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病证课件_第1页
五官科病证课件_第2页
五官科病证课件_第3页
五官科病证课件_第4页
五官科病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官科病证麦粒肿胞轮振跳5/13/20241第一节麦粒肿一、基本概念(一)麦粒肿是以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易于溃脓之眼病。又名针眼、偷针、土疳、土疡。《证治准绳》:“土疳症谓睥上生毒,俗称偷针眼是也。有一目生又一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邪微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败者,有窍未实,因风乘虚而入,头脑具肿,目亦赤痛者。其病不一,当随宜治之,……世传眼眦初生小皮包,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5/13/20242教案内容一、教学目的:掌握麦粒肿、上脸下垂、胞轮振跳的概念,掌握其针灸临床辩证治疗及其它疗方法。二、教学内容要点:概述、病因病机、辩证分析和针灸治疗及其它疗方法。三、教学要求要点:1、重点掌握三病的针灸辩证治疗,了解概念,熟悉病因病机。及其它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结合,注意重症肌无力、眼外伤及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及时作出上脸下垂、胞轮振跳的定位、定性诊断,采取有效措施治疗。5/13/20243第一节麦粒肿病因病机1、风热外袭:风邪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煎灼津液,变生疮疖。2、热毒炽盛: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积聚于胞睑。3、脾虚湿热:脾气虚弱,健运无权,湿浊化热,气血不和,反复为患。5/13/202441、风热外袭2、热毒炽盛3、脾虚湿热5/13/20245临床表现:初起,胞睑微痒微痛,近睑弦部皮肤微红微肿,继之形成局限性硬结,并有压痛.若病变发生于近眦部者,红肿焮痛较剧,并可引起眦部白睛赤肿.部分患者可于耳前或颌下触及肿核,并有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5/13/202462、热毒炽盛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取手阳明、足阳明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曲泽┵:内庭┵:清热解毒行间┵:支沟┵:通腑泻热少冲┵:泄心火。5/13/20247三、辩证治疗1、风热外袭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取手阳明、少阳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合谷┵: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天井┵:通利三焦,解表清热。风池┵:疏风解表。少泽┵:清热解毒。5/13/202483、脾虚湿热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取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阳陵泉┵:健脾利湿。足三里┬:曲池┵:清热解毒大横┵:调理脾胃治大便秘结。5/13/20249其它疗法1、耳针:眼、肝、脾、耳尖。强刺激留针20分钟。或压丸法。2、耳尖、耳背小静脉放血。3、拔罐:大椎,刺络拔罐。4、挑治:在两肩胛区胸1~7两侧。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按语1、麦粒肿初起至酿脓后,患处切忌挤压,以免脓液扩散。2、平时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预防发病。5/13/202410四、思考题

1.风热外袭型与热毒炽盛型的证治鉴别2.叙述风热外袭型与热毒炽盛型的证治鉴别及病变的相关联系。5/13/202411眼睑下垂一、基本概念(一)眼睑下垂是因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或风邪中络所致,以上眼睑提举无力或不能自行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神,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又名上胞下垂,古称雕目、侵风,重者称睑废。有先天、后天之分,可单眼或双眼发病。5/13/202412《诸病源候论》睢目候谓:“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二)上睑下垂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眼外伤、动眼神经麻痹等引起的上睑下垂。5/13/202413病因病机。1、风邪袭络:肌腠开疏,风邪客于胞睑,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而致上睑下垂。2、脾虚气弱:中气不足,筋肉失养,经筋迟缓,睑肌无力。3、先天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以致胞睑松弛。5/13/202414辨证1、风邪袭络2、脾虚气弱3、肝肾不足诊断及鉴别诊断5/13/202415辨证治疗治则: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风邪袭络者疏风通络、调和气血,针灸并用,平补平泻。以阳明、太阳经穴为主。5/13/202416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攒竹丝竹空阳白三阴交方义:攒竹、丝竹空和阳白穴均位于眼上方,三穴合用可通经活络,调和局部气血而升提眼睑;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补脾益肾、养血荣筋、调和气血的功效。5/13/202417辩证治疗

风邪袭络治法:疏风活血,调和气血。取手少阳、足少阳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合谷┸:疏风解表,宣通经络。风池┸:膈俞┸活血熄风通络。5/13/202418

脾虚气弱治法:补脾益气,养血荣筋。取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健运脾胃,补气养血。百会△:升提阳气。

