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北宋诗文_第1页
第一章北宋诗文_第2页
第一章北宋诗文_第3页
第一章北宋诗文_第4页
第一章北宋诗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北宋诗文宋初诗文柳开(947-1000)字仲涂,大名人,又名肩愈,字绍先。著作《河东先生集》主要贡献:倡导古文创作,将恢复古文与恢复古道相结合。香山派晚唐派西昆体香山派:代表人物徐铉李眆王禹偁主旨:改革晚唐五代诗弊,提倡白居易明白晓畅的诗风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人。为人刚直不阿,曾作《三黜赋》感慨生平。有《小畜集》传世。具有政治抱负,曾上《御戎十策》,又上疏言五事。文学主张:“文以传道”“传道而明心”。提倡学习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精神。“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诗文的主要内容:多描写民生疾苦,军国大事,把反映现实与剖析自我结合起来,感情真实感人。《感流亡》《对雪》诗文的主要内容:多描写民生疾苦,军国大事,把反映现实与剖析自我结合起来,感情真实感人。《感流亡》《对雪》反映自己的谪居生活。简淡风雅,流畅自然。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村行马穿山迳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晚唐派诗人:宗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而得名,主要作家有潘阆,魏野,林逋,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大多数是隐士僧人,主要描写身边景物,书写闲情逸致,题材比较狭窄。代表作有林逋的《山园小梅》林逋:(967-1082),字君复,钱塘人,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描写梅花的清高秀雅,骨秀神清,寄托诗人自己洁身自爱的情趣合高雅脱俗的襟怀,赢得了历代文人词客的赞赏。西昆体诗人以杨亿编纂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与钱惟演。诗歌取材于馆阁侍臣的优游生活和个人情趣,讲究声律文采,永典繁缛,内容空虚,脱离现实生活。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文风遭到了文坛的一些有识之士的抵制。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期的文学变革,是在宋代文学总体上处于衰退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一面顺应着思想控制强化的时代文化,一面寻求文学的新的立足点和艺术风格。在这里起着中枢作用的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吉水(今属江西)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天圣八年(1030)进士,初仕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景祐初入京后,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庆历年间,再度积极参与范所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复又长期贬外。至和年间入朝,逐渐上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权要职位。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这是因为欧阳修虽主张政治改革,但态度比较稳健,以为王安石激烈变法流弊甚多。有《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的态度,一方面对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想在原则上表示赞同,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对石介、尹洙等人表示相当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反对过分偏激的主张。欧阳修诗文创作

涉及具体社会问题、有感而发的,并且就此陈述己见,或表示内心的道德自责

的政治诗。《答朱案捕蝗诗》、《食糟民》、《答杨子静两长句》

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常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

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吴充《欧阳公行状》中说他“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指出了他的散文创作的一些主要特点:第一,文体多样,有各种类型的议论文、叙事及抒情散文;第二,兼采“古文”与骈文之长,根据内容需要熔铸剪裁,形成新的散文风格;第三,变化多端,开阖自如,气脉流动,富于内在节奏感与韵律感。

欧阳修的政论性的文章如《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论》是传统“古文”中的名篇。

最能体现他的文学技巧与艺术成就的,是记事兼抒情的散文。《丰乐亭记》《相州昼锦堂记》《泷岗阡表》《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把无形的秋声作了形象的描绘。他用排比对偶句法构成三次短促的节奏,写得秋声有惊天动地之感,而因此,末几句的写景越发显得萧瑟平静,丝毫不为秋声所动。在两相映衬而合成的整体意境中,突出了作者内心对秋天衰飒气氛的敏感和悲哀。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当过尚书都官员外郎,后人因称为“梅都官”,又以宣城之古名,称之为“梅宛陵”。有《宛陵先生文集》。梅尧臣早年和西昆派诗人关系甚密,但诗歌风格却与之不同,后来更是有意识地加以纠正。纠正的方向,首先是强调《诗经》以来文学干预社会、针砭现实的传统,反对诗歌中的娱乐、游戏倾向。存诗达二千八百多首。诗歌艺术主张:

