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1页
古诗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2页
古诗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3页
古诗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4页
古诗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重点,以练促学

——古诗文复习备考古诗文复习相关安排复习时间:四月中旬——六月中旬课时安排:1课时2—3首诗,1课时1—2篇文言文,

1册书大约5至7课时。复习顺序:七上到九下,按册进行

(一)古诗

古诗复习基本模式1.集备课组之力就不同的诗歌板块精心设题。

山水田园、思乡念亲、怀古咏史、边塞军旅等2.以题促复习,既重视基础积累,又注重能力训练。3.每首诗设题四到六题,汇编成册。山水田园诗设题思路一.重视用白话文描绘写景类诗句。1.《饮酒》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二.引领学生抓关键词理解诗歌主旨。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何意思?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心远”是本诗的诗眼。三.特别关注诗歌的名句。1《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①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②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四.进行对比阅读,在拓展中加强能力。《游山西村》与《过故人庄》对比阅读两首诗的尾联表达出诗人相同的志趣与愿望,请做简要分析。《游》诗的尾联表达月下叩门、与农民交游的愿望。《过》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友谊深厚,无须客套,是真性情的交往。两诗都表现出诗人喜爱农家生活、留恋自然风光、渴望归隐田园的恬淡宁静的志趣与愿望。怀古咏史诗设题思路一.重视积累诗歌中相关古迹历史知识

1《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指什么?指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相关知识:幽州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励精图治、招纳天下贤士所建的黄金台(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又名“蓟北楼”。2《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如何由“潼关”联想到朝代兴亡的?潼关,内接华山,外连黄河,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而诗人在“潼关路”望“西都”时,很容易联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二.借助诗歌创作背景,知人论诗。1《山坡羊·潼关怀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作者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背景:作者张养浩,元代文学家,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这首元曲便写于去往关中的途中。因此作品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同情百姓的句子。三.强调此类诗歌手法的精妙1《赤壁》试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写法上的特色。

这两句以假设语气发议论感慨,妙在并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东吴的命运变迁,以小见大,可谓别出心裁。其实,诗人在此也是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2《南乡子》谈谈你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的理解。词人自问自答,借用历史典故,含蓄地用曹操和刘备来赞颂孙权,其实是借古讽今,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讽刺朝廷的无能,抒发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并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四.纵横联系,深刻此类诗歌的情感主旨

1《赤壁》《咏史赤壁》对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与《诉衷情》(陆游)对比两首词抒发的情感和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思乡念亲诗设题思路一.引导学生梳理诗中常见意象西风、寒山、衰草、杜鹃、明月、日暮、夕阳、烟波、归雁、鸿雁、浮云、行舟等二.重视赏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1《渡荆门送别》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送”字的妙处。“送”字直接点题(扣题),表达巧妙,“送”的主体是“故乡水”,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诗人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运用拟人,生动而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2《天净沙·秋思》赏析结尾句“断肠”一词的妙处。“断肠”二字为诗眼,总结全诗,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三.明确诗人抒发情感的常用手法情景交融、侧面烘托等写作手法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天净沙·秋思》赏析“小桥流水人家”的妙用。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诗人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孤独凄凉之感以及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

课外补充:《天净沙.秋思》《虞美人•梳楼》对比阅读训练虞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1.请分析“小桥流水人家”和“海棠红近绿阑干”写法上的相同点。两句都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小桥流水人家”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诗人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孤独凄凉之感以及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四.梳理此类诗歌常见的情感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2表达对亲人的热爱、思念3体现对战争的不满、厌恶边塞军旅诗设题思路一.熟悉此类诗歌中的意象,概括意境特点《使至塞上》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可以从题目“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表示地名、官名的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颈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描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辽远、广袤的意境。二.明确诗中典故与情感主旨的关系1《雁门太守行》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最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用典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2《渔家傲》下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怎样的情怀?燕然,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燕然勒功”“勒石燕然”成为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此句的“燕然未勒”是说敌军未退,功业未建,尽管思归,但怎能回去呢?抒发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但又壮志难酬的感慨。三.重视赏析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名句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你简要赏析。雪花给树木披上银装,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作者写塞外早春,以春绘冬,新奇瑰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写奇寒难耐,不见凄凉,反透露着一种雄健、浑厚的气息。这是诗人高昂乐观精神的写照。