5/13/202419先天不足:治法:补益气血,益气培本。取足少阴、足阳明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攒竹┬、丝竹穴┬、阳白┬:调和局部气血。太溪┬:命门┬:△:益肾固本。足三里┬:△:脾俞┬:△:调补脾胃,以资生化之源。

5/13/202420其它疗法

神经干电刺激: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点(位于屏上切迹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处),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每次20min,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皮肤针:发病部位取穴。拔罐:发病部位。5/13/202421思考题

1.脾虚气弱型与肝肾两虚上睑下垂如何鉴别?2.上睑下垂与痿证的鉴别。3.针灸如何辨证治疗眼睑下垂?5/13/202422第三节胞轮振跳

一、基本概念(一)胞轮振跳是因气血不和,致眼睑不自主牵拽跳动的疾病,又名目瞤,睥轮振跳,俗称眼皮跳。5/13/202423《正治准绳》:“睥轮振跳,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乃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牵振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顺,非纯风也”(二)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眼轮匝肌痉挛。5/13/202424病因病机1、心脾两虚:久病过劳等损伤心脾,心脾两虚,筋肉失养而瞤动。2、血虚生风: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拽胞睑而振跳。5/13/202425(三)临床特征:上胞或下睑跳动,时疏时频,不能自控。一般过劳、久视、睡眠不足等,则跳动更加频繁,休息之后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若胞睑跳动时,连同半侧面部肌肉及眉毛、口角皆瞤动者,5/13/202426临床辨证分型1、心脾两虚2、血虚生风5/13/202427辩证治疗

心脾两虚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调养心脾,补虚安神。取手少阴、足太阴经穴。处方与方义神门┬:内关┬:宁心安神。心俞┬:三阴┬:健脾补虚。脾俞△:百会△:调神解痉。5/13/202428随证配穴上胞振跳: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下胞振跳:四白、承泣5/13/202429血虚生风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养血平肝熄风。取足劂阴经穴、背俞穴为主。合谷┶、太冲┶:平肝熄风止痉。膈俞┬:、肝俞┬:、脾俞┬:养血活血祛风。申脉┶:止眼睑瞤动。局部取穴5/13/202430其它疗法耳针:眼、神门、肝、心、脾,毫针刺,强刺激留针20分钟,出针后加压丸法。穴位注射:翳风、阳白、下关、足三里。药物取丹参注射液或VitB12注射液。0.3-0.5ml/穴,2次/周。离子透入。头针: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沿皮刺约1寸,每日或隔日一次。5/13/202431思考题(一)胞轮振跳与面瘫的联系。(二)眼轮匝肌痉挛与面肌痉挛的鉴别及诊治。5/13/202432第四节冷泪症一、基本概念(一)冷泪症是因肝虚泪窍约束无力,或风邪引起泪液频频外溢,但无热感,目无赤痛的眼病。本病是眼科的常见病之一,又分为无时冷泪和迎风冷泪。5/13/202433《诸病源候论》:“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通于目者为泪。若脏气不足,则不能收制其液,故目自然泪出。”《银海精微》“若迎风而出汪汪,冬日多夏日少,拭即还生,又不分四季皆有,此冷泪也。”《审视瑶函》无时冷泪:“此症为目无赤病也,只是时常流出冷泪,久则视瞻昏渺,非比迎风冷泪,因虚引邪之轻者。此盖精液耗伤,肝气渐弱,精膏涩枯,肾水不足,幽阴已甚。”5/13/202434(二)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睑缘位置异常、泪道不通或不畅、泪囊功能不全引起的溢泪。5/13/202435(三)临床特征:迎风流泪者,平素目无赤烂肿痛,亦不流泪,但遇风则泪出,无风即止,或仅在冬季或春初遇寒风刺激时泪出汪汪,泪液清稀无热感。冲洗泪道时,泪道通畅或狭窄。无时冷泪出者,则不分春夏秋冬,无风有风,不时泪下,迎风尤甚。冲洗泪道时,泪道狭窄或不通,或有泪窍外翻现象。5/13/202436病因病机。

