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_第1页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_第2页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_第3页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_第4页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蛮横(hèng)雾蔼谚语(yàn)自出心裁B.静谧(mì)诡谲怯懦(ruò)矫揉造作C.斟酌(zuó)殉职坍塌(tān)鸠占雀巢D.箴言(zhēn)烦琐镌刻(juān)纷至沓来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告罄骇人听闻一泄千里杂乱无章B.荣膺迫不及待眼花瞭乱粗制滥造C.蓬蒿迥乎不同在劫难逃月明风清D.倒坍既往不究恻隐之心贪赃枉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B.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C.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D.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六一”前夕,检测专家通过实物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购买儿童用品。B.为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再发生,省交管部门开展“强执法,防事故”行动。C.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直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D.《流动儿童心理研究》为全国约13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提供了参考。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B.红衣青年仿佛一个完全的外行。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D.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②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③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④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⑤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A.⑤①③④② B.⑤④②③① C.④⑤③②① D.④③⑤②①7、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3)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蒹葭》)(4)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7)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8)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10)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了词人渴望实现抗金大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注释]①第:只管。②鬻:卖.

③茔:墓地。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C.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2.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B.端州知府轻率地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地权贵。C.包拯不畏权贵,不讲人情,亲戚朋友都与他绝交。D.包拯虽然性格严厉,却极力推行仁政。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秋到老君山①秋天的老君山,像老子留下的五千箴言,像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素朴,有些出出人意料的简约。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的味。木叶未脱、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范、性格淡定、哲思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安恬,格外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人神往,让人心醉。②山路拾级而上,红叶、黄花、碧草、绿树,连同山间不时闪动的葡萄、柿子、猕猴桃等颜色各异的野果,还有不时出没于山林的松鼠、野兔、小鸟,都让老君山的秋天显现出一种灵动的优雅,一种独特的风韵:奇峻的峰岭、磷峋的怪石,静谧的栈道、清幽的道观,悠悠大山,万象归一,清雅幽静之中,让老君山的秋天多了几分闲雅恬淡,几分澄净明丽。走近马鬃岭,登上入百里伏牛山的最高点,放眼远跳,极目四望,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浪,沁人心脾。仰视俯察,远眺近观,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宇宙的邈远,河山的壮美,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让人真切地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虚无、世界的本真,让许多解不开的心结,在一瞬间悄然化解,荡然无存。不知不觉间,你会感觉到,山水原来也是有境界的,大气的灵山秀水,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的“道”,无声无息的山山水水,用造化妙得之美景,给予人的,正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心灵呵护,一种恒久不变的深深关爱。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回味,方能领受。这或许,又是大自然的另一个高妙之处,也是人类几千年来钟情于灵山秀水的一个根本原因吧。③三秋时节,登上老君山,走近老君庙,看着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看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君庙,你会诗情飞扬,灵感喷涌,脱口吟出一些诗句,来抒发心中的激越情感,更会下意识地想到,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浸染着浓重的诗意。黄花、红叶、碧草、绿树,飞瀑、幽林、奇石、怪崖,实际上,都是诗神散落于大地的灵动神奇的平仄音韵,都是大自然出于一片关爱之心送给世人的绝妙佳句。④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古代的诗人们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诗仙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从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他写有诗作《谒老君庙》:“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乌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诗中所写的景象,与陕西洛南及云南等地老君山、老君庙的景观明显不符,加上李白素来推崇出生于来川的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唐朝又奉道教为国教,唐太宗、唐玄宗都对河南老君山极为重视,爱好游历的李白,自长安沿驿道出函谷关,再沿就国古道,到栾川游历、拜谒老君庙,并写下这首诗,应在情理之中。⑤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透过各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草、黄花绿树、飞浓流泉,大自然用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秋到老君山,万物和谐,自然界的造化为人类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亮丽的心境。这些或许就是两千多年前气象峥嵘,大的哲学家老子,走遍九州八荒最终归隐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哲人的哲思与养生,是需要优雅准与灵动的山水景观作为基础的。(郭向阳文/有删改)1.阅读第①段,用简洁的的语言说秋天的老君山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2.结合第②段内得,说句子“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地回味,方能领受”中,“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是指什么。3.依据文章③④段的内容,请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说“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4.作者为什么要“秋到老君山”?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条作答。2、勇者应惧张君燕(1)孔子在《论语》中有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这些话似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尤其是胸怀一腔热血的人们,仗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高喊着“勇者不惧”,便无所顾忌地向前狂冲,仿佛“勇者不惧”是他们的护身符,有了它便可以一马平川、所向无敌。(2)三国时期的张飞应该是“勇者不惧”的典型代表。他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有诗云: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气势,这魄力,有目共睹,长存史册。(3)另有义士荆轲,侠义勇猛、义薄云天,为了一国安危,毅然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其行为其精神,令人叹服。(4)应该说,他们都是“勇者”,也都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但是,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5)张飞勇猛但欠缺思考,刘备曾劝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biānwō)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的劝说被张飞当作了耳旁风,结果不幸被刘备言中,终在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如果张飞不是“勇者不惧”,而是虽勇但仍有所“惧”,能认真协调好自己的外部环境,对待下属的态度有所改变,那么他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如此了。(6)荆轲大义刺秦,勇气可嘉。但他本身的功力并不到家,在计划部署上也有欠周全之处。尽管勇猛无惧,但最终只落了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结局。如果,他勇而有“惧”,能认识到自己本身的问题,能再认真部署下自己的规划,尽量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7)与张飞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被刘备称赞“一身是胆”,他绝对也是名副其实的“勇者”。他曾在汉水河畔勇救黄忠,在曹军万人之中犹入无人之境;在当阳长坂坡,怀抱刘备幼子,仍能轻松杀敌,顺利撤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敌。赵云勇而有“惧”,他的原则是“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倒悬”。从来不因“勇”而居功自傲、争名夺利,终以高龄而善终。(8)李世民任唐朝大将军之时,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勇猛之至,众人皆服。在为唐统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中,李世民将王世允击败,围困在洛阳。手下诸将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但却被李世民断然拒绝。因为窦建德率军赶来援助王世允,李世民分析后认为,当时不具备攻打王世允的条件。后来,他瞅准战机、力排众议,先大败了窦建德,而后王世允被迫自动投降。李世民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9)李世民的勇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李世民的惧,审时度势、进退自如。从而看出,勇乃睿智之“帅”,惧乃睿智之“师”:多了“一横”自我清醒地判断以及清醒地行动。(10)“勇”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但想要成功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勇者不惧,是闭目塞听,盲目向前;勇而有“惧”,才会认真思考分析,找出不利之处,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争取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达到理想中的目标。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开头引用了孔子的话,这样写有何作用?3.本文论证严谨,请概述作者的论证思路。4.联系上文看,第(7)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四、写作题(4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题一:暖心窝的一件事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题二:以“团结”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一DCDCBD独怆然而涕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溯游从之征蓬出汉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