变血糖监测是实现达标的保障老唐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血糖控制一直比较稳定。老王总是觉得监测血糖没啥用,从不监测血糖,结果血糖控制一直不好,早早出现了并发症。血糖监测没啥用,不测,不测要想血糖控制好,自我监测少不了血糖监测常见误区一偶尔测一下血糖就行专家解释: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

饮食、运动、情绪、睡眠及服药等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偶测血糖不可靠空腹血糖好不能算达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血糖监测常见误区二只要感觉好,医生不必找专家解释:不能因自我感觉良好,就不监测,不就医自我感觉好时:可能血糖正控制在正常水平也可能是假象——血糖水平稍高于正常,但无任何症状。此时身体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细胞和血管已受到损伤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血糖监测常见误区三没必要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专家解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反映近2~3

个月内整体血糖控制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明显降低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是监测的“金标准”血糖监测常见误区四只测餐前,不测餐后专家解释: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更高TheDECODE-studygroup,Lancet1999;21:354(9179)DECODEStudyGroup.ArchInternMed.2001;161.DECODAStudyGroup.Diabetologia2000;43.餐后高血糖危害大2007IDFGUILDLINEFORMANAGEMENTPOSTMEALGLUCOSE与老年病友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关与视网膜病变增加有关肿瘤风险增加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有关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空腹餐前(午餐和晚餐前)餐后2小时(早、午、晚)睡前夜间有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最常用的时间点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1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2.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每周3天,每天2次用胰岛素治疗者非胰岛素治疗者2每天4~7次,直到病情稳定监测频率随治疗方案各有不同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监测方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未达标每周3天√复诊前1天√√√√√已达标每周3次√√√复诊前1天√√√√√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监测方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未达标每周3天√√复诊前1天√√√√√已达标每周3次√√√复诊前1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监测方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未达标√√(√)√(√)√√已达标√√√√()表示可酌情选择监测血糖的时间点非胰岛素治疗的短期强化监测方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表示可酌情选择监测血糖的时间点非胰岛素治疗的交替监测方案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1.连续阶梯法将原本在一天内监测的7点血糖分配到7天里完成,每天只测一点,依次进行优点:能反映一天当中不同时点的血糖水平;节约成本2.间隔完整法每隔几天在一日内监测7点血糖,其他日子不用测优点:节约成本病情趋于稳定,血糖监测频率可减少如病情稳定,以上间隔时间可以变成1周或1个月怎样测血糖更准确?测血糖时,心态要放松血糖仪状态良好,操作正确试纸未过期一次滴足够的血,切忌挤压采血冬天,进入室内暖和一会儿后再测更准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如何选择血糖仪?准确性:可与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相比较简便性:选择操作简便的血糖仪测试时间:测试时间短的更快捷测试部位:多部位采血和前臂采血可大大降低痛感记忆功能:记忆功能容量大的更实用价格:可续加血样量的试纸更省钱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选择血糖仪重点看以下几方面:建立自己的糖尿病管理日记,拿着日记就诊,便于医生掌握治疗情况监测日记:监测血糖的好伙伴*毛细血管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全方位监测指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项目控制目标

血糖(mmol/L)*空腹3.9~7.2非空腹

≤1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血压

(mmHg)<130/8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男性>1.0女性>1.3三酰甘油(mmol/L)<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合并冠心病

<2.07体重指数(BMI,kg/m2)<24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男性<2.5女性<3.5或:尿白蛋白排泄率

<20μg/min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150另外,需监测视力、眼底、足背动脉搏动、神经病变相关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尿常规等。自我监测是血糖达标的保证早获益健康生活到百年减少身体痛苦经济负担家庭负担早治疗早达标早发现减少并发症今天就是您的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