1、肝血不足,泪窍不密,遇风则邪引泪出。2、气血不足,或肝肾两虚,不能约束其液,而致冷泪常流。3、椒疮邪毒侵及泪窍导致排泪窍道阻塞,泪不下渗而外溢。5/13/2024371、肝血不足,外感风邪2、气血不足,收摄失司3、肝肾两虚,约束无权5/13/202438辩证治疗肝肾亏虚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补益肝肾,固摄敛泪。取足太阳、足少阴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睛明┬:调和气血,通利泪窍。承泣┬:肝俞┬、肾俞┬、太溪┬:壮水养木,加灸补益精血。5/13/202439气血两虚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补气养血,收敛止泪。取足阳明穴、背俞穴为主。处方与方义:睛明┬:承泣┬:调和气血,通利泪窍。脾俞┬:、足三里┬:健运脾胃,生化气血。肝俞┬:益肝血养目窍。神庭┬:宁神止泪。5/13/202440风邪外袭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调养肝脾,祛风止泪。取手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睛明┵:攒竹┵:调节局部气血。合谷┵:风池┵:活血祛风。三阴交┵:肝俞┵:调养肝脾,祛风止泪。5/13/2024415/13/202442四、思考题

1.迎风流泪者与无时冷泪出者的分别及其相关联系。2.叙述冷泪症的临床表现及临床辨证针灸治疗。5/13/202443第五节天行赤眼

一、基本概念(一)天行赤眼是因外感天行疫疠之气,白睛红赤,相互传染,容易引起流行的眼病。简称“赤眼”,俗称“红眼病”。(二)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角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三)临床特征:本病发病迅速,患眼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成点成片,涩痒交作,怕热羞明,眵多胶结,多双眼或先后发病。5/13/2024441、外感风热:风热之邪侵袭目窍,疫毒壅滞脉络而成。2、热毒炽盛:体内素有炽热,火毒循经上扰,复感疫毒,内外合邪,交攻于目。5/13/202445辨证1、风热外袭2、热毒炽盛5/13/202446四、思考题

1.针灸对天行赤眼的适应证。2.如何掌握针灸与药物对天行赤眼的治疗范围。5/13/202447第六节青盲

一、基本概念(一)青盲是指患眼外观无异常而视力下降,以致失明的眼病。多由视瞻昏渺、高风雀目等瞳神疾病日久演变而来,亦可由温热病、头眼部外伤引起,为致盲率较高的一种眼病。(二)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视神经萎缩。(三)临床特征:患眼外观如常,视力渐降,终至失明。5/13/202448病因病机。1、肝郁气滞:凡事不随意,抑郁好怒,怒则气上,肝气不舒,致神光不得越发。2、肝肾阴虚:久病过劳或禀赋不足,精血虚少,不能荣目,以致目窍痿闭,神光遂没。3、气血两虚:久病或产后,气血亏虚,目窍失养,神光耗尽。5/13/2024491、肝郁气滞2、肝肾阴虚3、气血两虚5/13/202450辨证治疗治法:通络明目、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局部、循经、辨证取穴处方:睛明、球后、承泣通调局部气血光明、养老通络明目5/13/202451辨证配穴肝郁气滞风池、合谷、太冲5/13/2024522、肝肾阴虚肝俞、肾俞太溪、太冲5/13/2024533、气血两虚心俞、脾俞、隔俞足三里5/13/202454其他疗法耳针:肝、肾、皮质下、眼中药5/13/202455四、思考题1、何谓青盲?西医常见病?2、青盲的辨证及针灸的治疗方法。5/13/202456第七节暴盲一、基本概念(一)暴盲是指眼外观端好,猝然一眼或两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内障眼病。是由视衣、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临床多见于单眼。5/13/202457(二)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视力障碍眼底病,主要指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底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等。(三)临床特征:发病前眼无不适,突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抑或视力急降时伴有前额痛,眼珠压痛和转动时牵引样痛。5/13/202458病因病机。1、气滞血瘀:常由情志抑郁,怒气伤肝,气滞血瘀;或忧思太过,惊恐失神,气机逆乱,致目系脉络阻塞。2、气血两虚:气血瘀阻日久,视衣、目系脉络闭塞,致气血俱虚,目窍失荣。3、肝阳化风:平素肝阳偏亢,每因酗酒、怒气、过劳而易动肝风。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邪从阳化,火炎生风,上乘于目,终至神光离散。5/13/202459

