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_第1页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_第2页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_第3页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_第4页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53/TXXXXX—2020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为害杨梅果蝇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发生程度分级和测报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为害杨梅主要果蝇的测报调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杨梅果蝇为害杨梅果实的双翅目果蝇科昆虫,主要是铃木氏果蝇(鉴别特征参见附录A)和黑腹果蝇(鉴别2.2果蝇诱捕器一种诱捕果蝇成虫个体的装置(详见附录C)。2.3成虫诱集数每个诱捕器中诱集到的果蝇成虫数量。2.4百果虫量100粒杨梅果实中的果蝇幼虫数量,以“头/百果”表示。3系统调查3.1成虫诱测3.1.1调查时间从杨梅果实进入膨大期开始,至果实采收后1个月止。3.1.2调查样地选择选择具有一定海拔差异的盛果期果园3个,每个果园面积在667m2以上。在每个果园中部选择667m2~2000m2作为调查样地。3.1.3诱剂配制按照水100mL、红糖60g、食醋30mL、40~50度白酒10mL、90%晶体敌百虫0.4g的比例配制成诱剂。先将各配料按比例称量出,红糖和敌百虫用温水溶化,然后加入食醋、白酒拌匀即可。每个2DB53/TXXXXX—2020诱捕器的诱剂深度一般在5cm为宜。3.1.4诱捕器设置要求每个调查样地内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样地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选择1株杨梅树,于杨梅树避免阳光直射处悬挂诱捕器,诱捕器底面距离地面1.5m。3.1.5成虫诱集数调查加入诱剂后,每5d统计诱捕器内的果蝇成虫数量,同时更换诱剂。调查结果记入表D.1。3.2幼虫调查3.2.1调查时间从果园内早熟品种进入转色期,或诱捕器内诱到成虫后,开始进行幼虫调查,至杨梅果实采收结束止。3.2.2调查方法在监测成虫的同一调查样地中,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选择距离悬挂诱捕器的植株20m以上的2株杨梅树,每株树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个方位分树冠上部、下部各随机采集成熟的杨梅果实5粒,带回室内用5%的盐水浸泡2h,记录逸出的幼虫数量。每5d调查一次。调查结果记入表D.2。4大田普查4.1果园选择选择不同海拔高度、连片种植区域的杨梅果园10~15个。4.2调查时间分别于系统调查幼虫数量突增时和果实采收结束前各普查1次。4.3调查方法每个果园调查2株,在果园靠近边缘和中间部位各固定一株杨梅树,调查方法同幼虫系统调查3.2.2,调查结果记入表D.3。5计算和统计5.1.1调查资料的计算百果虫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调查的总虫数(头)百果虫量(头/百果)=———————————×100........................................(1)调查的总果数(果)5.1.2发生期预测3DB53/TXXXXX—2020果园内开始诱到果蝇成虫的时间,为果蝇成虫始见期,即果蝇发生始期。5.1.3发生为程度划分标准发生程度以发生危害高峰期平均百果虫量划分成五级,分级标准见表1。表1杨梅果蝇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发生级别一二三四五发生程度轻中偏轻中偏重大发生高峰期平均百果虫量(头/百早熟≤2021~100101~200201~400>400≤5051~200201~400401~800>8006发生预测6.1测报资料定期报告每5天1次填写杨梅果蝇模式报表(表E.1报上级测报部门。6.2发生情况发布对杨梅果蝇的预计发生期、发生程度进行发布,指导生产防治。6.3调查资料的归档每次调查结束后,记录相关数据。每年底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填入杨梅果蝇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E.2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进行资料整理、归档保存。4DB53/TXXXXX—2020(资料性附录)铃木氏果蝇别特征A.1铃木氏果蝇A.1.1铃木氏果蝇又称斑翅果蝇,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图A.1)。A.1.2体长:2.6mm~2.8mm。体色:体色近黄褐色或红棕色,腹部背面各节后缘黑带在中部不断开A.1.3前翅(图A.1-III雄虫前翅透明,第2+3合径脉近末端处有大而清晰的黑斑。雌虫无此特征。A.1.4前足(图A.1-IV雄虫前足第1分跗节(T1)和第2分跗节(T2)远端各有一个性梳。A.1.5腹部(图A.1-II各节背板颜色似(见附录B)。A.1.6产卵器(图A.1-V,A.1-VI雌虫产卵瓣整体骨化强,黄棕色、硬化有光泽;产卵瓣端部尖,腹缘及端部感觉毛呈排列较紧密的黑色粗齿,整体呈锯齿状。5DB53/TXXXXX—2020和第2分跗节(T2)上的性梳;V.产卵瓣侧面观;VI.图A.1铃木氏果蝇及其形态图。6DB53/TXXXXX—2020(资料性附录)黑腹果蝇鉴别特征B.1黑腹果蝇B.1.1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B.1.2成虫(图B.1-I)体长:2.2mm~2.5mm;体色:浅黄棕色,复眼红色,腹部背面各节后缘黑带不断开。B.1.3前翅(图B.1-II雄虫、雌虫前翅透明,无黑斑。B.1.4前足(图B.1-III雄虫前足第1分跗节端部有一性梳。B.1.5腹部(图B.1-I雄虫腹部第2~4节背板底色黄,后缘具黑色条纹,第5、6节背板全黑;雌腹部第2—6节背板底色黄,后缘均具黑色条纹。B.1.6产卵器(图B.1-IV、B.1-V骨化弱,中部背侧膜状,尾端圆括,边缘感觉毛钉状,不尖,前方的排列较疏,整体不呈锯齿状。该种与拟果蝇近似,应注意区分。7DB53/TXXXXX—2020注:I.雌、雄成虫侧面观;III.成虫的翅(无斑);图B.1黑腹果蝇及其形态图。8DB53/TXXXXX—2020(资料性附录)果蝇诱捕器C.1果蝇诱捕器果蝇诱捕器为带盖的圆柱形瓶,瓶直径15cm,瓶高30cm,瓶壁开有4个大小相等,向内凹入的长孔,长孔子外边宽5cm,内边宽3cm,外边长7cm,内边长5cm,长孔下缘距瓶底13cm。开孔处加上4目(筛孔尺寸:4.75mm)的滤网。(见图C.1)。图C.1果蝇诱捕器9DB53/TXXXXX—2020(规范性附录)杨梅果蝇调查资料表册杨梅果蝇调查资料见表D.1~表D.3。表D.1杨梅园果蝇成虫调查记载表调查调查地点海拔(m)样地面积(m2)品种生育期成虫诱集数量(头)气象要素备注2号4号平均表D.2杨梅园果蝇幼虫调查记载表调查调查地点海拔(m)样地面积(m2)品种生育期调查株数有虫株率(%)百果虫量备注表D.3杨梅园果蝇普查记载表调查调查地点海拔(m)代表面积(667m2)杨梅生育期调查果数百果虫量情况备注DB53/TXXXXX—2020(规范性附录)杨梅果蝇模式报表及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表E.1杨梅果蝇模式报表上报时间:年月日(3-7月每5天1次)序号查报结果1调查日期(月/日)2成虫始见期(月/日)3成虫始见期比上年早(+)晚(-)天数4平均成虫诱集数(头/诱捕器)5平均成虫诱集数比上年同期增减比率(+%或-%)6最高成虫诱集数(头/诱捕器)7平均幼虫百果虫量(头)8平均幼虫百果虫量比上年同期增减比率(+%或-%)9最高幼虫百果虫量(头)预计下旬发生程度(级)调查汇报单位表E.2杨梅果蝇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