答裴送序意我于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安取唐季二三子,区区物象磨穷年。

诗歌思想内容:作为他自己的诗歌主张的实践,梅尧臣写了不少反映现实政治问题和民生疾苦的作品,既欲以此感悟上层统治者,又借以表现自己的道德良心。

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另一些作品则直接批评了朝廷的具体政令措施。《田家语》借农民之口,揭露了老百姓不堪负担、田稼荒废的情形;《汝坟贫女》又用一位贫女的口吻,述说了被征服役者的悲惨遭遇:

汝坟贫女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诗歌艺术特色:梅尧臣所作“平淡”一路的诗,更具他个人的特色。他曾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试卷》)《后村诗话》所说的“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他在众多方向上开启了宋诗的道路,在诗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当过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据说因接近主张改革的政治家,被人借故诬陷,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作为一个关切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苏舜钦的诗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在反映时弊、揭露社会矛盾方面,苏舜钦往往比梅尧臣来得尖锐直截。对酒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侍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读书百车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宋史》本传)他的诗中常可以看到散文化的句子,生僻艰涩的语汇,怪异奇丽的意象。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第二句有些散文化,但用了一个“时”字,使视境动了起来,仿佛花树在一片青青草地中不时跳入眼帘。“幽”和“明”都是形容花,一重心理感受,一重视觉,配合得很别致。全诗的情韵近于唐诗,但更显得清幽细巧些,意脉也较为流动曲折。当时受欧阳修延誉推举而走上仕途或获得文名的一批文学家,也同时活跃在文坛上的有: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苏辙之父,人称“老苏”。擅长于史论、政论,文章风格略带纵横家气,文笔老练而简洁,有《嘉祐集》,《六国论》为其名篇。苏辙(1039—1112),字子由。他将自己的文章与兄苏轼相比,称“子瞻之文奇,余文但稳耳”(《栾城遗言》)。有《栾城集》,《黄州快哉亭记》为其名篇。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川(今属江西)人,有《元丰类稿》。他的思想比较正统,文章以政论为主,风格淳正厚重,文学色彩很淡薄。但后世重视文章的伦理价值的人对他特别推重。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和宋代在散文创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的八位著名文学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有《临川集》。

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苕溪渔隐丛话》引《漫叟诗话》)他对文学的看法,也是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上人书》)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一部分作品是直接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如《感事》、《兼并》、《省兵》、《收盐》、《河北民》等,大多作于他任地方官时,表达了他对时政的批评和他的政治理想。另一部分作品,则借古喻今,或借题发挥,表明作者的政治观念或人生观念。如《商鞅》,以“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孟子》“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固执己见的态度。此外如《贾生》、《汉武帝》、《桃源行》、《明妃曲》等,大体类似。明妃曲二首

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唐人咏王昭君多骂毛延寿,多写王之顾恋君恩,而此诗却说王之美貌本非画像所能传达,王昭君流落异域的命运未必比终老汉宫更为不幸,都体现了在唐诗之外求新求变的精神。而结尾指出王昭君的悲剧乃是古今宫嫔的共同命运,议论之精警突过前人,充分体现了宋诗长于议论的特征。后期王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正是这些诗使王安石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誉。黄庭坚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石林诗话》卷上)从宋人的这些言论来看,人们称王诗为“王荆公体”,主要是着眼于其晚期诗风。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黄庭坚文学主张:黄庭坚在文学观方面,不赞同苏轼那种相对纵恣的表现,而常常宣扬“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念。

首先,黄庭坚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又说“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提出了著名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论。

黄庭坚的诗以讲究法度、刻意求深求异的写作方法,和生新瘦硬的风格为主要特点,给宋诗带来了一种新的变化。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⑴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⑵“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⑶“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⑷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⑸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⑸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此诗字面较为平常,典故也是常见的,但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以故为新,在整体上取得了新奇的艺术效果。“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文潜尝谓余曰:“黄九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是奇语。”([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写得比较明白流畅的,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之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诗中表现了他的倔强性格,既保持着劲峭的风格,却并不晦涩。陈师道(1053—1101)名无己,又字履常,号后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徐州教授等职,因追随苏轼、黄庭坚而被罢免,贫病困顿而死。有《后山居士文集》。。

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于是文坛上有了“江西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