2《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此句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它点出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渲染苍凉、悲壮的氛围、将士的艰苦,为下阕抒情作铺垫。四.归纳总结边塞诗常见内容情感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2描绘战斗场面,战争残酷3描写边塞生活单调艰苦4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5描绘征人与亲人的离情别绪6体现对战争的不满7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也可能是兼而有之,矛盾而复杂的情感。课外补充:

《从军行》《渔家傲》对比阅读训练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睹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这两首作品的意境有何不同?王诗激越雄壮,范词有些孤寂、悲凉。2.请概括这两首作品写作内容与情感的相同之处。两首诗都描写了西北边塞将土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豪情壮志。明确考点1阅读或背诵课文及掌握节奏2文学常识,包括文体及作者3掌握实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4掌握虚词5特殊句式6重点句理解及翻译7文段分析8联系现实9相似或相关课文比较阅读明确要求四忌四须(二)古文

一、忌方式单一,须多元施策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上讲解与练习、识记与考察、思考与讨论、督促与激励相结合,在趣味中回顾知识,在愉悦中增长能力。如复习《狼》一文时,

用印证法高效复习文言文

。课前老师先留了一项复习作业:理解文中“顾”“犬”“股”“洞”“黠”“之”等重点词语的意义,领会它们的用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印证。如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出师表》这两篇文言文时,可设置如下方式激趣复习:(1)历史故事激趣。“历史上魏征直谏太宗,太宗喻之为镜子。这两篇课文又是怎样来劝说主公?”

(2)数字激趣。看看两篇课文中哪些内容与“三”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问、三答、三比、三赏”,《出师表》的“三建议、三责任、三安排”激发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的兴趣。二、忌重外舍内,须内外结合

夯实课内文言文基础为主,进行有联系点的课内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为辅。“记”类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1)辨体识文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展示课前积累成果1实词集锦(重点字、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2虚词集锦3重点句文言节奏4特殊句式5重点句翻译6文学常识积累(3)比较赏读(一)找出内容相同或相异的句子教师范例:我发现“记”类文言文作者比较喜欢写鱼:如《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岳阳楼记》中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醉翁亭记》中的“溪深而鱼肥”,《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等。作者借写鱼,侧面衬托水的清澈,反映景色的美好与生活的富足,同时表达赏景的快乐心情。(二)从写法、情感主旨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教师范例:我最喜欢欧阳修,他最真实,也最有作为;他没有柳宗元的凄凉孤独,不做陶渊明的美好幻想,不是范仲淹的激情抒怀;他虽然被贬,心情郁闷,醉以解忧,却能心系百姓,造福一方,使人民安居乐业,政绩显著,做到与民同乐,其乐融融。(4)中考链接甲: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例说明。(5)课堂小结

掌握不同题型的不同技巧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

议论抒情是重点;文章首尾须看清;

人生经历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参考。2比较人物形象异同

概括事件窥个性;察言观色评性格。3比较内容异同

概括事件,理清前因后果;明确思路,筛选关键词语。4比较写作手法异同

常用写法记在心,细看文章精筛选。三、忌“动手不动口”,须“吟咏诵读”

重视让学生在复习中放开声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读出韵味。四、忌“孤注一掷”,须“稳扎稳打”

作为语文教师,要摒弃侥幸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端正教学态度,稳扎稳打,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复习。(三)古诗文默写

一、明确范围,强化默写二、计划推进,落实到位三、归纳错因,策略纠正默写错别字主要类型1同音致误。2音近致误。3形近致误。4义近致误。5通假字或双关语致误。6笔画失误。随意增添笔画或写错笔画,例如:“豚”7偏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