辨证1、气滞血瘀2、气血两虚3、肝阳化风5/13/202460辩证治疗

气滞血瘀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通络行气,活血明目。取足厥阴经、眼部穴为主。处方与方义:睛明┵:瞳子髎┵:治眼要穴,疏肝行气明目。肝俞┵:膈俞┵:活血化瘀内关┵:理气活血,通利三焦散结。太冲┵:活血明目。5/13/202461气血两虚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通络行气,活血明目。取足厥阴经、眼部穴为主。处方与方义:睛明┯:瞳子髎┯:治眼要穴,调节眼部气血。肝俞┯:养肝明目。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健旺脾胃,补养气血,以资生化之源。5/13/202462肝阳化风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明目。取足厥阴经、眼部穴位为主。处方与方义:睛明┵:瞳子髎┵:疏调眼局部气血。百会┵:风池┵:抑阳熄风明目。太冲┵:光明┵:平肝利胆,潜阳降逆。5/13/202463其它疗法1、穴位注射:穴:①光明、风池②球后、合谷③睛明、外关3组交替使用。药物:北芪液或丹参液,1ml/次,10次为1疗程。2、处方:①肝、胆、心、内分泌②肝、胆、脾、胃。③肝、耳尖、神门、肾上腺,3组交替,强刺激,留针30分钟或压丸法。5/13/202464按语:1、本病发病急,病急重,要中西医结合救治。2、安定病人情绪,及早发现,争取时间治疗,减少症状。5/13/202465四、思考题此之论述为内伤暴盲,应与外伤之暴盲区分。如何区分眼络阻塞与目系猝病之暴盲。5/13/202466第八节近视眼

一、基本概念(一)近视眼为眼科常见疾病,是由神光不足引起,表现为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与远视、散光同属于屈光不正一类眼病,古称“能近怯远”症,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少年。(二)与现代医学的近视眼相同。(三)临床特征以近视力良好,视远处目标则模糊不清。高度近视者,眼珠较为突出,远视力显著减退。易并发云雾移睛明,甚至引起视衣脱离,以至严重损害视力。5/13/202467病因病机

1、心阳不足心主血脉,内寓君火,心阳衰弱,目窍失去温养,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2、脾虚气弱脾主运化而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化源不足,影响升清输布。3、肝肾亏虚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肾藏精,精生髓。久视伤目或过劳伤肾,髓海空虚,目失所养。5/13/202468辩证治疗1、心阳不足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温阳补心,安神明目。取手少阴经、眼区穴位为主。处方与方义:睛明┳:风池┳:温经养血明目。心俞┳:调补心血。膈俞┳:通经活血。内关┳:神门┳:安神补心。5/13/202469脾虚气弱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明目。取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位为主。处方与方义:承泣┳:四白┳:调养局部气血明目。脾俞┳:胃俞┳:三阴交┳:足三里┳:健旺脾胃,补中益气。5/13/202470肝肾亏虚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滋补肝肾,补虚明目。取足少阴经、背俞穴和眼区穴位为主。处方与方义:睛明┳:攒竹┳:疏调局部经气。肝俞┳:肾俞┳:调补肝肾。太溪┳:滋补肾精。光明┳:调补肝胆明目。5/13/202471其它疗法1、皮肤针:眼周围穴位及风池穴,或用电梅花针。2、耳针:眼、肝、肾、心、神门,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3、穴位激光照射:睛明、承泣、光明,用小功率氦-氖激光针治疗,每穴照射2分钟,隔日一次。4、头针: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两区交替使用,每日一次,15次为1疗程。5/13/202472按语针灸治疗的同时,坚持做眼保健操,经络穴位按摩,可增强疗效。注意看书、读报等用眼时间不宜过长,平时注意眼的保护,对预防近视眼都有重要作用。5/13/202473四、思考题1.近视如何的辨证及针灸治疗方法?2.除了针灸治疗还应配合哪些眼部的卫生保养?5/13/202474第九节斜视

一、基本概念(一)斜视为邪中经络,气血不和,筋脉失养,弛张不收,在双眼注视目标时,呈现一眼眼位偏斜的眼病。又称风牵偏视。(二)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显视,主要指麻痹性斜视。(三)临床特征以猝然发作,表现为单眼或双眼黑睛偏斜于眦侧,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甚至上胞下垂或口眼歪斜。5/13/202475病因病机。

1、风邪袭络由于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袭络,气血不和,经筋纵缓。2、肝风内动劳累太过,将息失宜,肾元不固,虚风内动,或五志过极,或肾阴不足,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而发。3、外伤瘀滞由于枪弹金刃,跌打损伤,造成头眼外伤,气血瘀滞,经筋受损。5/13/202476辨证1、风邪袭络2、肝风内动3、外伤瘀滞5/13/202477辨证治疗风邪袭络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治法:祛风活络,调和气血。取手阳明、足阳明经之为主。处方与方义:主穴:合谷∣:风池∣:------疏风通络。足三里∣:-------调气血、理脾胃。5/13/202478三种类型治疗配穴:内斜视------太阳、瞳子外斜视------睛明、攒竹下斜视------上明、鱼腰上斜视------承泣(球后)、四白5/13/202479肝风内动症状和体征证候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